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課學情分析范文
時間:2023-06-07 16:52:3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科學課學情分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模擬實際現象,學習科學知識
小學科學教材中包含了物理、化學、生物等知識,所含有的信息量也非常大。由于小學生的接受能力有限,對這些內容的把握必須要通過教師以實驗這種直觀方式的教學過程,而科學信息量的龐大并不能保證每個實驗都真實呈現在課堂上,因此這時候就需要教師利用虛擬情境來幫助學生去了解科學現象,理解相關的科學知識。如教學蘇教版小學科學三年級上冊中的“校園里的小動物”這一課時,由于教師不可能把校園內所有的小動物都采樣拿到課堂上進行講解,也不可能要求學生在校園里去尋找各種各樣的小動物來作為樣本,因此只有采用虛擬情景的教學法才能夠滿足課堂教學的要求。例如教師可以把校園內可能存在的小動物通過PPT幻燈片展示給學生看,并且在放映過程中,教師要配上自己的解說。比如播放螞蟻的圖像,教師就要給學生介紹螞蟻這一動物的特點,如螞蟻的習性、螞蟻的生活狀態、螞蟻的生命發展過程等。學生在觀看到教師播放的幻燈片以及聽到教師相應的解說后就會學習到關于“校園里的小動物”這個主題的科學知識,了解到校園內存在的動物,以及這些動物的生活狀況是怎樣的。在這種虛擬情景教學模式下,教師可以詳細地給學生介紹相關知識,進而最大程度地提升教學質量。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學會模擬實際現象,利用好虛擬情景,把最全面和最真實的科學內容講解給學生聽,讓學生通過虛擬學習收獲到大量的知識。
二、用虛擬動畫場景還原真實的科學現象
在課堂上,多媒體的應用為教學提供了一個非常便捷的途徑。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教學中運用到的各種技術也為課堂帶來了很多方便,而這種方便也能體現在虛擬教學中。針對小學科學教學而言,動畫技術就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手段,它可以還原真實的場景,所以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運用計算機技術來進行實際場景的還原,把客觀存在的現象用最真實和立體的形式展示給學生。如教學蘇教版小學科學三年級下冊中的“把液體倒進水里去”這個課題時,如果師生們自己去操作的話,難以用肉眼觀察到液體進入水中的具體現象,而虛擬動畫的教學方式能夠把這個現象進行放大和放慢,讓學生觀察到各類液體進入到水中時產生的現象,并且教師可以通過控制畫面來調節某一個環節的過程,使學生能夠反復地觀看和學習,這些都是實際操作中所不能實現的。又如教學蘇教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上冊中的“怎樣搭配食物”這個課題時,食物的種類也是非常多和雜的,所以采用實際操作也顯得不太可能,而虛擬教學卻能夠解除這個不利。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說出自己每天的食譜,并根據學生所說的食物來將其展現在虛擬動畫上,然后用動畫模擬出食物被咀嚼以及被消化的過程,最后用動畫歸納出食物是否符合人體健康,這樣學生便能夠意識到自己每天所吃的東西是否對自己的成長有利,同時也證實了教材中的科學知識。
三、虛擬學習對學生思維的開發作用
篇2
隨著社會的發展,學校教育教學的重點也漸漸發生了變化,越來越強調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逐漸重視并強調學生的個性并使其健康發展,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規律,力求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在此背景下,我國實行了“以學生為本”的新課程改革,經過了這些年的不斷實踐和探索,取得了顯著的效果。高中生物課是高中階段的必修課,相對于其他學科,生物課有其特殊性:它既是一門文理兼包的交叉學科,又是一門處于活躍發展時期的邊緣學科。因此,生物課更強調學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和創新實踐能力等學習素質。“新課改”無疑為高中生物課教學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在此背景下,高中生物課堂的教育教學工作也應及時調整,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真正讓學生學懂學會生物科學,提高教學質量。
一、學情分析的重要性
學情分析與教學設計有著極為緊密的互動關系,是教學設計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學情分析是設定教學目標的依據和落腳點,只有切實了解掌握學生的心理認知特點和已有的知識基礎,以及學生的接受能力等,才能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設計,從知識技能等方面闡述教學目標,并且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進行有所側重的實施,針對具體學生的具體情況開展教學內容的重難點教學。總之,學情分析深入到位,才能具體落實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增強教學設計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切實達到以新課改的指導思想為風向標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同時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單純為了分析學情而分析學情,要把學情放在新課改的大環境下,放在日常的教學課堂設計中來進行分析。
二、新課改下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的學情具體分析
1.新課改后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高中生物課堂教學情況明顯改善
高中階段的學生要面臨高考,因而新課改以前,高中生物教學大都片面追求升學率,教學觀念保守陳舊,傳統的高中生物課堂也基本是教師的“一言堂”,教師嚴格照搬課本,強行要學生灌輸知識,而學生則被動地接受,機械化的記憶。這種枯燥無味的教學方式對于剛剛比較系統地接受生物學知識的高中生而言太過僵化,很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沒有學習的熱情和興趣,單純為了成績而死記硬背,那么提高?W習能力就無從談起,這與高中生物課教學工作的初衷是相背離的。
新課改為生物學教學提供了新思路,即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定位為是生物學課程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生物學教學也由此進行了調整和改進,教學活動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鼓勵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為主要目的,以引導、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為關鍵。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創造開放、互動式的教學環境,鼓勵學生積極思考,踴躍發表個人的見解,同時增加模型圖片等教具的使用頻率,配以多媒體等影像資料以加深學生的理解記憶。在這種學習氛圍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容易被激發起來,學生們也變得樂于主動思考,大膽發言,對于生物學知識的記憶和理解也變得更加深刻,過去生物課教學中的難點也變得容易掌握,有效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舉個例子,諸如染色體和DNA結構,基因工程基本原理和操作程序,免疫學基本概念等知識點,因為內容極其抽象復雜,信息量太大而難于記憶,在過去一直是生物課堂上令教師和學生都比較頭疼的問題,自從實施新課改后,通過恰當的教具和多媒體動畫等影音材料的應用,以及互動式課堂教學的推廣,學生在教師生動直觀的授課中更易于記憶和掌握知識,在引導式的討論和發言中加深了理解,顯著提高了生物課堂的教學效率。
2.新課改后學生綜合素質有所提高,高中生物課堂教學效果明顯
