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創意產業管理論文

時間:2022-07-13 06:13:00

導語:文化創意產業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文化創意產業管理論文

隨著我國加入WTO和中國經濟高速發展進入小康社會,當代中國文化產業已進入一個加速發展的新階段。在這樣一個加速發展的新階段,理論創新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理論創新既是觀念的解放,知識的轉型,新思路的開拓,又是國家文化政策制定的依據,是對未來文化產業發展方向的預測,是一種總體的文化戰略的部署與策劃。理論創新是體制創新、制度創新的先導,也是一個國家一個地區規劃未來文化產業發展藍圖的必要準備。

當代文化產業的發展首先必須進行文化觀念的變革與創新。對文化的認識將全面改變我們對待當代文化產業發展的態度。

從國際上看,20世紀80年代以來,文化與發展日益引起世界各國的普遍關注。人們普遍認識到,經濟的發展是一個民族的文化的一部分,而脫離人或文化背景的發展是一種沒有靈魂的發展。文化作為發展的手段盡管很重要,但它最終不能降到只作為經濟發展的手段或促進者這樣一個次要的地位。發展與經濟是一個民族的文化的組成部分,發展可以最終以文化概念來定義,文化的繁榮是發展的最高目標。而文化政策則是發展政策的基本組成部分,未來世紀的文化政策必須面向和更加適應新的飛速發展的需要。

其次,當代文化創意產業的崛起,有著歷史的必然性,它代表著當代先進的社會生產力,代表著生產力未來發展的方向。

先進的社會生產力總是在先進文化的開啟和引導下向前發展的,在特定歷史時期,先進的文化對于社會生產力的解放甚至具有某種決定性的作用。人類歷史上,每一種先進的社會生產力的大發展,都是在吸納先進文化(先進的社會觀念和先進科學技術)的優秀成果之后蓬勃興起的。從本世紀五、六十年代開始,人類開始迎接第三代生產力。這就是電子時代的智能生產力。作為當代世界的先進生產力,第三代生產力建立了文化與經濟、政治,文化與科學技術交融一體的嶄新關系。它強調我們在進入小康社會后,經濟中的文化的、知識的、信息的、科技的乃至心理的因素將越來越具有重要的、主導的、甚至某種決定性的作用。

經濟的文化化更深一層的意義在于它代表著未來生產力發展的方向。這就是產業結構的下游化和需求結構的上游化。產業下游化是當代世界經濟的一條重要規律。一國經濟從人均低收入進入到人均高收入的發展過程中,第一產業的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持續下降,第三產業的國內生產總值比重會持續上升,而第二產業的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會先升后降。綜合橫向比較分析結果可知:一國經濟發展從人均低收入到人均高收入水平的過程中,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次序必然由“一、二、三”演化到“三、二、一”的結構狀態。未來的經濟發展方向無疑將會走向服務產業、知識產業、創意產業、以至體驗產業。文化作為日益強大的產業結構將越來越成為整個國民經濟的重要的、以至支柱性的產業。

先進的文化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發展,說到底是以人為目的、服務于人,服務于最廣大的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根本需要的。產業結構下游化源于需求結構的上游化高檔化。隨著社會生產力的迅速發展,人們的收入水平不斷提高,人們的社會需要也不斷提高。在基本的物質層次滿足的基礎上,人們更多地關注文化上的、精神上的、心理上的需要,注重個體的全面發展和人的生存質量。人們在生活中對第一產業產品的需求在總體支出中的比重會相對下降,對文化產品的需求則會大大增加,比如人們對書籍、音像、影視、藝術產品的需求,對娛樂服務、旅游服務、信息與網絡服務的需求。即使物質層次的衣、食、住、行需要也大大的文化化了。隨著生活的日益提高,人的更高級需求便會優先增長,精神文化附加值的經濟含量和財富含量越來越高。而文化產品與文化消費則會優先增長。

總之,當小康時代的來臨,人們的初級的、低層次的、偏于物質層次的需求得到充分滿足之后,高級的、更高層次的、精神的、心理的需求就會凸現出來。人們要追求更高質量的生活,追求個體的全面發展和全面實現。實際上,今日的經濟學已在大力關注知識、信息、文化乃至人的心理,因此,未來的經濟是創意經濟、體驗經濟、精神經濟和注意力經濟(眼球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