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醫學學科與基礎學科共建初探
時間:2022-09-16 04:29:48
導語:臨床醫學學科與基礎學科共建初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高水平學科建設是醫院提高核心競爭力,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抓手。大學附屬醫院在學科建設上有優勢,也面臨諸多困境。開展臨床醫學學科與大學基礎學科共建,促進臨床與基礎深度融合,提升醫院綜合科技創新能力是一種有益的探索。文章以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與廣州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學科共建取得初步成效的經驗為例,探討了大學附屬醫院臨床醫學學科與大學基礎學科共建模式的實施措施和成效,為大學附屬醫院開展學科建設進行了有益的嘗試。
【關鍵詞】醫院學科建設;大學附屬醫院;臨床與基礎共建
2016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對我國醫療服務水平和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學科建設是醫院提高診療水平,加強醫療服務能力的重要措施,積極推進高水平學科建設既是醫院提高核心競爭力,提升區域影響力的關鍵途徑,也符合健康中國戰略的長遠要求[2-3]。大學附屬醫院在學科建設上擁有學校品牌和資源帶來的競爭優勢,優秀合理的人才梯隊、強大的科研平臺、豐富的重要病種臨床資源和生物樣本資源、通暢靈便的信息、持續的資金投入、良好的學術氛圍都是大學附屬醫院提高科研水平,促進學科發展的強有力武器[4-5]。盡管如此,在競爭日漸激烈的醫療領域[6],我國大學附屬醫院仍然面臨著學科建設上的諸多困境。本文以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為例,就如何克服大學附屬醫院學科建設中的困難做出初步嘗試,積極探索臨床醫學學科和大學基礎學科交叉融合共建的實施路徑和措施,為大學附屬醫院提升學科建設水平提供參考經驗。
1大學附屬醫院學科建設面臨的困境
1.1臨床一線醫務人員醫療任務繁重,基礎研究能力薄弱,學術不端事件時有發生大學附屬醫院的醫務人員面臨著“醫教研”三項任務,臨床一線醫生往往忙于看病,科研積極性不高[7],“重醫療、兼教學、輕科研”的問題普遍存在[4,8-9]。臨床醫務人員作為技術型臨床醫務人員,貼近患者,了解臨床的需求和難點,且有豐富的臨床資源,但因為科學研究訓練較少、凝練科學問題能力欠缺、數據分析能力較弱等問題,臨床研究大部分停留在描述性分析、案例分析的層面,深入解決臨床問題的能力不足。在職稱晉升需求的現實壓力下,學術不端事件和論文撤稿現象時有發生,對學科建設的不良影響巨大。1.2高水平學科帶頭人欠缺,人才梯隊不健全,優秀人才爭搶趨于白熱化人才隊伍建設是學科建設的關鍵[10],但當下名醫大家、學術影響力大的學科頂尖人才十分匱乏,有發展潛力的學術帶頭人和后備人才隊伍欠缺,學科帶頭人的選拔和新老更替無序,不利于學科良好發展[11]。與此同時,優秀醫學人才的爭搶趨于白熱化。民營資本醫院政策靈活,對人才吸引力大,公立醫院人才集聚現象不再。醫師多點執業等政策的落實也對醫院留住優秀學科帶頭人,構建穩定良好的學科人才梯隊帶來挑戰。1.3科研資源分散,基礎研究與臨床治療分家一所大學常常擁有兩家或以上的學院和附屬醫院,各學院和附屬醫院之間的溝通交流較為缺乏,人才和物質資源分散:實驗儀器、設備等科研資源往往各為己用;不同學院/醫院的人員合作研究較少;學科隊伍缺乏醫院層面的交流[4]。學校科研人員的基礎研究局限于理論層面,臨床一線人員的科研創新性和深度欠缺,醫學基礎研究和附屬醫院臨床研究嚴重脫節[12]。1.4醫院臨床資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在這個大數據的時代,醫院有豐富的一手臨床資源。移動互聯網、云計算、醫療大數據等新技術的應用,為提高臨床醫學研究能力提供了良機[6]。但當下,臨床一線醫生對新技術的深入利用十分有限,大部分臨床醫學研究依然采用的是小樣本的研究方法,海量的臨床大數據的未能達到效用最大化。
2臨床醫學與基礎學科共建模式
