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設計史論課興趣教學法
時間:2022-08-07 11:52:45
導語:藝術設計史論課興趣教學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興趣不僅是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重要角色,還能在學習過程中起到持續的動力作用。對于重視實踐的高職美術教育而言,史論課程雖不可或缺卻只能占據很少學時。因此,如何在極短時間內最大程度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并用理論有效引導學生設計理念直至產生持久效果,是個值得探討和研究的問題。以平面設計專業為例,此專業史論課通常是平面設計史或世界平面設計史。課程主要內容為世界平面設計發生、發展及表現的歷史,其中包括簡略通史、風格流派以及設計師個人資料和經典設計。授課時間通常被限制在36學時左右。如果教師僅僅使用流水式史實描述,即便配備精美圖例,也很難在整學期授課中吸引學生全程關注并產生共鳴。我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學生有了興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學與樂不可分。”那么,如何通過激發學生自身興趣來推動平面設計史教學各個環節?筆者嘗試從以下五方面進行分析。
一、教學目標清晰多層,學生興趣有的放矢
任何課程都有既定教學目標并在教學大綱中給予明確表述。在高職美術教育中,由于教師對史論課程重視不足,教學目標經常會在教學過程不斷模糊并發生偏移。常見的情況有兩類:一是過度理論化,教師忽略了高職美術教育不是培養學術型研究人才而是培養能夠將史論消化吸收并轉化成作品的設計型人才。這會使學生將平面設計史誤解為一門單純的歷史課,與設計和其他課程無關,教師只是簡單的歷史復述人。學生很快會陷入疲倦和乏味,對課程完全喪失興趣。二是過度娛樂化,教師為提高學生聽課興趣,把設計師的逸聞趣事貫穿始終,將平面設計史演變為歷史人物故事課,完全偏離了教學目標。筆者認為平面設計史課程可以設置三種不同層次教學目標,以適應不同程度學生的需求,讓他們在了解課程的基礎上找到自己可以駕馭的范圍,提高對課程的興趣。(1)基本知識要求:對平面設計史主要發展階段、設計特點、代表人物及作品可以做到基本的辨識;(2)知識記憶、重現和整理要求:熟悉平面設計史主要發展階段、歷史背景、設計特點、代表人物及作品并能對上述內容進行梳理、表述及總結;(3)知識與審美的轉化、提升及設計要求:掌握平面設計史主要發展階段、歷史背景、設計特點、代表人物及作品,既可熟練復述史實又能對經典作品進行模仿創新設計。以上三種層次目標也可簡單歸納為:眼睛認清楚、嘴巴說明白、手腦能設計。任何學生看到這個教學目標,都能做到一目了然、有的放矢,同時也能意識到平面設計史課程與其他手繪、軟件類課程的相互關系。
二、教師重視單次教學,學生期待積累興趣
高職平面設計史教學通常安排為每周2節,18周完成,所以每2節可以算作一個單次教學,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單次教學可以充分抓住青少年求新求變的心理特征,將形式多樣的教學手法引入傳統的史論課堂。筆者根據個人經驗將部分教學方法歸納如下:(1)教師主導的教學方法:1)專題講授,也稱之為“以點帶面”,通常用來講授重要的設計階段、設計流派或大師級的平面設計師。例如:“新藝術”運動時期的平面設計,“交通招貼畫之王”愛德華德•邁克耐特•考弗(EdwardMcknightKauffer),美國現代平面設計師保羅•蘭德(PaulRand)等。2)對比賞析法,重在進行平面設計作品歷史性的橫向或縱向對比。例如:一戰和二戰時期的戰爭海報對比,波蘭三代平面設計師的作品對比,以女性造型見長的朱里斯•謝列特(Julescheret)、阿爾封斯•穆卡(AphonseMucha)和查爾斯•吉布森(CharlesDanaGibson)的設計作品對比等。(2)學生主導,師生共同參與的教學方法:1)學生授課法。教師預先設定幾個授課專題,要求每位學生制作可以講解10分鐘左右的PPT,課堂抽2人講課,教師現場評價,其余學生上交PPT紙質打印版。此方法可以確保全體學生參與,并能避免個別學生偷懶和僥幸逃避的心理。2)資料分享法。教師設定資料收集范圍和要求,調動學生收集資料的興趣,考查學生收集和處理資料的能力,在課堂上進行分享和辨析。資料收集可包括限頁文字、設計圖例、相關視頻等。3)現場設計法。選擇多位設計師作品作為講課內容,講授完畢師生自行選定作品進行模仿,當堂繪制草圖。師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不單可以加深對設計師設計風格的印象,體會到學以致用的魅力,還能增進師生的互動、交流和理解。