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信息失真改進措施4篇

時間:2022-08-07 02:34:33

導語:會計信息失真改進措施4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會計信息失真改進措施4篇

第一篇

一、目前國內外會計信息失真問題的現狀

會計信息失真的問題不僅僅出現在我國。從2001年底開始,美國也發生了一連串公司巨額假賬丑聞,涉及假賬丑聞的公司有世界通訊、安然、施樂、美國在線時代華納、南方保健、微軟、通用電氣、思科、默克等。有調查顯示,多大三分之一的美國上市公企業有盈利報告造假的嫌疑。近年來發生在國內外的會計信息失真問題逐年增加,越演越烈,由于巨大經濟利益的驅使,許多公司罔顧國家法律法規,虛增資產、虛增收入、虛構財務報表,這些會計信息失真的狀況對社會經濟秩序構成了極大的威脅。不斷的惡性會計造假事件使公眾喪失了對會計的信任,難怪前國務院總理朱镕基曾在北京國家會計學院題詞“誠信為本、操守為重、遵循準則、不做假賬”。

二、文獻回顧

我國對于會計信息失真問題的研究由來已久,對會計信息失真一般都會分為合法性失真和違法性失真。如唐國平、鄭海英(2001)認為區分“違法性會計信息失真”和“非違法性會計信息失真”十分重要,分析企業會計信息失真時,要把企業置于整個市場環境中進行考察。吳聯生(2003)則首次提出了會計信息失真的“三分法”,即會計信息失真可分為規則性失真、違規性失真和行為性失真,因此認為會計信息失真主要是由于會計域秩序、信息不對稱和人類有限性等三方面造成。關于會計信息失真的成因,吳聯生(2001)認為違法性失真的原因主要在于目前《會計法》對于會計信息失真的主要單位負責人處罰力度不夠,因此,治理會計信息失真應首先修訂《會計法》和《刑法》中有關會計信息失真法律責任的相關條款。王雄元(2003)從責任主體會計信息失真的收益和成本兩方面處罰,也認為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是法律責任的不完善。蔣堯明、羅新華(2003)則認為會計信息失真主要源于當前我國對會計信息的有效需求主體的缺失,因此失去了一支能有效監督會計信息供給質量的市場力量,因此要解決會計信息失真的問題,關鍵在于培育真正的會計信息市場需求主體。婁桂蓮(2013)認為會計規則制定者、會計規則執行者及會計信息使用者之間基于力量對比和行為動機的不同而展開的博弈促成了會計信息失真,因此提出治理會計信息失真要首先規范各方行為。本文的主要貢獻在于:第一,根據會計信息使用者的不同把會計信息失真區分為所有者從管理者處得到的會計信息失真和外部信息使用者從企業得到的會計信息失真。這種新的分類方法擴大了會計信息失真的外延,建立了更加全面的會計信息失真的研究體系。第二,本文主要從監管機制的角度提出了解決會計信息失真問題的對策。

三、會計信息失真的根源探析

本文開頭對會計信息失真的分類后已經提出,本文討論的會計信息失真僅指主觀性、故意性的會計造假行為。從會計信息使用者不同,這樣的會計信息失真又可以分為兩類:第一類是所有者從管理者得到的會計信息失真,第二類是外部信息使用者從企業得到的會計信息失真。

(一)企業所有者得到的會計信息失真

現代股份公司的雙層委托關系,使得公司的實際所有者逐漸遠離了公司內部經營管理的實際活動,只能通過管理層的財務報告了解公司運行狀況。然而,所有者與管理者利益不一致,信息不對稱,這種雙元控制主體的矛盾,使得管理層愿意并且能夠實現內部人控制,為滿足個人利益而忽視所有者的利益,這是管理層提供失真的會計信息的必要性。從博弈論的角度我們可以得到會計信息失真實現的可能性。假設M、N是市場上的兩家會計師事務所,A公司希望會計師事務所能本公司出具一份標準審計意見報告,如果M愿意接受這一要求而N拒絕,那么M將獲得A公司的青睞,奪取這一市場份額,M、N的收益為(R,0);如果M堅持準則拒絕這一要求,那么N將獲得這一市場份額,M、N的收益為(0,R);如果M、N均同意順從舞弊,那么M、N分享市場份額,獲得收益為(R1,R2);如果M、N均拒絕這一要求,那么A公司將會尋找其他會計師事務所,M、N均失去這份市場份額,獲得收益為(0,0)。因此,M、N的占優選擇都會是順從A公司的要求參與會計舞弊。另外,在我國存在著一種特殊的所有者形式,即國有企業產權主體缺位。我國會計穩健性的有效需求本身就不足,國有企業由于缺乏人格化的組織或個人來代表國家行使所有者的職責,更是缺乏追求會計穩健性的動力。

(二)企業外部信息使用者得到的會計信息失真

我國目前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它區別于原來采用的計劃經濟模式最重要的原因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從根本上說,企業對外提供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在于企業從會計造假中得到的收益大于其違規成本。那么,對企業外部信息使用者得到的會計信息失真的根源探析就要從下面的等式中展開:法律風險=被發現的概率*懲處力度公式中的“法律風險”是對企業違規成本的衡量,“被發現的概率”取決于監管機制的效率效果,“懲處力度”主要依賴于當前法律法規的規定。即,企業外部信息使用者得到的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就可以歸結為以下兩個方面。

