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審美教育迫切性
時間:2022-10-20 11:19:09
導語:大學生審美教育迫切性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審美教育是大學生道德修養建設中不可缺少的一環。當代大學生審美趨向不斷朝著多元化、通俗化發展,大學生審美教育的重要性不斷凸顯出來,而我國大學生審美教育的現狀卻并不樂觀。面對當前大學生審美素養不均衡的現狀,大學生對審美教育提出了迫切需求,需要引起各高校對自身審美教育現狀的反思與重視。
關鍵詞:大學生;審美教育;迫切需求
審美教育是通過美與藝術引導與培養人的審美觀,進而達到塑造完美的人的目的。在當代審美多元化的現實情況下,大學生受到多種審美觀念沖擊,對審美教育也提出了更為迫切的需求。
一、審美教育對人的塑造作用
文明的出現與進步使人類從原始的自然狀態過渡到社會狀態中,人逐漸開始有了性別的尊卑意識、倫理意識,開始有了階級劃分、貧富差距、道德規范,在人造的社會現實中,人逐漸不再以其自身本應有的樣子而存在,而是以社會所規定的樣子而存在,人的身體與精神都受到來自于社會的壓迫與束縛。然而,人本性所追求的卻始終是自由,而人精神的完全自由只有在審美世界中才能達到,因為只有審美可以不受任何限制,每個人都有欣賞美和創造美的沖動和能力,人可以在審美世界中盡情翱翔,而不受到任何約束,人在審美中釋放人性,正如席勒所言:“唯有在審美狀態中,我們才感到我們好像掙脫了時間,我們的人性才純潔而完整地表現出來,仿佛它還沒有由于外在力量的影響而受到任何傷害。”審美使人獲得精神上的自由,進入“自由王國”,從而為培養完整的人格提供了可能,也只有通過審美教育的實踐,人才有可能進入審美自由的狀態,調節人性的平衡性,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從而塑造完美的人格。審美教育的過程,同時也是促成一個人審美感性與德育理性相互融合與統一的教化過程,是對人道德教育的完善和鞏固。別林斯基說:“美與道德是姐妹。”美和道德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關聯體,沒有美的道德是虛假的道德,缺少審美教育的德育是不完整的德育。“道德狀態只能從審美狀態發展而來,不能由自然狀態發展出來”,“想使感性的人成為理性的人,除了首先使他成為審美的人以外,再沒有別的途徑”,在審美過程中,人能夠將直接性的感覺上升到邏輯的思維和道德上,審美為人的理性思維提供了形式沖動,從而將人的感性與理性統一起來,使人在感性與理性的自由結合中不知不覺地接受道德觀念,借助美育的情感移情使人自覺接受隱性道德教化,自覺完成道德體驗。再者,純粹的道德教育是乏味枯燥的形式與理論教育,只有通過審美教育將其上升為情感,才能達到一種由內至外的價值轉化,真正促發道德的教育效果,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審美教育使人從客觀上感受美的趣味,使人自覺追尋高尚的精神世界,追求道德自我的人生意義。
二、當代大學生的審美傾向
隨著時代的變遷,大眾審美傾向發生了巨大變化,以往的凌駕于現實生活的審美態度逐步瓦解,日常生活審美化成為了當代審美的主流,當代大學生的審美傾向逐漸體現出多元化、通俗化的特點。大學生正處于大腦迅速發展的高峰階段,他們思維敏捷,接受新生事物速度快,包容度大,快節奏的信息化社會帶動了他們審美觀念的多元化趨勢,面對文學藝術的多樣性,大學生們在接受以往獨立于世俗生活的高雅文化審美的同時,對現實生活中出現的眾多日常化審美也體現出了接受與嘗試的態度,如在對待中性美、網絡小說的審美價值、草根文化等問題上,從不被認同到現在的主動接受與研究,相距時間不過短短幾年。在面對各種各樣的審美對象時,大學生們往往能秉持著不反對、不誣蔑的態度,從事物的各個角度來欣賞其中的美感及意蘊,并主動將其吸納到自己的人生觀與價值觀中,最終構成了大學生多元化的審美價值觀。
同時,大學生審美還呈現出通俗化的趨向。一方面,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化已成為整個社會審美的新形勢,在這種形勢下,審美活動也就不再局限于高雅藝術而轉向日常生活,而在對日常生活進行審美時,大學生們很容易就能找到與其自身相關或相似的藝術塑造,如一些青春勵志性的電影與書籍,都或多或少地反映出當代大學生成長過程中的歡笑與苦悶,在欣賞這些藝術作品時,大學生也就更容易沉浸在作品所帶來的審美愉悅中,大學生的審美也就不可避免地走向通俗化。另一方面,大學生處于從學生走向社會人的轉折階段,其所背負的社會壓力不斷增加,身心疲憊之下,他們在進行審美選擇時,就更傾向于簡單直觀的感官性審美對象,不再追求以往那種超越感官進而以陶冶與凈化人的精神世界為目的的崇高審美意蘊,而通俗藝術以其簡單明了、直觀易懂的藝術特征正好滿足了大學生的這種審美需求,使大學生在審美過程中能迅速地產生審美體驗,進而放松心情,緩解壓力,正如在疲憊至極時看一場泡沫喜劇遠比看一部充滿隱喻的文藝片容易讓人得到愉悅的快感,這種對審美對象的表象化要求也就導致了大學生在審美過程中更多地注意審美對象的表現形式而非內容,也加劇了大學生審美通俗化的趨勢。
