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推廣碩士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1-02 16:15:1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農業推廣碩士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農業推廣碩士論文

農村健康保險研究工作報告論文

一、試驗背景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隨著農業合作化的發展,合作醫療漸興起。合作醫療在我國農村經歷了30多年曲折發展的歷史,高峰時全國有90%的生產大隊辦起了合作醫療,培訓了150多萬赤腳醫生。當時的合作醫療由鄉、村兩級管理,國家給予技術指導,農村三級醫療衛生網提供醫療衛服務。資金來源以集體公益金為主,農民個人也交納一部分費用。這一制度對推動農村衛生工作,保護群眾健康起了積極的作用。但是80年代以來,隨著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合作醫療失去了集體經濟的支撐,加上合作醫療在興辦過程中缺乏政策指導和管理中的失誤,很多地方的合作醫療的村僅占全國村總數的4.8%,以自費醫療制度為主的農村,醫療費用再度成為農民的沉重負擔。

為了解決占中國人口80%以上的農村群眾的醫療保健問題,實現世界衛生組織《2000年人人健康》策略目標,中國政府在世界銀行“衛生貸款II”的支持下,由國家衛生部與美國蘭德研究所合作,組成中美專家軟科學研究組,于1985年在四川簡陽、眉山兩縣農村開展了《中國農村健康保險試驗研究項目》(以下簡稱“項目”)

二、試驗目的

本項目是在總結中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借鑒國外健康保險的先進經驗和管理辦法以,結合中國農村實際,開展農村健康保險試驗研究。其目的是:

1、探索適應我國農村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健康保險途徑,為我國開展農村健康保險提供科學依據。

查看全文

農戶宅基地制度改革探索

現有的農村宅基地制度是城鄉分隔和計劃經濟下產生的,為保障農民的基本權益和發展工業做出過巨大的貢獻。在改革開放取得一定成果的今天,我國社會和經濟全面發展,為了適應社會和經濟的轉型,宅基地必須建立現代化的管理模式,這其中有很多需要解決的問題。例如,宅基地的功能、性質、立法價值、流轉、獲得及保護等。對宅基地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找出解決方法,讓宅基地在農村經濟的發展中更好地發揮作用。在制度變遷的視角上,當經濟和人口處于轉型期,快速發展的資源價值和相對落后的制度會發生一些沖突。隨著城鄉經濟的發展,農村宅基地無序流轉和閑置的現象更加突出,特別在城鄉結合的地區,宅基地升值潛力比較大,流轉的頻率更多,逐漸形成具有一定規模的隱形市場[1]。