1.會計相關法律法規不完善

首先,會計相關法律法規中對會計信息失真的范圍界定并不清晰,這就為會計的執法帶來了許多認定上的不確定性。其次,會計相關法律法規中對會計信息失真量刑過輕。如我國《會計法》規定,偽造、編造會計憑證、會計賬簿、編制虛假財務報告,以及藏匿或故意銷毀應保存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的,在通報的同時對單位罰款5000-10萬元,對個人(直接責任人)罰款3000-5萬元。④對企業或企業集團來說,這樣的罰款相比于其從違反法律法規進行會計舞弊中得到的收益而言無疑是九牛一毛,威懾力太小。最后,會計相關法律法規的不完備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相關法律法規之間缺乏配套性,不能很好地相互補充、相互牽制。如《會計法》規定“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但在現行《刑法》中并未對這其中提及的“刑事責任”進行配套的解釋說明,這樣一來,“追究刑事責任”的規定就成為了無法可依的一句空話。

2.監管機制不健全

在計劃經濟體制下,會計監督是政府監督的一個環節。但進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階段后,由于會計信息的提供者是企業,但需求者卻是社會性的,這二者的矛盾使得會計不可能獨立地履行監督職能。現行會計法重構了單位內部會計監督、注冊會計師的社會監督和國家監督三位一體的監督體系。然而,這種監管機制在現行的實踐中仍然很不健全。比如單位內部監督,它的主體是單位內部會計人員,然而會計人員由本單位直接領導,必然不會忤逆本單位領導人的意圖來揭發會計造假的行為。對注冊會計師的社會監督,由于其自身的獨立性,很難對單位內部的隱秘的會計行為做到完全了解。對于國家監督,其監督對象數目龐大,監督成本高,不可能對每家企業都進行監督。正是由于這些實際操作中的各種問題,監管機制不健全使得會計信息失真被發現的概率非常小。目前會計相關法律法規中規定的會計信息失真的懲處力度小,且由于執法不嚴、監管不力造成的會計信息失真被發現的概率低,因此,會計信息失真的違規成本低廉。將這項違規成本與違規收益相比,市場經濟中的理性人勢必會進行會計造假,以追求企業利潤的最大化。

四、會計信息失真的監管機制創新

會計信息失真的治理,首先應該完善立法,加強執法,而且針對目前會計監管機制的缺陷需要進行創新性的改進。針對會計信息失真的不同根源,治理會計信息失真的監管機制也要立足內部和外部兩個方面。

(一)企業內部監管機制創新

既然企業內部所有者從管理者得到的會計信息失真主要是由當前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的產權制度造成的委托問題,那么要從解決這一問題,首先要對當前的產權制度做出一定的調整,完善公司的法人治理結構。我國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目前的經濟體制雖然已經由計劃經濟模式轉變為市場經濟模式,但是國有股在許多公司股權中占相當大的比重。因此,對國有股的改造與監管是當前企業內部監管機制創新的主要突破點。現階段在上市公司中,國有股轉讓的傾向是通過增加法人股股東的持股比例和法人股大股東的引入來實現的,使上市公司從“所有者缺位”導致的治理結構混亂中找到了一個實實在在的法人治理主體。除此之外,實現國有企業私有化的另一個有效方法是實現管理層收購,管理者成為公司股東,所有權與經營權合一。管理層收購后,委托制下的信息不對稱、利益不對等的問題都會得以解決,監管成本也都會大大降低。

(二)企業外部監管機制創新

20世紀90年代,美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然而,自2000年以來,美國一個個著名大公司在短時間內相繼爆出財務造假丑聞或申請破產保護,其中既有安然、世通等聲名顯赫的上市公司,也包括著名的審計機構安達信、普華永道,還有頂級的世界金融機構花旗銀行、摩根大通銀行、美林證券等等。這些舞弊丑聞震驚了美國政府,也給世界經濟籠罩了前所未有的陰影。之后,美國總統、國會、證券交易委員會(簡稱“證交會”)等各部分紛紛采取了大規模、大力度的整治措施,這些措施效果顯著,非常值得我國學習與借鑒。

1.重新分配監管力量

我國三位一體的監管機制并未發揮應有的監管效果,原因在于國家監督、社會監督、公司內部監督并沒有進行合理的分工與協作。2002年7月,美國國會通過《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簡稱“薩奧法案”)規定:創立一個5人組成的“上司公司審計監督委員會”,對違法的會計師事務所及審計人員擁有調查、執法和懲罰權。我國會計師事務所也處于行業自治狀態,其監管未納入法律規定,國家監督最具獨立性,然而最不可能接近企業內部來了解企業各項信息,所以,國家監督的對象可以重新界定為國有單位、與公眾利益有關的單位和會計師事務所,社會監督對象為其他單位,這樣,各種監管力量適當分工,彼此協作,增加了會計監管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2.加大處罰力度

