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引進的提升與創新思考

時間:2022-09-12 03:28:05

導語:會計引進的提升與創新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會計引進的提升與創新思考

一、會計引進提升、再創新

(一)會計引進創新的界定

引進,是引進主體按照有關規定或要求,采用一定的方式,為事業的發展從外界吸收優秀的人才或先進的事物"引進按其范圍分為國外引進和國內引進,按其內容分為引進技術、引進資金、引進人才、引進管理、引進理論與方法、引進模式和其他引進"一般而言,從國外大量引進的是技術引進,是一個國家或地區、企業引人國外的先進技術,以便迅速提升本國或地區、企業的技術水平,縮短與發達國家的技術差距,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的發展"引進的目的是在于更好地利用,其中最重要地是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簡稱引進創新)"引進創新,是引進主體對依據國際通行規則通過一定方式引進的項目,在消化吸收的基礎上對其進行再創造性的活動"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是以利用各種引進的技術資源,在其單項技術消化吸收的基礎上,進行再創新的最基本的創新形式"在進人21世紀以來,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人發展,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是各國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特別重視而普遍采取的形式"會計引進創新,是會計引進主體對依據國際通行規則通過一定方式,引進會計的理論、方法、模式和管理等項目,在消化吸收的基礎上對其進行再創造性的活動"會計引進創新的前提是引進,我國在改革開放的年代,會計引進項目很多,如從國外引進的有:會計準則的引進,管理會計的引進,實證研究方法的引進,加拿大注冊會計師(CGA)項目的引進,報告綜合收益的引進,B兀C(英國商業與技術教育委員會)Business&Teehnol"盯EdueationCouncil的簡稱)課程模式的引進等等"在引進的基礎上經過消化吸收后才能再創新"。

(二)會計引進亞待創新開發

在新中國成立以后,會計的發展歷程中有兩次大的引進:第一次大引進,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從蘇聯全面引進會計的理論、方法、制度、模式、教材與體制等,對其中一部分內容結合中國實際情況進行了改造,從而初步建立了我國會計制度、會計工作、會計體制和會計教材體系;第二次大引進是在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的改革開放年代,從發達國家全面引進西方的會計的理論、方法、準則、模式、教材與體制等,對其中一部分內容結合中國實際情況進行了改造和完善,推動了我國會計制度、會計準則、會計工作、會計體制和會計教材的改革并使其不斷地改進與完善"但在學習與借鑒西方會計的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突出地是有人認為全盤照搬西方的有什么不好?,也有人認為西方會計理論最先進"在一次討論編寫會計教材的會議上,有人更理直氣壯地說:我們現在不用編寫教材,翻譯美國的現用的教材就可以,而這正是最先進的教材,要自己編寫還是落后的教材"從一些現象表明,在有些部門和有些人士重視引進而忽視引進之后消化吸收的再創新,以致形成某些西方會計理論長期得不到應有的正確認識,使之謬誤流傳,影響很大"西方會計有一種所謂經典理論,會計一分為二,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財務會計是對外報告會計,管理會計對內會計"這種理論在一定范圍內流傳至今,還奉為真理"實際上,這種理論是偏頗的,遠非如此,會計不只是一分為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財務會計也不只是對外報告的會計,而重要的是內部需要財務會計,管理會計的某些內容也需要對外披露"為什么會出現這些現象,原因之一就是重視會計的引進,并堅信引進的就是正確的,而忽視對會計引進的消化吸收和再創新"會計的引進再創新是重要的:其一,引進不創新會形成不實用,引進的內容全盤照搬,一般說,對我國的會計工作和會計教育是不實用的,如削足適履勉強采用,又會造成各種危害;其二,引進不創新會形成落后,光引進不長進,引進后需要經過一段時間消化吸收和應用,同時從國外引進的內容又在所在國不斷地發展,而我們不可能隨之引進,相應會使依賴引進的會計工作處于落后狀態,陷人引進)落后)再引進)再落后的泥潭;其三,引進不創新會形成受制于人,會計的運行建立在引進的基礎上,隨引進的變化而相應變化,步人后塵,沿著他人的足跡躊珊前進,使自己受制于人,處于被動地位;其四,引進不創新會影響內生創新發展動力,長期仰望引進,沒有引進就不會行走,依靠引進,使人養成惰性,不思進取,壓抑內生創新發展的動力"可見,會計引進不創新潛在著諸多的隱患"在會計引進的基礎上經過消化吸收的再創新,對會計事業的發展是十分重要的:其一,會計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是增強會計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在會計引進基礎上的消化、吸收、再創新也是創新,是增強會計創新能力的重要方面"在再創新的過程中,學習和借鑒引進項目組織者的研究思想、研究路線、研究組織、研究模式、研究方法和研究機制等,從而增強引進者的會計創新能力"其二,會計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是提高會計水平的重要形式"通過各種形式引進會計的某種先進的前沿的理論、方法、模式、準則、制度,或教材、專著等,學習和掌握其內容,以其先進性、前沿性不高起步的起點,并進而再創新,形成在原有引進基礎上又有發展的并具有創新性的會計的理論、方法、模式、準則、制度,或教材、專著,從而提高了會計水平"其三,會計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是加快會計發展的有力手段"會計的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具有明顯的后發優勢特點:投資少,節省研發經費,風險小,有一定的參照系,彌補高素質研究人才不足,減少自行探索時間,創新開發周期相對較短,見效快,可以較快提高會計創新能力和會計水平等,因此,在會計界廣泛采用,促進了會計事業的發展"。