一、城鄉結合部宅基地普遍存在的問題

1.農村住房和宅基地存在違規流轉、隱形交易等現象。隨著經濟的不斷增長,在住房市場升溫和持續壯大中,農村宅基地和住房價格優勢顯露出來,處于城鄉結合部等經濟發展比較快的農村宅基地,很多人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做出違反法律制度的事情。按照有關法律規定,農村宅基地和住房不可以出售給城市居民,也不允許城市居民在農村占用集體土地建設住宅,即使能夠建成,有關部門也不能給違法購買和建筑住宅者發放房產證及土地使用證,這些規定都嚴令禁止城鎮居民購買農村宅基地和農民住房。大量調查顯示,有超過20%的農民出售過住房,這說明雖有明確的法律,但農民宅基地和住房的買賣,是普遍存在的現象[2]。2.農村住房和宅基地出現閑置,空心村現象明顯。改革促進大量農村人力資源進入城市,一部分人常年工作、生活在城市中,農村的宅基地和住房就此閑置起來,尤其比較偏遠的農村這種現象更加突出。一些資料表明,超過半數的農民有多余的、處于閑置狀態的住房,嚴重的浪費了土地資源。住房閑置的原因之一是農民進城務工,另外的原因是非法審批、亂建亂占住房、建新房不拆舊房,從而造成空房現象的產生,在城鄉結合部甚至出現一些空心村。目前,建設新農村的成果不斷增加,農民清醒認識到房屋蘊含的巨大升值能力,農村住房不斷向村外擴張,一些農民在村內有住房,又在村周邊重新興建住房,這就造成空心村[3]。這種現象極大浪費了住房資源和農村的土地資源。3.農村占用耕地建設“小產權房”的現象比較普遍。城市商品住宅樓的價格飛速上漲,處于城鄉結合部的農村宅基地和住房價格也在不斷上漲,在豐厚的經濟利益面前,一些地區的政府就在公路旁建設起頗具規模的商業住宅,以至于村道、公路旁的耕地被非法占用。另外一些開發商和村集體進行合作開發建房的情況也普遍存在,這部分房子大多數是非法使用基本農田或耕地建設的,沒有預售許可證和土地使用證,這就是所說的“小產權房”。盡管“小產權房”因其獨特性不能得到法律的保護,但這一現象在全國都發生甚至普遍存在,巨大的價格優勢滿足城市居民中低收入人群的需要。近年來,城鎮居民有在農村購買共建房的現象,這些情況大部分發生在城鄉結合部。4.使用權被征用的宅基地出現補償不足的現象。不斷發展的城鎮化建設,讓低成本的城鄉結合部土地成為城市發展后備選擇,甚至開始征用宅基地和住房建設住宅區。農民住房和宅基地被征用后,土地用途從農村用地轉變成建設用地,價格也產生明顯增長。這部分增長的價值,如果是城市征用居民住房,那么增值部分歸房屋所有人擁有,但農村宅基地是村集體所有的,這部分增值收入的歸屬就是村集體,農民只能得到土地建筑的補償。農村宅基地具有雙重性,農戶擁有使用權,而集體擁有所有權,兩種權力的分離讓農民被征地時權益不能得到根本的保障,還助長了一些地方政府亂占、亂批宅基地的情況發生,這種情況在城鄉結合部比較突出,由于宅基地所處的位置不同,地租也會有一些差別,這種差別形成農村集體的追租情況。

二、農村宅基地問題的原因及后果

宅基地面臨著流轉使用權的現實需要和制度之間的矛盾,這個難題急需要求政府部門解決。制度是限制或刺激行為的規矩,如果制度供給在一定層次上落后,不能滿足發展的要求,就會出現新的價值,經濟就會在此時發生扭曲的現象。這樣就會在租金和建設上消耗更多的能源,并產生沖突和摩擦[4]。近些年,出現大量由于土地被征用而產生的自焚、暴力抗訴等事件,拆遷上訪的人數呈現逐年增加之勢,追究其背后的原因,一方面,人口增加和土地資源缺失帶來的矛盾,土地升值需要傳統權力對物質分配進行重新界定和調整。另一方面,城鎮化建設讓宅基地的價值一再升高,但在征用農村土地時,補償款一般歸村集體所有,農民僅僅能獲得地上物的賠償,出現集體賣地侵害農民住房和宅基地使用權的事件而產生的矛盾,是宅基地所有權和使用權在補償方面的失衡。

三、宅基地制度的改革路徑

查看全文

休閑生態農業園區規劃設計分析

摘要:隨著生態化理念普及與推廣,休閑生態園大規模涌現。本文以休閑生態農業園規劃為主要研究對象,結合雙峰縣新石門村雀鳴谷地域特色背景,提出既能使人游人觀光、休閑娛樂,又能減緩節奏、放松身心的休閑農業生態園區模式。

關鍵詞:生態化;休閑娛樂;休閑農業生態園

近年來我國的各類生態園向多元化迅速發展,其中以生態型、經營型、福利型相結合的最為常見。本規劃項目具有原本地域唯一性,獨特性,資源稟賦、文化底蘊較為深厚,加之走馬街鎮“中國書畫之鄉”的影響力日趨擴大,前來走馬街鎮旅游度假的游人不斷增多。可見,園區目標市場的消費具有明顯的市場優勢,生態農業園建設也勢在必行。這對于推動農村致富奔小康,促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提升地方整體形象、推進社會主義美麗鄉村建設,具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新石門村雀鳴谷園區現狀