美國2002年7月通過的《薩奧法案》重新規定了會計舞弊的處罰力度:創立一項有關證券欺詐的重罪,最高徒刑可判25年;對企業高管欺詐罪行的懲罰由原來的5年徒刑提高到了20年;對犯有欺詐罪的個人和公司的罰金最高可達500萬美元和2500萬美元。我國立法機關面對目前會計信息失真的嚴重現狀,不僅要加大對會計造假的懲處力度,還要進行民事和刑事責任的制度建設。總之,加大對會計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增加其違規成本,這樣,企業才能規范自身行為,提高會計信息的質量。

五、結語

現代經濟中,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是企業與外界聯系的最重要的紐帶,真實的會計信息對企業投資者、債權人、國家和政府、社會公眾都有重要的意義。會計信息失真的根源從內部來說,主要在于公司治理結構的缺陷;從外部來說,主要在于違規成本低于違規將會獲得收益。為了解決會計信息失真的問題,各種監管力量應該形成合力,建設國家監督、社會監督、單位內部監督“三位一體”的監管體制,另外,加大對會計信息失真的處罰力度,增強執法效果,這樣,才能最有效地防范會計信息失真,為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營造一個健康的環境。

作者:段倩 單位: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會計學院

第二篇

一、會計信息失真的概況

(一)會計信息失真的表現

1.原始資料失真。大多數的企業為了自己的私利,會千方百計的制作不真實的憑證。比如殘缺的、不合理的原始憑證,違反法律規定建立賬戶,更有甚者不設立賬本。

2.利潤指標不實。有的企業不是根據有關會計記錄如實反映,他們努力制作虛假的企業經營成果,比如說:調整分配方式,改變計算利潤方法。甚至還有一些企業會虛報企業利潤,故意漏記或者不記企業的收入等等。

3.費用不實。核算方式違背標準,改變費用使用的真實性,很多應該被提及的費用不會被提及。在成本計算方面也會做許多手腳,肆意改變成本和計量方法,減少成本的羅列。

4.所有者權益不實,數字不準。比如,接受賬款方面作假;不能很好地管理固定資產,賬目記錄不完整;不遵守正確的程序對資產進行處理,比如:資產的清理、轉讓、報廢等。

5.設立小金庫,賬外設賬,偷逃稅收。在業務預算方面大做文章,虛構費用,大幅度提高職工福利和職工的工資,還有隱藏業務利潤,讓利潤隱藏在流動賬務之中等等。

(二)會計信息失真的危害

1.會計的職業生涯會因失真的信息受到影響。會計的宗旨就是統計真實的數據。這也就意味著會計信息的失真會直接的影響會計這個職業日后的發展。真實的會計信息可以很好地幫助企業管理者經營公司,利于公司發展。當然,這些也正是體現會計的價值和真實會計信息的給公司的利益。換言之,失去真實性的會計信息是一文不值的,會使會計工作失去意義。另外,它還會影響會計工作人員的職業生涯。

2.企業會因為不真實的會計信息危及自身發展。許多工作人員尤其是管理人員會因為不真實的信息而無法準確地對企業的未來做出符合企業實際情況的規劃。工作人員在實際落實計劃的時候會不可避免地出現一些問題。這一定會影響企業的間的競爭,尤其是在大型的國際性的競爭當中。

3.企業的宏觀調控受到會計信息的影響。失真的會計信息會造成許多很嚴重的經濟問題。比如:成本和銷售的錯誤估計、企業資金的流動、職工的工作效率降低和領導的錯誤決策等等。

4.市場經濟秩序會受到會計信息失真而受到影響,不能徹底地進行改革。財務監督的失職、經濟效率的不真實和失真的會計信息都會在很大的程度上影響社會主義市場的秩序,影響到投資者的決策,深化改革開放也會受到很大程度的影響。

5.會計信息的失真會給一些不法分子提供了方便,誘發一些經濟犯罪。如企業和官員勾結,企業行賄,官員貪污腐敗。很多的管理混亂也是由不真實的會計信息導致的。由此而知,會計信息的真實性會嚴重影響社會的安定。

二、會計信息失真的成因

會計信息的失真可以分為兩類:一是客觀會計信息失真。由于經濟市場的隨機調動,如物價的上下浮動等,還有從業人員不能很好地處理客觀因素而造成的信息失真。二是主觀會計信息失真。由于從業人員因私心而進行有目的、有預謀、有針對性的財務造假和欺詐行為而導致的信息失真。

