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級學生復述訓練管理論文
時間:2022-05-21 03:18:00
導語:低年級學生復述訓練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復述是小學低年級聽說訓練的一種方式,筆者認為,它也是低年級的一種口頭作文訓練。對于初學作文的小學生來說,鼓勵他們盡可能多地背誦一些優秀范文,不僅對提高口頭作文能力,而且對提高書面作文能力都很有好處。
復述訓練的內容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語文教材中的課文,它經過專家精心挑選、整理、編輯,文質兼美,富于兒童情趣,最適合相應年齡段小學生學習。另一方面是來自課外讀物,如兒童喜愛的寓言故事、童話故事、名人童年的故事、幽默故事、笑話等。
復述訓練的步驟大致是:
1.教師先富于情感、繪聲繪色地講讀課文或者講述課外讀物中的故事。如果所講故事有錄音磁帶,可放錄音讓學生聽,必要時可重復播放。
2.請學生當著全班同學復述課文或復述所聽的故事。提倡學生用自己的話來復述。教師以表揚為主適當點評,也可讓同學參與評說,看看說得是否通順,有無遺漏。通過點評,使學生進一步熟悉復述內容,學會復述。
3.以同桌或小組為單位,輪流復述,互相評說。
4.要求學生回家后向父母家人作復述,并請他們評議。
復述訓練的方法有:
1.背誦性復述。這是最初級的復述訓練法。低年級課文一般較簡短,便于學生記憶、背誦。背誦性復述對培養口頭表達能力很有幫助。另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兒童故事錄音磁帶為示范,選一些課文以外的精彩短小的故事,讓學生聽幾遍后進行背誦式復述訓練(可采用比賽形式),一方面豐富學生的知識,一方面培養學生的口頭作文能力。
2.提示性復述。這是較容易進行的一種復述方法。對于篇幅較長的課文和內容較豐富的故事,可采用提示性復述,減輕記憶難度,使復述能夠順利完成。這種復述,不必死記硬背,學生能用自己的話把原內容確切地表達出來就行了。提示性復述訓練的方法有兩種:
第一,文字提示復述。即把所要復述內容的每個層次或自然段的關鍵詞句寫出,讓學生進行記憶、復述,如學習完《劉胡蘭》一課,可在黑板上寫出每段的關鍵詞句,即:①1947年1月12日……云周西村……被捕了……②……收買……威脅……把她打得……也不動搖。③……廣場上……也鍘死你……怕死不是共產黨員……④……犧牲了……15歲。⑤……挽詞……還可提示每個自然段開頭的詞句讓學生邊回憶邊復述。如《斧子的故事》,教師提示:①從前……②突然……③孩子說……④老爺爺說……⑤孩子說……⑥老爺爺又鉆進水里……⑦孩子搖搖頭……⑧老爺爺又……⑨孩子高興地說……⑩老爺爺微笑著說……(11)孩子說……(12)老爺爺看著……也可以概括每個層次的大意,幫助學生復述。如復述《哥哥傻嗎》,教師可概括性地提示:①哥哥很聰明,可是小林說他傻。②“傻”的第一個例子;“傻”的第二個例子;“傻”的第三個例子。③可是,兒童節時哥哥被評為了優秀少先隊員。這些不是課文中的原詞原句,主要起意義提示作用。有了這些提示,學生復述不致丟三落四。
第二,圖畫提示復述。這種方法,需要有貼切通俗的畫面(可以是單幅畫,也可以是多幅的連環畫)。例如《愛因斯坦小時候》一課,教材用整整一頁的彩色畫面把課文后半部分內容形象生動地體現出來了。教師在課文教學的最后,可讓學生看著這幅圖畫復述課文后半部分的內容。又如課文《小山羊》配有4幅形象生動的連環畫面,教師讓學生根據4幅連環畫面的提示復述課文所講的故事,學生必然樂意進行,并易于獲得較好的復述效果。有些課文(或讀物)只有圖畫而無文字說明,要學生自己看圖說話難度較大,教師可根據自己對畫面的體會,讓學生一邊看畫面,一邊聽老師講述故事,隨后又讓學生看著畫面復述老師所講的故事(可有一定靈活性)。第三冊《基礎訓練7》的最后一題“看圖聽故事說話”就是很好的范例。
