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素質教育與通識教育體系
時間:2022-11-20 04:41:30
導語:文化素質教育與通識教育體系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部分高校重專業重技能輕文化素養教育,文化素養教育重點體現在通識教育體系中。文化素質教育與通識教育密切相關,本文通過論述兩者的關系,闡述如何在通識教育體系中展現文化素質教育。
關鍵詞:文化素養教育;通識教育;構建
通過走訪部分高校,筆者認為文化素質教育,應該優化人才培養方案,構建通識教育課程體系,強調思政課課程體系對文化素質教育的重要性,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讓學生感知優秀傳統文化,以此來影響日常行為并身體力行。
一、滲透文化素質教育,優化設置人才培養方案
人才培養方案是高等學校根據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對象特點制定的具體計劃和實施方案,是學校指導、組織與管理教學工作的基本文件。包括課程結構、教學形式結構、學時分配、學歷等。高校在人培培養設置上,應該強化通識教育課程在人文素養傳承上的功效,培養學生仁者愛人、孝悌為本、慎獨自律等君子風格,培養學生的愛國愛家的責任擔當意識,敬業樂群的職業精神。筆者對部分高校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了調研,發現不同類型高校不同專業對人文素養教育的要求也不不盡相同。本文主要從人才培養方案的培養目標、培養要求、修讀要求、課程體系、主干課程、核心課程、課程目標、能力矩陣、各類課程學分比例等方面進行了對比研究并進行了探討。
部分院校尤其是理工類院校重技能輕人文素養,僅僅是在選修課程中或者是以講座的形式開展人文素質教育,對學生培養目標和要求未做規定。部分院校順應時代潮流及時調整了人才培養方案,文化素質教育在人培中得到了明確的體現,以某醫學院類高校2017年版人才培養方案為例,培養目標中明確學習醫學類專業知識外還需要掌握人文社會科學類理論;培養要求從知識要求、能力要求和素質要求三個方面做了規定,其中人文素質要求中明確規定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熱愛祖國,忠于人民,愿為祖國衛生事業的發展和人類健康而奮斗;具有人道主義精神,珍視生命,關愛護理對象;具有為人類健康服務的奉獻精神;具有科學精神、慎獨修養、嚴謹求實的工作態度及符合職業道德標準的職業行為;尊重他人,具有集體主義精神和團隊合作開展護理服務工作的意識等。修讀要求中對學分要求做了明確的規定,素質拓展模塊學習要求10學分,畢業要求中規定學生必須具有人文社會科學素養、社會責任感和護士職業道德。由此可見,在人才培養方案中滲透文化素養教育,從源頭上重視文化的育人功能,能更好地促進人才的培養和發展,為社會培養合格的人才。
二、通識課程體系的構建
高校對于課程體系的構建在人才培養方案中做了明確規定,課程體系一般包括通識教育平臺、專業技能平臺和實踐平臺。人文素養課程的學習,注重傳授給學生如何做人和如何做事,一般在這三個平臺都有滲透,構建完整的人文素養教育體系,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合理地納入到教學計劃中去。以山東某醫學類高校2017版課程體系為例,通識教育平臺課程包括思政類課程、計算機類課程、英語類課程、軍事理論和入學教育類課程。人文素養教育主要是培養學生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學生的人道主義精神,慎獨自律的職業素養。專業技能模塊滲透學生專業的評判思維和決策管理能力。實踐平臺分為課內實踐和課外實踐,課內實踐活動占4學分,課外實踐活動占6學分。課內實踐活動的開展主要是由專職教師通過課堂活動來完成,比如選取改革開放40周年視頻培養學生愛國愛家的情懷。課外實踐活動比較豐富,組織學生參觀山東省軍史館、濟南戰役紀念館、萊蕪戰役紀念館等單位,感受中國共產黨的偉大,感受為民服務的奉獻精神;利用“五四”、“七一”、“十一”、一二•九運動紀念日等重大節慶日和紀念日,運用征文比賽、歌詠朗誦大賽、攝影書畫大賽、專題講座、主題班會、圖片展覽等形式,深入開展愛國主義和改革開放教育、黨的歷史和革命傳統教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教育;通過“大講堂”的形式創立文化素質教育宣講品牌,讓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人文素養課程的學習也體現在選修課上,通過泛雅或者智慧樹教育平臺開設人文素養課程,比如文學、音樂、繪畫、戲劇等。高校必須進行課程改革,明確課程結構,科學設置必修課和選修課,完善課程體系,把文化素質教育與通識教育課程體系充分結合。
三、思政課課程體系對素質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性
對當前問題,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對文化素質教育顯得尤為重要。調查結果顯示,高達30%的學生認為無法從思政理論課學習中獲得有關傳統文化的知識。思政課教學主要幫助學生塑造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而中華民族經過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孕育出完備的道德價值體系,思政課教學應該加大發掘和利用傳統文化,發揮其育人功效。比如《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教學時,將古代法家思想和現行法律制度結合在一起。《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教學中加大實踐教學,通過課內實踐和社會實踐,開展豐富的有關文化素質教育的主題學習,讓學生切身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總之,思政課教學可以充分挖掘文化素質教育內容,豐富教學,提升教育成效。
【參考文獻】
[1]蘇娜.高職院校發展通識教育的創新理念[J].北京政法職業學院學報,2007(3).
[2]胡莉芳.儒家通識教育思想的傳統流變與現代詮釋[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9(01):34-37.
[3]]巫陽朔.美國通識教育與我國文化素質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比較研究[J].繼續教育研究,2011(10).
[4]《教育發展研究》編輯部.育人為本文化為魂--大學文化與育人為本研討會部分觀點摘錄[J].2010(13):109-115.
[5]楊叔子,余東升.文化素質教育與通識教育之比較[J].2007(6):1-7.
作者:張傳霞 單位:山東協和學院
- 上一篇:脫貧攻堅精準化工作方案
- 下一篇:旅游中心幫扶工作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