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成本林權抵押貸款模式探析

時間:2022-11-04 10:34:09

導語:交易成本林權抵押貸款模式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交易成本林權抵押貸款模式探析

【摘要】基于交易成本視角分析不確定性是正規金融制度安排下農戶林權抵押貸款高交易成本產生的原因。而金融聯結通過融合正規金融機構的資金規模優勢和鄉村中介組織的地方信息的優勢、擔保優勢、交易成本的優勢互補而得以將金融機構貸款有效投入到農村市場。因此,通過金融聯結的農村信貸制度的創新林權抵押貸款模式,形成有效的治理結構來降低林權抵押貸款的交易費用,進而緩解林農的信貸約束。這對于推動林權制度改革,促進我國林業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是具有極其深遠的意義。

【關鍵詞】交易成本;金融聯結;林權抵押貸款;鄉村

中介組織由于信息不對稱、缺乏有效抵押物擔保,由此所帶來的高昂的信貸交易成本是抑制正規金融機構在農村金融市場的發揮和農民融資難的活森林資源的突破和農村信貸史上以林權作為為抵押的突破,這對于推動林權制度改革,促進我國林業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是具有極其深遠的意義。由于林農的信用傳遞機制不夠完善、林農林地細碎化、林業經營風險較高,抵押申請手續繁雜、抵押物難以處置等產生較高的交易成本,而通過林權抵押貸款的交易費用的節約是有限的,導致單純通過森林資源資產抵押可能無法緩解其面臨的信貸約束的困境,這意味著普通林農在“賦權還能”之后,由于林權抵押貸款面臨法律風險與薄市場的雙重約束問題,這將導致林農林地面臨零散細碎化、面積小等問題直接通過林權抵押獲取信貸資金的愿望還是難以實現。然而很多學者意識到內生于農村金融市場的微觀機構以及通過借款人組織化等非市場要素在農村金融市場上發揮信貸制度創新的重要性。因此,正規金融機構要擴展林業金融服務,既要利用現有的金融組織體系,又需要通過微觀結構的創新、探索市場化的林貸模式。

1林權抵押貸款市場交易成本的構成

林權抵押貸款作為一項金融交易,必然涉及到交易費用的問題,在這種資金借貸交易中,交易雙方建立起債權債務關系。而林權抵押貸款的特殊性在于不僅與我國的林權改革制度關系緊密,而且涉及到林地流轉與林權抵押貸款制度下規制結構的沖突。基于威廉姆森對交易成本的分類,將林權抵押貸款過程中的交易費用分為事前的交易成本和事后的交易成本,而林權抵押貸款的事前交易成本包括正規金融機構獲得農戶的信息成本、評估林權抵押物的相關成本、談判及簽訂信貸交易合同的成本。而林權抵押貸款的事后交易成本包括貸款后的監督成本、預防風險的成本、違約風險成本以及抵押物變現處置成本[1]。

2正規金融制度安排下農戶林權抵押貸款的高交易成本

2.1不確定性與正規金融制度安排下林權抵押貸款合約的高交易費用分析。2.1.1環境的不確定與正規金融制度安排下林權。抵押貸款合約的高交易費用分析威廉姆森(1985)曾提出不確定性包括環境的不確定性和交易雙方行為的不確定性。基于環境的不確定性視角,由于林業生產不僅是一個自然再生產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經濟再生產的過程,這意味著將面臨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的雙重壓力。中國農村農戶由于居住分散、單筆貸款規模小,加之林業生產周期長、林業融資項目高風險等問題。而林農林地細碎化、林業經營風險較高,林農自身的脆弱性,抗風險能力較差。因此,農戶難以應對上述林業環境的不確定性,需要林業保險的強有力支撐。然而目前我國林業保險品種單一且主要為政策性保險、保費相對較高,農戶規避風險能力較弱,意味著正規金融機構的林權抵押貸款風險大大提高,進而導致林權抵押貸款信貸交易的交易費用增加。2.1.2行為的不確定性與正規金融制度安排下林權抵押貸款合約的高交易費用分析。(1)有限理性與正規金融制度安排下林權抵押貸款信貸交易行為的不確定性。威廉姆森關于行為的假設體現在有限理性和機會主義兩方面。其中有限理性的定義是援引了西蒙(1957)的定義“主觀上追求理性但客觀上卻只能有限地做到這一點”。基于信息不完全而言,由于有限理性的存在,林農因對林權抵押貸款的政策的認知較少,自身的金融素養較低。因此,林農對林權抵押貸款政策的信息收集、甄別、篩選與處理能力較弱,這將導致農戶難以獲取充分的信息進而無法做出正確決策。因此,由于人的認識能力的局限性、信息的不完全不充分性,以及復雜環境的不確定性導致個人在作出選擇時是有限理性的,無法及時和準確對復雜的問題和突發的事件作出預知及合理的判斷。因此,農戶所獲取的信息是不夠充分的。而金融機構獲取農戶的相關信息和評估林權抵押物是需要花費成本的。而林權抵押貸款的事前交易成本具體表現為獲取農戶個人和家庭的信息成本、機構評估森林資源價值的成本、金融機構與借款人之間合同談判的成本。由于林業的自然屬性以及林農與金融機構、相關林業部門二者之問的信息不對稱,林農貸款規模小、貸款對象分散等導致林權抵押貸款中的單位資金交易成本很高。而正規金融機構要對分散于廣大農村地區且異質性很強的農戶的有限理性進行干預和監督,導致林權抵押貸款信貸交易產生較高的交易費用[2]。(2)機會主義與正規金融制度安排下林權抵押貸款信貸交易行為的不確定性。交易費用理論的另外一個重要的假設——機會主義。由于機會主義的存在會導致市場交易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因此,威廉姆森認為機會主義的存在是導致交易費用產生的重要原因,是道德風險產生的前提。而林權抵押貸款的事后交易成本具體表現為事后監督和檢查林權抵押物的成本、林權抵押物違約處置成本等交易費用[2]。在實踐中普通農戶通過林權抵押獲取貸款方面難度依然較大,大部分的金融機構對林種林齡、林地規模、貸款額度、貸款期限、貸款主體等設置了較為嚴苛的林權抵押貸款條件。由于中國農村農戶居住分散、單筆貸款規模小,加之林業生產周期長、林業融資項目高風險等問題。因此,這種資產專用性高成本和高風險是導致正規金融機構不愿意貸款給林農的重要原因。正規金融機構雖然能采用抵押擔保等途徑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信息不對稱等問題,但是銀行若無法收回貸款就處置抵押品的說法難以得到農民的信任,農民就可能會產生機會主義行為而故意違約[3]。因此,這會導致正規金融機構將交易成本轉移給農戶。由于林權抵押貸款面臨著高昂的交易成本,正規金融機構將交易成本轉移給農戶,進一步影響了林農的貸款可得性與融資規模,其通過影響貸款可得性與融資規模對農戶的林權抵押貸款需求產生影響,農戶參與林權抵押抵押的積極性降低[4]。