該項目地處婁底市雙峰縣走馬街鎮新石門村紅公沖,定位于雙峰縣會仙山脈“石門圣殿”南面山坳里,規劃面積東起毛沖山、南至對鏡山,北至大屋石山,西至新石門村中心路段,整個園區呈倒U型狀,南北寬600米米,東西長900米,總面積112萬平方米,約合1600畝。項目區東距雙峰文化名鎮走馬街7公里;南距雙峰與婁底交界重鎮太平寺3公里,鵝公坪集市3公里,北距立新煤礦4公里,距雙峰縣城區26公里;距婁底市中心城區28公里;新修的婁雙大道距項目區不足3公里。紅公沖地處石門村偏南處,三面環山,中間為山腳洼地,總面積約1600畝,整個地型地貌為倒U字型,其中洼地總面積約260畝,自古以來未能開墾的荒坡荒地約200畝,占低洼土地面積的90%左右,能夠勉強水、旱種植面積32畝,蓄水塘28畝,占低洼總土地面積的10%左右。這里生態優美,自然條件優越,水資源與生森林資源豐富,群山起伏,空氣清新,各種翠鳥在林間跳躍飛翔,鳴叫聲彼此起伏,為這寂靜的山谷平添了幾分生氣。

二、生態農業園區規劃設計

查看全文

高校英語專業課程思政實施路徑

摘要:高校英語專業主要以英語國家的語言、文學、文化為主要學習和研究對象,難免會受西方文化和思想的影響,因此在高校英語專業實施課程思政,在英語專業課程教學中夯實學生英語語言技能的同時進行價值觀正確引領就非常必要,課程思政的實施路徑亦值得探討和研究。

關鍵詞:英語專業;課程思政;思政元素

1引言

英語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決定了英語語言、英語文化和英語國家社會與文化為英語專業學生學習的主要內容。事實上,英語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以及職業素養課程主要圍繞英語語言、英語文化和英語國家社會與文化設置的。也就是說英語語言、文化、社會等方面的知識是高校英語專業課程教學的重點。長期學習和使用一門外語,尤其是一門強勢語言,不僅會導致大學生母語水平的下降,還會使他們的思維習慣和價值觀發生變化(孫赫強,2015)。然而,在目前的傳統教學中,英語專業各課程教師往往只注重知識點的掌握和語言能力的提升,往往忽視了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很少去關注英語文化價值觀對學生的影響,更不會主動地干預和正確引導學生去批判性地看待西方文化。學生在語言學習和鍛煉過程中難免會接觸大量西方文化和思想社會責任感淡薄、思想道德觀念缺失、人文素養不強、團隊合作精神較差是社會和用人單位對包括英語類專業畢業生在內普遍反映的問題,折射出高校在素質教育教學方面存在薄弱環節(彭青龍,2016)。

2課程思政的必要性

由此可見,怎樣引導學生正確看待英語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真正培養具有“寬闊的國際視野、濃厚的中國情懷”的英語人才是高校英語專業教育需要解決的問題。(2016)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的講話給我們指明了道路:“要用好課程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英語專業課的課堂上開展課程思政教育的緊迫性與必要性不言而喻。