二、會計引進再創新的基礎、選擇

(一)會計再創新的基礎)引進消化吸收

1.會計引進

(1)引進主體"誰來引進,這是引進的主體"在有關部門制定宏觀會計引進規劃為主的指導下,會計引進的主體主要是組織單位和個體兩部分"組織單位主要有:科研院所,大專院校,社會群眾團體,企業事業單位等;個體,如專家、學者、學生和其他人士等"在會計引進中主要是科研院所、大專院校和專家、學者"(2)引進客體"引進什么?這是引進的客體,即引進的內容"會計引進主要是從西方發達國家引進,同時也要關注從其他國家引進"會計引進的內容主要有:會計思想、會計理論、會計方法、會計學科、會計模式、會計體制、會計規范、會計工作、會計教育、會計研究、會計市場等"如引進:會計是一個信息系統理論,借貸復式記賬方法,財務會計學與管理會計學,會計準則,實證研究范式,報告綜合收益(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在198年的3號財務會計概念公告<SFACNO一3>5企業報表要素6中首次提出綜合收益概念")B咒C(英國商業與技術教育委員會一Business&Teehnolo群EdueationCouneil的簡稱)課程模式等"(3)引進標準"引進的內容反映了一定國家或一定地區的一定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制度,經濟社會發展到的一定階段,一定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依據的一定政治經濟理論,具有一定的學術派別或學術觀點,因而不能盲目或不加鑒別地引進,而需要按照一定標準有選擇地引進"會計引進的標準主要是:先進性"引進的內容在當代環境下在會計領域是先進的或前沿的;最優性"引進的內容在會計使用或運行中是最優的或最有效的;可控性"對引進的內容是可以學習、掌握、借鑒、應用和改進的;國際性"引進的內容在國際上具有普遍意義,或在一定區域范圍內可以通行"(4)引進原則"會計領域一個寬泛的范圍,它包括豐富的內容,所需要引進的內容也是多方面的豐富內容,但不是國外有關會計的內容,如饑不擇食一樣不加區別或選擇的有什么就引進什么,而是要按照一定引進標準引進"會計引進標準主要是:¹目的性"引進是為了一定的目的,需要達到相應的要求"不是盲目的引進,凡外國的、洋的都是好的,都需要引進,而是有針對性的有目的的引進"º高質性"引進的內容要是高質量的,即其內容是當代先進的或前沿的"引進不能是低水平引進,更不能是低水平重復引進"也不能引進經包裝、裝飾的冒牌品"»實用性"引進的內容是結合中國實際情況,正確地選擇引進的內容與形式,能直接或經改造為我所用的"不是浪費錢財,引進講形式,擺樣子,更不是引進古玩,供欣賞"¼基礎性"引進對會計事業發展具有引領、指導、衍生、擴張等作用的內容"要重視會計基礎性項目的引進,正確處理引進的基礎性項目與應用性項目的關系"½協調性"引進內容項目的構成要素結構要合理,相關內容要配套或齊全,引進內容與消化吸收要銜接"¾經濟性"以市場為導向,通過交易市場和各種渠道引進,做到投資少,多辦事,辦好事"¿計劃性"根據會計事業發展的需要,在調查研究和做好可行性論證的基礎上,制定一定時期的會計引進規劃,指導各個方面的會計引進工作"(5)引進渠道"會計引進有從國外引進和國內各方面之間的引進"這里是闡述從國外引進"從國引進的渠道主要有:許可證(與會計相關)貿易;會計技術服務;會計咨詢診斷;邀請國外會計專家到國內講學;合作研究會計或與會計相關項目;進口設備帶制造技術(與會計相關)資料;外商直接投資帶進技術(與會計相關)資料;合資企業會計資料;特許經營會計資料;購買技術(與會計相關)資料;購買會計或相關軟件;會計人才培訓;國外會計考察和進修會計;引進國外會計或相關方面的智力等"(6)引進形式"引進形式主要有:外文原版會計或相關圖書;外文原版會計或相關報刊;翻譯會計或相關圖書;翻譯會計論文(在國內期刊介紹);編譯或編著國外會計書刊;外國專家或學者會計或相關講課資料;外國專家或學者會計或相關專題報告;合作項目會計研究報告;外國企業管理技術文件(與會計相關資料)等"2.會計引進的消化吸收(1)會計引進的消化"引進消化是研究主體將引進的內容通過系統分析的方法變成可以被研究對象吸收的過程"研究主體將引進的項目當作為一個系統,從系統的整體出發對引進內容進行系統分析,從而達成對引進內容的消化"消化的節點,是通過系統分析,揭示并理解、掌握引進的內容是什么?為什么?是否正確?是否需要改進?¹是什么?揭示并理解、掌握引進內容的理論依據、概念、性質、特征、體系、構成要素、各要素相互關系、模式(模型)、方法、發展的趨勢和規律等;º為什么?揭示并理解、掌握引進內容的形成背景即客觀條件、定位、對客觀事物發展的作用等;»是否正確?揭示并理解、掌握引進內容在歷史形成條件下的正確性,在當代16現實條件下的正確性等;¼是否需要改進?揭示并理解、掌握引進內容在現實環境下的發展趨勢,還需要改進的內容等"½怎樣應用?在揭示并理解、掌握引進內容的基礎上,要結合我國實際應用,或按引進內容的要求使用"要重視會計引進的消化,消除引進長期消化不良的現象"(2)會計引進消化的吸收"會計引進消化的吸收是研究主體在引進內容消化的基礎上,將消化的內容溶人研究對象的過程"會計引進消化的吸收形式,主要有:¹融合形式"在研究對象包括引進內容時,將引進內容依其消化節點與研究對象的其它內容作為一個整體進行整合,作為研究對象系統構成的各要素,分別內含了引進內容的各節點內容"經過融合后的研究成果應用于實際工作"º整合形式"在研究對象包括引進內容時,將引進內容與研究對象的其它內容作為一個整體進行整合,在研究對象系統構成各要素中,包含了相對獨立的引進內容的單項要素或多項要素"經過整合后的研究成果應用于實際工作"»改進形式"在研究對象只是引進內容時,將引進內容的各消化節點結合中國實際情況進行適當的改進"經過改進后的研究成果應用于實際工作"。