三、大學生審美教育現狀
在素質教育與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雙重要求下,人們開始注意到審美教育在大學生培養過程中的重要意義,1999年同志在第三次全國教育會議上指出要“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2006年教育部的關于印發《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公共藝術課程指導方案》的通知中指出要以必修課程啟發大學生學習藝術的興趣,進而發揮自主學習能力,選修、自學更多美學、藝術和人文知識;一些學校也確實開展了相關的審美教育課程。可以說,對大學生的審美教育確實已經有所發展。但是,需要承認的是,大學生的審美教育現況仍然不夠樂觀。一方面,許多學校對審美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美育始終排在智育和德育之后,甚至成為可有可無的選擇性項目。在設置教育教學活動時,沒有對審美教育做出明確的指示性要求,也沒有具體多樣的實施方案,只靠教師在短暫的課堂中進行簡單提點,美育類課程在大學課程比例中也只占有極少數部分,且多以選修課的形式出現,除美學專業外,很少有學校將審美教育作為學生必修的課程,即便將美育列入教育教學要求,隨意性也很大,且缺乏嚴格的教學要求,“不少高校并未將其列入教學計劃,美育仍處于似有若無狀態;有的高校雖然開了美育課程,但由于教學方法陳舊、落后,美育應有的意義被消解,影響了美育實踐的推進”。另一方面,專業的審美教育教師的缺乏,也使得大學生審美教育難以實現跨越式前進。許多高校進行審美教育教學的教師,都是由其他相關或相近專業的教師來兼任,如文學、社會學或藝術學,這就使大學生審美教育缺乏準確的引導,甚至有些教師對審美教育缺乏正確的認知,認為“美育”就是美術教育,是關于繪畫藝術的創作,這直接影響了大學生對美的理解,造成大學生審美趣味的缺乏。
四、大學生對審美教育的迫切需求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國民視野的不斷開闊,大學生的審美教育問題成為當前學生教育教學中面臨的一個緊迫問題。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絕大多數學生都是從大學階段才開始接觸到審美教育,其審美趣味的培養僅來自于本科為數不多的選修課程,大學生審美素養極度不均衡。學生從小的家庭環境和生活環境導致了個體審美能力的差異,當代社會參差不齊的大眾文化更對大學生健康的審美觀的形成造成了阻礙,低俗的快餐文化越來越多地進入到大學生的視線之中,并通過大眾媒體的傳播直接影響到大學生的審美趣味,使其離正確健康的審美理想越來越遠。
在國家素質教育的影響下,大學生也逐漸感受到了審美教育對自身的重要意義,他們開始看到審美教育對緩解壓力、陶冶情操的巨大作用,以及審美教育對自身人格意識培養的積極意義,對專業學習的促進作用和對創新能力的滋養。大學生肯定并期待能夠接受到審美教育。高校對大學生的審美教育對大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和人格的塑造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如今的審美教育現狀仍然不能滿足當代大學生健康審美的需求,面對日益變化的社會需求,大學生對審美教育提出了迫切需求,需要各高校的重視與反思。
參考文獻:
[1]席勒.席勒美學文集[M].張玉能,編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273.
[2]席勒.席勒美學文集[M].張玉能,編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277.
[3]席勒.席勒美學文集[M].張玉能,編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275.
[4]郭聲健.藝術教育[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1:1.
作者:陳媛媛 單位:西安思源學院
- 上一篇:小學語文教學中審美教育
- 下一篇:藝術實踐在音樂教育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