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實踐
時間:2022-10-26 09:16:38
導語:數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實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根據全國教育大會精神,高校要把辦學思路真正轉到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上,2010年頒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也明確指出,高校要更新人才培養觀念,從滿足國家和社會發展需求點出發,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為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培養合格的應用型、創新型人才。2015年11月,國家教育部、發改委、財政部三部委聯合了《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意見”對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轉型發展的主要任務做了明確規定:以政策引導高校明確辦學定位、以試點先行示范引領推動轉型改革、以需求為導向優化人才培養結構。在此背景下,向應用型高校轉型、培養應用型人才成為地方本科院校的首要任務。近年來,面對錯綜復雜的國內外環境和持續加大的經濟下行壓力,廣西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著力抓好“六穩”工作(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全區經濟運行穩中向好,結構調整穩步推進,增長動能不斷增強。2019年廣西全區GDP為21237.14億元,比上年增長6.0%。以2019年經濟運行數據來看,廣西經濟新發展主要表現在:農業生產穩中向好,主要經濟作物收成良好,特別是甘蔗產量約7500萬噸,占全國總產量6成以上;工業經濟運行平穩,主要產品產量較快增長,其中電解鋁產量比上年增長31.1%;服務業平穩增長,主要行業發展勢頭良好,尤其是互聯網和相關服務營業收入同比增長50.4%;市場銷售保持增長,鄉村消費增勢良好;固定資產投資穩步增長,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較快,其中高技術制造業和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分別增長26.5%和27.4%;進出口增勢明顯,特別是機電產品出口比上年增長35.3%,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增長24.2%;居民收入平穩增長,就業形勢總體穩定;結構調整深入推進,增長動能逐步增強。與廣西經濟新發展相比較而言,作為服務廣西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不可忽視的一支力量——地方本科院校,卻多是由原來具有師范背景的師專升格而來,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都是為基礎教育培養師資,與其他應用性強的技術院校或科研院校相比,在直接服務經濟發展方面有著先天的“缺陷”。特別是數學專業,一般是以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根據實際情況分為不同方向)在原來專科數學教育專業基礎上升級轉變過來的,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原先沒有具體的行業作就業支撐,與其他應用性強的專業相比,在專業特色、實操能力、服務產業等方面遜色不少。因此,在適應經濟新發展背景下,如何結合地方本科院校數學專業的特點和現狀來培養應用型人才,如何改變數學專業的傳統培養模式,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實踐技能是地方高校數學專業建設和專業發展中值得研究的問題。
盡管對地方本科院校向應用型高校轉型發展任務是這幾年才明確的,但有關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和討論其實在國早已出現。21世紀以來,我國一大批新建本科院校應運而生,此時,本科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又重新被廣泛關注。新建的學科探索本科院校生于地方,長于地方,與地方各方面有著天然的聯系,依存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同時又對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起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基于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地方本科院校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人才培養現狀,結合廣西經濟新發展對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要求對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人才培養改革方案介紹如下:
1.1人才培養目標緊貼地方經濟發展的社會需求脈搏
