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新課程教學應用論文
時間:2022-05-11 08:59:00
導語:數學新課程教學應用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問題教學法”是以問題為中心,在老師的引導下,通過學生獨立思考、討論、交流等形式,對數學問題進行思考、探索、求解、延伸和發展的教學方法。它通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來揭開數學神秘的面紗。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實驗)指出: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包括思維的參與和行為的參與。課堂上,既要有教師的講授和指導,也要有學生的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教師要創設適當的問題情境,鼓勵學生發現數學的規律和問題解決的途徑,使他們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
“問題教學法”正是以問題為主線,引導學生主動探究,體驗數學發現和構建的過程,完全符合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因此,“問題教學法”在高中數學新課程的教學中尤顯重要。下面以北師大出版的高中數學1(必修)第二章第五節《簡單的冪函數》為例,談談如何利用問題教學法,引導學生從事數學探究活動。
一、借助學生已有的知識,創設恰當的數學問題情境
創設問題情境,就是根據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將學習內容設計成若干與學生生活接近、有一定趣味性和挑戰性的問題。目的是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給學生提供參與數學活動的機會,使學生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與他人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獲取數學知識、技能、思想和方法。
在導入新課時,我采取閱讀式教學法,先讓學生看書,然后回答下列問題。
T(教師,下同):我們學過函數
,它們在形式上有何相同點和不同點?
這些函數都是學生初中學過的比較重要的函數,是學生最熟悉的。從這些函數入手,學生容易接受。
S(學生,下同):它們的底數都是x,指數不同。
T:這樣的函數我們叫冪函數,冪函數的定義為:
如果一個函數,底數是自變量x,指數是常量a,即
,這樣的函數叫冪函數。
,還有
都是冪函數。
至此,學生知道了冪函數的概念,但還不能算理解。針對上面例子中,指數都是整數的情況,我設置下面的問題:
T:常量a的取值都是整數嗎?可不可以是分數?
學生經過思考,有的說只能是整數,有的說可以分數,但說不出為什么。于是我讓學生回歸概念,看概念中對a有何限制:定義中只要求a是常量;再結合用電腦做動畫演示,讓學生看到
的圖象隨a的變化而變化,其中a可以取所有的實數。
這時,學生們明白了:a可以取任何常數,當然可以是分數。
冪函數也是函數,它也應該有定義域。但函數的定義域在新課標中降低了要求。為了讓學生對冪函數定義域的了解達到新課標的最低要求,我設置了如下問題:
T:舉例說明冪函數
的定義域變化情況,它們都是R嗎?
S:冪函數的定義域不都是R。比如冪函數
的定義域是R,而
的定義域是不等于零的實數。
我再次用幾何畫板演示了
在a取不同的數值時的圖象,讓學生認識到冪函數的定義域隨常量a的變化而變化,不同冪函數的定義域是不同的。至此學生對冪函數基本掌握,達到了新課標的要求。
這里設置的問題情景,都是在學生已有的數學知識和基礎上提出來的,而且對同一個內容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讓學生感到熟悉而親切,容易理解和接受。
二、借助信息技術提出問題,讓學生感悟數學概念的內涵
學生已經學過函數的概念和二次函數的圖象和性質,以及圖形的中心對稱和軸對稱,具備了研究圖形性質的基本技能和基礎知識。于是,根據新課標“變被動接受為主動發現”的理念,在信息技術的輔助下,對冪函數設置下面的探究過程。
課本在冪函數概念后,給出例題:畫出函數
的圖象,判斷其單調性。對此我不滿足于學生掌握它的解題思路和方法,而是繼續以它的圖象為載體,探究冪函數圖象的對稱性。在用電腦展示
的圖象后提出以下問題:
T:我們初中學過圖形的中心對稱和軸對稱。冪函數
的圖象有對稱性嗎?
S:有。圖象關于原點對稱。
T:我們再看
的圖象,它們有何特征?
用電腦演示它們的圖象,學生觀察后回答:
S:
的圖象關于原點對稱,
的圖象關于y軸對稱。
這時,給出奇函數和偶函數的定義,就水到渠成了。
T:象這樣,圖象關于原點對稱的函數叫作奇函數。圖象關于y軸對稱的函數叫作偶函數。
并借助幾何畫板和Flash,演示函數圖象的對稱性。在讓學生感知奇函數和偶函數概念的同時,也讓他們感受到數學圖形的對稱美。
但并非所有冪函數的圖象都存在中心對稱或軸對稱,為了不讓學生陷入這個誤區,我設置了下面的問題。
T:是不是所有冪函數的圖象都具有中心對稱或軸對稱呢?
有的同學說是,有的說不是,有的同學不知道是還是不是。
T:函數
是冪函數,它的圖象也存在中心對稱或軸對稱嗎?