過去的應試教育常常強調分數而忽視了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但這樣的做法實際上是舍本求末,生物學其實是一門實驗科學,是強調創新思維和實踐動手能力的學科。新課改實行后,高中生物課堂教學逐漸以鼓勵學生主動思考,開發其創新思維,培養加強他們的動手實踐能力為主。學生的自我個性和積極思考的能力得到展現,學生們在強烈的求知欲的驅使下主動的學習,有效鍛煉了他們的綜合能力。
新課改下高中生物教學內容加入了更多聯系實際的內容,比如《體液調節》、《免疫調節》、《呼吸作用》等章節中,都加入了我們實際生活中常見的例子,如內分泌失調疾病,酒和酸奶的發酵原理等,另外高中生物教學中實驗課的課時得到相應的增加,內容也更生動有趣。這些課堂教學中的調整和改進,都加強了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對高中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彰顯個性,全面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3.新課改下高中生物課堂學生學習壓力大與授課內容多存在矛盾
高中時期是人生的一個重要的階段,高中學生要面臨高考――這個可能是影響人一生的考試,所以,高中階段的學習任務非常繁重,學生的學習壓力也很大。高中生物課時較少,而新課程標準所規定的教學內容又太繁多,這是目前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一個主要矛盾。生物課作為必修課,不可避免地對學生有很高的要求,高中生物內容多,知識點覆蓋面廣,比較前沿和抽象難懂的內容也不在少數,此外還有大量的實驗課教學內容,但相對于其他必修課如外語數學等,生物課的課時又相對較少,這就使得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倍感壓力,有時在課程安排上捉襟見肘。針對這種情況,首先教師要強化和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合理、統籌、高效地利用有限的課堂時間,其次,教師也要引導學生培養自學能力,掌握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
篇3
關鍵字:新課改;中學生;足球教學;分析
中圖分類號:G6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851(2013)-01-0009-01
新課程改革為足球的教學內容的選擇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思路。在新課標的要求下,一堂好的體育課能夠讓老師教得有效,學生學得輕松愉快。在足球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進行示范之后,更多的工作是教師輔導學生去自學,激發學生學習足球的積極性,善于探索足球的內部規律。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相結合,創造出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氛圍,為足球運動培養更多優秀的人才。
一、新課標下的足球課
傳統的中學足球課是嚴格按照體育大綱進行教學,過分關注知識的接受和技能的訓練。而學生體質的個體差異和身體條件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忽視。新課改更加注重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和不同的需求,確保每個學生的利益。要求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讓師生之間的互動成為現實,調動學生學習足球的積極性。同時學生的地位發生一定改變,新課改更多的是讓學生成為課堂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而教師只是因材施教,注重學生興趣的培養。
二、教師要了解學生心理的特點
中學的學生處于學習動機不夠穩定、易于沖動,興趣不斷分化的階段。所以體育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更加要注重因材施教,充分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征尋求適合的教育方法,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足球是中學體育教學中的一部分,教師不光要注重學生心理特點,還要注重學生身體素質的發展狀況,合理安排教學,運動過程中所設置的負荷不宜過大,注重學生各項身體素質的發展。還要致力于學生學習足球技術的興趣,使足球課更加生動、有趣。
三、結合新課改上好足球課
(一)做好上課前的準備工作。熱身是任何體育運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足球運動也是如此。所以要求學生在上足球課之前做好熱身,防止運動損傷的出現,更好的進行足球訓練,圓滿完成教學任務。根據學生的特點進行熱身活動安排,為了提高熱身練習的趣味性,教師可以采用體育游戲的方法,讓學生達到熱身效果的同時,還能使學生在心理上做好上足球課的準備,讓身體和心理處于最佳水平,這時開始上課,必定會達到顯著的學習效果,還能避免學生受傷。
(二)營造輕松的上課氛圍。在進行足球課的教學時教學內容應該具有教育性和創造性,只有這樣學生才愿意參與,積極性才高。新穎的體育游戲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營造輕松的課題氛圍,還能讓學生的身體素質得到全面提高,足球技能水平也不斷提高。因此,在中學足球課上引入具體的有趣味性的游戲有助于活躍課堂的教學氛圍。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也要參與其中,增強學生和教師之間的情感交流,促使師生之間的心理動向的一致性。足球課不同于其他課堂的教學,它具有廣泛的活動空間,為課堂的趣味游戲提供了很好的場所。在課前開展體育游戲不僅可以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和榮譽感,同時讓學生對足球運動產生興趣,對下一步足球課程的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新課改更加注重學生對課程的參與,逐步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足球課程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在課前的實踐,找出自己的不足,在課堂上根據自己的不足找到教師進行補充,讓自己能夠學習到足球技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學生學習足球的積極性和欲望。進行師生角色的互換,讓學生去做教師,讓學生對一堂足球課有一個整體的認識。通過對一堂足球課的教學,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增強學生理解能力,降低教師教學的難度,能夠得到一舉兩得的目的。學生的學習欲望得到很大的提高,學習的興趣濃厚,促進足球課程在學校的開展,有利于足球運動的發展。
(四)寓教于樂練習、鞏固運用知識。學習知識最終要進行運用和鞏固。針對中學足球的教學特點,教師應該選取貼近教學內容寓教于樂的練習,形成寬松的課堂氛圍。讓學生進一步鞏固知識,同時也讓學生不至于產生厭煩的感覺。例如:在足球課堂上,要求學生進行控球及斷球的練習,讓學生時刻控制自己腳下的球,然后抓緊機會去搶別人的球。被斷的同學主動出局,一直到場上只剩下一名隊員為止,該隊員就是最終的勝利者,這個過程鍛煉學生的足球技能,同時增強學生之間的競爭意識。所以這種有一定趣味性的練習,能夠更好地幫助同學掌握專業的足球技能,激發學生學習足球的興趣。在課程結束后,教師要對整堂課進行評價,同時布置課下作業,讓學生時刻有心理準備。足球教學對于中學生來說有些技術還是存在一定的難度,所以要求學生在上課之前熟悉下一節課的主要內容,激發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參加足球運動的動機,有利于教學的銜接。
傳統的教學模式不能滿足當前時代的發展要求,而新課改的提出更能適應社會的需要。新課改始終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也對足球教學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師要注重學生體育興趣的培養,使學生在寬松的氣氛中獲得更多的足球技能和足球知識。在實踐中尋求真理,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全面實現學生足球技能水平提高身心健康發展的目標。
參考文獻
[1]王杰.少年后期足球運動員的心態及其訓練水平[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5).