3.創造性復述。這是學生在復述中發揮自己創造性,對原文加以合理的想象,進行適當的補充、續說的一種復述。如學習第一冊“看圖學詞學句”第3課《我愛爸爸媽媽》,第一段是:早晨,媽媽在擦桌子,我拿起掃帚掃地。(接下來用漢語拼音寫:媽媽笑了,我也笑了。)第二段是:晚上,爸爸在燈下看報,我送上一杯熱茶。(接下來僅用漢語拼音寫:爸爸笑了,我也笑了。)在課文教學的最后,教師可啟發學生作創造性地復述,要求學生結合生活實際,發揮想象,在每段中間適當加上符合情理的具體內容。比如在第一段中間可加上:“媽媽高興地對我說:‘我的小寶貝,你能學做家務事了,真乖。’我說:‘媽媽,我每天都要做家務事。’”或者加上:“媽媽翹起大拇指夸獎我,我說:‘媽媽,我掃得干凈嗎?’媽媽連聲說:‘干凈,干凈。’”在第二段中間加上:“爸爸說:‘謝謝你,我的乖女兒。’我說:‘不用謝,這是我應該做的。’”或者加上:“爸爸說:‘你真是個懂事的好孩子。’我說:‘老師告訴我們,在家里要愛自己的父母,要幫父母做點事。’”有的課文,可以要求學生在復述時自己加上一個恰當的結尾。如學習完《小貓種魚》一課,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加上一個合情合理的結尾:“秋天到了,小貓到地里種魚的地方刨開土,只見種下的小魚變成了魚骨頭。”或者是:“小貓真笨,連魚不能種也不知道。”有的課文,可以從整體上進行創造性的復述,或者修改情節,或者補充內容。例如,學生復述《小猴子下山》可以把開頭改為:有一天,小猴子的媽媽病了,小猴子的爸爸要去請醫生,他讓小猴子到外面找點食物回家。小猴子下山來……把結尾一段改為:小兔兒跑進樹林里不見了。小猴子迷了路,心中很害怕,一直轉到天快黑了才找到回家的路。他又餓又累,也只好空著手匆匆趕回家去,心想“我怎么向爸爸交待呢?”還可以加上一句:“后來,在爸爸的教育下,小猴子知道了做事不能三心二意,不能貪玩。”有時候,用成人的眼光看,學生的想象補充往往不確切不必要,但對于小學低年級學生而言,卻是可行的、有益的。另外,還可以讓學生通過改變主人公來進行創造性復述,如把人物的故事改為動物的故事、把動物的故事改為人物的故事、把某一動物的故事改為其它動物的故事、把某一人物的故事改為其他人物的故事等。
4.角色性復述。這是讓學生身臨其境,充當課文或課文外故事中的角色而進行的復述。如能創設相應情境,進行表演式復述,就更為生動有趣了。一般對話形式課文或課外讀物,適于此法。如第二冊《基礎訓練1》中練習打電話的對話部分、第三冊《基礎訓練8》第6題和第8題的對話材料等,就可讓學生分別充當兩個對話的角色,記熟各自所說的內容,然后按角色進行對話復述訓練。有些課文或課外讀物,雖然不完全是對話形式,教師也可以通過自己的穿針引線,安排學生作角色式復述訓練。課文中描述交代的語言則由另一部分學生或教師來復述。例如第三冊《坐井觀天》一課,教師可安排一部分學生為甲,專門復述交代的語言,一部分為乙充當青蛙,另一部分為丙充當小鳥進行復述:
甲:青蛙坐在井里。小鳥飛來,落在井沿上。青蛙問小鳥——
乙:你從哪兒來呀?
甲:小鳥回答說——
丙:我從天上來,飛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來找點水喝。
甲:青蛙說——
乙:朋友,別說大話了!天不過井口那么大,還用飛那么遠嗎?
甲:小鳥說——
丙:你弄錯了。天無邊無際,大得很哪!
甲:青蛙笑了,說——
乙: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頭就看見天。我不會弄錯的。
甲:小鳥也笑了,說——
丙:朋友,你是錯了。不信,你跳出井口來看一看吧。
這一訓練,可輪換角色進行,也可讓三個同學分別擔任不同的角色進行。
復述訓練與課文教學緊密配合不僅可以把閱讀課上得多姿多彩、生動活潑,更重要的是它有利于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
- 上一篇:黨校教學管理的制度
- 下一篇:市新學年教育工作會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