查看全文

西北地區信息化實踐探討論文

高的速度來推進西北地區農業信息化建設有極大的幫助。

第二,工業信息化研究。目前,我國煤炭、鋼鐵、石化、電力、建材等傳統工業在利用信息技術提升行業競爭力、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等方面取得實際進展。大型企業在研發設計、生產經營、企業管理等各環節,大力推廣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取得較好的成效,有力地提高了企業的競爭力。中小企業信息化日益受到重視,各級政府制定了相關的支持政策,鼓勵中小企業實施信息化。研究論文在這方面也比較關注,直接涉及此的論文有18篇,占整個論文的8.2?,其中以整個西部或西北地區作為研究的2篇,陜西、青海各2篇,寧夏1篇,甘肅5篇,新疆6篇。有關企業信息化研究大致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企業信息化的現狀、障礙與對策建議。如張曉峰[10]從西部中小企業信息化現狀、優勢、制約因素入手,指出西北地區走新型工業化道路重心在于把傳統工業與信息技術結合起來。二是企業信息化建設問題。不少學者就企業信息化建設的目標、原則、指導方針、任務與發展重點等進行了分析探討。如何彥平[11]的《寧夏中小型企業信息化建設的再認識》、李純英[12]的《對青海省企業信息化建設的思考》。三是企業信息化管理問題。如《甘肅企業管理信息化發展的思考》[13]。四是新型工業化問題。基本從理論上闡述了以信息化促進工業化的快速發展的必要性,提出了一些如何大力推進信息化進程中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具體措施。如滕堂偉[14]的論文。另外有關工業信息化研究的碩士論文有瑪依努爾·阿不力米提的《新疆實現新型工業化的思考》、宋海峰的《新型工業化條件下的甘肅工業增長質量研究》、王瓊的《蘭州供電公司信息化建設問題研究》。

上述論文都指出了目前傳統工業存在的主要問題,就如何加快發展傳統工業改造、企業信息化進行了思考,提出了加快信息化進程、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政策建議。通過這些文章我們認識到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用現代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是實現我國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必由之路。但論文對于西北地區目前取得的成績基本沒有談及,更沒有討論到成績的取得是用什么方法,這些方法有哪些值得借鑒的地方。但從我國工業化發展來說,信息化與工業化如何結合,如何通過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發展等方面的研究必將成為熱

點。

第三,服務業信息化研究。企業信息化的持續發展和電子商務應用的日益普遍,加速了我國服務業信息化的步伐。金融業、交通物流業、對外貿易和旅游業信息化建設也都取得了顯

著進展。對于信息服務業的研究,共有14篇論文,占整個論文的6.4?,其中以整個西部或西北地區作為研究的4篇,研究各省服務業信息化的論文有10篇,其中陜西6篇,甘肅1篇,新疆3篇,寧夏、青海沒有。付小妮[15]論述了西北民航的信息化建設,宋雪飛[16]分析了西北地區信息咨詢業的發展現狀及社會經濟效益,梁春陽[17]談論了西部地區信息服務業發展的投資取向,李曉東[18]和黃智杰[19]則分別從西北物流業發展規劃的管理和甘肅省商務物流建設的基本框架對現代物流業進行了分析。其他研究服務業信息化的論文基本是在分析信息服務業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的基礎上,論述了信息服務業發展應有的特點,提出了信息服務業發展思路。

查看全文

農村人力資本外溢效應探討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農村人力資本外溢現狀;農村人力資本溢出的實質——單向溢出;優化農村經濟發展環境,增加農村人力資本的內溢效應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經濟增長的根本動力在于人力資本的不斷增長、思考人力資本外部性或知識外溢的一種方式是立足于搞科學文化、中國農村人力資本外溢規模穩步逐年擴大、外出勞動力以自發擇業為主的態勢向有組織的群體性流動轉變、流動勞動力的知識水平和文化素質逐步提升、外出勞動力出現了回流現象、土地增收吸引農民工回流、城市人力資本的內溢,不對農村外溢、農村人力資本較難形成對農村經濟發展的支持,向城市外溢、優化農村經濟發展軟環境、建立現代農村金融制度、優化農村經濟發展的硬環境等,具體請詳見。

【論文摘要】我國巨大的城鄉收入差距、城市潛在的個人發展機會和良好的公共設施和環境,這些都是吸引農村勞動力向城市轉移的重要誘因,即城市中存在人力資本充分發揮作用的條件。農村所形成的人力資本表現為強烈的對城市的外溢效應。就個體而言,具體表現為,具有較高素質的人力資本向城市流動。