篇4
關鍵詞:中學英語 情感教學 分析利用
在新課程改革內容下,對英語課堂教學提出更高的要求,社會、教育機構對英語領域的深層次、全方位改革作出一系列探討方案,經過不斷地研究,得出情感教學對英語課堂有重要的意義,利用和諧的師生關系,充分實行英語教學,能推動學生的成長進步,提高整體的英語水平。
一、情感教學的概述
所謂情感教學指的是主觀上的一種體驗,它反映了客觀存在的事實。其反映的內容是主客觀的聯系,而不是客觀事物。在穩定程度方面,情感具有長期性、穩定性和情境性;在時間長短方面,情感是社會達到一定時期才出現的產物;在需求方面,高級社會需要中,情感和人是相互關聯的,比如道德和友誼。
通過自身教學經歷分析,筆者認為情感教學的內容,就是老師和學生在課堂上,在審美認知和道德角度,對個體、班級和社會再次體驗的過程。同時這一階段教師能提升自身的英語素質,加強情感投入,使學生主動學習,體驗學習的樂趣,繼而提高英語素養的過程。
二、英語課堂情感教學的作用
(一)消除學生的孤獨感和封閉性
中學教育階段,學生依舊把老師作為公正的代表和理想中的目標,他們渴望在老師那里得到平等的關愛和理解。身為一名教師,應該能充分認識到學生自我封閉和沉重孤獨感的后果,它會導致學生出現狂躁、寂寞、挫敗感等負面情緒,甚至會影響學生的厭學休學情緒。在英語課堂上,面對那些基礎差、分數低的學生,老師要努力活躍課堂氛圍,增加親和力,面帶笑容地對學生進行授課,鼓勵學生多提問,讓他們放開自我約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下學習。
(二)激發學習動機
學習動機是人的內部心理活動狀態,它在維持現有的學習模式時,能引導學生進行新的學習目標,促進學生進步發展。學習動機主要有四種類型,分別是外部動機、社會動機、成就動機和內部動機,從排序上看,可以得出從最初的關心學習成果轉移到關心學習過程,學習的目的從外轉向內,所以,學生要學會自我鼓勵,主動投入到學習中。
三、英語課堂情感教學的應用
(一)建設和諧的師生關系
學生是學習的主要對象。老師是教學工作的引領者,在中學階段,學生和哪一學科老師關系融洽,其學習興趣也會被提高。所以,英語教師在無論是在課上課下都要同學生建立良好的關系,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中學時期是學生對英語進行系統學習的開始,面對復雜的語法和句式結構,老師要耐心的進行引導教育,選擇最佳的授課方法,便于學生理解接受。
(二)理解、鼓勵學生進行英語學習
中學生正處在成長發育的重要階段,他們的心理和情感都非常脆弱,一旦受到受害,會導致出現偏激行為,老師要理解學生特殊時期的心理變化,耐心的勸導教育,信任學生的學習能力,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英語作為一門交流語言,需要記憶大量的詞匯和短語,這個過程中,難免會發生厭煩情緒,老師要理智地看待這一問題,可以講述自己以前學習英語的經歷,以此鼓勵學生樹立信心。
隨著計算機網絡的普及,老師可以通過講解典型人物學習英語的事例,如最近熱映的《中國合伙人》中學習英語的經驗,不但符合學生的娛樂習慣,還能從中領悟學習英語的方法,一舉兩得。對于正式接觸學習英語者而言,口語表達方面是難點內容,這就要求老師創新教學方法,在課堂上盡量使用英語交流,培養學生張口能說英語,落筆能寫英語的能力。
對于英語水平低的學生,在課堂的提問交流環節,給他們更多的表現機會,出現錯誤時,老師要采用親和的語氣糾正,避免起到適得其反的作用,打擊學生的信心。幫助學生跨過心理障礙,打消他們放棄英語的想法,對于中學生來說,老師的引導關心對他們的學習進步和未來發展都有重要影響。
如果老師只是關注學習較好的學生,忽略差生的發展,對他們不予理睬,會造成學生的叛逆行為,不但影響學生的自身發展,甚至會給整個班級的學習氛圍造成破壞。因此,老師應該要加強和學生的溝通,建立學生的自信。
(三)分組學習方法
在課堂教學中,每個學生都不是獨立的個體,要加強合作共同進步,老師采用分組的方法,進行任務分配,以小組為單位共同完成,在這過程中,同學能發現自身的問題,學習他人的長處,取長補短共同成長。
老師根據每位學生的英語水平,合理安排分組,每組可分為6人,選出一個組長,組長采用輪流制度,結合教材內容,進行英語歌唱、對話表演。學生之間的英語交流和情感表述,加上動作表情,在課堂上展現出生動靈活的英語,表演是中學生的天性,在這個輕松愉悅的氛圍中,進行英語學習,能消除學生的緊張情緒。英語表演加強了同學間的交流,培養了學習英語的興趣,調動了學生的創造性,使英語這門課能趣味叢生。
(四)豐富課堂學習活動
英語作為外語,是一種對外交流的工具,因此要不間斷地進行英語學習,在交流中掌握精髓。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可以適當安排一些課堂活動,豐富學習形式,比如對學習用品進行教學時,可以采用橡皮、鉛筆等工具,輔助老師教學,當老師說“eraser、pencil”是什么意思的時候,學生可以用現實工具代為回答。這樣不僅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還能增強記憶力。在生活中很多事物都和英語教學有著密切的關系,可以不斷創新教學方式,促進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要點。
(五)開展英語學習競賽
可以在班級內開展單詞拼寫、課文背誦、作文評選大賽,由于中學生的好勝心強,在比賽中,克服困難的能力不斷提高,因此競爭中的學習效果通常比平時的效率大。對于表現優異的學生,老師進行表揚,對表現較差的學生進行鼓勵,在這一過程中,老師要一視同仁,不能出現偏袒個別學生的行為,避免打擊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結語
綜上所述,中學英語課堂采用情感教學方式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興趣,促進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作為老師,要全面地了解情感教育的重要性,關注學生的學習生活,建立良好的關系,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充分發揮情感教學的作用,促進中學英語水平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侯艷.創新教育下的中學英語課堂教學模式分析[J].英語廣場(學術研究),2014,(02):151-152.
