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科教學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時間:2022-02-27 04:04:12
導語:學科教學心理健康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心育方法和技術的滲透
心育的方法和技術可以為學科教學服務。例如,心育中了解不同年段學生心理發展規律和年齡特點的調查法、傾聽質詢技術、溝通方法、沙盤游戲治療方法、元認知心理干預技術等都可以滲透到學科教學中。如一位小學英語教師運用學習心理學理論和元認知心理干預技術,在課堂上首先利用放松訓練和自我暗示法幫助學生建立積極性條件情緒反射,在學生積極的情緒和良好的狀態中導入新課。在講授新知時,利用題型中心圖示理論,抓住知識間的上下位聯系,并遵循學生形象思維占優勢的認知發展規律,綜合實物、圖片、視頻等教學手段,進行多感官的刺激和調動,使學生的學習狀態有了明顯的變化,英語課程教學效果有了明顯的改進。在小學語文口語交際課《我會好好說》上,教師通過創設日常口語交際情境,采用校園心理劇表演這種團體心理輔導技術,讓學生在角色扮演中體會他人的處境和感受,實現換位思考,并學會有效溝通的方法。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通過這種心理輔導方法和技術的運用,營造了寬松、民主、和諧的課堂心理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了課堂的教學效率。
二、心育課程內容的滲透
根據《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心育的課程內容包括自我意識、學習心理、人際交往、情緒情感及環境適應等幾個方面。這些內容不同程度地存在于各科教學內容中,教學可根據各個學科的特點和不同的教學內容安排,思考和尋找恰當的滲透點。筆者認為,文科類課程可側重人文素養的培養,可滲透個性品質培養、社會認知能力、建立自信心、珍惜生命與熱愛生活、親子關系與感恩情懷、集體精神與團隊協作、社會環境適應、人生規劃與生涯指導等內容;理科類課程可以側重認知能力培養,可滲透學習動機與學習品質、學習行為習慣、邏輯思維和發散思維、創造力和潛力開發、崇尚科學與嚴謹態度等內容;藝術與體育類課程一般注重審美和情操培養,可滲透情緒調節、陶冶情懷、意志力與耐挫力、合作與協助精神、團隊凝聚力、人際溝通交往等內容。例如,教學內容為創作美術作品《我的家》美術課堂上,教師指導學生自由創作繪畫作品的同時,積極培養和激發學生家庭觀念與感恩情懷,鼓勵學生邊創作邊回憶自己家庭生活中的幸福瞬間。教師啟發學生思考在成長過程中父母為自己做了什么,而自己又為父母做了什么。學生在這種啟發下不斷回憶不斷提煉,繼而進入創作狀態中。創作完成后,學生們紛紛就作品講述自己的成長故事。心育內容的滲透,既激發了學生的創作熱情,又培養了學生感恩父母的情懷,教學效果顯著。
三、心育評價方式的滲透
在大力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教師評價學生不應該再是單純的“分數”。一味持久的“高壓”政策,只會使學生產生消極情緒,甚至會引起學生的逆反心理,失去學習的興趣和快樂。心育評價注重學生身心的全面、和諧發展,尊重和相信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和差異,從多角度、全方面來綜合評價和衡量每一個學生。它既關注學生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和理解,又重視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和發展;既評價學生的學習結果,又強化學生的學習過程。心育評價方式均可在學科教學中進行滲透。教師在期末評價時應就學生平時表現進行綜合評價,也可以利用學生成長評價表格和學生心理成長檔案進行評價,還可以建立學生自我、同伴、教師、家長多元綜合的評價和反饋機制,使學生形成客觀全面的自我認識和自我評價同時,增強學科學習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四、結語
總之,隨著研究和實踐的深入,心育滲透于學科教學的實施策略還需要不斷探索和完善。將心育與學科教學有機結合、相互促進,有利于優化學科課堂教學,培養學生健康心理,也有利于教師更新教育教學觀念,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能力,使學生樂于學習,學會學習,充分發揮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進而有效推動學生身心健康、全面、和諧發展。
作者:曲崴李鳳杰單位:大連市中山區教師進修學校大連教育學院
- 上一篇:課堂教學效率小學數學論文
- 下一篇:本土文化心理健康教育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