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藝術通識教育分析
時間:2022-04-09 11:15:27
導語:大學生藝術通識教育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大學生的傳統文化教育狀況
(一)傳統藝術教育。藝術是人類的精神花園,能讓人提高感受美、表現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藝術教育有助于培養學生審美能力、陶冶學生情操,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有助于培養學生健康、豐富的情感世界,有助于加強德育工作。在西方發達國家的教育體制中,藝術類課程是學生知識儲備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英國、法國、德國的大學將藝術教育作為評估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部分。通識教育是對高校學生進行的一種廣泛的、非專業的、非功利的基本知識技能和態度的教育。它通過整合學習,能拓寬學生視野、健全思維方式。高校通識教育中藝術教育的主要內容是通過藝術的功能和價值來提高學生的素質教育,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知識面廣、人格完善的高素質人才。王冬弘從音樂方面對當今高校通識教育進行了分析,宋斌對高校書法通識課做了教學模式的探究,曲香竹對藝術通識課程的教學方法進行研究,提出必須以“學生為中心”。傳統藝術是傳統文化的一個部分,通常指琴、棋、書畫、音樂等。傳統藝術的教育在教育中強調本民族的傳統文化藝術,使學生做到內心世界的充實的同時,還能擁有文化底蘊。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諸如“孝”“儉”“忠”等優秀道德品質,被無數藝術家通過繪畫、文學、音樂等形式表現出來,通過藝術的熏陶培養傳統道德觀念,能培養傳統道德。傳統藝術教育不但可以提升高校在校大學生的綜合素質,而且能夠擴大傳統藝術的影響力,起到保護、發展和傳播傳統藝術的作用。(二)大學生對傳統藝術教育的態度。我國傳統藝術有很多種且都具有很深厚的文化沉淀,但面對著多元文化的沖擊,大學生對于藝術,尤其是傳統藝術缺乏深入的了解。筆者對廣外的學生做了一個調查,收到有效問卷245份。發現18%的人認為中國傳統文化對將來的工作學習很有幫助,認為不清楚、沒有用的占14.3%。認為英語很有用的占85.4%。在這樣濃厚的英語環境里,對中國傳統文化很感興趣的占17.4%,比較感興趣想進一步了解的占48.4%。對西方文化很感興趣的占12.7%,比較感興趣的占51%。在本次調查中,雖然喜歡西方音樂美術的人數多于喜歡中國傳統藝術的人數,但是兩者差距并不是很大。在音樂方面偏好西方音樂的較多;在美術方面,喜歡中國美術的居多。對學生的進一步做調查發現,幾乎所有的學生喜歡或很喜歡實踐課占比高達96.8%。綜合比較這些數據,喜歡或很喜歡的藝術形式最多的是剪紙和美術設計,都有72.4%。而且喜歡實踐課的學生都愿意連續兩個學期上同一門課以提高技藝水平。可見,還是有相當的學生喜歡傳統藝術課程的。
二、目前傳統藝術通選課程開課狀況調查
當前高校公共藝術課開設的傳統藝術課程實際情況如何呢?在中國南方的代表城市廣東,筆者選取了5所高校,查看他們2016年春季通識課程的開課課表。暨南大學各個校區開設的435個通選課程班中,涉及藝術的有15門,涉及中國傳統藝術的只有“書法鑒賞”,兩門藝術實踐課程是“三維動畫設計”和“表演藝術”,其中“表演藝術”只針對藝術團的成員開設。2015年下半年華南理工大學開設了97門課,涉及東方藝術的有“中日韓風格舞蹈欣賞”和“東方音樂與文化”兩門課,西方藝術的課程則有6門,實際操作課程就是“鋼琴基礎彈奏”一門。廣東工業大學大學城校區開設了71門公共選修課,其中涉及藝術的有10門,沒有一門是特別指向中國傳統文化的藝術課程,有2門實踐課程。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的大學生藝術教育的通識教育已開展了多年,開設的100多門課程中,與藝術相關的通選課程有13門。從所有開設過的科目來看,集中于音樂欣賞方面。