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語學習理論流派及教學設計的影響

時間:2022-06-30 04:30:47

導語:外語學習理論流派及教學設計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外語學習理論流派及教學設計的影響

外語學習理論主要是指專門研究外語學習活動的內在規律,關注的是學習主體的學習過程;而教學設計是指在某種學習理論的基礎上,對外語學習者進行角色分析,確定教學目標,并為達到教學目標而設計相應教學策略的過程。不同的外語學習理論對應著不同的教學設計模式,對外語教學系統中的各種要素實施不同的優化和構建。因而,全面了解外語學習理論是外語教師進行教學設計的基礎,而好的教學設計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所以,只有正確掌握外語教學理論與教學設計的關系,才能有效地促進外語學習者提高學習質量與效率。

一、外語學習理論與教學設計的概念界定

外語學習理論是教學設計的基礎,而教學設計是外語學習理論的體現。人類了解和認識客觀世界就是獲取知識的過程,而在學習的活動中,一定有一些內在規律幫助我們更快地認識和了解客觀世界,提高學習的質量和學習效率。因而,學習理論是實現教學設計模式的基石,而教學設計是理論與實踐連接的橋梁。所謂外語學習理論,主要是對學習主體的認識,專門研究的是外語學習活動或過程中的內在規律,并對此進行深刻闡述和完善。外語學習理論的主要目標就是分析語言學習過程中學習者的心理和認知變化因素,以及激發這些學習因素的外在條件。簡言之,外語學習理論就是研究在學習過程中如何學好外語。外語教學設計就是指運用某種學習理論分析學習過程和目標,優化組合教學全過程中的各因素,以滿足學習者需要的一種操作過程。具體地說,教學設計就是指應用學習理論的觀點和原則,重新確定教學目標,制定教學策略,選定相應的教學活動,分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確立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步驟,并對教學活動做出分析、評價,以使教學效果達到最優化。此外,教學設計主要包括分析學生特征、確定教學目標、制定教學策略、進行學習評價等基本步驟。簡言之,外語學習理論制約和影響教學設計的發展,為教學設計提供了新的研究規范;而教學設計是系統地分析安排教學的過程;依據教學發展需要,教學設計對相應的學習理論進行接受和選擇,兩者相互影響、不可或缺。

二、語言學習理論的三個主要流派

隨著認知語言學的出現,外語學習以及學習過程的闡釋也不斷與認知能力相結合,從而出現了不同的主要學習理論學派,即行為主義、認知主義和建構主義。

(一)行為主義學習理論

作為西方和美國現代心理學主要流派之一,行為主義學習理論的主要代表人物為斯金納(Skinner)、桑代克等。依據于多年實驗研究結果,斯金納認為,行為主義語言學習過程是漸進、緩慢而復雜的過程,主要研究的是語言與整體行為的互動影響過程,所以,行為主義學習理論是一種語言學習和習得理論的融合。根據行為主義學習理論觀點,斯金納指出人類可以構建語言刺激,之后,以與外部刺激同樣的方式獲得語言行為的學習控制力。簡言之,行為主義學習理論主要的觀點為:(1)語言是在外部條件反射刺激下形成的行為習慣;(2)語言學習是刺激與反應的聯結,有什么樣的語言刺激就會有什么樣的行為反應;(3)語言學習過程是一種漸進過程,隨著正確嘗試或反應的次數增加,犯錯誤就會減少;(4)語言學習的過程需要強化。如果給一個已發生的行為不斷地強化刺激,相應的行為強度就會增加。總之,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強調:語言學習首先就是教師向學生灌輸知識,提供外部刺激;之后,教師形成良好教學方法,提供最好的語言行為強化模式;進而,教師以誘發性的動作反應增強學生吸收教師所傳授的知識;最后,學生接受外界刺激,反復練習,理解和掌握新知識。換句話說,行為主義學習理論針對的是外部學習環境和刺激反應活動,更加強調的是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方式。

