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團體心理輔導綜述
時間:2022-03-04 04:38:58
導語:大學生團體心理輔導綜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團體心理輔導的概述
團體心理輔導是心理學領域的一種專業理論和技術,它通過設定特定情境,使團輔對象在特定情境中人際交互作用,促使個體在交往中不斷觀察、學習、體驗,從而達到認識自我、探索自我、調整改善與他人的關系的目的。團體心理輔導源于19世紀初,內科醫生普拉特將20多位肺病患者聚在一起,通過授課、討論、現身說法等方式激發病人戰勝疾病的勇氣和信心,取得了不錯的效果,隨后,團體輔導得以推廣、運用和發展[1]。在我國,團體心理輔導在香港和臺灣地區萌芽較早,而直至20世紀90年代初,大陸地區才開始探索團體心理輔導。可以說,專業意義上的團體輔導在大陸地區只有二十多年的歷史。目前,關于團體心理輔導的研究仍處在發展階段,但已有了相應的研究成果,如徐國斌通過對朋輩團體心理輔導在班級建設中的案例分析,闡明了融入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團體輔導在大學生心理健康建設工作中具有的積極應用前景。
團體心理輔導以助人自助為理念,能夠有效地幫助團體成員提升心理素質和主觀幸福感。它具有以下特點:第一,適用面廣。團體心理輔導的領導者可以是心理咨詢師也可以是教師,對于高校而言,大部分輔導員教師都受過心理知識培訓,并且長期奮戰在學生工作第一線,可以充當團體心理輔導的領導者,這就使得團體心理輔導能夠最大范圍地得到推廣。第二,影響廣泛。參加團體心理輔導的成員,可以是有著共同心理問題的少數幾個學生,也可以是期待成長的一整個班級,團體輔導受眾面廣,能夠廣泛應用于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第三,實效明顯。團體心理輔導以教育為主促進成員的發展,每個成員既是“求助者”又是“助人者”,在團體輔導中以人際互動的形式增強成員的自我認識,改善人際關系、學習態度和應對方式,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滿足了共性與個性相結合、矯正與發展相結合、輔導與主動參與相結合的新要求,使心理健康教育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2]。
三、團體心理輔導的優勢
(一)有利于構建平等融洽的師生交流渠道。在團體心理輔導中,教師和學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師作為團體輔導的引導者,要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不能批判、諷刺學生,要接納、理解學生,適時回應學生的傾訴,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尊重和重視,從而以更加開放的心態參與到團體輔導中。這種在團體心理輔導中建立起來的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信任感和民主氛圍,有效地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構建起師生之前融洽的交流渠道,有助于其他教育工作的開展,(二)有利于提高學生對教育的可接受性。團體心理輔導以“群體動力學”為理論基礎,設計各種具備趣味性的游戲和活動,而非長篇大論的說教和灌輸,學生在和諧、溫馨、相互理解的團體氛圍中發現自己、展示自己、悅納自己,同時也在活動中認識他人、認同他人,消除溝通的障礙,促進人際關系的提升。大學生個人的閱歷和實踐都有限,這種彼此的交流與探索,有助于學生自我啟發,豐富學生的資源,擴充學生的內心世界。同時,學生在團體中收獲了安全感、肯定感和歸屬感,也促進了學生參與團體輔導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三)有利于幫助特殊群體更積極地面對生活。對于有相同困境的學生,如學業困難、感情困擾、人際困惑、就業困境等,通過特定主題的團體心理輔導,能夠高效、便捷地解決他們的問題,緩解他們的壓力,促使學生更加積極地面對生活。在團體輔導中,成員之間就像一面鏡子,學生可以從別人身上發現自己的問題,也能夠通過幫助他人,既解決了他人的問題,也解答了自身的困惑。在團體輔導的整個過程中,學生逐漸學會怎樣改善人際關系、處理消極的情緒,并在形成認知之后投射到其他方面,不斷提升自身的心理品質[3]。(四)有利于幫助學生全面成長。高校團體心理輔導是一項具備科學性和實踐性的活動,它以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為依據,讓心理健康教育實現了矯正與發展相結合、共性與個性相結合、輔導與主動參與相結合。團體心理輔導能夠充分地利用高校的各種資源,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性和覆蓋性,培養學生具備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優化學生的心理素質,提升學生的主觀幸福感,幫助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許詩穎.發展性團體輔導的有效與無效[D].華中師范大學,2017.
[2]候丹.團體心理輔導在初中生積極心理品質培養中的應用[D].石河子大學,2019.
[3]唐嵩瀟,郝麗莉.團體心理輔導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積極意義[J].吉林化工學院學報,2019,36(02):89-91.891
作者:陳依玲 單位:廣東工業大學
- 上一篇:家庭教育對青少年的影響及策略
- 下一篇:聽障兒童心理健康問題及教育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