[2]陳達,王隨紅,付明霞.新課標下中學英語課堂互動現狀調查與分析[J].長江師范學院學報,2012,(06):36-42.
[3]陳淑清.中學英語課堂教學面臨的問題和改進策略[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學科版),2012,(11):124-125.
[4]潘銀寬.英語課堂情感教學有效實施研究[J].瘋狂英語(教師版),2013,(04):7-10.
篇5
【關鍵詞】科研成果;分析;統計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中提出,“到2020年,高等教育結構更加合理,特色更加鮮明,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整體水平全面提升”,這對高等學校科技事業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隨著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由數量提高逐步轉向質量提升,如何進一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科學研究水平成為地方院校未來發展面臨的新挑戰。
學校必須要適應發展形勢的新變化,我們在總體規劃發展目標中提出期望“科技創新、服務社會能力大幅提升;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加快高水平科研平臺建設;創新科技評價激勵機制”,為了調動廣大教師踴躍投身到科技工作中,學校分別在2008年,2011年對科研管理條例進行了修訂,以期科技工作邁向新臺階,達到規劃的目標。為此,我們對2006―2014年學院的部分科技工作成果進行了統計分析,對修訂前后的科研管理條例進行回顧,分析的數據也可以為以后的科技工作及政策制定提供數據依據。統計分析軟件采用SPSS V13.0,三個總體均數的比較采用方差分析, 均數間兩兩比較采用Dunnett t 檢驗。
1 2006―2014年我院取得的部分科研成績
從數量來看,我院的科研工作成績穩步上升,時間節點與學校科研管理條例的修訂時間相符,科研工作與管理政策呈現相互促進的態勢。經過分析,獲得橫向課題經費的金額無明顯差異,橫向課題數量、文章、四大索引均有統計學的差異(P
2 各部分科研成績的分析
2.1 發表文章數量的分析
各個階段我院教師發表的文章呈平穩增長之態,但經過分析,第3階段階段發表的文章明顯多于第一階段(P
2.2 四大索引收錄數量的分析
第1,第2階段被四大索引收錄的文章相近,第3階段被收錄的文章數明顯多于第1階段(P
2.3 橫向課題項目的分析
從直觀上看,課題數量呈現階梯式上升趨勢,3個階段總體均數有差異(P
2.4 橫向課題經費的分析
多年來獲得的科研總經費逐年增長,但經過統計學分析,3個階段的總體均數差異不夠顯著,沒有統計學上的差異性。
3 小結
由表1可以看到,我院2006―2014年的論文數量、橫向課題逐年增加,由此說明我院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在不斷提高,反映廣大教師踴躍參加各種類型各種級別的科研工作,這樣的現象與學校的政策導向有著密切的關系。
高質量的學術論文反映出高水平的科研能力,反之亦然。2008年,學校對科研成果獎勵條例進行修訂,其中就包括鼓勵全體教師發表高水平、高質量的學術論文,大幅提高高水平論文的獎勵等內容。修訂的政策出臺后,我院教師受政策的鼓舞,撰寫論文的熱情大大提高,如圖1圖2所示,2009年以來發表的論文大幅度提高。然而,由統計的數據我們也可以看到,中文期刊的論文數量明顯多于四大索引的論文數量,影響因子點數高的英文文章數量比較少。針對這樣的問題,我們應該在現有的基礎上,引導教師拓寬視野,加強與高水平學校的專業合作,包括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努力提高科研工作能力,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才能撰寫并發表高質量的學術論文。
為了鼓勵教師積極爭取社會上的各類機構、企業、事業單位對學校科學研究的支持與投入,2011年學校對橫向課題的管理費這部分細則進行下調的修改,修改后的條例更有利于教師開展各種類型的橫向合作。如圖3所示,橫向課題的數量大幅增加,說明在政策的引導下,教師們的目光、視野逐漸放遠、變寬,橫向合作的類型,內容,范圍隨之不斷擴大。圖4顯示的橫向課題經費直觀上逐年增長,但沒有統計學的差異,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我們跟不同單位合作的橫向課題可能存在只有廣度沒有深度的問題,提示我們在以后的科研合作中,要更加努力的取得合作單位的深度認可,合作研究的內容與范圍才能更加的深入,取得的研究經費才能進一步擴增,如此,進入一個良性的循環。
數據是科學決策的基礎和依據,科研管理工作者要制定科學、合理的管理政策,科研工作的統計數據是非常重要的依據,充分利用科研統計數據是制定科研政策、編制科技發展規劃的數據基礎和支撐。通過觀察科研統計工作獲得的數據,可以深入了解到學校的科研工作現狀,揭示學校科研工作的變化規律。通過對積累的數據進行分析,可以檢驗和評價過去科研管理政策和規劃的實施效果,促進科研管理工作者及時調整政策方向,使管理工作更快的適應需要。關于科研統計數據與科研管理的關系,不少科研管理工作者都發表了基本一致的意見[1-6]。我們應該從積累的數據中發現問題,預見問題,從而對癥下藥,有的放矢,令管理政策更加的科學,有成效,以及人性化。
【參考文獻】
[1]王碩,馮莉,何俗非,等.加強科技統計工作,提升科教管理水平[J].天津中醫藥大學學報,2014,33(5):303-305.
[2]沈曉紅,謝楠.基于科技統計指標的高校科技激勵對策分析[J].麗水學院學報,2014,36(2):93-96.
[3]夏雪,陳永富,郎青,等.發揮科技統計在高校科研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3,12(16):249-250.
[4]劉娟娟.科技統計中的點、線、面、體[J].科技管理研究,2011(3):215-218.