開設的音樂課程只有一門“樂理與視唱”涉及一點實際操作,而且課程基本上是世界音樂作品欣賞。在調研的幾所廣東高校中,華師的課程在中國傳統藝術方面最多。涉及藝術的通識課程有3門。華師石牌和大學城校區開設73門全校性公選課中,藝術課程有12門,中國藝術有4門,實踐課程有“舞臺藝術實踐”“合唱藝術與實踐”。南海校區開設了16門通選課,其中藝術課程有8門,2門實踐課程。在中國北方的代表學校北京大學2017年春季開通111門通選課,藝術類的課程有16門,中國傳統藝術課程只有一門國畫,實踐課程總共有2門。中國傳媒大學的2017年春季的120門公選課中,有16門和藝術相關的課程。北京外國語學院的公選課92門,其中涉及藝術的課程只有4門“中國傳統音樂”“中國戲曲文化經典”“京劇藝術大觀”“音樂與心理健康”,其中3門是中國傳統的藝術。中科院的40門公選課中涉及藝術的課程只有一門“電影的藝術”。中國農業大學的通選課很多,有366門,涉及藝術的有12門,此外,農大還有“乒乓球”“武術套路”中國傳統體育的課程,但沒有傳統藝術課程。
三、對大學生傳統藝術通識教育的比較分析
(一)傳統藝術課程比例都不高。在調查過的10所大學中,藝術類課程在通選課程中比例最高的是廣東工業大學,占比14.08%。傳統藝術類課程比例更加低。有6所學校沒有開設一門傳統藝術課程,南方和北方的學校各3所。表310所高校藝術通識(或公選)課程在課程中的比重(二)理論學習多,實踐操作少。傳統藝術的教育主要包括三方面內容,一是藝術史類;二是藝術評論與觀察類,如美術作品欣賞等;三是藝術實踐與創作類。目前的通識教育的教學重點往往都放在了前兩種對知識的掌握上面,而甚少有對音樂體驗和表達的實踐課程。而學生對實踐課程的喜歡程度遠高于非實踐課程,其中欣賞類課程又高于藝術史類課程。而學校的開課程度剛好相反,如表3,中國傳媒大學、中科院和北外3所學校都沒有開設藝術實踐課程。目前藝術實操課程主要是課外的文化藝術活動,隨意性大,學生的參與度和覆蓋面不高。從我們了解到的幾所學校來看,有的學校雖然開了藝術實操課程,但明確要求是藝術團成員。雖然是通識教育,但實際上是另一種形式的專業教育,沒有考慮大多數學生的愿望。(三)南方的高校在藝術教學方面與北方的高校稍有不同。從表3可以看出,南方五所高校在藝術課程設置上比例稍高于北方的五所高校。而在傳統藝術方面,雖然北方的學校開設的藝術課程比重不大,但是開設的課程中,傳統藝術所占的比重稍多于南方的高校。北京外國語大學開設的4門藝術課程中,傳統藝術就占了3門。與此相對應的同樣是語言類學校,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比重是0。廣外雖然也開設了剪紙、書法等傳統藝術課程,但這些課程是針對的是國外的留學生,而他們的大學生反而沒有多少機會接觸到。而且,北方高校開設的藝術實操課程明顯多于南方的高校。
四、總結
目前的通識教育藝術類課程比重嚴重偏低,僅有的藝術教學內容集中在藝術的理論教學,實踐課程很少,很多學校一門實踐課程都沒有,而學生對藝術實踐課的熱愛比其他藝術課程高出3倍還多。目前的藝術課程主要以西方藝術為主,中國傳統藝術的課程比較少,而學生其實對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熱愛不遜于其他藝術形式。南方的藝術課程比北方的學校稍多,北方的傳統文化藝術課程設置比南方學校相對要好。傳統藝術教育能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通過大學生的對外交流,把傳統文化藝術發展到各行各業。
參考文獻:
[1]曲香竹.淺析新形勢下藝術通識課程的教學方法改革[J].藝術教育,2014(04).
[2]劉文、李遠.非藝術專業的大學生需要本土藝術教育[J].大眾文藝,2010(16).
[3]宋斌,高校書法通識課教學模式探究[J].教育與職業,2013(12).
[4]李蓮香.普通高校藝術教育現狀與改革思路探索[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1).
[5]王冬弘.對當今高校音樂通識教育的思考[J].大舞臺,2013(11).
作者:粟娟 單位: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 上一篇:教育理念強化辦學特色探索
- 下一篇:機械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