(二)會計再創新的選擇

會計引進在會計發展的不同階段有不同的要求"在會計發展初期或轉型(模式轉變)的初期,對會計引進的要求,重點是引進消化吸收和應用"當會計引進的內容能有效地應用,并在普遍引進或大量引進的條件下,對會計引進的要求,應重視在引進消化吸收基礎上的再創新"有人認為,會計引進的內容(項目)都是先進的前沿的,不需要再創新,有人更擔心再創新不如原有的,還不如不創新"會計引進內容是否要再創新,不能絕對化,凡會計引進的內容都需要再創新,或都不需要再創新,應該根據具體引進內容具體分析,需要再創新的引進內容,就應該再創新"對于會計引進的內容(項目)是否需要再創新,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和實踐檢驗,從不同方面進行選擇"選擇的標準主要是:先進性"引進的內容在當前是否還具有先進性,如已不具有先進性應該再創新;重要性"引進的內容對于會計發展很重要,為了提高其質量和水平需要再創新;時間性"按需要和標準當前引進的內容一般不需要再創新,早期引進已是長期使用的一般需要再創新;空間性"從某個國家引進的項目(內容),由于該項目與我國實際使用存在較大差異而需要再創新;行業性"引進的內容與行業使用存在較大差異而需要再創新;學科性"引進的內容為適應會計學科發展的需要而再創新;理論性"引進的內容為適應提高會計理論水平或發展會計理論而需要再創新;方法性"引進的內容為完善或發展會計方法而需要再創新;實用性"引進的內容為結合中國實際情況能實際使用而需要再創新;經濟性"引進的內容經再創新還有使用價值,可以再創新;已沒有繼續使用的價值,不需要再創新"根據以上選擇的標準對引進內容(項目)進行鑒別后,需要進行綜合比較,然后確定需要再創新的引進內容(項目)"會計引進的內容(項目)不是都需要進行再創新,依據會計引進的目的,引進項目分為兩類,一類引進的目的是為了直接采用,如引進的外文原版教材,用于雙語教學或供教學參考,這不需要再創新;另一類引進的目的是為了研究的依據或參考,需要進行再創新"。

(三)會計再創新的形式

會計再創新的新,是相對于原有內容而進行創新的比較"創新的形態,有的是全新的,原來都沒有的;有的是對原有的補充,或充實,使其全面;有的是對原有的修訂,使其完善;有的是對原有的改正(改錯、糾正、訂正),使其正確"這些都是新的因素,都是新的表現,是一種再創新"創新的形式及其內容主要表現為:在思想方面,如新觀念、新思路、新認識、新觀點、新理論、新體系等;在手段方面,如新方法、新程序、新公式、新操作過程、新操作手段、新建議、新措施等;在體制方面,如新規范、新制度、新模式、新管理等"。

