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障兒童心理健康問題及教育建議
時間:2022-03-04 04:43:15
導語:聽障兒童心理健康問題及教育建議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我國義務教育的發(fā)展,特殊兒童的義務教育也逐漸受到人們的重視。本文闡述了聽障兒童的心理與行為問題的表現(xiàn)、成因、教育現(xiàn)狀,并從社會、學校、家庭三個層面提出了教育建議。
〔關鍵詞〕聽障兒童;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建議
聽覺障礙,是指人因聽覺分析器病變或損傷,導致聽力減退或喪失的狀態(tài)[1]。大多數(shù)聽障兒童是從一出生或者在言語形成之前就已經(jīng)聾了,其余的則可能是因為疾病或者意外事件而造成耳聾[2]。我國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diào)查顯示,全國有6至14歲學齡殘疾兒童約246萬人,其中有39萬聽障兒童。聽障兒童因其生理上的障礙或缺陷,導致其產(chǎn)生了自卑、孤僻等心理問題。如何塑造聽障兒童健全的人格,培養(yǎng)聽障兒童健康的心理,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本文歸納了聽障兒童的心理與行為問題表現(xiàn),分析了聽障兒童心理問題的成因,并對提高聽障兒童的心理健康水平提出了教育建議。
一、聽障兒童心理與行為問題及其表現(xiàn)
總體而言,聽障兒童的心理健康水平明顯低于普通兒童,他們在成長過程中存在一些心理與行為問題。自身的生理缺陷是聽障兒童產(chǎn)生心理問題的重要原因。首先,聽障兒童無法通過聽覺系統(tǒng)感知周圍的環(huán)境。而且,由于聽力的損失,聽障兒童的言語機能發(fā)展緩慢,進而影響邏輯思維、判斷推理等方面[2]。其次,聽障兒童無法準確理解他人的情緒,使得他們與他人交流時受到阻礙,因而逐漸減少了與他人的交流溝通。久而久之,導致了一系列心理問題。(一)聽障兒童心理問題及表現(xiàn)。1.自卑與孤僻。由于無法使用語言系統(tǒng)與他人交流,聽障兒童無法融入普通兒童的活動中。當觀察到普通兒童使用語言進行日常交流時,聽障兒童往往會聯(lián)想到自身的缺陷,進而產(chǎn)生自卑心理[3]。當他們嘗試用自己的方式與人交流時,卻常常因為理解錯誤而遭到嘲笑,久而久之,一些聽障兒童不愿與人交流,形成了孤僻的性格。2.焦慮。焦慮是聽障兒童的心理常態(tài),主要表現(xiàn)為對學習和身體過度關注[4]。他們高度關注自身的學習表現(xiàn)與生理缺陷,希望通過提高學習成績彌補自身生理上的不足。他們希望擁有優(yōu)異的學習成績,一旦學習成績下降,往往會緊張、焦慮。同時,他們對未來充滿擔憂與恐懼,常采用消極的態(tài)度面對學習和生活。3敏感與自責。研究發(fā)現(xiàn),聽障兒童在過敏傾向、自責傾向上的得分顯著高于普通兒童[5]。聽障兒童對人與環(huán)境非常敏感。他們害怕家人生病,擔心他人的嘲笑與歧視;部分聽障兒童視自己為家庭的負擔,常常為此責備自己。(二)聽障兒童行為問題及表現(xiàn)。1.社會適應問題。聽障兒童由于聽力的損傷,在他們的感知活動中缺少了聲音的刺激和語言的參與,感知活動受到一定的局限。他們依靠手勢語言和他人進行交往,靠視覺器官的直觀形式獲得信息,因此視覺敏感,形象思維非常發(fā)達,而邏輯思維和抽象思維相對差些,因而對事物的認識不完整、不準確。他們常從自己的角度思考問題,對事物的認識往往流于表面,容易出現(xiàn)認知偏差。聽障兒童的社會適應能力差[6]。生理缺陷使得聽障兒童無法充分獲取來自同伴的有效信息,無法作出反饋。大多數(shù)聽障兒童難以維持長期的友誼,也缺少關系密切的朋友。他們難以適應學校生活,不愿參加集體活動。2.爭強好勝。爭強好勝的現(xiàn)象在聽障兒童中普遍存在,他們不希望自己在學習中落后于他人。為了表現(xiàn)自身的優(yōu)秀,他們不愿意向其他同學請教自己不懂的問題。同時,為了在學習中不被他人超越,他們不愿意與他人分享學習方法。3.敵對態(tài)度。無法順暢接收外界信息,使得聽障兒童難以獲取與自身安全有關的信息,他們時刻嘗試保護自己。當他人主動與聽障兒童交流時,他們?nèi)菀讓λ水a(chǎn)生敵意,進而形成攻擊行為[7]。這拉大了聽障兒童與普通兒童的心理距離,部分聽障兒童則因此變得越來越孤僻。4.固執(zhí)與沖動。部分聽障兒童常常以自我為中心,遇到問題時固執(zhí)己見。他們?nèi)狈ψ陨砬榫w的控制能力,對周圍環(huán)境的變化有強烈的情緒反應,容易任性沖動[6,8]。例如,一些聽障兒童希望事情向自己預期的方向發(fā)展,一旦事與愿違,他們就大喊大叫,甚至攻擊他人。