3林權抵押貸款模式分析

在實踐中,從具體實施的模式上分析,全國現階段農戶林權抵押貸款的模式主要有:農戶直接林權抵押貸款、農戶聯保抵押貸款、專業擔保公司、林業合作經濟組織等模式、以及包括林權反擔保模式、成立村級林業風險補償基金等模式[4]。而實施這些模式的主要目標在于通過增強林農的信用能力、降低林權抵押單筆貸款的交易成本、降低銀行等正規金融機構的林權抵押貸款的風險。但是由于林農的信用傳遞機制不夠完善、林農林地細碎化、林業經營風險較高,抵押物難以處置等產生較高的交易成本,導致現階段模式單純通過森林資源資產抵押可能無法緩解農戶所面臨的信貸約束困境。

4金融聯結與正規金融制度安排下林權抵押貸款信貸交易成本的節約

作為南方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重要內容,林權抵押貸款被寄予厚望并在許多地區展開試點。但是由于林農的信用傳遞機制不夠完善、林農的林地細碎化、林業經營風險比較高,林權抵押申請手續較繁雜、抵押物難以變現及處置等產生較高的交易成本。因此,林權抵押貸款的交易費用的節約是有限的,導致單純通過森林資源資產抵押可能無法緩解其面臨的信貸約束的困境。在農村信貸市場上有一些借貸制度安排---金融聯結,即將傳統的“正規金融機構+農戶”的信貸交易模式引入鄉村中介組織轉變為“正規金融機構+鄉村中介組織+農戶”的信貸交易新模式。即以鄉村中介組織為媒介,正規金融機構將信息獲取、信息甄別、信息篩選、抵押物監督管理、契約的執行等委托于鄉村中介組織,將分散的林農通過恰當的組織化的方式組織起來是解決融資難問題的有效途徑,這對降低交易費用具有一定規模效應。內生于農村金融市場的鄉村中介組織作為一種復合型鄉村中介,農戶以參加中介組織的方式參與金融聯結,憑借其內生于農村信貸市場的社區信用資源優勢,利用其現有的信息資源,通過與農戶之間無限次重復博弈形成特殊的社區信用機制,融合正規金融機構的資金規模優勢和鄉村中介組織的地方信息的優勢、擔保優勢、交易成本的優勢互補得以降低其交易成本,并提高信貸交易的運行效率,進而將金融機構貸款有效投入到農村市場,在提升各方主體利益的同時,實現了農村金融服務邊界的有效擴張。而正規金融機構對林權抵押貸款較高的交易成本約束和村內第三方組織治理下交易成本的節約是金融聯結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林權難處置問題,解決普遍小額分散林權無法在銀行抵押貸款的難題。因此,金融聯結是正規金融機構存在高交易成本約束下理性選擇的結果[5]。

參考文獻:

[1]陳玲芳,謝八妹.交易成本視角下的林權抵押貸款惜貸現象分析[J].中國林業經濟,2010(05):29-31.

[2]Williamson,O.E.:TheEconomicInstitutionofCapitalism:Firms,Markets,RelationalContracting.NewYork:FreePress,1985.

[3]鐘甫寧,紀月清.土地產權、非農就業機會與農戶農業生產投資[J].經濟研究,2009,44(12):43-51.

[4]金銀亮.林權抵押、信貸約束與林農信貸可得性—基于一個靜態博弈模型的分析[J].林業經濟問題,2017,37(03):51-54.

[5]ChavesRA,ClaudioGonzalez-Vega.1996.Thedesignofsuccessfulruralfinancialintermediaries:EvidencefromIn-donesia[J].WorldDevelopment,24(1):65-78.

作者:范劉珊 單位:福州外語外貿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