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貿易外匯監管難點與對策
時間:2022-11-28 10:22:35
導語:服務貿易外匯監管難點與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服務貿易具有無形性的特點,無相應貨物流匹配,其跨境資金流動的真實性和合理性判定存在難度。跨國公司可能通過向境外關聯公司支付服務貿易費用實現利潤轉移,以達到集團整體避稅或向境外轉移資金的目的。目前關于利潤轉移的研究主要集中跨國公司避稅以及稅務部門反避稅研究,較少涉及外匯資金管理。本文結合企業實例,分析了跨國公司通過服務貿易轉移利潤的主要方式、特點,以及外匯監管的難點,并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利潤轉移;服務貿易;外匯管理
近年來,服務貿易快速發展,已經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新動力和世界貿易競爭的關鍵點,服務貿易在國際貿易中的作用和影響力逐漸凸顯。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跨國公司已經成為國際貿易的主要經濟載體。為實現利益最大化,跨國公司可能通過各種方式進行避稅或轉移資金。跨國公司服務貿易利潤轉移問題引起越來越多的學者和政府部門的關注。
一、跨國公司利用服務貿易渠道轉移利潤的主要方式
(一)無形資產轉移定價。在國際貿易中,技術占領重要地位,無形資產的轉讓在跨國公司及其關聯方之間較為常見。從國際貿易實踐看,無形資產通常包含發明、制作、設計、專利、版權、商標、技術許可、特許權等。無形資產具有無形性和專有性,判斷其轉讓價格正常與否比較困難,因此常被跨國企業通過轉移定價方式實現利潤轉移。如A汽車電子有限公司2011年與境外母公司簽訂技術轉讓合同,約定提成費按銷售金額的1.5%計算。2014年9月16日雙方簽訂補充協議,將提成比率提高到3%,且從2013年4月起生效。2015年起該公司技術提成費外匯支出大幅增長,技術使用費的合理性存疑。(二)勞務交易轉移定價。基于整體運營管理考慮,跨國公司總部為各關聯公司提供財務管理、系統使用、業務拓展、運營管理等服務。部分國家稅法規定,勞務費用支出可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跨國公司可根據不同國家的稅率水平,高報、少報或者不報勞務費用,造成所在國稅率高的企業微利或虧損、所在國稅率低的企業盈利假象,實現集團整體利潤最大化。如B公司為電子加工企業,2016年向境外關聯公司支付業務拓展咨詢服務費1.62億美元,同比大幅增長211.54%。外匯局核查發現,該公司管理咨詢費合同、發票內容寬泛,服務信息模糊,計價方式不清,業務拓展咨詢費交易背景真實性存疑。(三)運輸服務轉移定價。近年來,國際運輸服務發展迅速。通過增減運輸費用方式,跨國企業及其關聯方可實現利潤轉移。如C公司主要從事裝卸搬運和運輸,2015年和2016年向境外母公司頻繁、大額支付運輸服務費。經核查,該公司與境外母公司協議約定,若營業利潤超過5%,超出部分的利潤將以增加運輸服務費的方式支付給境外母公司,涉嫌轉移利潤達到逃稅或轉移資金的目的。(四)融資借貸轉移定價。貸款活動產生的利息可作為費用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跨國企業及其關聯方可通過貸款活動進行利潤轉移。如L公司為生產設計精密型腔模、模具標準件公司,2014年該公司向香港母公司以6.4%利率借入1筆外債,借款利率遠遠高于香港商業銀行同期、同類型貸款2.5%的利率,該企業因利率過高受到稅務部門和外匯局關注。
