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畢業前的心理問題研究論文
時間:2022-09-21 03:09:00
導語:大學生畢業前的心理問題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關鍵詞】:焦慮;心理;調適;畢業
【論文摘要】:就業難已成為眾所周知社會問題,畢業前的焦躁、不安、憂慮困擾者眾多學生,對他們進行畢業前的心理調適,使他們良好擇業,迅速融入社會,這是一個亟需關注的問題。
就業難已成為眾所周知的社會普遍問題,大學生從"安逸"的大學校園,走向極具競爭力的社會,工作的壓力、環境不適應壓力、焦慮、恐慌、寢食不安、無所適從。心理焦慮是指由心理沖突或個人遭受挫折以及可能要遭受挫折而產生的一種緊張、恐懼的情緒狀態。過度的焦慮會對大學生畢業產生消極影響,它不僅會抑制大學生的正常思維,而且使大學生的注意力難以集中,記憶力明顯減退,從而影響大學生正常的學習和生活。大學畢業生面臨嚴峻的畢業形勢產生焦慮心理在所難免,但要實現順利畢業,就必須認清畢業形勢,正視畢業現狀,轉變畢業觀念,調適畢業心態,把握畢業機會。
大學生要認清畢業形勢,正視畢業現狀。近幾年來,高校畢業生人數增長了四倍多,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大學生的畢業形勢會相當嚴峻。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大學生只有認清畢業形勢,正視畢業現狀,方能做到心中有數、處變不驚。
缺少社會經驗的大學生,對選擇職業這一人生大課題產生焦慮屬于正常現象。在現實社會中,學生在校期間的表現固然重要,但他們的個人形象、氣質、邏輯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方面更加受到招聘單位的關注。而考研、突發事件、經濟拮據等不愉快的經歷,都會導致大學生產生心理焦慮。事實上,部分大學生也存在自我心理調節能力相對滯后的問題,有的學生不能正視畢業形勢,產生了素質恐慌,加上一些外在因素的干擾,直接影響了大學生順利畢業。
只有正視畢業壓力,大學生才會迫使自己積極行動起來,適度的心理焦慮能夠使大學生產生壓力,這種壓力可以變成動力,它可增強大學生的進取心。但是,如果心理過度焦躁、不安,自己又不能在一定時間內調整這些情緒,這些情緒就會成為心理障礙或者心理疾病,會嚴重影響大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甚至會埋沒大學生的潛能,給畢業帶來額外的困難。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對焦慮心理的評估可以是客觀的,也可以是主觀的。面臨畢業,自己正處于嚴峻的形勢之中,這時的焦慮心理是一種正常反應,我們可以提醒自己正視畢業;如果我們對畢業形勢做出不切實際的評估,即不能正視畢業形勢,則產生的焦慮心理就不是一種適應性的反應,就會使我們自己感到異常緊張,嚴重時會導致焦慮障礙。
1.大學生要轉變畢業觀念,調適畢業心態
大學生群體是個體由青年期到成年期成長過程中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集多種特殊性于一身,存在著多重價值觀、人格的再構成等心理內在原因,同時存在著環境中誘發因素的作用,使得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比其他群體要低,一般的觀點認為大學生畢業期的心理問題主要有挫折心理、從眾心理、嫉妒心理、羞怯心理、盲目攀比心理、自卑心理、依賴心理等。特別是挫折心理,對大學生畢業影響最大。
觀念是行動的先導。大學生要改變錯誤的自我認知和社會認知,加強自我理解與分析的能力培養,以平常心面對畢業形勢,冷靜地做出選擇;要孕育真、善、美的感受,保持良好心境;要排除諸如不滿、嫉妒、焦慮、恐懼等負性情感對正常思維、決策的干擾;要打破傳統意義上的畢業"一錘定終生"的陳舊畢業觀念,建立新型的畢業觀,強化擇業的自主意識,樹立正確的畢業觀。
