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育之外科體系的探析
時間:2022-03-05 09:44:11
導語:科學教育之外科體系的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由于全球工業化的迅速發展,人口快速增長,生態環境不斷惡化,地震、臺風、寒潮、泥石流、洪水、海嘯等自然災害與日俱增。自然災害常伴有人員的傷亡,有大量急性創面需要處理[4]。隨著我國改革的深入和工業化、城市化的加速,社會矛盾也進入凸顯多發時期。在經濟快速增長和社會基本穩定的同時,群體性事件卻有不斷增多的趨勢。另外,境內外敵對勢力、暴力恐怖勢力、民族分裂勢力相互勾結,他們打著“民主”、“宗教”、“人權”等旗號,在境內外實施了一系列恐怖破壞活動。積極預防和妥善處置群體性治安事件,強化暴力恐怖工作,已成為當前維護社會穩定的重中之重。在災害事故醫療救援工作和突發公共事件處置中均涉及創面處理工作。現代高科技局部戰爭具有殺傷強度大、作用時間長、傷亡機理復雜及新傷型、新傷類增多的特點。提高創面疾病的治療水平和能力對做好軍事斗爭準備工作具有重要意義。由此可見,為適應當今社會對創面疾病治療的需求,醫護人員有必要接受系統的創面外科學教育。
1.2構建創面外科學教育體系是解決創面疾病
復雜病情的必然要求導致創面疾病的病因復雜,外傷、燒傷、感染、手術、內分泌代謝疾病、血管疾病、放射線、藥物、高原或海域環境等均可導致創面疾病。導致創面疾病的發病機制復雜,如糖尿病足潰瘍是慢性進行性血管神經病變,涉及血管、神經、肌腱、骨骼等部位,常伴有感染;而放射性損傷創面難愈則與放射損傷造血功能,導致炎細胞、組織修復細胞功能受損有關。影響創面愈合的因素也極復雜,慢性創面常合并感染[5],細菌構成生物膜會明顯抑制創面上皮的再生,延緩創面愈合。老年人巨噬細胞、成纖維細胞、角質細胞的功能下降,能量代謝紊亂等均影響創面正常愈合。為了應對創面疾病的復雜病情,需要對醫護人員進行系統的創面外科學教育。
1.3構建創面外科學教育體系是適應醫療改革和發展的必然要求
我國正在進行的醫改的總體目標是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衛生服務,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和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是醫改的重要內容。有資料表明,需住院治療的嚴重創面疾病患者約20%,而約80%左右的創面疾病患者因創面小、損傷輕,通常在社區或縣以下醫院就診[3]。基層醫院開展創面疾病治療工作能夠極大方便患者就醫,降低醫療費用,從而有效地解決看病貴、看病難的難題。我國地區間醫療水平差異較大,對基層醫療機構的醫護人員必須進行系統的創面外科學教育,使廣大創面疾病患者受益。
2構建創面外科學教育體系的可行性
有一批從事創面治療的醫護人員。我國燒傷外科治療水平一直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創面處理在燒傷外科中占有重要地位,燒傷外科醫師具備處理復雜創面的能力。多家醫院具有采用各種手術修復創面的技術。近年來,國內許多醫療機構成立了治療創面疾病的科室,多稱為創面治療中心或傷口治療中心。有的由燒傷整形科擴展功能而來,有的系新建的綜合性專業治療中心,還有的采取以專科醫師為中心、多學科合作模式[6]。這些醫護人員經過適當培訓,能夠勝任創面外科學的教學培訓工作。有創面疾病基礎研究成果。目前創面疾病的基礎研究開展較為廣泛,對創面愈合機制、創面延遲愈合的分子機制、病理生理機制、組織灌注不良和缺血再灌注損傷、細菌負荷感染和壞死組織存留、細菌衰老、細菌生物膜等的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新學說如糖尿病創面難愈機制的微環境污染學說、創面床準備理論等不斷涌現。這些研究成果為創面外科學打造了堅實的理論基礎。•451•創面疾病診斷方法不斷進步。