二、服務貿易轉移利潤的特點
(一)無形性或不可感知性。這是服務貿易最主要的特征,主要體現在兩方面。首先,與有形商品相比,組成服務的元素往往是無形的,無法觸摸或看見。其次,使用服務后的利益也很難被察覺,由于大部分服務屬于不可感知的,很難對其質量進行評估。比如,跨國公司總部為關聯公司提供的財務咨詢服務,無法觸摸或看見,服務的價值也很難被確定。(二)生產和消費的不可分離性。貨物在生產、流通到最后消費,要經過一系列的中間環節,一般具有一定的時間差。而服務的生產過程和消費過程則同時進行,一般不能儲存。服務的這種特性表明,消費者必須加入到服務的生產過程才能最終消費到。比如,國際運輸服務,運輸服務提供完畢,消費也完畢。(三)形式多樣性和復雜性。與國際貨物貿易相比,國際服務貿易涉及的范圍更廣泛,存在的方式更復雜。根據世界貿易組織統計和信息系統局的分類,服務貿易包括教育、金融、運輸、建設、旅游等11大類142個服務項目。由于服務貿易本身的復雜性,跨國公司轉移利潤的形式也很多樣,包括勞務提供、資金借貸、無形資產轉讓等多種交易。跨國公司往往根據企業本身和關聯方的經營狀況和外部稅收、經濟等政策環境,選擇不同的利潤轉移方式。(四)交易主體的關聯性和跨國性。轉移利潤的主體是跨國公司集團及其關聯方,這些主體在法律上或經濟上存在著關聯關系,可以形成利益共同體。如果不存在關聯性,交易雙方很難在非正常交易中達成一致意見。由于各國的稅收、經濟政策和環境存在差異,跨國公司在不同國家承擔的稅負不同,導致轉移利潤的發生,并最終體現在國際資本的流動。(五)交易內容的隱蔽性跨國公司及各關聯方選擇的轉移利潤方式,確定非正常交易價格屬于跨國公司內部決策,集團公司及關聯方會嚴格保守交易機密。此外,跨國公司會在全球范圍內的關聯公司之間建立一張復雜的交易網,為不同標的往來合同進行組合商議和定價,以便將交易對沖抵消。由于跨國公司轉讓定價的非商業目的性和交易網的復雜性,使服務貿易利潤轉移具有較強的隱蔽性。
三、外匯監管難點
(一)交易背景真實性難把握。服務貿易的無形性特點決定了其外匯管理存在天然的挑戰性,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服務貿易外匯資金并無相應的報關單信息(也稱為貨物流)進行匹配,境外的真實情況銀行和外匯局很難了解到,交易背景真實性核實存在難度,這也是服務貿易與貨物貿易外匯管理的最大區別。二是交易單證本身真實性難以核實,服務貿易相關的交易單證主要是合同、發票(支付通知)等,由于缺乏相關政府管理部門或第三方中介機構的審核認定,合同、發票本身真實性難以確認。特別是,跨境關聯企業之間可能出于集團整體利益考慮,簽訂虛假合同、發票實現避稅或資金轉移,此類關聯交易的交易背景真實性核實難度較大。(二)價格公允性和資金合理性難判斷。服務貿易的價值確定是服務貿易外匯管理的另一個難點。對于運輸、醫療、文藝演出等、生活服務等不斷重復發生的重復型服務貿易價值確定可通過服務生產的勞動時間確定。而科學發明、技術、設計、文藝創作等創新型服務貿易,具有不可重復的首次性,屬于創造性勞動的產物。許多創造型服務貿易,除了創造者的勞動,往往還投入了大量的人、財、物輔助勞動,以及前人和當代許多人在相關領域的勞動付出。這些勞動附加在創造型服務產品的價值量較大。因此,創造型服務貿易價值量難以通過勞動時間確定,需要在市場交換中確定。部分跨國公司集團內部交易的服務非常專業化,具有專有性、獨占性等特征,在公開市場上的無關聯關系交易可能沒有直接可比的服務,識別相關正常交易價格存在困難。政府監管部門也較難合理判斷關聯公司之間服務貿易價格公允性和跨境資金的合理性。(三)集中收付行為可能影響國際收支平衡。跨國集團及其關聯企業之間可能不按照協議約定定期、規律地收付服務貿易款項,而是根據境內匯率變動及境內外利差、匯差情況,選擇有利時機收付關聯方服務貿易款項。目前外匯管理法規對企業擇期收付服務款項無明確限制,企業可自行選擇收付幣種、時間和地域等。如在人民幣升值預期強烈的情況下,通過延期支付關聯方費用方式獲取人民幣升值帶來的收益,等待匯率形勢發生逆轉時再集中匯出以往多年費用。企業此類集中收付行為,對服務貿易收支平衡可能帶來不良影響。
