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貿易在遠東食品市場的作用

時間:2022-08-24 08:50:08

導語:食品貿易在遠東食品市場的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食品貿易在遠東食品市場的作用

一、俄羅斯遠東食品市場行情透析

“民以食為天”,俄羅斯遠東食品市場在遠東經濟區(俄羅斯面積最大的經濟區)中的地位舉足輕重。盡管在20世紀90年代初,它也經歷過諸如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等地區食品嚴重短缺的窘境,但是,憑借亞太經濟圈優越的地理條件和雄厚的資源優勢,它較其它地區率先走出困境。到1997年為止,食品市場貨源充足,品種多樣,令不熟悉遠東的人士刮目相看。然而,1998年8月以后,俄羅斯經濟出現滑坡,隨之盧布貶值,直接影響到俄羅斯遠東食品市場的行情。根據統計,危機前,外省食品進口份額在40%-50%之間波動;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則為60%-80%左右。而到了1998年10月中旬,進口份額就降低了2倍。到1999年中期,在外省進口份額跌至10%-20%,而在俄羅斯兩個中心城市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則跌至20%-30%。由于盧布匯率過高和嚴重的金融資金流通不暢等因素,已失去可觀款項的國內生產商勢必在一定時期內極力限制進口商。這尤其關系到歐美公司生產的肉制品、奶制品、面粉制品和蔬菜等類食品。這些食品的價格不止一次地漲價,而進口商即使把加價食品降低到零點也不讓這些食品參與俄羅斯食品市場的競爭。結果只剩下俄羅斯商家自愿供應的食品,這些食品并不是俄羅斯生產的,而是原蘇聯國家和其它一些國家生產的食品。來自獨聯體、亞洲一些國家(包括中國)的生產商本身還控制著俄羅斯食品市場的一些大環節,這主要指低價供應食品。現在,韓國和中國的生產商和進口商仍憑借方便食品、水果和蔬菜保持自己在市場中的地位。為了使自己駐俄羅斯的公司成為商品批發專賣部,賺了一些錢的中國商人擠走了美國、澳大利亞、甚至是韓國一些地方的生產商。特別是在俄羅斯遠東地區的一些城鎮里,食品市場的情況對于亞洲生產商和經營商來說是非常有利的。仔細地分析符拉迪沃斯托克、哈巴洛夫斯克、布拉戈維申斯克、赤塔、烏蘇里斯克和其它地區的居民點,商品結構呈現出下列特點:

⒈進貨渠道:直接批發。在批發商品的成分中,幾十個大、中型食品公司采取直接從西伯利亞、葉夫拉列依斯克和烏拉爾的大商家和生產廠家,甚至從國外大食品供應站購貨的方式。類似這樣的大商家可以列舉出“格拉斯波公司”、“巴爾克格魯波公司”、“涅戈齊安特公司”、“奧利格公司”等。

⒉運輸保管:便捷省力。這些公司一般都設有自備的或租賃來的直接連通公路的大貨棧,一些公司甚至還有駁岸,如“巴爾克—格魯波公司”。這樣,運輸順暢,保管方便得力。

⒊銷售過程:由大到小,分批銷售。這些公司銷售食品的過程也并不復雜:他們首先把大批(車皮、集裝箱、輪渡)食品運到貨棧,再直接銷售給各個小批發商。而小批發商則把食品分運到自己的商店或其它售貨點。市場上的買賣人向小批發商購進食品,而居民或在商店、或在市場、或在批發站向小批發商、零售商購買食品。⒋經營品種:依靠優勢,各領風騷。在俄羅斯遠東食品市場有來自世界各國的經營者,例如,中國、韓國、越南、日本、美國等國的商人,加之俄羅斯當地的生產商和經營商,可稱得上真正的國際市場。每個經營者主要經營本國獨具特色且占優勢的食品,例如,中國經營者多從事大米、蔬菜、水果等類食品的批發和零售;韓國經營者多從事包裝精致的方便食品的銷售,例如辛辣面、巧克力派等;相比之下,俄羅斯的大中型食品公司則內外結合,但是,主要還是本國食品。例如,他們經營的品種有糧食制品(面粉、米、通心粉等)、奶制品(牛奶和其它奶產品)、肉制品(肉、火腿腸、罐頭等)一系列食品,也包括在食品市場流通的食品雜貨(如醋、醬油等,這些食品當然來自中國)。有時,這些公司偶爾也經營一些蔬菜和水果類食品,但是,這基本上屬于短期行為,不具固定性和長遠性。