隨著多普勒超聲、血管造影等影像學診斷手段應用于創面疾病的病因診斷,創面面積和深度的數字化測定、創面組織氧供檢測、創面壓力和張力測定等方法用于創面的評估和分級,創面微生物快速檢測用于創面感染診斷,創面疾病的診斷方法已較為完善。創面疾病治療手段較為豐富。創面疾病的治療方法不斷涌現,并趨于成熟。促進創面愈合的各種治療方法,如創面應用新型敷料、生長因子、組織工程皮膚、酶學清創、負壓治療技術、高壓氧治療、激光、電、磁等輔助治療、中醫藥治療等已在臨床廣泛開展應用。除了傳統的皮膚組織移植手術外,血管外科手術、自體干細胞移植術也已在臨床開展。有了一支優秀的師資隊伍,有了豐富基礎理論、診斷和治療手段,構建創面外科學教育體系已成為可能。
3建立創面外科學教育體系的思考
構建創面外科學教育體系的基本原則為:充分利用現有的各種資源,構建適合我國國情的院校教育、繼續教育和普及教育相結合的創面外科學教育體系。國家教育部門要制定全國各段、各層次人員的教學大綱、考核標準、教材,并對受教育者分層次實施,突出重點。以醫學高等教育為基礎,以醫學繼續教育為重點,同時普及居民的創面疾病基本知識。創面外科學高等教育。創面外科學教育應納入臨床醫學專業各學制外科學的常規教學內容,這有利于醫學生對創面疾病有一個系統的認識。在外科學教材的總論部分應增設《創面外科學》一章;護理專業本科生也可在外科學護理中增設相關章節;應積極培養創面外科學的碩士或博士等高級專業人才;可先在燒傷外科、創傷外科專業中培養創面外科研究方向的研究生。條件成熟后,積極向國家教育行政部門申請設立外科學(創面外科)學科,獨立培養專業人才。創傷、燒傷外科專業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也應納入相關內容。醫學院校應建立和完善創面外科學教師隊伍的建設。
從臨床一線醫護人員中選取有一定基礎、熱愛創面外科的人員,經過必要的教師資格培訓后充實到這一學科的師資隊伍中。也可通過國際交流平臺,采取出國培訓、從國外聘請相關專家來我國進行授課等方式加快培養骨干隊伍。聘用優秀的本專業專家教授擔任碩士、博士研究生導師,形成培養研究生的教師隊伍。創面外科學繼續教育。在現階段我國尚未建立創面外科學教育體系的背景下,應把在職醫護人員的創面外科學繼續教育作為重點,以滿足臨床工作的迫切需要。條件成熟的創面治療中心可設立繼續教育基地,接受各類醫護人員進修培訓。要充分考慮不同背景醫護人員的學歷和臨床實踐經歷上的差別,進行有針對性培訓,培訓要注重實用性,能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7]。要重視本專業醫護人員的知識更新。可以在專業學會組織下,通過學術會議、短期培訓班形式,介紹國內外創面外科學進展和創面診療的新理念、新技術、新設備等。相關專業雜志可開設創面外科學專欄,為創面外科學的普及、交流、提高提供場所。應重視互聯網這一繼續教育途徑,開設專業網站,以利于邊緣地區和基層醫院醫護人員學習[8]。
要重視教材編寫工作。國內已有專家編寫了《慢性傷口診療指導建議》、《燒傷外科臨床診療指南創面處理分冊》[9]。可以此為基礎,將我國創面疾病診斷治療的經驗進行系統總結,編寫適合各類醫護人員的創面外科學教材。創面外科學普及教育。醫療機構和專業醫護人員都擔任對公眾的普及教育工作。通過媒體宣傳、專題講座、現場演示、義務咨詢、院內宣傳專欄、閉路電視系統等形式,對公眾進行創面外科學普及教育工作。從而使患者增強自信心,更好地參與到治療的決策和實施過程中,并增加對醫護人員的信任,減少醫患矛盾。綜上所述,建立創面外科學教育體系,不僅能夠增加醫護人員、患者知識水平,培養專業醫護人員,提供創面疾病的診治水平,造福患者,而且能夠促進學術研究,提高我國創面外科學事業發展,同時還能夠豐富災害醫學、軍事醫學的內容。
作者:倪俊單位:解放軍第八五醫院
- 上一篇: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的合并
- 下一篇:中學科學教育論文
精品范文
10科學課學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