學生對這個函數不太熟悉,我用電腦顯示了它的圖象。學生馬上回答:它沒有中心對稱,也沒有軸對稱。至此,學生們認識到:并非所有冪函數的圖象都存在中心對稱或軸對稱。
借助信息技術對函數圖象作直觀演示下的問題教學法,使學生對老師設置的數學問題,不再感覺陌生,對數學概念的理解也不再是空洞的想象。信息技術下的問題教學法既體現了化抽象為直觀,從直觀到抽象的思維方法,也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成為在教師引導下的“再創造”過程。
三、借助概念設置問題,讓學生在疑問中發現數學規律
高中數學新課標倡導自主探索、動手實踐、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數學的學習和運用中,不斷地經歷直觀感知、觀察發現、歸納類比、抽象概括、反思和建構等思維過程,并在不斷的探索中發現問題,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給出函數奇偶性的概念后,就面臨著怎樣用概念判斷函數奇偶性的問題。對于簡單的冪函數,如y=2x和
,學生都能夠通過圖象的對稱性作出判斷,而對于稍微復雜一點的函數,如
,學生就很難靠畫圖來判斷了。對于判斷函數奇偶性更一般的方法,不能是老師直接告訴學生,只能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自主實踐、合作交流的方式來自己發現、自己解決,于是我設置下面的問題。
T:怎樣判斷一個函數是奇函數,還是偶函數?
S:根據奇偶性的定義,看它的圖象是否關于原點或y軸對稱。
T:判斷函數
的奇偶性。
對這些函數,學生都會通過其圖象,判斷出它們的奇偶性。
T:函數
的奇偶性如何?
這些函數,學生不知道它們的圖象是什么樣的,也畫不出它們的圖象,對其奇偶性,學生們是百思不得其解。
于是,學生產生一個疑問:用函數奇偶性的概念能判斷所有函數的奇偶性嗎?在不知道函數圖象的情況下,怎樣判斷函數的奇偶性呢?
如何破解學生心中的疑問?只有從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思維方法和思維習慣入手,引導學生借助已有的數學知識和經驗,讓他們自己在探究中解決。于是,我再次引導學生對
進行研究。
T:在
中,
S:
T:在
中,對于任意的x∈R,
S:
T:在函數
中,
S:
T:我們能否猜想:如果f(x)是奇函數,那么
;如果f(x)是偶函數,那么
?
S:能。比如在奇函數
中,就有
;在偶函數
中,就有
。
我對學生的猜想給予肯定,然后告訴學生這是函數奇偶性的一個重要性質,并要求他們用這種方法再來判斷
的奇偶性。這時,學生都很快說出它們都是奇函數。
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認識上述判斷函數奇偶性的方法,我用幾何畫板演示了
的圖象,學生看到它們的圖象確實都關于原點對稱。這樣,既驗證了學生自己的判斷是正確的,也提高了他們不斷探索的信心和毅力。
通過這樣循序漸進地設置問題的探索過程,不但讓學生從具體實例抽象出數學概念,而且在運用中逐步理解了概念的本質;不但讓學生揭開了心中的疑問,而且通過探索讓學生自己發現了一個數學規律;不但讓學生在探索中學到了知識,而且也發展了他們的數學思維能力,體會到了數學的美學價值。
四、借助學生的發現再探索,引導學生完善自己的探索成果
經過了上述的探索,似乎找到了判斷函數奇偶性的方法。但同時也給學生設置了一個誤區:只要函數f(x)的解析式滿足
或
,就說函數是奇函數或偶函數。為此,我繼續設置下面的問題。
T:
的奇偶性。
學生都會用上述方法作出判斷。這時我作了如下的變式和引申:
判斷函數
的奇偶性。
學生判斷出它們分別是奇函數和偶函數。對此我并不直接指出他們的錯誤,而是讓他們畫出這兩個函數的圖象,從圖象上看其對稱性如何?這是一個挑戰性的問題,是對學生的思維嚴謹性的考驗。當學生在給定區間上畫出它們的圖象,并通過思考、討論和交流后,恍然明白:它們的圖象沒有對稱性。于是,我再向學生提出了下面的問題。
T:為什么它們滿足
或
,卻沒有奇偶性呢?
S:因為它們的區間不關于原點對稱,即定義域不關于原點對稱。
T:當函數f(x)的滿足什么條件時,它才有奇偶性呢?
S:要滿足兩點:一是函數的定義域要關于坐標原點對稱;二是在定義域內要滿足
或
。
T:到此,我們就有兩種方法判斷函數的奇偶性了。在具體解題時究竟該選擇哪種方法呢?
S:容易畫出圖象的,就用圖象法;很難畫出圖象的就用解析式法。
可見,在用問題教學法對數學規律的探索過程中,既是應用知識和技能檢驗規律的過程,又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和完善規律的過程。在上面的問題探索中,學生不但是自己發現了數學的規律,而且又是自己完善了這一規律。
綜上所述,問題教學法是非常重視“過程”的教學方法,它展現了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整個探索過程。尤其是在信息技術的輔助下,問題教學法更有利于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獨立性、獨特性以及克服困難的意志和決心等多項優良品質,讓學生從我要學出發,建立我能學的自信,使學生的學習賦予了新的生命價值。
【參考文獻】
[1]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實驗)2003年7月人民教育出版社
[2]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實驗)解讀2004年3月江蘇教育出版社
- 上一篇:郵政局經營工作交流材料
- 下一篇:數學課堂實效性探討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