地方本科院校的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是從傳統數學教育專業發展的,要跳出“學數學是為了教數學”的傳統培養目標,充分認識到數學是其它相關專業的基礎專業,也必然可以發揮專業特色和優勢,滲透到各應用專業。因此,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要從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來制定。(1)復合型應用數學人才。“數學是一切科學的基礎”,數學的知識和思想方法滲透在專業和領域。可以形象地比喻,數學是腦,其他專業知識是手,只有手腦結合才能高質量和高效率地完成工作任務。所以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能“手腦結合”的一專多能的復合型應用人才,滿足經濟社會各行業中在決策參考、生產優化組織與管理、數據分析等人才需求。(2)輸送數學研究專門人才。任何學科的發展既需要大量默默無聞的人做墊腳石,也需要有人去摘取皇冠上的明珠,數學作為一門基礎學科,更是如此。所以數學本科階段的人才培養也需要為數學研究生教育輸送優秀人才,為推動數學學科發展和創新盡到服務科研的職責。(3)基礎教育師資。這是地方本科院校數學專業的傳統優勢,因此,為滿足地方中小學及中職學校對數學專業教師的需求,繼續做精做強優勢專業,推進“卓越教師培養計劃”項目建設,精心為地方社會培養基礎教育的優秀師資。
1.2完善課程體系以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為原則
課程體系是人才培養方案的重要組成部分,調整課程體系應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為最大原則,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1)參考和利用現有研究成果,探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新路徑。增加實踐教學環節,以能力培養為導向,在整個課程體系中,實踐能力培養和創新創業教育將貫穿始終。著重關注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和提升創新創業的綜合應用能力。(2)充分發揮協同育人平臺功能,開放合作。在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的特點、優勢基礎上推進跨校和跨區的學分互認,加強橫向溝通,多方合作辦學。制定完善的制度使得校外專家、企業、政府部門有便捷的渠道參加培養方案修訂和教學計劃安排、指導學生社會實踐和畢業實習。考慮不同方向,搭建“平臺+模塊+課程群”的課程體系,如圖1所示。(3)創新學分認定與管理辦法,突出應用人才培養模式。在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培養計劃中,增設適應專業發展需求和廣西經濟新發展的實踐環節學分,如學校義務勞動、職業技能證書、參加學科競賽、各種技能競賽、大學生創業等。這些學分可以不計入總學分,但可代替專業選修課程學分,以此增強學生緊隨經濟社會發展、創新創業的動力。
1.3改革教學方法促進學生創新能力培養
能力本位課堂教學改革近年來方興未艾,其基本模式就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來代替原先無意識地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活動,以學生學會學習為目標,以師生互動和生生甚至信息互動為基礎,以合作學習為主要方法和形式的課堂教學模式。(1)教學目標明確。教學過程不是以教材內容為主要抓手,而是在教材基礎上厘清數學思維的過程、數學思維的方法與技巧。在講述數學基本概念、基本定理的過程中更要講清數學概念的定義、基本定理推導的前因后果,以培養學生嚴密的邏輯思維為目標。(2)杜絕滿堂灌,引導學生多問“為什么”。數學課堂教學不是讓學生“全都學會了,沒有問題了”,而是要讓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這是通俗說的“研究性教法”。“疑問”是科學研究的原始動力,教師在引導學習提出疑問的過程也就是以科研促進教學的過程。“研究性教法”要求教師在自身進行科學研究的同時,將所授課程的最前沿知識,研究現狀和未解決的問題融入到教學過程中,將自己的研究經驗、思維方法、對前沿問題的理解介紹給學生,幫助學生發現問題。(3)在能力培養方面特別注重學生研究能力的培養與考察。高校是有別于中小學教學,批判性和學術性是高校教學的重要特征。教學過程中,老師應結合數學專業課程的特點,以客觀的角度向學生介紹專業課程主要學術觀點,鼓勵學生提出新穎的觀點(即使是錯誤的)。通過數學建模競賽、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挑戰杯競賽、教師研究課題等參與活動激勵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
1.4強化實踐教學環節搭建應用型人才培養平臺