三、會計引進再創新的方法、模式與條件

(一)會計引進再創新的方法

在會計引進消化吸收基礎上的再創新,同樣是一種創新活動,其基礎或前提是對會計引進內容(項目)的消化與吸收,在這種條件下的再創新方法一般有:(l)交叉法"會計引進內容(項目)與其他學科相關內容交叉融合研究而形成具有新內容的會計理論、會計學科或其他會計項目"可與其他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相關內容交叉研究"(2)移植法"會計引進內容(項目)與移人其他學科相關內容研究而形成具有新內容的會計理論、會計學科或其他會計項目"可移人其他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相關內容進行研究"(3)整合法"會計引進內容(項目)的消化吸收,對其按照新主題、新體系、新結構或配套內容,經過疏理而形成各構成部分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具有新內容的會計理論、會計學科或其他會計項目"(4)改造法"會計引進內容(項目)的消化吸收,對其理論、體系、結構、方法、模式(模型)、準則、制度、體制等,按照新的要求進行改造,而形成具有新內容的比較完善的會計理論、會計學科或其他會計項目"(5)實踐法"會計引進內容(項目)的消化吸收,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和實踐經驗進行研究,從而形成具有新內容的會計理論、會計學科、其他會計項目或其他會計項目"(6)綜合法"會計引進內容(項目)的消化吸收,同時利用多種方法(如交叉法與移植法)與相關內容結合進行研究,從而形成具有新內容的會計理論、會計學科或其他會計項目"此外,會計引進再創新還可以采用系統法、分析法和其他方法"。

(二)會計引進再創新的模式

會計引進再創新模式按研究主體主要有:1.團隊模式"在有些學校、研究機構建有科研團隊,當有計劃引進會計較大的項目需要再創新時,團隊應從引進項目的系統出發,分析其結構建立相應的子系統,按子系統組織研究組,分別在引進消化吸收的基礎上,采用相應的方法進行再創新"團隊在各子系統再創新的基礎上進行綜合研究,形成會計引進項目系統的整體再創新"2.小組模式"當引進會計一般規模項目需要再創新時,成立科研小組,從引進項目的系統出發,分析其結構或需要研究的問題,由研究小組成員分工分別在引進消化吸收的基礎上,采用相應的方法進行再創新"研究小組在各成員分工研究再創新的基礎上進行綜合研究,形成會計引進項目系統的整體再創新"3.個體模式"當引進會計較小的項目或單一的內容需要再創新時,由研究者個人在引進消化吸收的基礎上,采用相應的方法進行再創新"4.聯合模式"當有計劃引進涉及跨學科、應用性強的會計較大的項目需要再創新時,應以會計學科研究人員為主,聯合相關的其他學科研究人員和產業部門研究人員,組成產學研聯合的科研團隊,從會計引進項目的系統出發,分析其結構建立相應的子系統,按子系統組織研究組,分別在引進消化吸收的基礎上,采用相應的方法進行再創新,團隊在其再創新的基礎上進行綜合研究,形成會計引進項目系統的整體再創新"。

(三)會計再創新的條件

會計引進消化吸收的再創新是一項高難度的創造性活動,必須具有相應的再創新的基本條件"要有科研平臺、研究人員、研究資金和制度保障"1.科研平臺"組織會計引進再創新研究需要有相應的科研平臺,如在相關的研究中心、研究所、實驗室、研究院和研究基地,從事會計引進內容(項目)再創新的研究"一定的科研平臺是個別情況會計引進再創新的基本條件"2.研究人員"會計引進再創新研究的完成關鍵在于研究人員的素質"研究人員的素質主要是德才兩個方面:德的方面要求研究人員有正確的指導思想,能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有頑強刻苦的精神;才的方面要求研究人員有扎實的基本功,熟悉和掌握基礎理論和專業理論,熟練地應用基本方法和專業方法,具有創新的能力"3.資金投人"會計引進再創新研究需要有資金保障"我國在引進技術消化吸收和創新上的投人相對不足,成為制約引進技術消化吸收和創新的瓶頸"全國引進技術與消化、吸收、再創新投入之比為l:.15,與日本、韓國的1:5和1:8相差甚大,導致我國重大原料產品、重大技術與裝備等低水平重復引進現象嚴重,既浪費了大量資金,又影響了我國自主創新水平的提高"4.制度保障"會計引進再創新需要有制度保障"國家和有關部門要有宏觀調控政策、引進技術消化吸收再創新的有關法規、多元化的投資體系等"。

本文作者:俞署工作單位:天津財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