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設計職業素養教學方法探索
時間:2022-05-13 10:34:52
導語:平面設計職業素養教學方法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主要講述了目前中職院校學生職業素養的現狀,以及計算機專業學生職業素養的問題,然后提出了在平面設計課程教學中如何改進教學豐富,進一步滲透職業素養教育。
【關鍵字】探索;職業素養;課程教學
職業素養是一個多層次立體式的概念。學術界的職業素養內涵一般包括職業道德、職業意識、職業行為習慣和職業技能,而職業界的職業素養相比之下比較具體,通常包括合作素養、創新素養、道德素養、專業素養等方面。在綜合眾多學者觀點的基礎上,筆者認為,中職學校學生職業素養研究的角度可以將學術界的職業素養與職業界的職業素養兩者統一起來。
一、中等職業學校學生職業素養的現狀
(一)職業技能。職業技能是指人們在從事職業時所需具備的知識與技能,是對個人勝任工作崗位的專業水準的衡量。一項調查結果顯示,80%的學生能夠很好地掌握所學專業知識,13%的學生基本能夠掌握所學專業知識,7%的學生不能掌握所學專業知識。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76%的學生能夠很好地在實習實訓中運用所學專業知識解決實際問題,8%的學生基本能夠在實習實訓中運用所學專業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另外還有16%的學生表示在實習實訓中不能也不知道該如何運用所學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這一結果表明,在專業學習過程中,教師應培養學生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二)職業習慣。職業習慣(行為)是指人們在職業環境中的行為表現。依據本研究的設計思路,筆者認為,對職業習慣或職業行為的測量是以職業道德與職業意識為依據的,因為職業道德與職業意識是上層建筑,存在于人們的意識中,它本身是看不見的,但它可以通過人的具體行為表現并能夠測量的,或者說一個人的行為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一個人職業道德與職業意識的表現與詮釋。因此,職業習慣或職業行為這一維度的測量數據是與職業道德與職業意識這兩個維度的測量數據相互交織并相互滲透的,具有客觀的統一性。(三)職業道德。本文對職業道德的界定主要從愛崗敬業精神、責任心、服務精神、團隊精神四個方面進行介紹。一項調查顯示,學生的愛崗敬業意識普遍高于行動力程度。具體來講,學生在遵守規章制度、工作刻苦鉆研、積極進取等方面都有較好的意識與表現,而在改革創新這個層面的意識程度與行動力程度都相對較低。在體現職業道德的服務精神方面,學生也表現出了相對較高的意識程度與行動力。89%的學生對自己的定位比較準確,他們能夠認可自己在企業中的服務地位,并且愿意從基層做起并做好,以博得企業的認可,以服務強勢填補學歷劣勢,增強自身的競爭力。在團隊合作方面,學生也表現出了較強的合作意識與行動力。96%的學生表示,他們高度認同今天的工作不是一個人能夠獨立完成的,而是要靠一個團隊的共同協作,個人在其中要有良好的交流與合作能力。在行動力方面,89%的學生能夠服從團隊的安排,92%的學生在自己工作的各個環節都能夠做到兢兢業業、認真負責。(四)職業意識。職業意識是人們對職業勞動的認識、評價、情感和態度等心理成分的綜合反映,是支配和調控全部職業行為和職業活動的調節器。對于職業意識的測評,本文從四個指標進行測評,分別是職業價值、職業學習態度、職業思維模式、職業敏感度。在關于職業價值的測評中,3%的學生能夠從自我層面、行業層面、社會層面思考并認識自己的職業價值,66%的學生表示關于職業價值的問題沒有過多地思考過,或者只是變相地思考過個人在工作中能否有所發展,是否會下崗或跳槽,31%的學生表示關于職業價值的問題沒有思考過。這表明,大部分學生對職業價值的認識是非常模糊的,尤其是關于行業發展與自身發展的關系,學生的認識水平普遍較低。當涉及到學習內容時,他們表示最想獲得的培訓是專業技能的培訓、發現并解決問題的創新能力培訓、與人交流溝通能力的培訓、寫作能力的培訓等。
二、平面設計課程教學特點
平面設計是一門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課程,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意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創造力,讓學生能更好的理解設計是一門圖像語言,做到不盲目,心中有數的來設計自己的作品。要求學生不斷提高自己的設計理念以及自己的審美意識。因此,在平面設計課程教學開展的過程中,掌握一定的設計軟件不是設計好一副作品的關鍵,為了使得學生能真正設計出好的作品,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和激發學生的審美意識,審美情趣,另外設計出一副完整的作品有時需要團隊的力量,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溝通意識以及奉獻和服務意識等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三、在平面設計課程教學中滲透職業素養教育的教學方法
