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素養德育模式探究

時間:2022-05-13 10:47:21

導語:職業素養德育模式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職業素養德育模式探究

新時期開展高職院校德育教育工作,應當有效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進一步加強學生的職業道德建設,在發展過程中有效吸取優秀畢業生的先進事例,教育并引導學生,培育出具有良好職業操守與現代職業理念的綜合型人才。

一、職業素養內涵

職業素養指的是學生在職業內的規范與要求表現出來的綜合素養,職業規范與要求在學生個體身上產生的內化。職業素養分為顯性與隱性,顯性職業素養擴學生的基礎知識以及職業技能,隱性職業素養則指的是學生在較長時間內通過內在以及外在的環境形成的職業道德與職業態度和意識。職業素養教育是可以后天培養的,屬于養成性教育。

二、當前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素養培育現狀

(一)學校并未重視職業素養。職業素養主要包括職業道德與職業態度、職業意識、職業知識與職業技能。其中企業最為重視的是職業態度與職業意識、職業道德。但是當前高職院校并未正確認識職業素養的全面性,認為通過培訓與學習便能夠輕松獲取,所以高職院校極為重視學生的知識與技能培育,將大部分的課堂教育資源應用于學生的基礎知識與技能培養上,通過開展校內外實習系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能,但是卻忽略了隱性職業教育的培育。(二)學生自身缺失職業素養。高職院校將培育的學生輸送到社會發展的各行各業,無論從事哪一個工作,具有良好的職業素養,才能夠使學生長久發展,但是實際現狀卻是高職院校的學生職業素養差強人意。由于招生規模逐漸擴張,生源質量逐漸下降,大部分學生并未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基礎知識較差,在校期間經常遲到曠課,不思進取。(三)職業素養教育趨于形式。當前大部分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方案都是設置與學生本專業相關的職業技能與素養培育,但是卻并未有相關課程與活動進行有效支撐,缺乏像職業技能那樣具有硬性的考核指標,只是將職業素養培育停留在計劃之中。所以部分院校會選用就業指導課程代替職業素養教育課程傳授基礎的企業招聘技巧,卻并未有效解決學生職業素養存在的問題。

三、以職業素養為核心高職院校德育教育模式

(一)發揮學生在職業素養培育中的主體地位。新課程的改革與發展,教師應當充分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在以職業素養培育為核心的德育教育過程中應當有效發揮“兩課”的重要作用。“兩課”是高職院校進行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渠道,也是提高學生思想道德認知,培育職業素養的主陣地。所以在兩課教學中應當結合學生多樣化需求,采用情感體驗法進行有效引導,可以加強任務驅動與案例分析、情景教學法的有效融入,充分發揮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為主體地位。德育教育工作應當緊密結合學生的思想認知水平以及社會的就業現狀,著重突出學生職業道德與職業態度、職業意識的培育。(二)在企業實習中有效融入德育工作。高職院校需要較為重視學生專業技能的培訓,所以在最后一年高職院校會安排學生到企業進行實習,企業具有極為豐富的德育教育資源,優秀的企業導師,能夠從專業技術角度指導學生,也能夠從言傳身教中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充分發揮榜樣的作用。學生在學習期間不僅能夠提高動手操作能力,也能夠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認知和綜合素養。所以思想政治理論,教師可以與專業教師共同參與學生的頂崗實習以及認知實習情況,根據企業的多元化發展需求以及學生的發展實際現狀,鼓勵學生能夠積極踴躍的參與實習活動中,并且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念,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職業綜合素養。思想政治理論,教師在這一環節也能夠積累豐富多元的教學案例,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的鮮活性與生動性。(三)建設融合企業文化的校內文化。企業文化是高校開展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載體建設校園文化應當有效融合企業文化,開展豐富多樣的活動,例如舉辦企業推介會或者是優秀校友報告會、勞動模范報告會的邀請企業專業人士或者是精英進入校園,運用企業文化,引導學生立志成才。同時高職院校也可以組織學生進入企業實習參觀,感受企業的文化以及發展內涵,與企業共同聯合舉辦多元化的實踐活動,豐富學校發展資源也能夠提高學生對于企業文化的理解和認知,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職業綜合素養。

綜上所述我們能夠看出,高職院校培育的人才,不僅具有夯實的基礎知識以及高超的專業技能,也應當具備良好的職業素養。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要想占據主導地位,就必須要成才、成人,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所以高職院校應當以提高學生的職業核心素養為核心,有針對性的開展德育教育工作。

參考文獻:

[1]劉超,尚玉峰,孫學文.高校德育工作的創新[J].山西農業大學學報,2016,26(6):200-201.

[2]楊酥,史哲榮.新時期高校以職業素養為核心的德育工作的創新[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5,28(2):42-43.

[3]劉君紅,劉河軍.以職業素養為核心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法制與社會,2016(18):226-227.

[4]姜瑞云,楊岳雪,張靚涵.高校德育工作進宿舍探索[J].河北工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31(1):59-60.

作者:潘豪 單位:蘇州高等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