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課堂教學對話對策

時間:2022-04-24 05:49:00

導語:大學課堂教學對話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學課堂教學對話對策

一、對話策略

大學課堂教學的意義大學課堂教學主要依賴話語這一傳播媒介得以實現,話語是教師表達思想和學生接受知識信息的重要途徑。對話作為適應大學課堂傳播規律的新型教學形態,重視學生參與的主動性和師生協作的和諧性,在活潑開放、自由靈動的課堂意義空間與話語氛圍中實現學生、教師與教學文本之間的互動與建構,不斷生成新的話語信息,實現課堂話語的增值,形成課堂教學的信息互流與話語體系。“教學的本質是思維的對話,是教師、學生基于課程的思維對話”。

“經由思維對話,學生得以體驗知識的生成過程,知識得以轉化為智慧,積極的情感體驗得以生發,基本的道德素養得以形成,全面發展的教育目標得以逐步實現”[1]。大學課堂教學的對話既有深層的,也有顯在的,思維對話是一種深層的精神交往與心與心的默契,而當其表現為有聲語言時,則在師生平等與自由的話語活動中不斷優化課堂教學效益。作為大學基礎課程的中國古代文學,“在教學中,應有宏觀的如文學史規律、文體研究視角的觀照,也應有微觀的作家作品的細研微察,并注意宏觀與微觀的交融并進,從而既幫助學生形成大氣渾厚的思維風格,又使學生對知識有很好的經緯縝密的掌握”,其豐富的蘊涵、文本的多義和理解的不確定性等,使其課堂教學具有復雜性,遠非教師主導課堂就能圓滿完成,而應有師生充分而靈活的互動,因此引進對話策略具有重要意義。

(1)中國古代文學課程本身的呼喚。中國古代文學是中華民族文化精神的代表,是經過時代淘洗和讀者選擇之后的文化精品,飽含豐富的社會、人生底蘊,對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和審美精神具有重要意義。在中國古代文學課程教學中,無論是知識的生成性還是生命個體的體驗性,都無法脫離課堂內的多維對話與溝通而單獨實現。正是在對話中,學生不斷達成動態的逐步遞進的學習目標,既以此實現自身的學習價值,也是能力培養的生成過程。

(2)改變中國古代文學課堂教學現狀的需要。從學科發展看,中國古代文學是大學里最為典型的傳統學科和基礎學科,形成了較為穩定的教學模式,往往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以知識的獲取為目標,互動性和參與性不夠,缺少質疑精神、批判意識和時代感。傳統意義上中國古代文學課堂教學的乏味,正在于作為生命個體的學生參與度不夠,對各種課堂因素特別是文本內容缺乏適當而有力的激活,沒有生動的知識信息傳播過程作為支撐。

(3)優化中國古代文學課堂教學效果的新路徑。“對話教學是在民主平等、尊重信任的氛圍中,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彼此相互理解、相互合作、相互對話,在經驗共享、雙向互動交流的過程中創生知識和教學意義,從而促進師生共同發展的教學形態”。在中國古代文學教學中引進對話教學策略,確立共同的目標和話題,平等參與,真誠交流,充分調動各種課堂傳播因素,構建共通的意義空間,從而“在開放、動態的環境中,通過教師、學生、書本之間的對話實現知識的掌握和創新”[3],提升審美體驗,生成文化感悟,促進知識建構的逐步完善和學生人格精神的不斷提升。

二、主體與文本之間的對話

在大學課堂教學中,作為生命個體的師生與靜態的古代文學文本之間必然會發生不同聯系,通過閱讀、闡釋、傳受等活動進行對話,以生動的情感激活教學內容,生成具有現代意義的信息鏈接。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課堂活動主體與古代文學中的歷史人物及其思想意識、文本內在美質之間的對話,是今人與古人的對話,是作為知識接受者的讀者與作者的對話,是讀者與歷代鑒賞者、闡釋者、評論者的對話。作品的意義世界和審美內質隨課堂話語空間的延伸而不斷拓展與完善,在動態的話語生成中形成某一作品的接受史。因此,大學教師必須引導學生自主進入與文本的對話活動之中。

以對話為中介,不斷將文本知識信息轉化、生成為學生的能力。中國古代文學課程所選講的名家名作,具有跨越時空的意義和無以窮盡的闡釋價值,是進行文化素質教育和綜合能力培養的典型文本,是滲入青少年心靈深處、勃發其生命潛質的養料;其教學是一個動態過程和生成系統,把文本的知識信息轉化為學生的能力,需經歷一個質的提升過程。在不同的時代背景與文化消費語境下,任何經典均無理解的終極,只有在接受和闡釋中永恒延續,在讀者與文本的對話與再創造中不斷去除其意義遮蔽,敞開審美之境,生成新的活性因子,從而實現文學的傳播價值,動態延續文學閱讀史的構建。大學課堂教學中的對話,就是對文學經典價值的激活,是生命主體在吸納文學審美信息、接受其人性熏陶中將知識轉化為能力,從而觀照文化心理,鍛鑄精神品格,錘煉具有歷史縱深感和文化厚重感的思維方式,在現代文化語境中強化民族認同與自信,實現文化價值和創新精神的提升。

如,中國古代文學蘊涵以仁義禮智信為重要內容的中華傳統美德,具有濃厚的文化底蘊和深刻的精神意旨,學生在學習、吸納后,經過心理感悟和品味、生活踐履和創新,就可融入到自我道德體系與價值觀念之中,內化為實際的能力素養。這就是對話教學的創造性品質所在,“意味著教學從傳遞知識到生成知識的轉換,體現了教學的創造性追求”。因此,大學課堂對話,通過影響人的個性特征、價值觀念、心理傾向和思維方式,在與時代對接和生活的交互轉換中,既延續、傳遞文本的精神意旨,又對之進行改造、創新,在代代相承的文化互生系統中生成新的文化基因和生命潛能,在歷史價值與當下形態的不斷延續中轉化為一種人生體驗和精神涵養,構建價值觀念,提升人格境界,完善自我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