二、聽障兒童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一)社會方面。首先,政府對聽障兒童的教育投入不足,資金分配不均衡。將大部分資金投入特殊學校中,僅有一小部分資金投入到普通學校中,這挫傷了普通學校為聽障兒童提供教育機會的熱情。其次,政策體系尚未完善,政策落實存在困難。政府相繼出臺了法律法規(guī),明確保障特殊兒童的受教育權,但由于細則含糊不清,使得地方政府在落實過程中出現(xiàn)偏差。我國存在聽障兒童多而特殊學校少的現(xiàn)象,這導致部分聽障兒童無法接受義務教育。再次,部分社會成員對聽障兒童采取消極的態(tài)度,無視甚至歧視聽障兒童。這使得聽障兒童內(nèi)心更加自卑,不愿意融入社會。(二)學校方面。首先,為了保障學生的人身安全,特殊學校一般處于封閉或半封閉狀態(tài)。這不僅切斷了學生與外界的聯(lián)系,還阻礙了聽障兒童的社會化發(fā)展,延緩了聽障兒童的心理發(fā)展進程[9]。其次,普通學校允許聽障兒童隨班就讀,但沒有充分考慮聽障兒童的生理特征與心理需求。大多數(shù)普通學校教師沒有接受過專業(yè)訓練,只能按照常規(guī)的教學進度和教學方法傳授知識,無法對聽障兒童因材施教,為他們提供學業(yè)保障。另外,考慮到聽障兒童的生理障礙,普通學校的教師在同情與憐憫的支配下,主動降低了對聽障兒童的教學要求。教學要求過低導致聽障兒童無法掌握系統(tǒng)的知識,內(nèi)心更加自卑。(三)家庭方面。一些聽障兒童父母對孩子的生理問題缺乏理性的認識。部分父母因為失望而漠視孩子,他們認為孩子無法成才,無法像普通兒童那樣長大成人,更遑論擁有光明的未來。在這種消極教育觀的主導下,他們無視孩子成長路上遇到的問題,漠然對待,這打擊了聽障兒童的學習和生活熱情。部分父母認為孩子生理上的缺陷是自己造成的,過分自責,并因為愧疚而溺愛孩子,一味地滿足孩子,對孩子的不恰當行為不及時糾正。無論漠視還是溺愛,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漠視加劇了孩子內(nèi)心的自卑,溺愛使孩子對世界形成了錯誤的認知。
三、教育建議
(一)社會方面。增加教育投入是基礎,完善政策體系是保障,建設師資隊伍是核心,構建良好的環(huán)境是必要。首先,政府應加大對聽障兒童的教育投入,為特殊兒童的教育提供物質(zhì)基礎。中西部地區(qū)特殊教育發(fā)展緩慢,教育投入可對中西部適當傾斜。其次,完善相關政策體系,為聽障兒童成長提供政策支持。細化政策要求,促使地方政府認真落實。再次,擴大特殊專業(yè)學科招生,培養(yǎng)專業(yè)、高素質(zhì)的師資力量。特殊教師應了解聽障兒童的心理特點,掌握相關教育技能。除此之外,創(chuàng)建友善互助的社會環(huán)境,為聽障兒童成長提供環(huán)境保障。全體社會成員應以平等友善的態(tài)度對待聽障兒童,在情感和行為上應當認同、尊重并關愛聽障兒童[10-11]。(二)學校方面。加強特殊學校與普通學校的聯(lián)系,雙方聯(lián)手,共同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在社會實踐活動中,特殊兒童與普通兒童彼此合作,共同成長;開展特殊教育課程培訓,幫助普通學校教師了解聽障兒童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和心理需求,以便在日常教育教學中因材施教,采用適當?shù)慕逃椒āF胀▽W校應設置適合聽障兒童的教學標準,使教師的教學行為有所依憑,幫助聽障兒童提高學業(yè)成績[3]。為聽障兒童建立心理檔案,關注他們的心理動態(tài);引導他們學會用恰當?shù)姆椒ㄐ棺约旱那榫w;鼓勵他們多參加班級集體活動,多進行人際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三)家庭方面。家長要樹立科學的教育觀念,理性看待孩子的聽障問題,樹立聽障兒童也能成才的觀念,由此減輕育兒過程中的緊張、焦慮情緒,幫助孩子樹立自信,以積極的態(tài)度面對生活[12]。父母要經(jīng)常陪伴孩子,關注孩子的內(nèi)心想法,使聽障兒童感受到家庭的溫暖。由此改善親子關系,促進聽障兒童的心理健康發(fā)展。
四、結論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特殊兒童的教育問題逐漸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近年來,我國特殊教育事業(yè)已獲得了長足的進步,但在發(fā)展過程中也出現(xiàn)了很多問題。相信在社會各界的持續(xù)關注與支持下,我國特殊事業(yè)的發(fā)展將邁上一個新的臺階。而聽障兒童作為一個特殊群體,也會受益于我國特殊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與進步。希望本文中提出的教育建議能夠?qū)β犝蟽和某砷L與發(fā)展起到一定的幫助作用,也希望社會、學校與家庭結合實際情況,關注聽障兒童的身心健康,共同為聽障兒童的健康成長助力。
作者:任英潔 單位:遼寧師范大學心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