(二)認知主義學習理論

認知主義學習理論,最初稱為社會學習理論,于20世紀60年代由加拿大心理學家AlbertBandura正式提出。Bandura認為,外語學習可以通過觀察他人的行為、態度和行為后果進行學習,從而形成自己的新行為,了解新知識;其學習過程的關鍵就是采取觀察、模仿和建模方式,通過注意、辨認、記憶、動機等一系列內在的心理活動,感知和理解新知識。因此,認知主義學習理論的基本觀點就是學習并不僅僅是對外界刺激的直接反應(相對于行為主義學習理論的刺激反應觀點),而是對刺激反應過程的闡釋,其學習過程是闡釋與內部認知心理因素(如動機、注意力等)相互作用的結果。那么,認知論與行為主義學習論的最大區別就是從關注學習者的外顯行為轉移到關注其內部和認知行為。依據認知主義學習理論框架,語言學習過程就是信息加工和使用的過程。認知學習理論家們認為,語言學習在于內部認知的變化,學習是一個比S-R聯結要復雜得多的過程。學習者要注重理解學習行為的中間過程,即目的、意義等,這些才是控制學習的可變因素。也就是說,語言認知學習過程受內、外部因素影響:外部刺激僅是學習者學習發生的必要條件,而學習者內部因素才是關鍵。學習者要對信息進行加工、處理、編碼、解碼和輸出等一系列心理認知活動,通過判斷、滯留和再生成等認知行為,從而獲得新知識的形成和構建。總之,隨著認知科學的快速發展,認知主義學習理論的重要性已經越來越獲得認可和深入研究。

(三)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認知主義學習理論有兩種取向:一是信息加工取向(代表人物是美國的教育心理學家加涅);二是建構主義取向(代表人物是瑞士的心理學家皮亞杰)。因此,建構主義學習理論(ConstructivismLearningTheory)實際上就是認知學習理論的一個分支及拓展。1966年,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J.Piaget)提出建構主義觀點,稱為皮亞杰派。在此理論基礎上,科恩伯格、斯滕伯格、卡茨、維果斯基等從不同角度加深了建構主義的研究。皮亞杰認為,圖式是認知形成過程的起點和核心,是心理認知活動的框架;圖式的形成和認知發展變化受同化、順化和平衡三個過程的影響。任何人的認知發展都要經歷四個階段:感知運動階段(通過感知與外界取得平衡)、前運算階段(用言語、符號來表征內外環境)、運算階段(思維具有符號性和邏輯性)、形式運算階段(抽象的邏輯思維階段,能把思維的形式與內容相分離,監控思維活動)。這種連續的認知發展其先后次序是穩定不變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是指學習者通過原有的知識經驗與外界環境交互活動,以獲得和建構新知識,是學習者與周圍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建構主義知識觀強調新知識并不是純粹客觀反映,而是學習者對客觀事實的闡釋、理解和同化,是針對具體情境對原有知識圖式的豐富和再創造。建構主義的學習者主動對外部信息進行選擇、加工和處理,即主動構建知識。這一主動構建學習過程是雙向性的:既通過先前知識,學習者建構信息意義并超越所給信息;又依據原有具體圖式重新建構新知識;學習者通過同化和順應途徑使新舊知識的認知結構發生變化,形成互動的結構主義學習過程。在此學習過程中,以學生為中心,學生是主動參與者和知識建構者,而教師是學生的知識引導者、教學活動的合作者和促進者。總之,學習者的知識建構是多元化的,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為我國外語教學理論發展提出了新的挑戰。

三、基于三種學習理論的外語教學設計

隨著三種不同學習理論觀點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其理論觀點對外語教學設計的影響逐漸增大。教學設計的理論不僅僅針對教學課堂活動的安排和步驟,而且研究如何使實際教學符合教學規律與方法。為此,外語教學設計對不同的學習理論具有選擇性和接受性。

(一)基于行為主義學習理論的外語教學設計

行為主義的刺激———反應學習理論為外語教學設計模式提供了理論基礎。實踐證明,在語言學習過程中,依據行為主義理論,外語教學設計可以按照一定的操縱和制約程序進行,即外部條件形成語言習慣———不同外部因素影響語言行為———對應產生不同動作、形成不同語言結果———正確強化、鞏固語言學習。可見,行為主義教學設計理論主要強調學習的習得依靠的是外部行為變化刺激,通過強化、鞏固和反復而形成。在行為主義學習過程中,教師是語言學習的中心和控制者,評價和判斷語言學習的對與錯;而學習者被看作行為主義反應論的有機體(organisms),僅僅是遵循教師指令進行行為回應,對學習內容和方式沒有主宰權利,是學習的被動者。簡言之,外語學習基本上是機械反應過程,通過生硬死背對話和重復模式訓練,加強知識記憶,減少語言錯誤,從而自動產生語言話語的理解和意義的掌握,所以,行為主義的學習過程就是程序化的模式過程。