篇6
>> 基于文本教學的學情分析 構建基于學情分析的兒童課堂 基于“翻轉課堂”的學情分析策略初探 基于學情分析的初中數學教學策略 基于學情分析的高職院校教學管理 基于學情分析的初中歷史“學講”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 基于學情分析的高效課堂教學設計的行動研究 體育教學中基于學情分析的教學設計策略 淺談基于學情分析下教學內容的選擇 基于學情分析的初中議論文教學研究 基于學情分析的數據通信課程教學改革研究 基于學情分析的高職院校英語教學改革設計與實踐 基于學情分析的智障學生支架式教學嘗試 試析基于學情分析的高中數學教學設計 基于高職學情分析的《電子商務概論》教學改革研究 基于學情分析的文本解讀 關注學情分析 構建有效課堂 學情分析是有效教學的前提 淺談學情分析與優化教學 基于學習目標的學情分析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中國 > 教育 > 基于“學情分析”下小學體育有效課堂教學 基于“學情分析”下小學體育有效課堂教學 雜志之家、寫作服務和雜志訂閱支持對公帳戶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請告知我們")
申明:本網站內容僅用于學術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告知我們,本站將立即刪除有關內容。 【摘要】學情分析是教學設計系統中“影響學習系統最終設計”的重要因素之一。依據教學設計理論,認真研究學生的實際需要、能力水平和認知傾向,“為學習者設計教學”,優化教學過程,可以更有效地達成教學目標,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學情分析體育備課體育教學有效教學 新課程提出“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更加凸現,體育課要滿足學生的需要,也更加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同時要求每位教師在教學工作中“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與不同的需求,確保每一個學生受益”。 為學習而設計教學,而不是為教學而設計教案,實質上就是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人,一切教學活動都要圍繞學生展開,這是本次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理念。
這就要求體育教師在教學前的備課時就要做好學情分析,有重點的去分析學生、有針對性的了解學生,從而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和練習手段,最終達到促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目的。
1.學情分析的概念及方法
1.1學情分析的定義
學情分析,顧名思義就是對學生在學習方面有何特點.學習方法怎樣、習慣怎樣、興趣如何,成績如何等問題進行調查研究。它的內涵十分豐富,包括學生的成績分析(含各類的質量分析)、成因分析(造成學生現狀的各種原因分析)、非智力因素分析(含家庭、性格、愛好、特長等)等等各種分析,這些分析越全面、越準確,對教師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就越有利,教育教學效果就越見成效。
1.2學情分析的有效方法
1.2.1 測試法:這是教師在自然(不加控制)狀態下,有目的、有計劃地主動測試學生或教育對象各項身體素質的一種方法,是體育教師分析學情的重要方法。
1.2.2資料法:這也是了解學情普遍使用的方法。它的特點是通過已有的文字記載材料、教師之間的交流間接了解、研究學生已發生的事件或固定的基本情況。材料包括檔案,筆記本,練習本,作業,試題,班級日記,成績單等。通過查閱有關資料,可以比較系統地了解學生的學習、生活、思想、個性等方面的情況,并以此作為教育教學的重要依據。
1.2.3問卷法:問卷是由研究者設計由回答者填寫的問題表格,它是直接了解學情的一種方式。有開放式的即不予限制的,有封閉式的如選擇題,也有圖表式的等等。設計必須體現效度原則,即卷中問題應能反映問卷的目的要求,具有鮮明的針對性,要突出主題,簡明扼要,易于回答。
1.2.4實驗法:實驗是有控制的觀察。它是有計劃地控制規定條件,特別是限定或改變某一條件,以觀察學生的實際情況,它可以了解到在自然狀態下不能了解的情況,能重復驗證,便于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2.學情分析的作用
教學設計理論主張“為學習設計教學”。強調任何教學活動都要以滿足學習者的學習需要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為學習者服務,以教學引導、促進學習者學習;教學設計必須把學習和學習者作為焦點,以幫助每一個學習者有效地學習為目的。因此,體育教學設計,應當以學生為依據,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講學生之所缺,練學生之所需。根據學生的實際需要,分析教學內容、選擇教學策略、設計有效的教學程序,力求使有效學習發生在每個學生身上。
2.1學情分析是教——學目標設定的基礎,沒有學情分析的教學目標往往是空中樓閣;因為只有真正了解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和心理認知特點,才能確定其在不同領域、不同學科和不同學習活動中的最近發展區,而從知識技能能力等方面來闡述最近發展區就是教——學目標。
2.2學情分析是教-學內容分析(包括教材分析)的依據,沒有學情分析的內容分析往往是一盤散沙或無的放矢;因為只有針對具體學生才能界定內容的重點、難點和關鍵點。
2.3學情分析是教——學策略選擇和教-學活動設計的落腳點,沒有學情分析的教學策略往往是教師一廂情愿的自我表演;因為沒有學生的知識經驗基礎,任何講解、操作、練習、合作都很可能難以落實。
3.教師如何準確把握學情,促進課堂有效教學
3.1行之有效的學情分析
當然,切忌單純為了學情分析而去分析學生或者將學情分析孤立于教學設計之外,學情分析是系統教學設計的有機組成部分,并與教學設計的其他部分存在極為緊密的互動關系。學情分析應當結合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等從學生原有知識基礎出發,找準學生的新起點;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找準學生的興趣點;從學生的新舊知識的聯系出發,找準新知識的生長點。從而進行行之有效的學情分析,更好的為體育課堂有效教學服務。
3.1.1學生年齡特點分析
主要分析某一年齡段學生在生理和心理兩方面的特點,包括所在年齡階段的學生長于形象思維還是抽象思維;樂于發言還是開始羞澀保守;喜歡跟老師合作還是開始抵觸老師;不同年齡學生注意的深度、廣度和持久性也不同。這些特點可以通過學習一些發展心理學的簡單知識來分析,也可以憑借經驗和觀察來靈活把握。