【論文關鍵詞】農村人力資本單向溢出農村經濟

內生經濟增長理論提出,經濟增長的根本動力在于人力資本的不斷增長,人力資本投資收益具有溢出效應。人力資本的溢出效應是人力資本外部效應的一部分,是由于知識溢出即知識的特性所帶來的那部分外部效應。盧卡斯曾這樣描述:思考人力資本外部性或知識外溢的一種方式是立足于搞科學文化。人力資本溢出效應的研究,即知識溢出帶來的外部效應,推動了經濟增長,促進了經濟理論的發展。盧卡斯提出:“個體人力資本除對其自身生產率的效應外——我們稱之為人力資本的內部效應——還應考慮外部效應。

隨著戶籍等就業制度的松動,中國農業中長期存在的隱蔽失業釋放出來的農村剩余勞動力集中涌向大城市,以致出現了所謂的“民工潮”。在中國經濟轉型過程中,農村勞動力向城市的大規模流動早已成為一種不可避免的社會經濟現象。而人力資本是以勞動者為載體、不能獨立存在的一種生產投入要素,人力資本投資及流動與勞動者自身素質的提升及流動遷移是不可分的。農村人力資本對城市經濟的影響是通過人力資本的溢出效益,即農村勞動力的轉移作用的。

根據古典經濟理論、二元經濟模型和人力資本理論,隨著勞動力在城鄉間的重新配置,要素報酬會趨向均等化;農業剩余勞動力向城市轉移,在解決失業、增加微觀經濟主體收入的同時,城市利益向鄉村滲透,從而城鄉經濟最終將走向平衡發展,城鄉差距將逐步縮小。我們具體來看一下我國農村人力資本的外溢狀況。

查看全文

農產品網絡營銷模式探討

摘要:農產品營銷涵蓋了農產品從生產到消費的全過程,鑒于農產品的特殊屬性,其營銷模式以傳統的線下交易為主,受時間和空間的影響較為明顯,無法有效地整合農產品營銷信息資源,在導致農民利益受損的同時阻滯了農業產業的健康發展。而基于互聯網+的農產品網絡營銷解決了農戶分散、交易量小及交易成本高等諸多弊病,但也存在著認知度不高、法律不健全及物流不完善等問題,本文試對此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互聯網+;農產品;網絡營銷;認知

互聯網+視域下農產品網絡營銷又被稱為“鼠標+大白菜”式營銷,是指借助互聯網技術并發揮其開放性和共享性的特點,高效地完成農產品供求信息的,并通過現代物流體系快速地將農產品配送給客戶。借助互聯網+實現傳統農產品營銷方式的轉變,有助于解決固有的分散獨立、組織化程度低及過度競爭等問題,且當今的中青年群體越來越青睞網絡消費,可以預見網絡營銷必將成為農產品營銷的主流模式,因為從終端銷售直接鏈接到農業生產可以使農產品營銷工作變得簡單有效。但是,互聯網+視域下農產品網絡營銷中依舊存在著一些亟需解決的問題,有必要對其進行深入研究進而充分發揮農產品網絡營銷的優