(二)基于認知主義學習理論的外語教學設計

依據認知主義學習理論,外語語言學習過程的發生受內因和外因的影響,個體學習的形成就是外部刺激因素與學習者各種心理行為的認知轉變過程。當認知過程正常反應時,學習個體的語言習得與知識儲備就運行良好;反之,學習過程就會無效、延誤,甚至困難重重。那么,基于加涅的認知學習理論觀點,外語教學設計一般采取如下基本原則:創造不同的學習條件產生不同學習結果;而不同的學習條件受內外因素制約;外語教學最終目的就是合理安排相應的外部教學情景,以支持和促進學習者內部認知因素的轉換。所以,語言知識和學習技能的掌握包括對學習環境的言語、動作、觀察、分類、認知和總結等系列心理加工環節。為此,外語教學設計要包括以下教學活動步驟:言語或動作刺激;引起學習者注意;明確學習目標;激發學習者已有知識圖式;呈現教學情景材料;指導、誘導學習行為;反饋、評價和鞏固學習。教師可依據此步驟展開教學,但并非一成不變,每堂課可依據具體情境進行合理教學設計。由于不同的教學結果,每個教學事件的設計要體現出不同的教學策略,滿足不同的要求,一般都要包括四個階段,即導入、主體部分、結論和評定,分為教學組織策略、教學管理策略和教學傳輸策略。總之,依據認知主義理論,每一種教學活動設計要根據具體要求而靈活運用其步驟,從而達到更理想的學習效果。

(三)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外語教學設計

20世紀90年代以來,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迅速發展完善,而計算機網絡技術為其提供有力的學習環境。建構主義研究者們認為,語言學習是一個積極的過程,在此學習過程中,學習者自己將發現學習規律,掌握學習概念和知識,因此,建構主義學習環境的特點就是以學生的主動學習為核心,學生可借助一定的外在學習情境(如文化、社會背景等),通過討論或合作等不同教學活動方式,實現語言學習知識的意義建構。依據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學習環境,語言學習過程的教學設計方法與步驟如下:第一,分析教學目標,確定學習主題和所需知識內容;第二,創設與主題相關的真實情景,有效激發學習者聯想已有的知識和表象,構建意義;第三,設計學習主題新資源,利用原有認知知識同化新學知識,支撐知識建構;第四,構建課后自主學習模式。建構主義教學設計的核心環節就是自主學習,對于不同的學習個體,教師可采用不同方法,設計如支架式或隨機式教學模式。第五,創設合作學習教學環境,開展小組討論、協作,深化對學習主題的意義建構。第六,對學習效果評價,完善和強化補充學習資料。最后,建構意義,努力學習,消化、吸收新知識。

總之,隨著慕課、微課等多媒體網絡教育的飛速發展,外語學習理論將更加完善,教學設計將愈來愈多樣化。當今,只有恰當地運用外語學習理論進行教學設計,我國的外語水平才能逐步提高并與世界接軌,我國的綜合國力才能在世界占據重要地位。

作者:陳雪 周若瀟 單位:1.吉林師范大學 2.吉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

參考文獻:

[1]劉志華,李金碧.學習理論與教學設計理論關系的探討[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4(2):56-58.

[2]JackRichards,TheodoreRodgers.ApproachesandMeth-odsinLanguageTeaching[M].Beijing: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Press,2008.

[3]徐銀燕.教學設計的概念以及學習理論對教學設計的影響[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2(2):100-102.

[4]覃承華.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及自主學習理論對外語教學的影響研究[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7):56-58.

[5]劉曉玲.基于認知學習理論的多媒體外語教學設計[J].外語學刊,2009(6):164-167.

[6]宋宏.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多媒體外語教學設計[J].中國電力教育,2012(35):150-151.

[7]崔林.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及其對我國外語教學的啟示[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2):32-34.

[8]鐘昱,曹問.情境學習理論視野下的教學設計[J].中國成人教育,2013(15):145-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