課堂紀律調控研究論文

時間:2022-09-25 05:02:00

導語:課堂紀律調控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課堂紀律調控研究論文

摘要:我認為所謂課堂紀律,主要是指對學生的課堂行為施加的外部控制與規則。良好課堂紀律的形成,不僅需要強制性的規則,更需要學生的自制與自律。因此,教師在提出課堂行為規范,進行外部控制時,要注意培養學生遵守紀律的自覺性,幫助學生自覺發展紀律。那么作為教師,如何在課堂上讓學生集中紀律去學習,還是一個課題。必須我們教師認真地去探索,去研究。下面簡單談談本人在探索過程中的幾點體會和做法。

1.要優化課堂教學管理:好的紀律來自好的教學,改進教學是改善紀律的關鍵。教學失去吸引力,學生就會隨之失去學習的興趣,而把課堂行為轉化為違紀犯規的錯誤方向。

課堂教學管理是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斷地組織學生,管理紀律、引導學生、建立和諧的教學環境、幫助學生達到教學目標的行為。課堂管理的實施是課堂教學得以動態調控、教學得以順利進行的重要保證。

要優化課堂教學管理就要抓好數學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節。

首先一點就是要認真備課。認真備課是上好課的良好開始,也是不斷積累教學經驗和提高自身文化科學知識、業務能力和教學能力的主要途徑。

其次,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注意教學手段的多樣性,要利用多種直觀教具和現代化的教學設施,為學生提供生動、形象的感性材料,使語言情景化、交際化。小學生感觀較具體直觀,而且容易受情緒的影響把觀察目標轉移到新穎的事物上去。他們年齡小,自我控制力薄弱,注意力不穩定,難持久,思維以形象為主,對有直觀形象支持的材料容易記憶。針對小學生的這些心理特點,數學教學中應采用投影儀、簡筆畫、實物、圖片、實驗等教學手段,配以教師的表情和體態語言,這樣才能創設濃厚的數學氛圍,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習興趣。

2.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增強紀律的自控性

弗蘭西斯·培根說:“我們稱之為教育的東西,實際上不過是一種早期習慣。”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曾說過:“良好的習慣是成功的一半。”對好奇多動的小學生來說培養他們良好的、鞏固的學習習慣,有利于上課專心聽講,良好的紀律可以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從而使學生獲得終生享用的可持續學習的能力。

(1)預習和復習的習慣

學生課前主動預習新課,通過部分理解、消化、記憶、能使學生明確本節課重點在哪里,帶著疑問上課,有利于思維的高度集中,而非身在曹營心在漢。教學實踐表明,大腦有遺忘的規律,只有及時復習,才能降低遺忘率,還可以幫助學生將零散知識系統化,條理化,讓學生在下一堂課時,不至于一接受到新知識就束手無策,已鞏固的知識有助于學生更快更有信心更專心地進行各種活動。

(2)全神貫注的學習習慣

心理學家認為,注意是在清醒意識狀態下的心理活動對一空對象的指向和集中。小學生有意注意持續時間短,自制力差,他們的注意力最長也不會超過20分鐘,大腦就會出現階段性疲勞,從而在課堂上會注意力分散,無精打采。學生注意力分散,心不在焉,就很難集中在一定的學習對象上,就會導致視而不聽,聽而不聞,不能很好地感知和認識教材。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利用種種教學方法,培養小學生認真聽講,專心學習好習慣,教學實踐證明:猜謎,游戲,設疑提問等,都能喚起學生的有意注意,刺激大腦興奮中樞,有助于學生迅速積極地處理學習信息。更重要的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如能適時調控教學節奏,發現學生有疲倦、注意力渙散的現象時,就可以適時穿插一些趣味性的謎語,游戲等,讓學生猜一猜,動一動。如進教室,教師說:“今天這一節課我們來做一個數學游戲.”,那學生肯定會全神貫注的等待。信心十足地去投入學習,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學生眼、耳、口齊用,集中注意力,積極學習。

(3)勤用“口,眼,手”學習習慣

小學生抽象概括能力的發展尚在初步發展階段,而小學數學教材中有手口并用的教學內容,學生非常喜歡在課堂上隨著節奏手口并用,而忽視了語言的正確運用。試想在一個有三十多個學生的班級里,每個學生都動手,動口,而且嘴巴又要表述相應的內容,如果沒有教師的正確知道,沒有了紀律的約束,那種口若懸河絕對不會有好效果。那么在教學中,教師可以設置教學障礙,多提問題來約束學生的率性而為的行為。如在時間與數學教學時,教師隨時說出一個問題,要求學生立即指出是相應的哪一副圖。這樣可以促使學生有目的地專心地進行思維,并且把這種思維的結果投映到相應的動作中,達到了勤思勤動的參與課堂的好習慣。

(4)培植學生的責任感,歸屬感,鞏固自覺守紀的好習慣

小學生是非分明,他們十分明確,好的紀律就是大家都可以接受的行為,而違紀肯定是大家都不能接受的行為。一個沒有責任感的學生,他們可以在課堂上肆意妄為,無視自己的個體的錯誤行為,這必然會受到大部分自覺守紀學生的指責,他們已明確不是為紀律而紀律。超越紀律,實質是尋求學習的動機,這是學生在親歷的過程中體驗,探究和形成的認識。良好的紀律“活”在體驗中,“活”在責任和歸屬感的愉快中。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這樣做。①關注學生情感,讓學生有尊嚴的學習,增強內心對愉快,幸福的追求,教育家納爾遜等人認為,當失敗使學生不會感到丟臉,他們將學會將失敗轉化為成功,當成功時,學生也不會沾沾自喜,他們會追求更高層次的文化需求。這樣,學生享受學生的樂趣,而不是恐懼,沮喪和傷感,讓學生顯得在課堂時郁郁寡歡,似乎自己是個局外人,而做出違紀違規的無意識行為。②強化意識,鞏固守紀好習慣。良好的自覺守紀的習慣是具體的,微觀的,一個學生的守紀觀并不是輕易就能調整好的,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因此,有很多時候在課堂上想說就說,想笑就笑,想動就動的違紀行為也會時有發生。這樣,教師就要對學生進行督促、約束和指導,幫助孩子堅定自覺守紀的毅力和意志。公務員之家

總之,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過程中,特別是在小學數學課堂上,對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紀律問題上,還存在很多是非。不管怎樣變,紀律雖然不是萬能的,但小學生學習數學的進步與發展,必須要看他從小養成的正確的紀律觀,毫無疑問這將要影響一個人的一生。我們小學數學教師一定要避免兩種極端的紀律觀。一種是獨裁注意的觀點,認為可以無視兒童天性和意愿而培養小學生一種強制性的約束性的紀律,讓小學生失去應有的童趣,另一種是放任主義觀點,提倡兒童行為的完全自由,采取不干預而任其發展,這只能導致學生行為的盲目性。我們數學教師一定要對新課標需要的紀律當作重要問題來研究,使之更加有利于我們的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