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意象的歷史文化展示設計途徑
時間:2022-06-09 11:35:01
導語:城市意象的歷史文化展示設計途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城市建筑、街道等文化景觀,作為城市內涵展示的主要窗口,深刻地反映了城市的文化特征和歷史底蘊。城市文化景觀具有助長城市經濟、豐富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質、形成城市特色等多方面職能。在當前快速城市化和大規模進行城市更新建設的過程中,許多城市特色喪失,舊有景觀風貌逐漸消退,大江南北,千城一面。在城市建設中弘揚歷史文化特色,合理進行傳統與現代元素交融,準確把握城市景觀設計的要素,對于城市形象的塑造、城市文化的傳承具有深遠意義。著名的城市設計大師凱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一書中提出,城市結構中的道路、邊界、區域、節點和標志物五種要素對城市的可意象性起關鍵性作用。完整的城市景觀是由許多個包含五要素的區域空間有機串聯而成。這五種要素是構成城市意象的基本要素,對城市形象的營造也具有關鍵作用。作為“漢魏故都”,許昌是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公元196年,曹操迎漢獻帝遷都于許,許昌一度成為名義上的國家政治中心。許昌現存歷史遺跡較為豐富,全市共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處,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共72處。三國文化遺址遺跡方面,全市現有80多處。因其悠久的歷史,許昌在發展過程中形成許多自己獨特的文化。這些都理應成為今天城市發展和景觀營造的基礎。然而許昌現狀城市景觀中,歷史文化展示嚴重缺乏,現狀文物的保護利用展示也不夠。許多景觀既未能突出許昌悠久的歷史,也未能充分展現特色地方文化。本文利用城市設計五要素,探討許昌城市歷史文化展示的途徑。
一、城市意象五要素及在許昌城市形象營造中的作用
林奇認為,觀察者對任何一個城市都有某些共同的意象,它是由許多個別的意象重疊而成。這些意象包含了一些基本要素,林奇將這些基本要素提煉為道路、邊界、區域、節點和標志5種。在許昌當前城市形象營造中,這5種要素極其組合也具有關鍵作用。路徑(Path)是觀察者習慣、偶然或可能順其行走的通道,是感知城市的依托,林奇認為“路徑是許多個體意象的關鍵”。它可以是大街、步行道、鐵路、河流等,這些是大多數印象中占控制地位的因素。如文峰路縱觀城區南北,將明清古城、解放后老城、近年來新城區聯系起來,既是一條交通干道,也是居民感知城市的重要載體。邊界(Edge)是指不作道路或不視為道路的線性要素,通常是兩個區域的分界線,或連續中的線狀突變,如河岸、路塹、開發區的邊界、圍墻等。如許昌古城的護城河即是邊界的典型例子,古城內外景觀迥然有別。區域(District)是城市中較大的區塊,是指觀察者可以隨意進入其間而且具有共同特征的區域,具有一般可識別性,有的區域具有鮮明的主題。城市景觀營造中,可以從文化、特色、形態、細節、活動甚至地形等多方面突出區域的主題。如許昌古城區,因其建筑風格、街巷格局而與護城河外的區域明顯不同。節點(Nodes)是觀察者在運動中能夠進入的具有戰略意義的焦點,或是日常往來必經之點;通常也是城市中能使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關鍵點。典型的節點包括道路交叉口、廣場、車站、城門等,如許昌城區的文峰廣場、火車站、各路口轉盤等。標志物(Landmarks)是觀察者只能位于其外部而無法進入的典型參考點,一般具有唯一特殊性。標志物是人們認識城市、觀察城市、形成印象的主要景觀要素。觀察者通常將具有特色的建筑物、構筑物、標示牌等作為城市的標志物,如文峰塔、丞相府、游客服務中心大樓等是許昌的標志性景觀。隨著城市意象概念的深入,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致力于城市意象理論引導下的城市設計研究。上述5要素是林奇根據在波士頓、澤西城、洛杉磯三個城市認知地圖的問卷分析中提出來的,也為城市設計提供了一種方法,有的放矢地塑造特定的城市意象。劉怡等提出“城市意象形態”概念,提供了城市設計構思的物質形態依據,對于延續城市特色具有重要意義。朱育帆提出城市設計“三置論”,從中小尺度對城市環境設計中的文化傳承問題進行了剖析和歸納,并從中提煉出延續城市特色的一些細部設計手法。張楠提出“城市故事論”,以城市故事的概念,分析城市意義要素類型和營構特性,建立了一種后現代城市設計思維。城市意象的5要素是構成城市形象的原始材料,它們的組合得以構成特定的城市形象。這些要素對把握市容景觀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尤其是在營造城市特色形象方面,對于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現狀歷史文化展示不足的許昌城區來說,利用城市意象理論為指導,展開針對性城市設計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二、許昌歷史文化展示途徑