(一)產生客觀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

1.會計理論與會計方法上的缺陷。從會計學屬性的角度看,會計學有兩大屬性,即方法屬性和理論屬性。若把兩種屬性相結合,二者就會產生沖突。從本質上看,在進行會計核算時,所有數據都必須根據嚴密的計算公式進行計算,但是一部分支持數據的數字卻是概念的貨幣化,這些數字往往根據主觀經驗估計得出,缺乏客觀性和真實性,導致會計信息呈現的結果有所偏差,作為結果,會計信息發生了客觀失真。從會計計量理論的角度看。會計的主要假設之一就是貨幣計量假設,然而這一假設本身就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合理性。它假設貨幣的價值穩定,然而若發生通貨膨脹現象,會計提供的財務數據就會失去客觀性,無法真實地反映企業的實際狀況,造成客觀會計信息失真。另外,現在歷史成本計價法已經得到了普遍的使用,但是企業的管理層卻希望利用財務報告對未來進行全面的把握和理性的預測。這樣,當前依托歷史成本的財務報告已無法滿足經濟決策的巨大需求。

2.會計準則及會計制度自身的不完美。現在,隨著現代企業制度建立與完善,各類企業享有了更多的自主權利。相應地,在會計行業的大整改下,企業也具有了更大的會計政策的選擇空間,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客觀會計信息失真的發生概率。值得注意的是,因為各項政策法規以及會計準則和制度均由人制定,不僅具有一定程度的主觀性,還受到了認知對象的復雜程度和制定者知識水平的制約作用,所以導致其并不能在所有情況下完全貼合實際,據此又導致了受這些規則指導所產生的會計數據與實際不符,導致客觀會計信息失真現象的發生。另外,不同的會計準則和國家政策法規之間也并不能做到完全協調,它們之間時有沖突,例如稅收制度和會計準則之間、財務通則和會計準則之間,都存在大量的沖突和不協調之處。作為結果,客觀會計信息失真的發生概率大大增加。

3.會計環境因素。當前我國經濟正處于轉軌時期,新的經濟情況層出不窮,相關制度還沒有健全。毫無疑問,就是在經濟環境穩定的情況下,也會發生因政策調整導致會計信息質量下降的現象。更何況是在當前的背景下,在很多情況下會計行業在處理經濟事項時不是十分明確。會計環境變化的不確定性,必然導致會計核算難以準確地提供價值運動的信息,毫無疑問這將導致會計信息的真實性降低,甚至有所偏差。大量實踐證明,市場的不穩定性和會計信息的失真程度呈現正相關。另外,會計信息質量的好壞在有些情況下還會受到科學技術的先進程度及其在會計領域應用水平的影響。例如,在搜集、整理和傳輸各類會計數據時,一方面要依賴于財務會計的相關資料,另一方面還要依據業務核算和統計等一系列資料,而科學技術的實際水平和實際應用情況將會對這些會計數據的準確性和客觀性產生較大影響。

(二)產生主觀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

1.單位領導因素。一是利益驅動。單位的經濟效益考核指標常常與單位領導個人的切身利益相關,一些單位領導在利益的驅使下,為謀取私利,利用上下級關系讓手下的工作人員制作假的會計信息以換取自身利益,例如:為了偷稅漏稅和獲取貸款而謊報利潤等。以上這些行為都可以讓會計信息在一定程度上不真實,讓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受到很大的損害。二是法律意識不強。很多小型企業的領導缺乏法律意識,在自己的所謂的領導下違反國家法律規定。讓做假賬,多戶頭等情況時有發生。

2.會計人員素質不高。一是學歷水平不高。甘肅省的平涼地區對5937名會計從業人員進行的調查顯示,會計中的大部分學歷不是很高,在這5937人中,大學本科從業人員僅有162名,占總數的2.7%。高中學歷以下2367名,占總數的40%。中專學歷的從業者和大專學歷的從業人員占到半數以上。這些數據都可以很好地證明會計從業人員的知識素質不高。甚至還有許多沒有從業證件的工作人員。二是業務素質不高。很多的從業人員的年紀較小,沒有豐富的經驗和嫻熟的職業技能,當他們遇到一些比較復雜的工作任務的時候,就覺得十分棘手。另外,很多會計從業人員不能夠及時補充自己的專業知識,導致新的專業知識得不到更新。這些情況都造成了從業人員的業務素質不高。三是職業道德素質不高。許多會計人員為了自身利益,違背原則,監守自盜,或主動幫助領導造假,完全喪失會計的監督管理職能。

3.會計中介機構原因。中國雖然已經開始建立一些具有監督職能的社會中介機構,比如: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師事務所等,但是有些機構形同虛設,基本上不能行使自己“經濟警察”的職能。在2001年,國家審計署對一部分的注冊會計事務所進行審查。審查的結果令人大吃一驚,審查結果表明:大約七成的審計報告出現了嚴重失實的現象。這個會計信息失實牽扯到41位注冊會計師,高達70多億人民幣的造假金額。會計人員在利益面前,觸碰自己的職業道德底線。以至于出現會計信息不真實現象。

4.現行會計管理體制的影響。現在,會計工作需要調節各級的工作,需要而不得不服從領導的要求也是致使會計信息不真實的主要原因。這一切都是由于會計部門在一個企業中是不斷地運轉的,該部門屬于企業的管理層。它行使著很多權利,例如:人事權,分配權和理財權。這一原因讓該部門的難以很好地行使。換言之,現在會計部門面臨的最大的挑戰就是可以有一定的獨立能力。如果這一問題得以解決,會計信息失真問題會得到很好地解決。