大學是科技創新的前沿和主陣地,有來自各個學科、理論知識扎實、科研水平高、擁有著國際視野的頂尖專家學者。大學附屬醫院和他們一起積極探索學科交叉融合,有利于獲得新的有效切入點,取得臨床技術和科學研究上的突破[13],特別是臨床醫學和生物信息學、分子生物學、生物工程、病理學、組織胚胎學等基礎學科的交叉融合,實驗室和病床的緊密聯系,有利于增強醫學科學研究的轉化能力和實用性,最終造福患者。臨床醫學與基礎學科共建是醫院提升學科建設層次和質量,解決人才、資源、科研技術困境的一種創新性模式。臨床醫學與基礎學科的共建,以重大疾病為主要研究對象,由臨床醫務人員根據日常醫療活動中的實際情況提出問題,基礎學科研究人員根據臨床工作中的實際問題凝練出科學問題,并提供科學研究思路和科研技術手段支持,雙方針對共同的科學問題聯合研究,搭建基礎醫學到臨床應用的橋梁,在進一步加強對重大疾病認知的基礎上,開發出有效的創新性診療手段,提高解決臨床問題的能力,提升學科建設水平。臨床醫學與基礎學科共建包含兩個主體-醫院臨床醫學學科與大學基礎學科。兩個主體基于一致的研究目標,簽署相互合作互利共贏的共建協議,在人、財、物(資源)三方面共享共用,構建良好的研究條件,激發醫院科技創新活力,提高學校和醫院的學科建設水平。見圖1。
3臨床醫學與基礎學科共建實施措施———以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為例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以下簡稱“廣醫二院”)自2017年1月起,與廣州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以下簡稱“基礎醫學院”)開展臨床醫學學科-基礎學科共建,共同提高學科建設水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下面基于兩者共建的經驗,闡述大學附屬醫院臨床醫學學科與大學基礎學科共建的實施措施,為今后更多跨領域的學科共建提供建設思路。3.1確定重點學科,挑選研究方向契合的共建人才。重點學科是學科建設的核心。因此,開展學科共建的第一步是確定醫院建設的重點學科。廣醫二院有國家臨床重點專科2個,廣東省臨床重點專科16個,廣東省高水平臨床專科3個。醫院從各學科的整體科研水平和臨床實力出發,挑選出神經病學、心血管病學和免疫學三個學科與基礎醫學院開展共建,并結合學科既往科學研究基礎和學科未來發展方向,基于圍繞重大疾病開展學科共建的共識,確定了共建學科的研究方向。神經病學的研究圍繞著癲癇、抑郁癥、神經退型性疾病和神經根性疼痛進行;心血管病學的研究圍繞著動脈粥樣硬化進行;免疫學的研究圍繞著呼吸道感染進行。基于確定的重點學科和學科研究方向,廣醫二院和基礎醫學院挑選方向一致,科研實力突出的基礎學科人才簽約,開展共建,確保雙方優勢互補,協同發展。3.2建立資源共享機制。硬件建設是醫院學科建設的重要保障,強大的硬件支撐和設備更新為醫院學科建設發展打造良好的升級平臺,為醫院發展優勢特色專業學科、提高診療水平和科研創新能力提供基礎保障[10]。廣醫二院和基礎醫學院開展共建的過程中,積極推進雙方大型儀器設備開放共享,建立大型儀器共享平臺,收錄10萬以上的儀器清單,通過預約使用的方式開展共享活動,提高雙方科研硬件條件,解決科研資源分散的問題,為學科發展打下良好的物質基礎。廣醫二院利用豐富的臨床樣本數據建立醫院臨床大數據庫系統,為共建中的臨床研究提供數據資源和軟件支持。此外,廣醫二院提供一定的科研經費來支持共建學科的科學研究,共建人員組建研究團隊共同申報科研項目,心血管病學共建團隊“心血管疾病研究創新團隊”,和免疫學共建團隊“炎癥與免疫創新研究團隊”獲得廣州醫科大學高水平大學創新團隊培育計劃立項。獲得的科研經費用于推進共建學科發展,使共建學科向更高層次和更高水平邁進。3.3實施“雙導師制”研究生培養。研究生是醫院人才資源的一部分[5],科研基礎良好的研究生可以優秀地執行科學研究任務,在學習鍛煉的同時為附屬醫院科研發展提供助力。廣醫二院與基礎醫學院實行研究生雙導師制[14],學生在到廣醫二院進行臨床和科研學習前,先在基礎醫學院學習基礎醫學理論知識和實驗操作技術,鍛煉科研思維,提高科研動手能力,然后再到廣醫二院接觸臨床問題,進行臨床科研。合作指導的培養模式使研究生科研能力有了明顯提升,大部分研究生可以快速進入狀態,更好地進行科學實驗,成為醫院科技創新發展的支持力量。3.4定期進行學術交流。臨床醫務人員科研意識淡薄是阻礙醫院科研發展和學科建設的主要原因[15]。良好的學術氛圍有利于培養醫院職工的學術意識,激發醫院科技創新活力,提升學科建設水平。在學科共建期間,廣醫二院和基礎醫學院之間定期開展的學術沙龍,常規性地就共同研究方向進行學術交流,舉辦各類開放講座,共同合作申報項目、開展實驗、撰寫論文。雙方溝通互助,構建了良好的學術氛圍,增強了醫院學科實力,助力學科發展。3.5以合理可行的運行機制做保障。學科共建,人員因素是關鍵,外部條件是基礎,合理、可行、有前瞻性的管理制度和運行機制是保障。廣醫二院和基礎醫學院的共建,設立了合理的準入和退出機制、量化評價考核體系、獎勵制度,定期監督檢查,雙方在共建之初便就戰略目標、建設思路、實施措施達成共識。廣醫二院與基礎醫學院18位共建人員簽訂三年聘任協議,規定其在受聘期內的工作目標和考核指標,明確知識產權歸屬。醫院向共建人員定期發放津貼,按年度對其進行績效考核,定期檢查學科共建成果,對發表的共建論文根據醫院科技獎勵制度進行獎勵。每年廣醫二院和基礎醫學院的領導開展相關調度會,在會議上聆聽各共建學科的階段性成果匯報,挖掘存在的問題,并組織相應人員尋找解決辦法和優化建議,為更好地進行學科建設奠定良好的基礎,力求用有效的管理制度和運行機制保障共建活動良好進行。