一、互聯網+視域下農產品網絡營銷的問題所在

(一)認知問題。雖然交易雙方通過農產品網絡營銷平臺能夠迅速實現供求信息的匹配,但出于對誠信度及安全性等諸多因素的擔憂,使得很多農產品交易行為轉入線下,體現出對農產品網絡營銷的認知還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1.農戶存在抵觸心理。農戶受傳統的生產模式和營銷理念的影響,對基于互聯網+的網絡營銷觀念的理解存在偏差,沒有充分認識到互聯網+的重要性,加之小本經營的緣故使得過剩的農產品大多采取街邊售賣的方式,或者坐等中間商來收購。且農產品網絡營銷是一個長線投資的過程,需要一定的資金支持和技術支撐,并隨時面臨著營銷失敗的風險,導致很多農戶抵觸網絡營銷,最終處于較為被動的境地,掌握不了農產品的定價權及營銷自主權。2.農產品生產加工企業裹足不前。當前,很多農產品生產加工企業對網絡營銷持有一定的懷疑態度,缺乏與互聯網企業進行深度合作的動力,導致在農產品宣傳方面缺乏智能化和精準化。同時,農產品網絡營銷人員不僅要熟練掌握互聯網技術還要充分了解農產品市場營銷知識,但是當前大多農產品生產加工企業在人員招聘時沒有意識到網絡營銷人才對企業發展的推動作用,在網絡營銷人員培訓方面也缺少資金投入,這也是導致農產品網絡營銷發展緩慢的原因之一。(二)法律問題。互聯網+視域下農產品網絡營銷是經濟新常態中一個較為特殊的新熱點,由于與此相關的法律法規尚不健全,導致違約行為和詐騙行為屢見不這也是當下農產品網絡營銷亟需解決的普遍性難題。表現在:1.支付安全風險。當前在農產品網絡營銷的各個環節均存在著大量的法律空白,降低了網絡交易的安全感,而網絡支付的安全性又恰恰是交易主體最為關注的。由于農村金融機構的電子支付安全體系尚不夠完善,即使交易雙方開通了電子支付業務,但對其也普遍心存疑慮,加之受到黑客竊取網絡銀行的帳號和密碼造成交易雙方金錢損失等負面新聞的影響,農戶參與網絡營銷的積極性也隨之降低,最終無奈只能采取網上訂貨、網下付款的保守方式。2.信用安全風險。由于網絡營銷的特殊性,交易雙方大多僅能根據對方的信息對之進行粗淺的了解,因而存在著交易信息透明度低的問題。加之我國的互聯網信用機制和法律約束機制均不健全,導致在農產品網絡營銷中買家擔心賣家銷售假冒偽劣商品,而賣家則擔心買家故意拖欠款項或拒不付款。此外,網絡農產品的描述圖片由于技術和設備等原因,使得實物與圖片之間可能存在色差,同時文字描述又會與買家的理解存在偏差,因此雙方很容易產生糾紛,而目前我國沒有專門的仲裁機構對此予以調解和裁決。(三)物流問題。物流是鏈接農產品供應鏈的重要環節,由于農產品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且不同種類農產品的生長習性不同,決定了農產品還具有區域性,因此傳統的物流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成為制約互聯網+時代農產品網絡營銷的重要因素。1.物流成本較高。我國農村地域廣闊,農產品生產以分散式的小農經濟為主,因規模小、實力弱使其在農產品流通環節處于弱勢地位,導致當前針對農產品網絡營銷而展開的物流配送未能達到物流企業的最低化規模運營標準。同時,由于互聯網的無邊界性,使農產品網絡營銷在客戶分布方面極為分散,并且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因而形成了供給量少、配送分散的現象,導致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原本的價格優勢逐漸喪失,不利于農產品網絡營銷的發展。2.物流設施和制冷技術落后。由于農產品本身具有季節性,不易保持鮮活,因而對物流設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我國當前的物流條件下,農產品在運輸和儲存過程中損耗高達25%-30%,而在西方發達國家這一比例僅為5%左右。之所以我國農產品物流損耗高企原因在于物流設施和制冷技術均相對落后,很多農產品批發市場還以較為原始的方式進行配送,如依靠手提、肩挑等方式完成農產品運載已經屢見不鮮。

