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樂教育在通識教育的功效
時間:2022-00-00 12:00:00
導語:聲樂教育在通識教育的功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通識教育的宗旨在于引導學生將不同學科知識融會貫通,秉承“育”大于“教”的理念,讓學生在自主思考的過程中,靈活應用各科知識。聲樂教育在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方面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聲樂教育作為通識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很好地貫徹了黨和國家倡導的“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因此聲樂教育在通識教育中能產生很大的功效。所以這需要聲樂教師轉變觀念,全面了解聲樂教育,將聲樂教育的功效充分發揮出來,從而實現通識教育的目的。
[關鍵詞]聲樂教育;通識教育;功效
近年來,各大高校越來越重視文化素質教育,并紛紛開展文化素質教育工作。在此過程中,通識教育理念逐漸得到關注和認可,并被不少教育工作者付諸實踐。作為通識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聲樂教育以其能良好培養大學生能力與素質的優勢,也逐漸為人們熟知。但是聲樂教育在不少高校并沒有被引起足夠的重視,不少高校的聲樂課都是以選修課為主,并且課程內容不夠豐富多樣,不少聲樂老師對聲樂教育也沒有充分的理解。只有充分認識聲樂教育在通識教育中的功效,才能讓廣大教育工作者更好地開展聲樂教育工作,從而發揮聲樂教育在通識教育中的巨大功效。
一、通識教育與聲樂教育的發展史
(一)發展中的通識教育
“通識教育”這一概念在19世紀被提出以后,一直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人們對通識教育期望不一,造成其概念多元化,有些研究者言稱:“沒有一個概念像通識教育那樣引起那么多人的關注,也沒有一個概念像通識教育那樣引起那么多的歧義。”根據中國傳統文化中對“通“”識”的解釋,又被稱為“普通教育”“通才教育”。而我國香港地區稱其為“博雅教育”或“自由教育”,主要注重對人們自由、平等、民主思想的培養,主張擺脫愚昧,獲得有思想、有品位的生活狀態。隨著工業革命的發展,社會大分工也進行了調整,在工業生產進程中,個人成為一個生產環節和程序。在當時,專業技術的好壞直接決定生產力發展的進程,所以人們更加注重專業技能的培養。人們也開始適應明確的社會分工,這在一定程度上極大地促進了自然科學的探索和發展。19世紀西方國家的現代大學,學術分科已相對明確,但是一些學者對知識的相溶性提出了分科過于細化會割裂知識組合的言論,并因此創造了通識教育。通識教育在20世紀成為歐美國家的必修科目。清末,我國也提出了通識教育,改革開放后,伴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發展進步,我國教育界也開始關注分科過于細化的問題,通識教育因此被列入高等教學的重要日程。近年來,通識教育引起了高度關注。
(二)發展中的聲樂教育
19世紀,男聲技巧在意大利和法國的歌劇中得以發展,開啟了“美聲歌唱的新時代”,也因此被譽為“美聲歌唱的新時代”,自此拉開了聲樂教育的帷幕。19世紀40年代以后,隨著“輝煌唱法”的形成,不同歌唱方式和演唱技巧爭相推出,從而推動了聲樂表演的發展。因而,專業聲樂教育形式在當時得到極大推崇。然而在市場經濟的驅使下,聲樂教育越來越傾向于技術化,簡單把人當工具進行教育,從而演變為功利性教育。在我國,聲樂教育的發展比較滯后,發展過程比較艱難,并且技術化傾向等問題嚴重。教師們往往更注重音樂表演技能的傳授,而對聲樂所傳達的藝術性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因此,我國具有現代意義的聲樂教育一直得不到有效的發展。一直到通識教育在各大高校盛行,作為通識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廣大教育工作者才重新意識到聲樂教育的重要性。
(三)通識教育與聲樂教育在發展過程中的關系
19世紀,隨著工業革命的發展,社會生產力也得到快速發展,人們更加重視個人能力的作用。伴隨著這一趨勢,通識教育與聲樂教育都得到很好的發展。我們可以看出,通識教育與聲樂教育概念存在相互對應的關系。作為一種人文教育,通識教育旨在培養出完全、完整的全能人才,涉及到各種學科。聲樂教育則為達到這一目的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隨著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聲樂教育越來越重視技巧,越來越功利化,而被忽視了應有的教養性和藝術性。在這時,通識教育的提出,很好地解決了專業聲樂教育過于格式化的缺點。將通識教育與聲樂教育完美結合,可以很好地促使聲樂教育達到音樂藝術性和聲樂技巧性的平衡。
二、聲樂教育在實現通識教育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聲樂教育的主要傳授方式仍然是學校教育,而學校教育又有專業聲樂教育和普通聲樂教育兩種模式。專業聲樂教育以專業性為主,旨在培養專門音樂人才;而普通聲樂教育更注重藝術素養和藝術情操的培養,這正好實現了通識教育中的教化功能,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和綜合能力的提升都有積極的推動作用,有助于發展學生的健全人格、獨立精神和快速適應社會、融入當前環境的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為社會所需的實用型人才。