4共建成效
4.1科研能力。共建以來,以廣醫二院為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單位發表的SCI論文數量逐年增長:2016年為50篇,2019年為179篇,增長率達258%;年度累計SCI論文影響因子從2016年的130.189上升為2019年的702.859,增長率為439.88%;發表的SCI論文質量大幅提高:2016年以廣醫二院為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單位發表的SCI論著最高影響因子為神經病學的SCI論文5.168分,2019年論著最高影響因子為免疫學的SCI論文19.233分。數據顯示,共建學科在醫院SCI論文數量和質量雙增長的過程中,提高幅度高于非共建學科(表1,圖2)。醫院科研項目經費也逐年上升,2016年醫院科研項目經費總額為2340萬元,2019年為4786萬元,增長率為204.5%,其中國自然基金立項數與資助金額也逐年增長,2016年國自然資助額為487萬元,2019年為1008萬元,增長率為107%。在臨床研究領域,共建以來,廣醫二院獲得的藥物臨床試驗、器械臨床試驗項目立項逐年攀升:2016年為19項,2019年為36項,增長率為89.5%。4.2學科影響力。廣醫二院與基礎醫學院共建以來,共建相關學科基本科學指標(Essentialscienceindicators,ESI)排名穩步提高,學科在全球的影響力不斷加強。對比2017年1月與2019年11月數據,臨床醫學排名從全球排名1084名提高到915名,上升993位,在廣東省位列第三;神經病學與行為學進入ESI前1%的可能性從49.67%提升到74.92%,上升了25.25%;免疫學進入ESI前1%的可能性從37.93%提升到85.59%,上升了47.66%。2018年,共建學科心血管內科獲得國家胸痛中心認證,成為首批中國房顫中心建設單位;神經內科卒中中心被評為國家“十三五”慢病重點專項AN-GEL-ACT項目優秀分中心;腦電圖基地成為全國首批“中國抗癲癇協會腦電圖培訓基地”。4.3學科聲譽。基礎醫學院與免疫學的學科共建助力廣醫二院變態反應學學科建設取得佳績。2018年廣醫二院變態反應及免疫性疾病研究平臺牽頭申報,獲廣東省轉化醫學創新平臺建設項目立項。變態反應科在復旦版《2018年度中國醫院專科聲譽和綜合排行榜》中位列全國第4,在《2018年度華南地區專科聲譽排行榜》中位列第2。神經病學、心血管病學和免疫學,三個共建臨床學科全部進入2018年度中國醫院科技量值排行榜前100位。
5結語
廣醫二院共建臨床學科—神經病學、心血管病學和免疫學在科研能力、學科影響力和學科聲譽上的顯著提升,①因為醫院以高水平大學和高水平醫院建設為契機,積極推進學科建設,加大了對科技工作的支持和獎勵力度;②和醫學臨床學科與大學基礎學科共建密不可分。共建以來,臨床學科與基礎學科的研究人員共同攻關科學問題、共享數據、聯合申報課題、發表學術論文,促進了廣醫二院臨床醫學學科在科研成果數量和質量上的雙提高;雙方在人才上的共引共培,經費和硬件上的共享共用,創造的良好的學術氛圍,為醫院臨床學科提高科技創新提供了良好的研究條件。臨床學科與基礎學科的共建在廣醫二院提升科技創新水平,加強學科建設所取得的成效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大學附屬醫院臨床醫學學科與大學基礎學科開展學科共建有利于醫院揚長補短,在競爭壓力越來越大、人才爭奪越來越激烈的外部環境下,緩解醫院因臨床研究人員科研時間少、基礎研究能力薄弱、高質量人才不足、科研資源分散、數據難以得到最大效率應用等問題帶來的學科發展困境,促進醫院學科良好發展。大學附屬醫院與大學基礎學科的共建,應在空間、設備、人力資源、科研平臺、資金、文化氛圍等方面進行整合管理、協同發展,通過簽訂協議確定共建重點學科和研究方向,實施資源共享,推行研究生培養“雙導師制”,定期學術交流和制定合理的運行機制的實施模式,發揮“1+1>2”的整體作用,提升學科發展的質量與層次,保持醫院核心競爭力,實現可持續發展。
作者:高琪佩 劉世明 劉金保 劉燕清 趙 虹 王羿升 苗衛軍 魏裕濤 單位:1.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 2.廣州醫科大學
- 上一篇:彝醫學與中醫學關系分析
- 下一篇:淺談陰道不規則出血藥物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