二、互聯網+視域下農產品網絡營銷的對策

查看全文

鄉村旅游研究文獻特點

一、引言

鄉村生態旅游的本質是它的鄉村性和生態性。就其鄉村性而言,鄉村生態旅游是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助推器,它在帶動農民脫貧致富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上有著積極帶動作用,并進一步促進農村社會經濟發展。就其生態性而言,其是現代生態旅游新趨向,在滿足現代游客新需求和促進整個旅游業發展方面有積極促進作用。究竟什么是鄉村生態旅游,它可以分為哪些類型,具有哪些特點,如何進行開發以及面臨什么樣的困境等問題亟待解決。本文就上述內容對我國近十年來的關于鄉村生態旅游研究的文獻進行綜述整理,期望為后續研究的延續有所幫助。

二、鄉村生態旅游概念的界定

鄉村旅游活動的大力開展和生態旅游概念提出以來,鄉村生態旅游的相關研究就逐漸得到廣大學者的熱忱關注。盡管已有很多研究對鄉村生態旅游概念進行了較完善的界定和解釋,但由于各個學者研究出發點有差異,國內目前還沒有對鄉村生態旅游的內涵做出一個準確的界定。但各界習慣用鄉村旅游、民俗旅游、農業旅游等名詞來描述其相關內涵。關于鄉村生態旅游的界定有很多種,例如中國旅游協會區域開發專業委員會會長孫文昌教授認為,鄉村生態旅游是以農業生產為依托,將田園生態景觀、農事活動、農俗文化的深層次開發與現代旅游業相結合,具有觀光、休閑、娛樂、科普教育、環保等多種功能的旅游形式。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寇明婷博士認為鄉村生態旅游是以鄉村為背景,以大自然和鄉村文化為資源基礎,以可持續發展觀和生態文明理念為核心導向,旅游者在享受自然和文化的同時,有著明確的了解和學習自然和文化的目的,并負有保護責任,同時不乏促進目的地的經濟效益的一種特殊的旅游活動。當然還有很多研究人員給出了鄉村生態旅游概念的界定,對于我們的進一步研究很有意義。何曉芳在其碩士論文中提出鄉村生態旅游是指發生在鄉村區域,以鄉村原汁原味的自然生態環境、樸素的鄉土文化與人情、嫻靜的田園風情為基礎,用景觀生態及生態美原理與方法為游客建立起一個欣賞鄉村景觀、認知自然、培養與體驗生態的旅游環境,充分展現鄉村旅游的景觀美學價值、鄉村居住的宜人價值、鄉村文化的追憶價值與鄉村生態的教育價值,并最終使得鄉村自然環境、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筆者對近年來有關鄉村生態旅游的文獻進行整理和分析后發現,盡管研究者們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對鄉村生態旅游進行界定,但筆者認為何曉芳在總結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得出鄉村生態旅游的內涵,并從規劃角度,生態發展角度以及可持續發展等多個角度對鄉村生態旅游做了很好的闡述。該表述對鄉村生態旅游的界定科學合理,體現出鄉村生態旅游的本質。

三、鄉村生態旅游的類型和特點

(一)鄉村生態旅游類型

查看全文

低碳經濟對國際貿易的影響及策略

摘要:隨著氣候條件變得越來越惡劣,世界各國都倡導低碳經濟,進而影響到國際貿易規則。低碳經濟已經成為全球的一種流行趨勢,很多區域性貿易協定在制定時都會考慮到低碳經濟這個條件,甚至形成了全球低碳貿易規則。在這樣的環境下,我國需要摸清低碳規則競爭市場,及時關注區域及雙邊貿易協定中低碳規則的發展趨勢,爭取多多參加低碳領域國際標準及非官方標準的制定,為促進我國對外貿易發展奠定基礎。

關鍵詞:低碳經濟;國際貿易;貿易規則

低碳經濟的發展直接影響著各個國家經濟決策的制定。作為全球低碳經濟發展的倡導者,歐盟將低碳經濟作為自身21世紀主要競爭優勢之一;美國將生物燃料等新能源作為增長經濟的重要途徑;中國等發展中國家希望通過低碳經濟實現彎道超車,增強自身經濟實力。在全球經濟發展中,國際規則的競爭是起決定性作用的部分。國際規則的內容直接決定各國家的經濟效益,而國際規則由誰主導就決定誰在經濟競爭中獲得最大優勢。環保、低碳已然成為各種國際經濟大會的重要主題,可持續發展思想也獲得國際社會一致認可。我國需要及早重視低碳經濟在國際貿易規則中的重要性,積極實現從規則接受者向規則參與者、規則制定者的轉變,以實現我國國際貿易競爭力的提升。