(一)聲樂教育能夠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在聲樂的學習過程中,學生能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也能感悟到古代先賢的崇高人生理念和價值追求。在對音樂之美的感悟中,學生能鍛煉對美的鑒賞能力,也能產生積極健康的人生觀。學生在學習聲樂時,體能也能得到很好的鍛煉。聲樂教育對學生的全身協調性也有一定的要求,學生能通過正確地控制身體各個器官,掌握聲樂技巧,從而達到身心合一的境界。學習聲樂的過程,需要學生有較強的耐力和自我控制能力,戒驕戒躁,堅持不懈地訓練才能達到應有的藝術效果。學生還能借助聲樂,很好地表達自己的內心需求,放松身心,緩解壓力,樹立起一個積極健康的人生觀。同時,演繹聲樂的過程需要學生調動各種復雜情緒,與聲樂融為一體,在健康積極的聲樂作品熏陶下塑造健全人格。
(二)聲樂教育能培養學生的團結互助精神
聲樂教育能在精神層面上對學生產生深遠積極的影響。在聲樂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的文化素養和人格、品位都能得到很好的提升。聲樂教育是非功利、非物質的,其核心在于人與聲樂很好地交流、融合,它需要表演者之間高度團結、協作來表達獨特的藝術情感。其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如重唱、合唱、齊唱等都需要表演者有極強的團隊協作意識和極高的集體榮譽感。學生們在交流合作的過程中,不僅能營造出和諧的團隊氛圍,體會合作的樂趣,還能加深感情,增強人際溝通能力,形成良好的集體主義觀念。
(三)通識教育能讓學生充分體會并追求崇高精神境界
聲樂藝術歷史悠久,是伴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應運而生的高雅藝術。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留下了大量優秀的聲樂作品,這些都是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些寶貴的聲樂財富,不僅見證了古代文明,也很好地傳承了古代文化,體現了古代先賢的崇高思想品德和精神境界。經過歷史長河的洗禮和激蕩,這些不朽的聲樂作品也具有了更深遠的意義,往往能帶領當今浮躁功利的人們,擺脫現實的桎梏,回歸本真,找尋自我,追求更高尚的心靈境界。
(四)聲樂教育能培養學生的愛國意識
歌曲可以表達各種復雜的情緒,也能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聽眾。聲樂的非功利性和滲透性的特點,使受眾在潛移默化中自覺自愿地接受熏陶,進而有助于培養美的品德、美的情操。聲樂歌曲具有極強的感染力,讓學生多聽多唱各類愛國主義歌曲,能激起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集體榮譽感、社會責任感等,同時也能讓學生更深刻地體會生活中簡單的快樂,理解別人的傷痛,懂得珍惜自己擁有的,知道奉獻自己的力量幫助需要的人。
三、聲樂教育的未來
(一)教師觀念轉變
隨著中國現代化進程的發展步伐,介于聲樂教育在通識教育中的重要意義,我國聲樂教育的現代化發展步伐也明顯加快。1913年頒發的《高等師范學校規程》中明確規定,“樂歌”課為預科的必修課、本科的選修課。1949年,“美育”教學方針被制訂,聲樂教育也因此達到鼎盛時期。之后,隨著音樂課的開設,聲樂教育進入穩步發展階段。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當前的聲樂教育現狀已經有了較大進步,但也存在不少問題。聲樂教育在大多數高等院校都是以選修課的形式出現,而部分聲樂鑒賞課也只注重創作背景的介紹。大多數沒有聲樂基礎的學生本來就很難理解聲樂知識,聲樂課對他們來說形同虛設。而形成這一后果的主要原因是部分高校對聲樂教育沒有足夠的重視,流于形式導致了學生聲樂學習基礎薄弱。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有很多,如經費投入不足、學生個人特性、教學內容安排不合理、教學方式老套、沒有具體的評估標準等。但其根本原因在于廣大教育工作者對聲樂教育的重視不足,對聲樂教育概念及目的模糊。多數教育工作者往往不重視聲樂的獨立價值,而側重于表演技能的傳授,導致聲樂教育價值嚴重流失,因此學生無法體會到聲樂獨有的魅力與價值,也無法發自真心地熱愛聲樂、體會聲樂之美。所以,聲樂教師必須要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要教好聲樂,首先需要教師樹立積極、樂觀、端正的教學心態,充分認識到聲樂教育的重大意義及其在通識教育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并能在教學工作中積極踐行,將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學生聲樂學習興趣作為教學重點。
(二)聲樂教育逐漸向音樂文化靠攏
聲樂教育作為一種技術,要求學生各個方面和層次都能達到一定標準,但聲樂教育更是一種文化。聲樂教育只有向音樂文化不斷靠攏,才能實現聲樂教育基礎理論的進一步發展。聲樂教育一直和音樂文化密切關聯,對音樂的理解和鑒賞能力直接影響聲樂的學習。聲樂教育和音樂文化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系也為聲樂文化向音樂文化轉變提供了良好的基礎。聲樂教育只有努力向音樂文化靠攏,并在實踐中發揮對人類發展的重要作用,才能更好地在通識教育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介于聲樂教育在幫助學生樹立正確人生觀、培養學生團結互助精神、追求崇高精神境界、培養學生的愛國意識方面的重要作用,可以看出聲樂教育很好地貫徹了通識教育中“人的全面發展”這一重要理念,達到了以人為本、注重綜合素質培養的目的,有助于培養完全、完整的人。因此,高等院校要明確聲樂教育與通識教育的教學目的,認清聲樂教育在通識教育中占據的重要地位,更好地發揮聲樂教育在通識教育中的功效,以達到培養高素質人才的目的。
作者:張小浩 單位:廣西科技師范學院
參考文獻
[1]邱豐.聲樂教育在通識教育中的功效研究[J].音樂時空,2013(14):193-194.
[2]張浩.聲樂教育在通識教育中的功效研究[J].鴨綠江:下半月版,2014(3):251.
[3]沈思宇.聲樂教育在通識教育中的功效研究[J].神州,2014(18):82.
- 上一篇:供水調度模式管理體制和調度技術研究
- 下一篇:激勵機制在小學學校管理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