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閑生態農業園區規劃設計分析
時間:2022-09-10 08:54:17
導語:休閑生態農業園區規劃設計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生態化理念普及與推廣,休閑生態園大規模涌現。本文以休閑生態農業園規劃為主要研究對象,結合雙峰縣新石門村雀鳴谷地域特色背景,提出既能使人游人觀光、休閑娛樂,又能減緩節奏、放松身心的休閑農業生態園區模式。
關鍵詞:生態化;休閑娛樂;休閑農業生態園
近年來我國的各類生態園向多元化迅速發展,其中以生態型、經營型、福利型相結合的最為常見。本規劃項目具有原本地域唯一性,獨特性,資源稟賦、文化底蘊較為深厚,加之走馬街鎮“中國書畫之鄉”的影響力日趨擴大,前來走馬街鎮旅游度假的游人不斷增多。可見,園區目標市場的消費具有明顯的市場優勢,生態農業園建設也勢在必行。這對于推動農村致富奔小康,促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提升地方整體形象、推進社會主義美麗鄉村建設,具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新石門村雀鳴谷園區現狀
該項目地處婁底市雙峰縣走馬街鎮新石門村紅公沖,定位于雙峰縣會仙山脈“石門圣殿”南面山坳里,規劃面積東起毛沖山、南至對鏡山,北至大屋石山,西至新石門村中心路段,整個園區呈倒U型狀,南北寬600米米,東西長900米,總面積112萬平方米,約合1600畝。項目區東距雙峰文化名鎮走馬街7公里;南距雙峰與婁底交界重鎮太平寺3公里,鵝公坪集市3公里,北距立新煤礦4公里,距雙峰縣城區26公里;距婁底市中心城區28公里;新修的婁雙大道距項目區不足3公里。紅公沖地處石門村偏南處,三面環山,中間為山腳洼地,總面積約1600畝,整個地型地貌為倒U字型,其中洼地總面積約260畝,自古以來未能開墾的荒坡荒地約200畝,占低洼土地面積的90%左右,能夠勉強水、旱種植面積32畝,蓄水塘28畝,占低洼總土地面積的10%左右。這里生態優美,自然條件優越,水資源與生森林資源豐富,群山起伏,空氣清新,各種翠鳥在林間跳躍飛翔,鳴叫聲彼此起伏,為這寂靜的山谷平添了幾分生氣。
二、生態農業園區規劃設計
(一)功能定位。園區總體定位以紅山沖自然地貌及天然次生林為特色,依托會仙山昹原始風貎和“石門圣殿”的佛文化以及中國書畫之鄉的影響,以發展生態旅游為方向,以發展現代農業,全力推進園區特色種植、養殖及系列農產品的生產、加工、銷售及產品延伸,打造成有健康養生、養老、旅游、休閑、度假、垂釣、游覽、運動、健身、休閑、度假、美食、果蔬采摘13大功能于一體的大型綜合性生態園區。(二)設計原則。該項目規劃設計嚴格遵循市場導向的基本規律,充分考慮紅公沖原有農業生產的資源基礎,因地制宜,做好基礎設施建設;堅持綠色為主基調的原則;堅持統籌兼顧、系統開發原則;堅持效益兼顧,注重可持續發展原則。(三)具體規劃設計。本項目主要從毛沖山腳洼地順南向西展開,地形呈長方形,東西寬約450米,南北長約600米,約24萬平方米,區內地勢由高向低延伸,起伏變換較為突出,區內土地肥沃,水草豐滿,90%為荒坡地,生態環境優勢明顯,具有傳統的田園風光和鄉村特色。區內為無人區,四周易于封閉,不受周邊環境影響,地勢建設用地條件良好,適合生態園的建設和管理。具體開發區域為:一是精心打造雀鳴谷人工垂釣湖,要使碧綠的湖水與周邊秀翠的林木、草地渾為一體,特別注重發揮雀鳴谷地下水源自動灌湖的獨特優勢,努力將其打造成婁底市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垂釣基地;二是圍繞湖區周圍的原始沃土層,按照綠色生態標準,分層級形成無公害蔬菜瓜果種植圈,為游客培育和生產無公害營養餐質,同時鼓勵游客自摘、自采、自樂;三是充分利用種植圈外邊高坡地無污染的原生態草地,形城獨具湖南地方特色的小黃牛、黑山羊、安化柴雞、小香豬,新西蘭白兔和敘浦白鵝的立體型養殖圈,鼓勵游客在柴雞區自撿雞蛋,養兔區自捕兔子等活動,絕對保彰餐桌上食材的質感和口感;四是在確保毛沖山原生態不受損壞的前提下,充過修建林間小道,八角亭、小木屋、吊腳樓、帳篷野營等形式,打造園區休閑區,讓游客能在大山深處度過一個恬靜的夜晩;五是要將園區接待中心建造成花園式園區,要通過綠葉樹的種植、花廊花海培植、熱帶彩色觀賞魚的養殖、夜景迷幻燈、涼亭、走廊、野處休息防曬傘的巧妙設置以及別墅獨具特色的接待優勢,讓游客充分享受園區的溫馨與舒適,接待中心園內主要建筑物周圍平地及山坡綠化均釆用多年生花卉和草坪,主干道和園區輔助性建筑場所周圍綠化則釆用觀賞化、闊葉樹為主,整個園區常綠樹占總綠化樹木的70%以上,落葉樹占20%以上,確保園區四季常青;接待中心在搞好接待的同時,還要特別重視搞好舌尖上的雀嗚谷,要根據當地美食特色,自主研發具有獨特創意的菜肴、米酒、臘肉、燒鵝、烤香豬等創意品牌,真正將園區接待中心打造“綠色、安全、生態、美味”的主題形象。
三、結語
隨著中國現代化建設的發展,城鄉聯系日益密切,農村距城市的距離大為縮短,越來越多的城市居民利用節假日、雙休日,暫別城市的喧囂,回歸大自然,返璞歸真、度假休閑。因此休閑農業生態園建設不僅僅是滿足農村居民的需要,也能滿足城市居民的需要乃至整個社會的需要。
參考文獻:
[1]趙雪喬,李瑋婷.生態園之解讀休閑農業發展新視角[J].農民致富之友,2013,08.
[2]翟耀.農業生態園規劃設計探討[D].河南農業大學碩士論文,2011.
作者:譚意 單位:湖南人文科技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
- 上一篇:生態循環農業典型經驗分析
- 下一篇:生態觀光旅游農業營銷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