(1)加強實踐教學師資建設。數學實踐實驗環節師資建設比較困難,需要在實際生產經營、管理服務過程中長期積累決策分析或數據分析等有關數學實踐的案例。這些師資來源也許不并僅僅是數學專業的人才,而是其他專業中善于運用數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有長期工作經濟的專業技術人員。(2)在完成課堂教學任務之余,鼓勵學生參加各類數學學科或跨學科競賽、指導學生申報各類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和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鼓勵學生參加全國數學建模競賽、挑戰杯競賽,在教師的指導下申報或參與各級大學生創新項目、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建立學生科研資助體系,鼓勵學生參與教師的科研課題或指導學生獨立地開展科學研究并撰寫科研論文。(3)鼓勵學生深入經濟社會方方面面,積極進行社會調查、發現問題,謀求解決之道,提高社會實踐能力。積極進行社會調查,是接通學生專業學習和工作技能提升的橋梁。一切脫離經濟發展和社會服務的專業學習終將是無效的活動,學生在經常性的社會調查活動利用專業知識技能來發現問題、發映問題,甚至是研究事物發展的規律,以此來促進專業學習。此外,社會調查能讓學生提前為就業做好預熱的同時也為相關組織提供研究資料和信息報告,為有關部門提供決策依據。(4)充分發揮地方院校優勢,加強校企合作,真正培養符合市場需求的應用型人才。學校只有和企業和地方行政事業單位進一步加強合作,建立“企中校”和“校中企”,實現校企事業單位人才共育、資源共享,這樣培養的學生才能迎合用人單位的需求。(5)構建全方位的畢業論文(設計)指導體系,保證創新性人才的培養質量。畢業論文(設計)是本科學生的“畢業考”,是學生專業知識和綜合能力的集中展示,同時學生這一過程中可以學習到實驗方法、規范的書面表達方式,提高文獻檢索能力。本科生畢業論文(設計)的指導不僅僅要安排校內有一定科研基礎和科研經驗的教師,還要從校外企事業單位遴選一批有學術基礎、實踐經驗豐富的校外導師參與指導學生的畢業論文(設計)。
1.5健全和改革以創新能力為導向的評價制度,強化應用
型人才培養評價與激勵機制反饋力通過對學習、教學、實踐(科研)等環節評價方式的改革,構建一個有利于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的過程評價體系與激勵機制。主要措施為:通過試題庫建設和更新完善制度,以考教分離為手段,使考試更規范和客觀,改革學生學習的評價方式,注重學習過程的評價和學生研究能力、創新意識、實踐能力的考察;建立起一套可執行性強的同行、教研室、院(系)領導、校督導組的聽課評價制度,將學生對教師的課堂評價納入教學評價體系,注重教師備課情況的檢查,注重對教師教研、科研對人才培養切合度的客觀的評價;加強教師方面的獎勵激勵手段,從院(系)各項目中安排專項經費支持教師在職進修和參與各類培訓,支持教師參加國內外學術會議,設立科研和教學改革研究獎勵機制,對獲得科研或教改項目立項、高水平、咨政報告被采納、科研或教學成果獲獎的教師給予表揚和獎勵,通過組織評選競賽優秀指導教師、考研指導優秀教師等評優評先活動,調動教師的教學熱情與工作積極性;對學生參與各類競賽、科技創新項目、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各類社會實踐活動等進行專門獎勵,對學生向應用型創新人才發展形成良好的導向作用。
2結語
綜上,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雖然直接的實踐性不是很強,但它與其他任何專業都有關聯,從理論性上講,數學專業課程注重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和數據處理、分析能力,在進行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的過程中,需要廣西各地方院校結合本地經濟發展實際,有針對性對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教學指導方案進行改革和完善,全方位地加強以能力本位的教學方式,以學生就業和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學生未來發展等不同目標的制定可分類操作的人才培養培養方案。同時各地方高校避免千篇一律的同質化培養目標,要注意結合廣西各地資源及經濟發展的差異化,在人才培養方面創建出自己的特色,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
參考文獻
[1]陳厥祥.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7.
[2]曾崢,簡國明,李善佳.地方高校數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探索[J].數學教育學報,2012.21(5):61-63.
[3]喻華杰,寧連華.大學數學本科人才培養教學特區的實踐與探索[J].數學教育學報,2011.20(3):93-96.
[4]曹廣福,葉瑞芬.地方高校分析類數學課程教學內容及體系的改革與實踐[J].數學教育學報,2011.20(2):53-56.
[5]潘慶年,陳益智,陳海容.地方本科院校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數學教育學報,2016.25(05):92-95.
[6]梁海明,杜愛燕.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以齊魯理工學院為例[J].教育現代化,2019.6(93):17-18.
[7]趙康.新課改背景下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究[J].遼寧經濟職業技術學院.遼寧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20(01):131-133.
作者:姚源果 單位:百色學院數學與統計學院
- 上一篇:數學專業基礎課程改革與實踐
- 下一篇: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實踐教學現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