還有不同年齡段學生的感興趣的話題不同,教師一方面要盡量結合學生興趣開展教學,又要適當引導,不能一味屈尊或者遷就學生的不良興趣。
3.1.2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分析
針對本節課或本單元的教學內容,確定學生需要掌握哪些知識、具備哪些生活經驗,然后分析學生是否具備這些運動基礎。可以通過單元測驗、摸底考察、問卷等較為正式的方式,也可以采取抽查或提問等非正式的方式。
如果發現學生運動基礎不足,一方面可以采取必要的補救措施,另一方面可以適當調整教學難度和教學方法。
3.1.3學生學習能力和學習風格分析
分析不同班級學生理解掌握新知識的能力如何、學習新的運動技術的能力如何。據此設計教學任務的深度、難度和廣度。經驗豐富、能力較強的老師還可以進一步分析本班學生中學習能力突出的尖子生和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習困難學生,并因材施教、采取變通靈活的教學策略,如分層教學等。
3.1.4學生學習風格分析
班級整體學習風格:一個班級的孩子在一起時間長了會形成“班級性格”,有些班級思維活躍、反應迅速,但往往思維深度不夠、準確性稍微欠缺;有些班級則較為沉悶,但可能具有一定的思維深度。不同的學生個體也是如此,教師應該結合教學經驗和課堂觀察,敏銳捕捉相關信息,通過提出挑戰性的問題、合作等方式盡量取學生之長、補其之短。
3.2準確把握學情對教師的要求
3.2.1體育教師必須掌握一定的教學設計理論知識
教學設計是運用系統方法分析教學問題和確定教學目標,建立解決教學問題的策略方案、試行解決方案、評價試行結果和對方案進行修改的過程。教學設計的研究目的是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使教學吸引人。體育教師具備一定教學設計的知識就能更好地把握教學設計的各要素,科學合理地設計教學程序以到達有效教學的目的。
3.2.2體育教師必須掌握正確的學情分析能力
學情分析能力是教學設計能力的重要內容,是教師在調查了解學生已有知識水平、知識儲備和心理狀況的基礎上分析學生學習需要的能力。了解學生的原有知識基礎和認知能力是為了確定當前所學新念,新知識的教學起點及適用的教學策略。古語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教師們只有熟悉自己的教育對象才能把教學工作做好。
3.2.3體育教師必須牢固樹立“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的理念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有全面了解學生,充分關注學生需求,才能使教師的教更有效地服務于學生的學。正如著名特級教師于所指出的:學生的情況、特點,要努力認識,悉心研究,知之準,識之深,才能教在點子上,教出好效果。
4.結論與建議
學情分析是系統教學設計的有機組成部分,是體育教師設計教學策略,制定教學目標,選擇適當教學手段等的重要參考依據。在實際教學工作中,在全面分析和掌握學情的基礎上,具體到某一課時的教學設計時學情分析應具有較強的針對性,整體與個體差異、不同時期的差異以及與教材的整合等。
4.1整體與個體的學情分析
整體分析可以對所任教的年級、班級進行分析,如:一個班級的孩子在一起時間長了會形成“班級性格”,所以可以分析研究整個班級的學習風格、能力、習慣等;個體分析可以針對個別任教學生進行分析,如將學生事先進行分層:優等生、中等生、學困生等再進行個別分析
4.2不同時期的學情分析進行比較
篇7
現代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今天,備課不再是書寫在本本上的教學過程,大多數老師已經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來處理這個環節。在備課過程中,老師們往往比較重視教材的分析、課件的準備等等,這些固然也需要,但如果要使備課真正為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服務,就必須要加強對學生基礎情況的分析,真正做到以學生發展為本,因材施教。
一、進行學情分析的方法
無論要完成什么工作,都需要做好充分準備,否則就會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勞而無功。為使教師教學工作獲得成功,教師必須認真、充分、精心地準備。面對信息科技時代的備課如何做到真正的有效,我們要針對備課設計來開展研究,重視學情分析,對癥下藥,提高教學效益。有經驗的老師都懂得,備課“備學生”是重要的一個環節,在備課之前,要根據三維目標,從各個方面進行分析:對于這節課的教學內容,學生基礎怎樣?相關的知識學生掌握得如何?相關的學習能力和方法掌握得怎樣?學生對于這個內容的學習興趣如何?
學情分析還有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進行更深層次的挖掘,關注學生的相異構想,了解學生的潛意識,教師還要思考:在教學過程中可能會產生哪些疑問?學生可能會出現哪些錯誤?如果出現問題時教師如何設置臺階來解決疑問?
教師要在認真仔細分析的基礎上思考:講什么?怎樣講?教師好比導演,如果對劇本不了如指掌,對演員不徹底了解,也就不會演出內容生動,劇情感人的好戲來。教師只有對教材內容、教學對象、教學方法經過深思熟慮,了然于胸,才能把課講得妙趣橫生,引人入勝。一次,一位教師在上一堂涉及到內容的課,他考慮到學生對于日本的情況不是很清楚,于是他收集了一些關于的視頻材料,學生看到了錄像片感到義憤填膺。由于有了情感基礎,這節課的進展非常順利,學生的學習任務都完成的非常出色,教學目標的達成度很高,充分體現了課堂教學的高效益。
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知識更新日益加快,教學管理不斷加強,教育改革日趨深化的今天,更需要教師從新課程理念出發,在落實學生地位上下功夫,在落實學生合作學習上下功夫,在充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性上下功夫,再防止學生學習活動流于形式,切實提高課堂效益上下功夫。針對學生的情況進行周密考慮,精心設計,教師應通過各渠道了解所任教班級學生的情況,充分分析學生的知識水平和生活經驗。學生的背景不同,起點也不同,他們在發展方向、發展速度和最終發展程度上存在著相當大的差別,既表現在智商上,又表現在情商上,這就決定了他們理解問題的方式和深度會有所不同,程度好的學生會理解快一些,程度差的學生會理解遲一些。因此要求教師關注個體差異,尊重每一個學生,特別是尊重那些個性特別,學習成績較差的,家庭條件不好和經常犯錯誤的學生,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二、做好“學情分析”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
1.準確定位學生學習目標,保底目標和開放目標
