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金融與虛擬金融分析論文

時間:2022-08-02 06:00:00

導語:貿易金融與虛擬金融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貿易金融與虛擬金融分析論文

中國為什么成為美國國債的最大持有人?2萬億外匯儲備為什么不能做別的事?為什么人民幣國際化與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聯系在一起?如果分析一下華爾街在美元本位的貨幣體系中的作用,可能有助于回答上面的問題,同時也有利于明晰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創新人民幣國際化的思路,走出貿易金融虛擬金融分離的國際貨幣體系改革之路。

美元購買力的轉移

數據顯示,有60%的美元在海外流通,或以儲備形式為其他各國持有。原則上,這60%的美元應該對應60%的美國商品的購買力,但是,非常復雜的原因使之不能成為現實。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美國制造了許多不合理的貿易保護主義規則。比如,禁售所謂危害國家安全意義上的科技產品。實際上,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意味著美元已沒有真實的購買力對應,而后來發生的產業轉移,進一步擴大了美國經濟與之發行的貨幣規模對應的缺口。

作為全球貿易的清算和結算貨幣,各國都會把美元作為儲備貨幣與其他國家進行商品貿易。實際上,這是用其他國家生產的商品轉移了美元購買力,而且,無非是把一國美元儲備的購買力轉移到另一個國家,一國的美元儲備減少,另一國的美元儲備增加,并不意味著購買美國商品的美元購買力最終消失。

金融市場虛擬美元購買力

金融市場的全球化發展,特別是當金融衍生品從防范風險的工具搖身變成投資工具的時候,投資性產品的虛擬價值成為美元商品購買力的替代品,疏導了巨額美元購買力。通過對華爾街金融產品的投資,美元重新流回美國,資本賬戶的順差平衡了美國的國際收支,也不會在商品市場上造成“擠兌”危機。沒有金融投資品虛擬價值產生的美元購買力的轉移功能,美元本位就要受到極大挑戰。

在美元本位的框架下,美國國債也承擔了美元商品購買力的替代職能,成為眾多金融證券投資品的最后替代品。此次危機印證了這一點,當虛擬價值的泡沫破滅,金融市場崩潰,美國國債的最后替代屬性凸顯。這也是美元本位的最后防線。

金融全球化的大格局下,美元貶值、全球通脹也是美元購買力的出路。當美元發得太多,全球流動性過剩,超出全球經濟總量所能承受的范圍,美元購買力就會貶值,全球就會爆發通貨膨脹。隨著美元貶值和全球通脹,美元的部分購買力就隨之消失了。其他的國家特別是新興市場國家的美元儲備的購買力,或者說價值也就流失于無形之中了。

分離貿易金融和虛擬金融

遭遇這一輪危機以后,針對美元本位,亞洲的貨幣互助基金、南美洲各國的貿易結算貨幣協議等區域性防御體開始發展,人民幣國際化也開始加速。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應如何推進?建設與人民幣國際地位相適應的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提法,似乎使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與美元本位借助華爾街的思路一脈相承。如果是這樣,可以預期,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將建設一個金融產品交易中心,建立一個虛擬經濟的交易平臺,來吸納“過剩人民幣購買力”。這里有幾個問題要特別注意。

首先,美國經濟名義GDP占世界經濟總量的25%,中國經濟名義GDP只占世界經濟總量的7%。如果中國超過日本成為第二大經濟主體,也只占世界經濟總量的10%。美國經濟尚不能支持其發出貨幣的購買力,中國的難度更大,所以借助其他方式釋放購買力壓力在所難免。

其次,如果人民幣國際化按照“美元方式”借助金融產品平衡購買力矛盾,要制定嚴格的法律法規,防止將中國市場成為國外金融產品的傾銷地,把在本國不能銷售的“有毒產品”拿到中國市場傾銷。

第三,不能采取美元換人民幣參與交易的方式,必須直接用人民幣交易。也就是說,參與中國金融市場的機構所在國必須把人民幣作為其本國的外匯儲備。否則,有違人民幣成為國際儲備貨幣的初衷,而中國的金融市場完全可能變成維護美元本位所必需平衡的虛擬購買力的海外基地。這里產生的問題是,如果美國不愿接受人民幣作為儲備貨幣,美國的金融機構就不能參與中國金融市場的交易。

第四,防止金融市場超前人民幣國際化程度過度發展。金融市場如果超前于人民幣國際化的程度,出了問題,市場可能迅速拋出人民幣資產,換成美元大規模流出中國,引發金融危機。

筆者認為,與其戰戰兢兢地按照美元模式走人民幣國際化的歷程,不如另辟蹊徑。如果能夠推動貿易金融與虛擬金融分離的國際金融體系,可能更安全,更有利于全球的共同發展。比如,在雙邊貿易中,原則上使用出口國貨幣清算結算,以雙邊貿易額所需貨幣作為匯率定價的基礎,也就是以能夠提供給對方的實際商品購買力作為對方儲備出口國貨幣的基礎。實際上,這是目前發達國家之間的貿易原則。出口國可以選擇以對方貨幣計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