四、相關建議
(一)事前引入國際轉讓定價。事前調整(預約定價)機制跨國公司利潤轉移的核心是關聯交易的定價公允性。國際轉讓定價事前調整,也稱為預約定價機制,指跨國公司及各關聯方進行內部交易前,與政府管理部門就關聯企業交易確定的價格進行事前確定。此種情況下的交易價格往往較為公允,接近正常市場價格。該方法目前被稅務部門廣泛采用,避免了稅務部門在跨國公司及其關聯方交易之后,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進行事后調整和管理。建議外匯管理部門對跨境關聯交易引入事前調整(預約定價)機制,通過事前了解企業相關信息和關聯交易價格,參與交易價格協商,降低事后監管成本。(二)事中指導銀行真實性審。核應“實質重于形式”根據外匯管理法規,服務貿易外匯業務收支業務均在銀行辦理,銀行應對交易背景的真實性和一致性進行合理審核。銀行作為跨境資金流動的最后一道風險防線,應根據“實質重于形式”原則展業開展真實性審核。外匯局應加強對銀行的指導和培訓,要求其不能僅審核合同、發票的表面真實性,還應注重單證之間的邏輯性和交易金額的公允性,必要時可要求企業提供財務審計報告、企業會計憑證等資料,進一步核實交易背景真實性。(三)事后加強對跨境關聯交易的監測核查。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加強對跨境關聯交易的監測核查。一是設置跨境關聯交易企業樣本庫和監測預警指標,加強風險防范。搜集境內企業境外關聯方信息,建立關聯企業樣本庫。通過設置風險預警指標,定期篩查跨境關聯交易的異常線索,加強對服務貿易跨境關聯交易的監測核查,及時查處違法、違規行為并進行必要的信息披露。二是進一步完善外匯監測系統,與反洗錢、支付結算系統相對接。探索成立全國聯網的跨境關聯交易資金監測中心,通過本外幣賬戶信息共享、數據印證的方法,實現對跨境關聯交易資金流動的全口徑監控。(四)完善服務貿易信貸報告制度。目前服務貿易外匯管理法規關于企業延期收付匯無明確規定。建議參照貨物貿易建立服務貿易信貸報告制度。明確企業服務貿易項下延期收付匯報告的條件、時效和內容等,對于延遲收付時間符合一般商業規律(如小于3個月)或金額較小的可不報告。通過完善服務貿易延期收付報告制度,引導企業按時收付服務貿易收支,避免集中收付,影響跨境資金流動平衡。(五)探索跨部門信息共享和聯合監管。由于監管目標不同,外匯局和稅務部門在跨國集團利潤轉移交易信息方面各有側重,建議兩部門加強合作。一是加強信息共享。外匯局可將監測核查發現的轉移利潤可疑交易信息共享給稅務部門,稅務部門可向外匯局共享反避稅企業名單和相關明細數據。二是建立跨部門聯合執法機制。針對跨國公司轉移定價的行為,外匯和稅務兩部門開展聯合核查,形成監管合力,提高監管有效性。
參考文獻:
[1]蘇揚.利潤轉移視角下的國際避稅與反避稅研究[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7(1).
[2]稅基侵蝕與利潤轉移解析與應對[M].北京:中國稅務出版社,2015(10).
作者:王銳娟 單位:中國人民銀行廣州分行
- 上一篇:偷換二維碼類案件司法實踐認定
- 下一篇:中國藝術歌曲在聲樂教學中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