備課,要幫助學生決定適當的學習目標,并選擇幫助達到目標的有效途徑。在確立教學目標的時候,要進行學情分析準確定位學生學習目標,力爭做到保底目標與開放目標并重。備課中應考慮兩項內容:一是本課的保底目標、短期目標或顯性目標。這里主要考慮的是保底問題,許多教師怕新課程的“放”,擔心的是失去分數的“命根”,足見保底的重要性。二是考慮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積極主動參與合作,積極主動參與交流等開放性、隱蔽性目標,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培養積極的情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
篇8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學校高中籃球課選項模塊的部分學生。
1.2研究方法
根據研究內容制定調查問卷,向學校高中籃球課選項模塊的部分學生隨機發放問卷150份,回收145份(男85份,女60份),回收率96.7%,有效問卷145份,占總人數的96.7%。
2 分析與討論
2.1籃球教學過程中技戰術是影響學生情緒的主要因素
情緒是人對客觀事物的一種特殊反應形式,帶有特殊的內心感受和明顯外部的表現特點,是以特殊形式表現的心理狀態。人的任何一種情緒都有與之性質相反的另一種情緒相對應,這就是情緒的兩極性。比如肯定――否定,增力――減力,緊張――輕松,積極――消極,激動――平靜,強――弱等等。在籃球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情緒呈現一定的復雜性和多樣性。概括而言,可分為積極和消極兩大方面,進一步來講,一種屬于“增力”情緒,另一種屬于“減力”情緒。積極性情緒對提高籃球課的教學效果有積極的作用,它能夠引起人體一系列與進行運動技能學習相適應的生理和生化方面的變化,從而利于運動技能的掌握,使學生盡快地建立正確的動力定型,達到提高籃球課教學效果的目的,然而消極情緒(包括情緒淡漠和情緒狂熱兩種情況)都會在學生進行運動技能的學習和練習中產生負面影響。
從籃球本身特點來看,在技術方面:籃球運動技術動作復雜,種類繁多,內容豐富,動作組合多變,難度不一,容易引起學生情緒變化,通過與籃球課學生之間進行交談,了解到當學習教材內容簡單,他們掌握動作較快時,學生常常表現為不積極,有30-40%的學生會產生自滿。
2.2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目的性是否明確是引起學生情緒變化的主要原因
在受調查的145人中,男生有20人認為在籃球教學課上自己只是活動一下,占男生人數的23.5%;女生有23人,占女生人數的38-3%;兩者占總人數的29.6%,進而通過與部分同學談心,發現有的學生學習目的、任務不明確,認為學校場地設備先進、器材齊備,同時場地空氣好綠化多、日曬不著,比其他科目“好過”,產生一種學會幾個運動或保持原有技術動作不致生疏,能應付考試的不良動機。因而,這些同學在教學課上練習不積極主動,往往情緒向消極方向轉化。
2.3學生的個性特征及其身體健康狀況也是影響情緒變化的原因
性格內向的學生常常不會主動去參加某一個練習或自告奮勇與其他同學進行對抗性的訓練,進而影響技、戰術的掌握。在這一方面以女生較為明顯。而性格外向的學生時常會主動參加各種練習活動,以期盡快提高自己的技、戰術水平,并能較長時間的保持學習熱情。通過觀察還了解到,80--90%的學生在自己精神狀態和身體條件較差的情況下,都會通過各種信息方式表現出來,如對練習失去耐心、回避訓練、厭煩、不安等。反之,則表現為情緒高漲、接受新動作快而準確等。
2.4學生本身掌握籃球技術水平的高低、快慢對情緒有一定的影響
據調查,44.8%的學生承認當本身的籃球技、戰術水平低于其他同學時自己會出現低落情緒。同時,通過觀察教學課中學生的練習發現,凡是技術掌握快而好的學生,對學習產生好的連鎖反應。反之,對技術動作掌握慢而效果不好的學生,有45--65%的人會情緒低落,易產生厭倦心理,有時甚至只為了應付教師,被動地練習,稍不注意就會偷懶休息。
篇9
關鍵詞:中學教學 語文課堂 情感教育 方法研究
情感教育具體是指的是以培養學生道德、美德等高尚品質為教育內容的教育模式。在中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情感教育,要求語文教師善于運用有效的情感教育方式方法,通過富有情感和體驗的課堂教學,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并培養學生的情感品質,進而促進學生健全完善的人格形成。
一、營造情感氛圍、激感共鳴
中學語文課本所選的課文均為文學創作者的經典文章,這些文章為學生展現出了豐富多彩的精神情感世界,在課堂教學中,只有讓學生進入到課文描繪的情境,去領略去體驗作品的內在情感表達,才能使學生真正感受到作者的情感,進而形成共鳴,汲取作品的內在精神養料,實現自身品格升華。筆者在課堂教學實踐中,主要通過從客觀和主觀兩方面人手的方式,營造濃厚的課堂情感氛圍,促進學生形成情感共鳴。客觀方面的方法,主要是借助外在工具手段,烘托氛圍。例如,在講授《我的母親》一文之前,筆者先在課堂上播放了一首毛阿敏的《燭光里的媽媽》,通過如泣如訴的音樂將學生引入對母愛感恩、感激的情感意境中,進而形成共鳴,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作品的興趣和欲望。主觀方面的方法,主要是作為語文教師,在課堂授課中要擅于充當導演和演員的角色,通過富有藝術的“導演”和“表演”,烘托出強烈的課堂情感氛圍,感染、熏染學生的情感,進而達到喚起學生情感體驗的教學效果。例如,在講授《最后一課》時,語文教師應在深入領會作品內在深刻情感內涵的基礎上,進入韓麥爾先生的情感角色,進入境界,用充滿情感的抑揚頓挫音調,輔以聲音哽咽、茫然若失和神情呆滯等肢體語言,表達對祖國的愛和對敵人的恨的鮮明感情,達到情景交融。
二、深入挖掘教材、體悟教材情感
中學語文教材的文章多是情文并茂的名家名篇,飽含文章作者的情感因素,給人們以豐富的精神熏陶,如春意盎然的《春》、稚趣撲面的《社戲》、搏打風浪的《海燕》等給人們留有了深刻的印象。然而,要想使學生真正感受并領悟這些文章的豐富情感內涵,離不開教師在課堂上的引導和教授,這就要求教師通過對教材的科學挖掘來引導學生體悟感受文章的情感。下面,筆者結合魯迅先生的名篇《藤野先生》談談語文教師如何引導學生體悟教材情感。在教學《藤野先生》一課時,教師應抓住課文中的關鍵詞句引導學生體悟教材情感。課文中,描寫當作者看到日本學生觀看中國人被捉的影片,發出“萬歲!”的呼聲時,作者寫道“但在我,這一聲卻特別聽得刺耳。”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抓住“刺耳”這個關鍵詞語,引導學生品析感悟作者遣詞用句背后的情感。可以通過向學生發問:“刺耳”是什么意思?為什么會“刺耳”?這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情感?從理解“刺耳”是指聲音雜亂,聽著不舒服的本義出發,進而領會作者有感同胞因愚昧被殺、而做“看客”,祖國因落后挨打,日本學生的妄自尊大,作者的民族自尊心受到嚴重挫傷的深刻情感內涵,引起學生共鳴,引導學生樹立愛國主義思想和感情。