5.會計監督制度不完善。審計和稅務監督、財政與會計監督等不同經濟監督的標準存在較大沖突,沒有做到完全一致,在開展管理工作時往往各自為政,功能在一些情況下存在大量重復,有時候又無法進行有機結合,監督效果大打折扣,十分不理想。另外,現在很多的企業的制度不足夠完善,或者說有一部分的企業制度形同虛設,很多的違章現象不會被及時發現。企業制度幾乎不能起到約束的作用。致使很多違反且規定的情況層出不窮。

6.對會計違規行為執法不嚴。當前會計信息失真屢禁不止,執法不嚴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即使有關部門查出了問題,很多的時候,制度可以很好地被執行。但是由于很多的懲罰措施不足以讓人引以為戒。還有的現象就是:雖然做到了違法必究,但是執法不嚴。這也是在一定程度上縱容了會計信息不真實的行為。除此之外,還有些中介機構,幫助不真實的會計信息按上合格標牌,這個也是使會計信息失真的制造者更加猖獗的原因。

三、會計信息失真的對策

(一)客觀會計信息失真的對策

1.從會計理論與會計方法的缺陷上看,會計學的兩大屬性無法完全做到協調一致,沖突必然會發生。然而,在進行估計工作之時,會計從業者卻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因自身的主觀性為會計數據帶來消極影響,同時在收集數據時必須提高計算方法的客觀性和科學性,使獲得的數據更加精確。根據客觀的實際情況對歷史成本原則進行合理修正,針對具體項目的不同使用相應的計價方法。鑒于商品的價格具有不穩定性,時常會發生變化,所以歷史成本會計無法為相關人員提供精確的會計數據。在此背景下,物價變動會計能夠有效地糾正歷史性會計信息帶來的弊端,對物價變動為數據信息帶來的各類影響予以充分的展示。對于如何對物價變動會計模式進行選擇,在此問題上,我們可以在充分考慮國內實際物價的基礎上,借鑒國外的做法,制定科學可行的物價變動會計模式。

2.提高會計準則、制度制定的完美性。要想最大程度地降低客觀會計信息失真的發生概率,就不能忽視會計政策和會計處理方法的可選擇性問題。對此,我們應把會計規則制定得更專業、具體。作為結果,在開展具體的經濟業務時,不同的待攤費用和應計項目等能根據具體的會計規則,找到適當的解決辦法。另外,在會計規則制定人員的組成上,必須選擇那些代表性較強的人員;而最終制定的會計準則必須滿足以下兩個條件,第一,具有較高的可行性,使當前的會計行業能夠保證發展的穩定性,第二,能夠使會計從業者對會計環境的潛在變化進行科學的預測,最大程度地降低因未來環境不確定性為會計行業帶來的消極作用;使準則中的各個定義準確無誤,釋義要清晰,解釋要合理,對于那些有多種理解的定義,必須做出具體闡述,并列出其適用的情形,避免誤解的造成。另外,盡量避免適用模糊性的詞語,如“或者”“也許”等,并且使相同或類似內容的規定保持一致。在不同會計法規之間不協調的問題上,應在充分考慮當前中國實際的基礎上,大力學習發達國家的做法,學習其會計準則的相關表述,使不同的會計法規保持一致,使之適應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

3.改善會計外部環境。在制定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時要注意是否適用環境的變化,要對未來會計環境的變化有比較科學和超前的分析和預測,并且能夠使科學技術服務于會計行業。例如在進行會計核算時,使用電子計算器,數據統計的準確性和效率都會得到提高。在確保既有的會計核算數據的前提下,應按照當前物價的實際情況和其對企業開展經濟活動產生影響的不同,選擇那些受到較大影響的項目,遵循成本理論,對其采取適當的調控,并把具體的調整做法通過會計報表予以說明,方便管理層制定出更為可行的決策。

(二)主觀會計信息失真的對策

1.加大會計工作的宣傳力度。做好會計方面的宣傳工作十分必要,不僅要認識到客觀真實性事會計的生命,還要意識到在理論和法律上會計具有監督職能。各新聞媒體和專業報刊應加強對會計工作的地位、會計信息的質量、會計信息虛假的危害、國家對會計信息的要求、虛假會計信息的責任歸屬及其懲處等宣傳,使作假的人有所畏懼,監督的人能負起責任,使受騙的人能有所警覺并在發生損失時能得到補償,形成一個人人能關心會計信息質量的良好氛圍,從而實現群防群治。

2.規范企業領導人的領導機制。實行激勵政策使領導者利益得到一定保證,避免受利益驅動而干預會計信息,導致會計信息失真。如設立一些區別于其他人的領導獎金等。領導人應實行競爭上崗,有關部門對其進行監督,根據業績決定其去留。建立單位負責人領導財會工作負責制,把企業財會工作好壞、有無違紀行為作為考核企業領導的重要內容,對重大違紀事項,依法追究領導人的法律責任。