應屆畢業生面對畢業形勢,回避的應對方式雖然可以緩和焦慮程度,但作為一種消極的方式因為沒有真正解決畢業問題,長此以往是要付出較大代價的,焦慮源并不會因此自動消失,反而會對本人糾纏不休,不定期還會出現,所以必須隨時戒備。如果我們一味地自怨自悔,只能繼續滋生失望的心理,戕殺自信心;如果我們反復玩味挫折,咀嚼挫折帶來的痛苦,只能使自己更加心灰意冷,舉步不前。面對全新的社會環境和嚴峻的畢業形勢,心理挫折不可避免,但因噎廢食,給自己貼上失敗的標簽,徘徊在失敗的陰影中的做法不可取。大學生要進行心理調適,克服焦慮心理,關鍵是要轉變畢業的思想觀念。應屆畢業生要打破傳統的事事求穩、事事求順的思想,樹立市場競爭的觀念。我們生活在市場經濟社會中,競爭就要伴隨自己一生。應屆畢業生求職過程就是競爭過程,即使你得到了比較理想的職業,如果缺乏競爭意識,不再繼續努力,也會失去這個工作。有競爭就會有風險,確立競爭意識,不怕風險和挫折,焦慮心理就會得到緩解。面對畢業焦慮,進行理性思考是基礎,根據情況的變化更新自己的思想觀念是關鍵。
2.大學生要把握畢業機會,順利實現畢業
畢業是大學生人生發展中的重大轉折點,是大學生從"自然人"向"社會人"過渡的重要階段。大學畢業生擇業認知心理是指他們在擇業過程中對自己、對職業及其周圍社會環境等的認識、了解和擇業中對事物的推理與判斷。在許多的情況下,當良好的畢業機會到來的時候,大學生往往不能很好地把握機會,導致畢業機會喪失。一方面,許多學生自我認知不準確,有的產生自負心理,主要表現為擇業期望值很高,不愿承擔艱苦的工作,不愿到經濟欠發達地區和基層學校去工作,往往會給用人單位留下"眼高手低、浮躁虛夸"的不良印象;有的產生自卑心理,主要表現為對自身的素質和畢業競爭能力評價過低,不敢主動向用人單位推銷自己,不敢主動參與畢業競爭,陷入不戰自敗的困境之中。另一方面,對外圍環境認知不確切,對環境估計不足會出現坐等心理,坐等就容易失去機會,如果學生思想不切實際,只注重經濟意識和區域觀念,講究金錢第一、環境條件第一,不愿到待遇差、條件差的地方,就會容易出現"高不成,低不就"的狀況。具有理想化趨向的大學生在畢業過程中便會出現決策猶豫心理,從而錯過一些良好的畢業機會。
焦慮心理會讓大學生覺得緊張和擔憂,良好的心態有利于他們把握畢業機會。在畢業過程中,大學生既要適當地放松自己,使自己保持一個平和的心態,又要注意把握機會,不能讓畢業的機會與自己擦肩而過。把握機會并不是越緊越好,就像我們手中的沙子,你把握得越緊,留下得就會越少。
放松心情的有效方法有多種,比如運用想象的方法來減輕焦慮,我們可以想象畢業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焦慮情景,進而放任自己體驗焦慮心理,同時隨時提醒自己,焦慮心理雖然讓自己不舒服,但沒有多大危險性,至少不會致命,在想象中,我們就可以與焦慮共存了,另外,進行適量的體育鍛煉,聽聽自己喜歡的音樂,也能夠調整緊張情緒。
我國目前的畢業體制,有利于拓寬職業選擇面。職業選擇自由度越大,職業選擇行為的責任就越大,擇業心理壓力也相應地越大。把求職的自主權送到學生手中,他們面對變幻莫測的市場經濟和各種信息的刺激,反而往往感到無所適從,不由自主地會產生畢業的危機感、恐懼感。實施雙向選擇、自主擇業政策以來,總有一部分人暫時找不到工作,這是正常現象,要找到本人求職愿望與市場需求的結合點需要時間。有的同學面對用人單位嚴格的錄用程序,不能放松自己的心態,面對筆試時感到緊張,等到面試時感到更加緊張;有的畢業生對自己向往的高待遇崗位,參加競爭的人越多,錄用條件越嚴格,他就越失去了被錄用的信心;等等。所有這些問題都是影響順利畢業的重要因素,需要引起重視并盡快解決。
- 上一篇:網絡經濟中消費特征研究論文
- 下一篇:農產品品質鑒定實驗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