運用GIS、文獻分析、現場調研等方式,全面調查許昌城市景觀,識別五要素的現狀特點及空間分布,分析歷史文化展示現狀;在評價的基礎上結合自然機理、文化機理,確定基于城市意象五要素的歷史文化展示和城市設計方法。通過研究認為:(1)許昌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值得展示的歷史名人、歷史故事、文化要素均十分豐富。尤其是作為“漢魏故都”,漢魏三國文化是許昌文化中特色最突出、認同度最高的要素,因而在城市設計中需要重點展示。通過對文學作品、民俗文化、東漢及三國時期物質文化遺跡等資源的梳理研究,確定了大量的可在城市中予以體現的元素,宜利用城市意象五要素的設計方法,使得漢魏三國文化能夠得到合理地體現、傳承、延續。(2)許昌現狀城市景觀中,對歷史文化的展示嚴重缺乏,現狀文物的保護利用展示不夠。許多城市景觀既未能突出許昌悠久的歷史,也未能充分展現特色地方文化。歷史遺跡在城市空間中被邊緣化,其價值及文化內涵被遺忘。研究認為需要尋找各種歷史遺跡與現代城市的結合點,利用五要素的設計方法,合理安排其在城市空間景觀風貌構建中的植入方式。下文探討城市意象各要素在許昌城市形象展示規劃中的應用途徑。1.路徑路徑包括主次干道、步行道、河道等。各種道路是許昌市民生活的主要公共場所,是進行歷史文化展示的重要區域。(1)用富有歷史文化內涵的詞語進行道路命名。重點突出許昌的歷史文化和地方特色。目前命名有些能體現歷史文化特色,但相當一部分不接地氣。由此,建議橫向道路采用許昌歷史人物命名,如許由路(大道)、華佗路、孔融路、畫圣路等,縱向道路采用重要歷史事件或地名命名,如許州路(大道)、文峰路、鈞瓷路、春秋路等。(2)沿道路設立雕塑(人物雕像、事件雕像、出土文物雕像)、詩墻(三曹、建安、唐宋時期著名文人詩作,集中詩墻與分散詩碑形式結合)、浮雕墻(展示歷史故事)、繪畫墻(市區各處永久或臨時墻體均可繪畫,重點繪制三國故事)等,展示歷史文化要素。(3)在延安路、許由路、蓮城大道等主要景觀道路設計中,充分體現歷史文化特色。如建安大道上反復展示建安文化、建安文學作品、建安七子形象及事跡。2.區域區域是觀察者心理上所能進入的城市中較大面積的單元,并且本身有某些共同的景觀特征。對整個許昌城區進行區域劃定,依據不同區域現狀確定不同主題,采取相應設計和展示策略。(1)古城區,即城墻內的魏都風情區,為許昌歷史文化展示的核心區。作為延續歷史文脈的重點區域,古城區環境景觀的營建首先應符合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要求,建筑風格體現老城的傳統風貌。(2)舊城區,東到清潩河,北至天寶路,西至延安路,南至許由路。本區是魏都風情區的外圍緩沖區,是民國時期及解放后改革開放前城市擴展的主要區域,是這段時期歷史文化的積淀,城市建設主要體現傳統的歷史風貌。(3)東城區(清潩河以東)。展示許昌城市建設新成就和許昌經濟發展水平的城市窗口,體現許昌的現代化城市風貌。(4)許昌經濟技術開發區。主要位于許由路以南,以展示許昌現代工業成就、工業園區風貌為主。(5)其他區域,主要為城市新城區,以展示城市現代風貌為主。重要交叉路口對許昌的歷史文物進行展示。3.邊界邊界不僅可以劃分不同區域,對游人來講,也能比較方便的識別出不同景觀空間,留下深刻印象。邊界可分為多種類型,常與道路結合,比如高速路是一種路徑,但更是劃分不同區域的邊界;河流是一種典型的邊界,但也可當作一種路徑。許昌城區內主要的邊界要素包括清潩河、清泥河、運糧河、護城河等主要河流;高鐵、高速公路、京廣鐵路、外環路等道路。許昌可資展示的歷史文化要素中,優先考慮布置在邊界要素內。邊界的景觀設計要體現出不同區域間的景觀特征差異,如護城河內外景觀有所不同,新老城區景觀有所區別。4.節點節點是城市中可以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具有戰略意義的關鍵點。城市設計中重點考慮以下幾個方面的節點:入口節點、道路廣場節點、重要歷史遺跡點。(1)在進入許昌的主要對外交通線上,可設置漢闕風格門樓或牌坊,提示進入“漢魏故都”——許昌歷史文化名城。(2)城區內主要道路交叉口(環島)布置雕塑,展示復制的許昌重要出土文物、重要歷史人物雕像、出土文物雕塑等。(3)老城區、舊城區的城市廣場、沿街公園等處布置景觀節點,展示許昌歷史文化、歷史事件、三國故事、歷史人物等。(4)對文保點、具有歷史特色的建筑物和構筑物進行保護和展示。5.標志物標志物設置的目的是要突出一種主題、文化或場所感。標志物可以放置于城市出入口處,如位于高鐵站和高速出入口附近的許昌旅游服務中心,給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標志物也可放置于城市內部重要地段,如火車站、博物館等。標志物要想成為人們心中景觀意象的濃縮,就得有其可標志性。(1)突出展現主要的標志性景點:霸陵橋、春秋樓、文峰塔、西湖公園、丞相府等。(2)對新建的大型公共建筑,設計上應運用傳統建筑元素,風格上應體現許昌歷史傳統。
三、結語
城市意象是城市傳統印跡的濃縮與提煉,是城市的景觀、社會風貌與特色的代表。城市意象的設計與創新是城市發展的動態探索與研究過程。本文探討用城市意象五要素的設計方法,進行許昌歷史文化的傳承、創新與展示的途徑,以突出許昌“漢魏故都”城市特色。在城市設計中充分考慮城市意象五要素,對城市的建設發展和意象塑造十分重要,尤其是塑造城市特色方面。
作者:陳義勇 劉衛斌 單位:深圳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
- 上一篇:英語教學中文化教學策略
- 下一篇:基礎英語教學中協作學習策略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