3.認真貫徹執行《會計法》,加強會計從業人員職業道德素質。《會計法》是對會計從業人員的一種強制性約束,企業的管理人員應該認真的學習并且很好地執行它。即企業領導實行自己的監督職權,對自己的工作更加認真負責,不斷地培養會計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尤其是在思想和道德方面的,從業人員可以正直、客觀的處理處理好個人和工作的關系。另外,還要加強會計工作的合法性,工作人員依法整理資料,不做假賬等。從各方面提升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

4.加強中介機構管理。社會監督是重中之重。我們要努力加強中介本身的職能。當然,不也就得涉及到中介機構的制度完善。在完善制度的過程之中,也要有政府部門對其的監督。比如:審計、稅收等政府部門的管理。此外,還要加強中介的獨立性,因為只有這樣,它才能最好的發揮自己的職能。最后,還應提高對會計從業者的監管力度,提高監管水平,做好后續的培養與教育工作,使其真正發揮社會審計的作用。

5.完善會計管理體制,建立健全的監督機制。總會計師制度的建立是相當必要,因為它可以在讓會計職能的更好的行使。但是一個總會計師的制定需要更加完善的內部稽查監督制度。我們可以在以下方面著手:按照會計審核程序辦事,嚴格的按照各種審批程序,做好一切的基礎工作。此外,還要中介部門積極發揮監督職能,加強各個部門的法律責任感,促使中介部門更加嚴格的完成自己的義務,公正的完成自己的每一項工作。各個部門還要相互協調,但又不回違反制度,在最大程度上發揮自己的職能。

6.加強執法隊伍建設,依法治理,大力懲治會計違法行為。執法者知法犯法的事時有發生,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加強執法隊伍建設,對財稅、審計、工商、行業主管等政府工作人員加強廉政建設,提高其政治和業務素質;對注冊會計師隊伍進一步強化其獨立性,提高其政治和業務素質,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和執業檢查,從而使虛假信息不至于流入社會。過去由于對會計違法行為打擊力度不夠使得會計信息失真現象屢禁不止,針對這一問題,我們應擴大查處范圍,加大查處力度,建立一定的處罰制度,使后來者不敢重蹈覆轍。

四、結論

在當今現代信息社會里,會計行業的地位和會計工作者的價值均通過其提供的信息來體現。真實、有效、客觀的會計信息能有效地協調國家、企業、經營者之間的經濟利益,規范和調整各種經濟行為。虛假會計信息會危及企業自身發展,導致國家宏觀調控失誤。不管是在主觀方面,還是在客觀方面,若操作方式不當,都會導致會計信息失真。會計理論與方法上的缺陷及一些會計環境因素等客觀原因能夠導致會計信息失真。與此同時,主觀原因主要有會計人員素質不高,會計中介機構弄虛作假,會計監督制度不完善等因素。針對會計信息失真的成因不同,在對策的制定上也應該有針對性。如對客觀會計信息失真應從改善外部環境等方面來考慮。針對主觀會計信息失真則應從加強會計人員職業道德,完善會計管理體制等方面著手應對。總之,我們應對會計信息失真現象引起足夠的重視,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使會計工作有效進行,以此促進我國經濟的有效運行。

作者:張里榮 單位:凱里學院

第三篇

一、導致會計秩序混亂、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

(一)會計制度存在不健全之處是導致會計信息質量失真的原因之一。會計準則和制度本身存在著缺陷和漏洞為會計秩序混亂、會計信息失真提供了機會。目前,雖然已重新修訂了企業會計準則,但有的會計準則和制度缺乏操作性和嚴密性,如會計準則中起修正作用的原則———重要性原則,未從質和量的方面對重要性進行規定,而完全依靠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這就給某些企業提供了可乘之機,以重要性為借口,撥弄數據,達到粉飾會計信息的目的;謹慎性原則的規定也如此,使一些會計人員利用此原則,在企業業績好時,多計可能的損失、多提準備,對于應確認的收益不確認,隱匿收入、少計利潤,為企業經營業績差時虛增利潤做準備,還可以使虧損盡量集中于一年,造成以后年度業績穩步增長的假象。這都將擾亂社會經濟秩序,損害國家的利益。

(二)單位負責人法制觀念淡薄是導致會計秩序混亂、會計信息失真的內在根源。許多行政、企事業單位的負責人法制觀念淡薄,輕視應有的會計責任,有的甚至執法犯法,暗示甚至縱容脅迫會計人員在數據上做手腳,會計人員不得不執行,即使他們明知是違法,但為了保住工作崗位,或在經濟利益誘惑下,為占小便宜而執行。

(三)會計監督體系不完善、監督乏力,是導致會計秩序混亂、會計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會計監督體系健全與否直接關系著會計信息的質量,而目前會計監督體系不太完善。

1、企業內部監督不健全,內部管理失控。首先,會計基礎工作薄弱,缺少內部牽制機制,內部會計制度不完善,執法力度不足,財會管理處于失控狀態。如有些單位內部管理松弛,賬目混亂,資金管理嚴重失控;有些會計人員素質不高,記賬隨意,手續不清,會計資料散失,這些都導致了會計信息失真。其次,對內部審計工作重視不夠,有的單位沒有設立審計機構,有的雖設有,但不能有效履行其監督職能,很難做到站在公正的立場上及時糾正和防止會計信息失真,本身缺乏應有的獨立性,內部制約措施無法得到落實。