二、中國商人在遠東食品市場中的經營活動及其作用

目前,在符拉迪沃斯托克、烏蘇里斯克、哈巴洛夫斯克、納霍德卡、赤塔等俄羅斯遠東地區的一些大小城市里流動和長期居住的中國人口呈不斷增長趨勢。許多城市里的中國人自發組織起中國人的社區,謂之“中國城”。在此基礎上,成立了不同名稱的協會(商會)組織。譬如:符拉迪沃斯托克市有“中國工商聯合會”,會長為陳川先生;納霍德卡市有“中俄友好協會”,陳彪先生任會長。這些組織多數以商貿為主,兼承擔中俄兩國文化交流的任務。根據俄羅斯移民局內務部資料顯示,在濱海邊區、哈巴洛夫斯克邊區、阿穆爾、赤塔等遠東地區的中國僑民共計20萬,而且這一數字也在不斷增長。中國人在俄的生存方式、經營手段多種多樣,食品貿易與經營始終是其中充滿生機而又穩固快捷的獲利方式。

20世紀90年代初,俄羅斯的遠東門戶開通,由于當時俄羅斯食品嚴重短缺,所以中國邊境一些城市的商販充分利用便利的交通條件,開始把大米、酒、蘋果和梨等食品販運到俄羅斯的遠東地區,有錢的俄國人也通過綏芬河海關來中國邊境城市購買食品和衣物。從這個意義上說,中俄邊境貿易最先是以民間食品貿易作為開端的,但是尚處于比較自由的民間起步階段,具有零亂、臨時、不規范的特點,表現為隨處設攤,衛生條件比較差。從1997年開始,俄羅斯工商管理部門逐步清理掉一些不合要求的攤點,并將1992-1996年持有攤位許可證的零售點統一遷移到固定的銷售地點,例如“中國大市場”。這樣,有序的、固定的食品部取代了零亂的、臨時的售貨點,每天定點供應,商業變得更有組織性。盡管1998年的俄羅斯經濟危機也相應沖擊了在俄的中國食品經營者,使之面臨盧布匯率大幅度跌落的困境,但是他們仍然憑借自己的食品與當地的生產商和貿易商競爭。依靠本國的地理和氣候優勢(例如,大部分地方可以栽種水果和蔬菜,一年有幾次收成等),中國商人可以繼續保持自己在俄羅斯食品市場中的份額。據市場反饋回來的信息看,中國的大米和大蒜在市場中占98%以上,也就是說,俄羅斯遠東市場中的大米和大蒜幾乎被中國進口商和經營商所壟斷。而其它食品如黃瓜、元蔥和蘋果、桔子等蔬菜和水果則占市場份額的40%-60%左右。

食品零售專賣店起著重要的作用。這些食品店一般都掛靠于某個俄羅斯公司,而由中國公司來經營,權力當然屬于中國人。他們的工作過程是履行完海關手續后,貨物運到中國人租賃的貨棧,再銷售到中小型批發店。應指出的是,在這幾個環節上,這些工作都由本公司的合作者共同來完成,這是為了提高安全系數,并降低費用。至于零售商品部分,首先應區分開超市、商店、售貨亭(集裝箱貨攤)和集散市場(專賣市場)。超市主要銷售俄羅斯或西方生產商的食品,一般來說,這些公司的經營者不從中國供應商手里購買食品(蘋果和梨除外)。一般的中型商店,俄羅斯的食品也占大多數。但是,在俄羅斯的淡季,這些食品中占大多數的水果和蔬菜都要向中國商人購買。拿中國貨來說,最大的貿易額都來自小型零售點售貨亭、集裝箱貨攤和市場。在此應指出,在遠東市場和售貨亭中出售的水果和蔬菜等類食品,唯一能夠與中國商人競爭的是阿塞拜疆商人,但是他們也充分利用中國批發站的便利條件,向中國專門的水果和蔬菜站批發食品。如此,即使在冬季,通過集裝箱貿易,在遠東各大市場和集散地也會有中國食品上市。

綜上所述,中國食品貿易在遠東食品市場中的作用可歸納如下:

⒈彌補了遠東食品市場所需食品(如水果和蔬菜)的匱乏局面,豐富了俄羅斯人民和在俄中國人的生活;

⒉種類多樣、價格合理的中國食品在遠東市場上的出現相對制約了美國、韓國、阿塞拜疆等國商人抬高物價的心理,使各國食品在遠東市場上平等參與競爭;

⒊新鮮而富于營養的中國食品如蘋果、桔子、黃瓜、西紅柿、豆腐、豆皮、餃子、木耳等,以及遍布在遠東各大城市里的中國人開辦的大小飯店使俄羅斯人不用跨出國門就能品嘗到中國人的美食風味,體味中國人的民族生活習慣。當然,中國在遠東的食品貿易中也存在著一些不良現象,如個別素養較差的商人投機取巧、以次充好,衛生設施也急需改善,但是這些只是個別現象。隨著俄羅斯政局的趨于穩定,市場經濟的杠桿作用將越來越突出。市場競爭是無情的,誰若玩弄市場規律,就將被淘汰。總之,中國商人在俄羅斯遠東各大城市市場中的經營活動是富有建設性的,不僅方便了俄羅斯人民的生活,而且成為聯系兩國人民生活和友誼的橋梁和紐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