在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大背景下,如何有效地開展職業素養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中職學生的職業素養教育應貫穿在教學和管理的各個環節和過程中,通過理論學習和實踐能力培養,不斷增強學生適應角色轉換的心理素質和基本技能,縮短畢業與就業的距離,使其能迅速適應角色的轉換。在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辦學模式下結合工作實際提出以虛擬企業化管理為載體,以專業教育和管理為基礎,以活動和頂崗實習教育為拓展構建職業素養教育培養體系。1、加強計算機平面設計基礎理論的學習,提高職業技能。計算機平面設計課程的學習中會涉及到新聞傳播學、社會學、心理學、營銷學等諸多理論知識。因此,完全有必要使學生熟悉了解基礎的平面廣告理論知識,開闊視野,面向市場來認識平面設計。課程教學要讓學生擁有良好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準確的說這就是平面設計的基本要求。包裝自己作品的意識也是平面設計專業人員必備的。所以應當培養學生從多學科的角度看待廣告作品的內涵與表現,深入分析作品,為自己的平面設計提供經驗。2、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提高學生的內在修養和專業水平。創設實際的教學情境,把學生帶入一定的情景之中,使他們產生一定的內心體驗和情緒。因此,在教學中可以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眼界,可以采取參、交流的方式,加強學生與社會的聯系,把設計之前的“市場調研”過程作為課程的一項重點,讓學生走出校門,去了解與設計命題相關的所必須的市場信息,這種教學又稱為是現場教學。現場教學主要是讓學生通過觀察、調查以及實際操作,豐富感性認識,促進審美思維。因此加強學生習作與社會實踐的結合,把一些實際設計業務交給學生去做,讓學生從心理上改變角色,從而提升學生職業意識。3、任務趨動與案例教學相結合,提高學生的主動解決問題的能力。案例教學更適合計算機類課程的教學,學生也只有在解決案例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才能形成職業崗位需求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直接引入案例,布置任務,采用任務趨動的方法,使學生帶著任務主動去學習相關基礎知識,教師在此時的作用主要是引導、答疑和解惑,解決學生解決不了的問題,引導和幫助學生逐步地完成既定任務。采用該方法使學生的學習變被動為主動,學習的目的性加強,學生的專業自學能力得到鍛煉,課堂教學效率也大大地提高。4、老師在教學過程當中,應當注重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重視培養學生創意思維訓練,激發學生潛在的創造力,從而使學生創作出好的作品,達到教學的目的。平面設計課程的教學長期以來采用的方法注重于設計的技術與結果,忽略設計思維過程。因此學生學會的只是臨摹,用稿子去套課題,更多依賴于資料的抄襲拼湊,并不是從設計物本體出發進行研究,因此,引導學生重視設計過程是培養學生理性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一個關鍵手法。5、參與技能競賽,引入競爭意識,促進對教學的提升。將高水平的專業技能競賽引入課堂,一方面讓課堂得到行業發展信息和操作規范的支持和指導,另一方面引入了權威的評判標準,讓學生具備競爭意識,緊密了課堂教學與行業發展態勢的聯系。無論是專業要求還是從業操守,無論從學生求知還是教師指導,將比賽引入課堂無疑是提升教學的有效途徑。6、加強校企結合,有效利用校外專業實訓基地,鍛煉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校企合作培養模式是以探索開發和提高學生適應能力為前提,共享資源,共建培訓基地和實習實踐基地,共同制訂學生培養方案的一種緊密型實質性的辦學模式,是企業、學校、學生三方共同滿意的辦學模式有利于實現高等職業教育校內教學與校外教學的深度融合,是提升學生社會就業適應能力的有效途徑,也是提升高等職業教育水平的必然選擇,是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主要內容。以上闡述了當前職業學校學生職業素養的現狀以及如何在計算機專業教學中開展職業素養教育的方法,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是一個長久的過程,需要學校、老師以及家庭教育的全方位配合。
【參考文獻】
[1]唐海萍.淺談職業學校學生的職業意識教育[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0(24)
[2]蔣乃平.中等職業教育多種課程模式的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岳夢,張耀.論中職專業課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當代職業教育,2011(8)
[4]吳亦妹.淺談中職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J].科技信息2009(11
作者:楊紅偉 陳宏梅 單位:江蘇省高郵中等專業學校
- 上一篇:進城務工隨遷子女養成教育評價分析
- 下一篇:職業素養德育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