2、單位外部監督乏力。一些執法監督部門對企業、單位監督不力,查賬往往停留在從報表到賬本、從數據到數據,對原始憑證的真實性和潛虧虛假現象難以發現;另外,有的個別工作人員為謀取私利,不惜國家利益,執法不嚴,違法不究,使得作假付出的代價遠遠小于他們得到的利益,起不到應有的懲罰作用。再有就是由于審計中介市場的無序競爭和事務所的聘用制度,這些中介機構出于生計和營利目的,不愿得罪客戶,往往選擇接受對方的說辭,以降低審計質量為代價,屈從于企業的壓力,甚至視而不見;再加上目前法規不太完善,執法不太嚴格,缺乏足夠的震懾力,使會計師事務所鋌而走險,不惜違反職業道德,為客戶出具虛假審計報告。

(四)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較低是會計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會計人員綜合素質包括政治素質、業務素質和職業道德素質。雖然大多數會計人員能夠忠于職守、堅持原則,但我們也應看到受社會環境的影響,一些政治素質低,聽領導話的會計人員擔任了會計機構的重要職位,會計人員政治素質有走下坡路的趨勢,有不少人利用職務之便,中飽私囊,不惜損害國家和他人的利益,為不法經營者出謀劃策,編造虛假會計資料等,給社會造成嚴重危害。

二、整頓和規范會計秩序,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的措施

(一)加強會計法制建設,完善會計法律體系。要加快會計準則和制度的建設,盡可能縮小會計政策的選擇空間,加強對會計政策的可操作性、規范性、具體性,從源頭上堵住會計信息失真的漏洞。同時要加大執法力度,做好各項法規的宣傳工作,創造一個全社會維護財經法規的氛圍,保證法規的徹底貫徹執行,使一切經濟活動在法制軌道上運行。

(二)健全會計監督體系,加大監督力度。完善國家監督、社會監督和企業監督三位一體的會計監督體系是會計信息真實完整的重要保證。

1、創新財政監督模式,加大國家監督力度。充分利用審計機構、財政部門、紀檢機構和社會中介組織等監督監察機構和群眾監督,協調聯動,切實維護財經法規制度的權威和尊嚴。開發區財政局每年開展的會計信息質量大聯查,聘請注冊會計師加入檢查小組,并建立舉報制度,形成以政府監督為主,以中介機構和社會監督為輔的財政監督體系,提高了監督檢查的客觀性、權威性和指導性,財政監督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開辟實用有效的社會監督渠道。積極利用現代化的通信手段,在互聯網上設立監督電子信箱,便于社會各界對違法現象進行舉報;大力發展注冊會計師事業,提高注冊會計師隊伍的整體素質,以提高社會公眾對其信任程度;一定規模以上的企業的會計報表必須經過注冊會計師審訂才能有效,注冊會計師協會應當充分發揮行業自律組織的監督職能,加大對會計師事務所的監督,對發現的違法違規問題嚴肅處理,在審計工作各環節、每一審計項目各階段及時消除隱患,確保審計質量;同時注意社會輿論監督,以確保全方位的社會監督。

3、建立職責權限明確的內部監督機制。單位內部應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嚴密設計,嚴格執行。單位負責人、財務、會計、審計要職責權限清晰,分工明確、相互牽制。重大經濟業務事項的決策和執行程序應當明確。加強對生產經營全過程、各環節的監督力度,規范會計工作秩序,盡力把會計信息失真消滅在萌芽狀態。

(三)提高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要努力建設一支懂政策、精業務、善理財、守道德、講誠信的會計隊伍。

1、提高會計人員的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素質,把法制教育、思想教育、職業道德教育同專業培訓結合起來。①大力開展誠信教育,全面提升公信力。會計人員一定要堅持誠信立業,恪守獨立、客觀、公正的原則,不屈從和迎合任何壓力與不合理要求,不以職務之便謀取一己私利,不提供虛假會計信息;②各級財政部門、審計部門要大力宣傳《會計法》,使會計人員敢于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正當權利;③會計管理機構的領導要有高度的警惕性和敏銳的洞察力;④發動廣大社會成員對會計人員的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素質進行監督舉報。

2、提高會計人員的業務素質,以適應經濟管理的要求。①要加強在校學生的素質教育,為社會輸送高素質的人才;②要加強在職會計人員的培訓工作,進行繼續教育,針對初級、中級、高級三個層次的會計人員,給予不同的培訓;③充分發揮會計學會的作用,全面提高會計法規、制度的執行與應用能力。調動更多的會計人員參與會計理論與實踐研究的積極性,為會計改革和會計監督獻計獻策,及時解決在貫徹執行新會計制度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把各項會計法規、制度落到實處。總之,在新的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越發展,會計越重要”,只有會計工作搞上去,經濟才能夠發達,只有從根本上整頓和規范會計秩序,解決會計信息失真問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才能持續穩定發展下去。“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們必須要有長期作戰的思想準備,要切實采取措施,進行綜合治理,各有關部門齊心協力,以使會計秩序逐步規范,使會計信息系統沿著健康、有序、客觀、高效的方向運行下去。