4)結合現實法。選取有代表性的當代平面設計作品,讓學生尋根溯源進行辨析,考查學生對平面設計史的熟悉程度,鍛煉學生縱向比較今昔差異的能力。5)專題討論法,選擇有針對性的專題。譬如:包豪斯教學模式和當前高職美術教育的共性,多國公共標識系統的設計風格及文化內涵等。6)分組制圖法。將歷史階段、主要設計師和設計風格以樹狀圖的模式繪制出來,鍛煉學生梳理歷史脈絡和合作學習的能力。7)參觀賞析法。在課余時間積極組織學生參觀一些平面設計展,做到提前了解資料,之后討論觀感等。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如果學生的興趣在第一次課上被調動起來,就會為下一次學習積累期待心理。這種期待心理使學生的學習興趣逐漸提升,漸次漸強。雖然單次授課存在相對獨立性和完整性,但學生的學習興趣卻是存在于單次教學間的重要有效的連貫因素,并可以使整個課程環節構成良性循環。所以教師選定恰當的教學方法上好每一次課,就能產生逐層推進的教學效果并對整學期教學產生重要意義。
三、階段授課前后呼應,學生興趣穩固提升
平面設計史課程雖只有36學時左右,但完全可以將之分出前期、中期和后期。教學前期,學生對平面設計史認知甚少,是知識的積累期。教師以精講為主,圖例為輔,內容貴在精煉準確、代表性強。學生課外作業重點由教師指導學生學習如何收集資料。教學中期,學生儲備了基本的知識,可以讓他們在收集資料的基礎上進行單人演示、合作講課、分組辯論等,參與教學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教學后期史論講述過半,學生不僅有歷史知識和觀念,還具備了一定的辨別和賞析能力,教師可以設計簡單命題讓學生從模仿設計入手,將理論與設計相結合,將史論與手繪、軟件課結合。一旦學生可以將史論知識轉化為豐厚的設計資源及文化內涵,學習的主動性就會大幅提高,學習興趣也會日漸濃厚。
四、認知情感決定興趣,教書育人師格在先
學生對一門課程產生興趣的原因很多,歸根結底卻不外乎兩種:認知與情感。認知,就是學生在課程中感覺可以學到知識,而且是有用的知識,這樣的課程往往對他們有著巨大的吸引力。作為教師不僅要能把握當代平面設計的新動向,隨時將新設計引入課堂,為平面設計史增加新內容;還要有遵循學生興趣特點、學習效果而打破常規教材內容和教學進度的膽量;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找準課程間承前啟后的關系,把握課程間的共性和合作,使用本門課程的知識解決其他課程中遇到的設計問題;這樣的教學才符合學生的認知需求和整個專業教學進度的一致步伐。情感原因,即是所謂的愛屋及烏。一位教師如果在課堂上下都充滿人格魅力,他的課程必定令學生充滿興趣。教學認真、熱情飽滿、評價客觀、風趣幽默、教法靈活、要求嚴格、情感真誠都是學生最認可的教師素質。教書育人,育人為首,言傳身教,身教為先。教學認真的教師可以培養出學習認真的學生;熱情飽滿的教師總能得到學生熱切的回應;評價客觀的教師可以贏得所有學生的尊敬;風趣幽默的教師可以輕松化解課堂上的不利情緒;教法靈活的教師讓學生看到了課前充足的準備和良苦用心;要求嚴格的教師,學生也必會嚴格要求自己;情感真誠永遠是人和人的相處的第一要素,師生如此,教學如此。
五、重視表現關注全程,客觀評測貫穿始終
當下的美術史論課程基本采用期末閉卷筆試和論文考核,這兩種方式顯然都不適合高職美術教育。試卷考核僅僅是對歷史知識的記憶考查,考核過程的嚴格與否也直接決定了學生成績,所以不足以評價學生對一門史論課程的學習效果。論文考核重視學術研究,更適合本科及以上層次的學術型美術教育。筆者認為在高職美術教育環境中可以將評測貫穿于教學始終,其中包括對學生課堂發言、討論結果的評價;對學生參與課堂教學部分的評價;對學生課堂練習、課外作業的評價;尤其是課外作業,不論是收集學習資料、單人PPT制作、分組專題研討、模仿創新設計都可為學生提供一種全面的、相對客觀的評測和評價結果。與其平時教學毫無評價,僅在期末用一份試卷結束課程,用及格率威懾學生的到課率,不如嚴格要求自己,用實際行動吸引學生上課,多學多練多收獲,用平時多樣化的評測結果和設計作品結束一門沒有期末考試的課程。結語:把一門藝術設計史論課上活,勢必需要教師用自身巨大的教學興趣和熱忱來激發學生旺盛的求知興趣和熱情。所謂教學相長、互動呼應,自然不是憑借教師單方面就可以做到的。作為教師只要肯用心、會鉆研、飽含熱情投入教育和教學,自然能化枯燥為生動,轉困倦為興奮。“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教學這塊領地上,教師永遠是首當其沖的利器,如何將自我“磨利”值得每一位教師終身研究。
- 上一篇:科技局技術申報及培育報告
- 下一篇:青銅器造型藝術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