三、突出朗讀誦讀、體會文章真情
“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人情。”,意思就是有“情感”是寫文章的基礎,而讀文章是進入“情感”的條件。這句話對我們語文教師進行語文教學很有借鑒意義。讀文章,即朗讀和誦讀,這兩種學習方法對于體會課文的語言美、意境美乃至情感美有著重要作用。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朗讀和誦讀,通過這種方法激發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情感體驗能力。在講解散文《背影》時,為了使學生感悟文章蘊含的深摯的情感,筆者指導學生進行深情朗讀專項訓練,圍繞最能體現“背影”的情感因素一“蹣跚”、“探”、“攀”、“縮”等飽含深情的詞語,指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回憶父親對自己關心、關愛,并此基礎上組織學生進行深情朗讀比賽,充分調動學生感官,使他們積極參與,用心去體會、品味如山的父愛,深刻地理解父愛真諦,從而更加珍惜生命中擁有的真情。在強化朗讀的同時,在課堂情感教育上更要注重誦讀的訓練。例如,學習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一文時,筆者便指導學生反復誦讀,通過誦讀自然地融入到詩作者創作意境中,領會詩人對黑暗社會的鞭撻,對幸福光明新生活的追求和向往的愛憎情感,進而促進學生文化品味和審美能力的提高。
四、聯系實踐生活、強化學生體驗
語文課本中的文章來源于生活,是對生活的思想體悟和升華。為了強化學生的情感體驗,在實際教學中,筆者加強了對相關文章社會實踐和生活背景的講解,以提高學生的情感體悟能力,比較常用的方法主要有社會資料調查法和表演授課法兩種。社會資料調查法,就是針對課文學習需要指導學生對作品的時代背景、人文地理等相關資料進行調查研究,用感性的方法拉近學生和作品的距離,產生親近感和熟識感,更好地領悟作品的內在情感。如,在《羅布泊,消逝的仙湖》一課學習前,我要求學生們搜集身邊的環境破資料,了解人為破壞自然環境對人類生存和發展帶來的重大災難,拉近作品與學生的距離,使學生感悟深切,產生了保護、愛護環境的情感共鳴。表演授課法,就是結合富有戲劇性色彩的文章,通過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的方法,增強學生對課文的情感體會。例如,筆者在教授《孔乙己》一課時,便組織學生將作品改編成劇本,并讓學生扮演孔乙己、掌柜、“我”等,通過實踐的方式再現成亨酒店、作品描述的場景,使學生在表演中深入體驗人物情感,在角色中真切地體驗到作品中的主人公情感,從而加深對課本主旨的理解。
參考文獻:
[1]鄧康.初中語文教學中情感的融入及其途徑探析[J].
[2]熊小萍.初中語文情感教學及其途徑[J].
篇10
關鍵詞:輿情;網絡輿情分析類課程;課程建設;輿情人才
1.網絡輿情分析類課程的定義及分類
輿情廣義上指社情民意,網絡輿情一般被認為是人們對于某客觀事實的認知、態度、情感和行為傾向的集合。在當下社會,網絡已成為各個群體交流的平臺,網絡輿情分析類課程就是在此背景下產生,它針對跨專業、跨學科學生,主要培養學生分析輿情事件及輿情走向的能力,搜集處理數據的技術以及使用新技術報道新聞的能力。目前的課程體系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與思想政治教學配合的輿情教育類課程。此類課程可與高校思想政治教學配合開展,對象為全體學生,也可單獨設計針對新聞專業學生的課程體系。一般為“形勢與政策”課程或者其他以理論為基礎的思想教育課程,對象為全校學生。此類課程中網絡輿情相關的內容只占一小部分,具體為當時的時事熱點等內容,學院輔導員或政治學院專業教師負責教授。以重慶師范大學新聞學院為本科階段新聞專業學生設計的輿情教育課程為例,此類課程體系為養成性輿情教育課程,內容分三個板塊:輿情基本教育模塊、業務技能中的輿情教育模塊、理論知識中的輿情教育模塊。此類課程設置的特點是在三個模塊中加強關于輿情的內容,及與輿論引導、輿論監督的理論相關和討論等環節。
(2)作為網絡與新媒體專業的專業課程“網絡輿情理論與實務”。該課程為新聞院校新聞新媒體相關專業設計的專業課程,面向全日制本科學生。該課程站在政府管理和社會治理的視角,在專業培養方案中一般被安排在大四第二學期進行,課程性質為新媒體新聞實務方向的選修課。學生將學習對社會熱點事件分析的方法,數據分析和搜集以及危機公關的相關知識。
(3)以技能為導向的輿情調查與分析課程。第三類課程體系以為政府輿情管控部門、輿情監控系統軟件開發公司等專業從事輿情監控的崗位培養專業人才為目標,針對在本、專科院校學生,主要培養學生通過數據處理分析輿情事件的能力,同時配合人文學科的學習。
2.網絡輿情分析類課程的現狀
(1)與思想政治教學配合的輿情教育類課程。思想政治課是全國高校統一開設的公共基礎課程,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陣地。但對于大多數高校學生而言,思想政治課很“雞肋”,學習熱情并不高。這與部分老師講課方式比較死板,課堂上的活躍度低等因素有關。
(2)作為網絡與新媒體專業的專業課程“網絡輿情理論與實務”。該課程是新媒體新聞采寫編評系列課程的延伸,課程建設依托了湖北網絡社會發展研究中心這一強大的資源共享平臺。該課程分為理論課、實驗課、實踐課三部分。理論課有三個專題:網絡輿情生成演變機制研究專題、網絡研究專題、政府形象重構專題。實驗課由兩個綜合型實驗組成,實驗課的性質為專業提高型綜合實驗,其開設目的是為了輔助和深化理論課程的講授。
(3)以技能為導向的輿情調查與分析課程。互聯網時代下,網絡輿情的監測與分析工作日益成為政府、企業常規性工作,社會對專業性輿情人才的需求量在不斷增加。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新聞傳播學院為了有針對性地培養合格的輿情人才,特意做了廣泛的數據分析和調查。調查數據顯示,輿情信息工作對工作人員綜合素質要求較高,尤其是信息的收集和分析能力、政治素養、實踐經驗等。為此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新聞傳播學院在國內高校中率先創建了輿情調查與分析專業,2009年面向專轉本的同學,招收了第一批學生,2010年面向應屆高中畢業生招收了第一批四年制本科學生。經過四年的發展,已初步形成了輿情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目前輿情調查與分析專業設置了八門專業核心課程,課程設置的原則是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同時也體現專業性和實踐性,并以此與其他專業進行區分。
參考文獻:
[1]賴黎捷.關于部校共建下新聞人才輿情教育的思考[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