作者:朱香娟 單位: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財政局會計監督科

第四篇

一、會計信息的真實性是會計質量的基本要求

會計制度要求企業的會計信息必須真實可靠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績效以及現金流的情況,如果會計信息發生變異和失真,必然影響債權人的利益。有的企業隱瞞財務上的資不低債的情況,以假信息騙取銀行貸款,結果造成企業破產而告終,給銀行造成重大損失;有的企業以假信息吸引投資者,以30%的凈利潤作引誘,吸引投資人上千萬元資金,結果造成投資失誤。信息變異失真,不僅影響企業的健康發展,還影響國家的經濟建設,影響社會運行秩序。

二、會計信息發生變異與失真的原因分析

1.企業為籌集資金而弄虛作假。經濟利益支配人們的行為,有的公司為了從資本市場上募集資金,在財務情況不夠好的情況下,通過會計變異手段,修正數據,粉飾會計報表,以達到發行新股的目的;有的公司為了在發行股票時獲得較高的溢價,也是通過會計變異手段,調高每股收益,達到溢價發行股票的目的。

2.企業為減少稅收支出而變異會計信息。企業所得稅是企業一項重要稅負,按照《企業所得稅法》規定,企業應在稅前會計利潤基礎上,算出應納所得稅額進行繳納。但有些企業為了減少稅負,隱瞞當期收入,虛列當期成本費用,降低當期凈收益,達到少繳所得稅的目的。

3.企業高管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變異會計信息。在現代企業制度中,特別是集團制企業群體中,大多采用兩權分離制,即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形成委托制。在兩權分離條件下,所有者與經營者的利益不完全一致,存在經營者的道德風險。企業所有者的經營目標是股東財富最大化,經營者的目標是經營高報酬。企業董事會為發揮經營者的作用,對經營者的職責、權限、利益作了明文規定,在采取激勵措施的同時,也采取相應的限制措施。特別是在企業財富大幅度增長,企業對經營者的激勵不能滿足經營者需求時,經營者會采用會計信息變異手段,增加自身激勵收入,導致道德風險的發生。

4.會計監督不健全導致會計信息變異失真。首先是內部審計的職能發揮不到位,原因是內部審計機構和人員屬于所在單位,無法履行真正獨立的審計職責,受各種因素干擾,往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而企業的外部監督,涉及財政、稅務、審計、會計事務所多個部門,大家各自為政,對企業的違法行為,都可以過問,也可以都不過問。由于監督主體不明確,企業會計信息變異失真較為普遍,而且較長時間得不到解決,主管部門也沒有責任,政府也不追究主管部門的領導責任。這是會計信息變異失真既較為普遍又成為頑疾的重要原因。

三、保證會計信息真實性的策略建議

1.樹立誠信經營理念。誠信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誠信是企業經營之本,只有牢固樹立誠信經營理念,才能有效防止會計信息的作假和失真,特別是企業領導,要帶好誠信經營這個頭,身體力行,給企業員工樹立誠信經營的榜樣,并教育財務、會計人員和企業全體員工誠信做人,誠信做事,誠信辦一切事情,有了這樣一個鋪墊,企業保證財務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就有了良好基礎。

2.建立嚴格的獎懲機制。要杜絕企業會計失真變異現象的發生,必須發揮制度的作用和威力,對于據實辦事,自覺維護會計信息真實性的會計人員,給予表彰和獎勵,樹立榜樣;對于擅自做假賬會計人員,給予批評處罰;對授意會計人員做假賬的領導,企業主管部門要進行嚴厲處理,并規定嚴重作假行為的不得再擔任領導職務。有了這樣嚴明的獎懲機制,企業會計信息變異失真將大為減少。

3.加大外部監督和處罰力度。會計舞弊多數是領導人員授意、指使會計人員操作進行的。對于會計舞弊,只有通過外部檢查和監督才能發現和揭露,為此,要健全以審計監督為主,財政、稅務、人民銀行等部門監督檢查,擴大“會計委派制”的范圍,減少會計人員對本單位領導人員的人身依附,使其敢于抵制領導人員授意、指使。

4.明確企業主管部門的主體責任。要真正解決企業會計信息變異失真的問題,必須明確企業主管部門的主體責任,要開展調查研究,模清企業做假賬的真實情況,分別輕重緩急,訂出工作計劃,派出工作組。制訂獎罰政策,分期分批解決問題,通過三.五年努力,使企業做假賬問題基本得到解決。

5.堅持正確方向,營造健康氛圍。在會計群體中,營造誠實守信、依法辦事、不做假賬的氛圍,在會計立法中加以提倡和推廣,從根本上促進會計行業職業道德的好轉和改善,構建一個健康誠信的會計群體氛圍。在會計行業中樹立不做假賬的工作導向,使堅持原則的會計人員的自信心和安全感得到增強。

作者:陳曉娜 單位:蒼南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