一、WTO對氣候變化和發展低碳經濟的態度

全球氣候大會的爭論、觀點都影響著WTO對低碳經濟的態度。自由貿易無形中會對溫室氣體的排放產生影響,反之,氣候的變化也會對國際貿易產生影響,甚至有可能直接改變一些國家的貿易地位,改變世界貿易格局。因此,氣候變化與國際貿易互相影響,WTO也表示氣候變化是世界經濟可持續發展面臨的重大挑戰,而國際貿易領域要制定應對氣候變化的合理措施,在實現環境保護的同時發展世界經濟貿易。貿易的開放合作使得世界資源能得到有效配置,可以幫助國際社會更好地應對氣候變化。各個國家分別應對氣候變化采取新的措施就會影響國際貿易,WTO需要對各個國家變化的規則進行檢驗,監督成員國在WTO規則下的權利和義務。WTO針對應對氣候變化措施提出了一些規則:禁止成員國征收高于WTO規定的關稅;非歧視原則;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相關的規則等。

二、低碳經濟對雙邊和區域貿易協定談判的影響

查看全文

旅游農業生態開發論文

摘要:生態旅游農業是一種興起于20世紀60年代的具有休閑、娛樂、求知、教育功能的生態旅游產業。在一定的社會經濟條件下,它是將農業景觀、生態景觀、田園風光景觀的深層次開發與旅游業延伸交叉形成的新型農業開發模式。作者提出了生態旅游農業的內涵,并對珠海生態農業科技園區運行進行實證分析,總結其成功的運行模式與經驗,認為生態旅游農業是當前及今后我國農業發展的一種模式,建設生態農業科技園區是發展農業和旅游業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生態旅游農業;開發模式;實證分析

Abstracts:Ecologytourofagricultureemergedinthe60’sof20century,whichhasthecharacterofvacation,entertainment,demonstration,knowledgeandeducationfunction.Formulateanecology,cultureandtourindustry,Undercertainsocialeconomicscondition,itwillbethenewmodelofagriculturalexploration,whichexploitagriculturallandscape,ecologicallandscapeandfarmlandlandscapedeeplyandoverlappingwithtourindustry.Inthispaper,theconnotationofecologytourofagricultureisadvanced,andempiricalanalysisofZhuhaieco-agricultureS&Tzoneisconducted.AftersummaryofitssuccesseXPerienceandoperationmodel,webelieveitisthedevelopmentmodelthatChinawillbeadoptedrecentlyandfuture,anditseffectiverealizationwayis.tosetupEcologyTourofAgriculture.

Keywords:ecologytourofagriculture,eXPlorationmodel,empiricalanalysis

一、引言

生態旅游農業是一種興起于20世紀90年代的具有旅游、休閑、示范、求知、教育功能的生態文化旅游產業。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收入不斷增加,消費需求也在不斷更新換代,加上政府積極宏觀引導,及時推出了“黃金周”節假日,為城鄉居民休閑消費提供時間保障,許多工商企業紛紛響應,加大投資力度,抓緊開發生態旅游資源,增加城鄉居民選擇的旅游天地。據統計,我國東部沿海省份抓住機遇,大力發展生態旅游農業,已見成效。如浙江金華石門農場的花木公園,富陽縣的農業公園,福建漳州的花卉、水果大觀園,廈門華夏神農大觀園,上海浦東孫橋現代化開發區等。廣東省已發展80多個觀光果園,每年接待游客400多萬,收入達10多億,有力地帶動了周邊農民致富。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