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賦能勞動教育的開發與實踐
時間:2022-11-11 10:51:25
導語:信息技術賦能勞動教育的開發與實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現代勞動教育課程融合了生產勞動、科學技術、信息技術等多維度、多領域的生產力,在理念與實踐上拓寬了勞動教育的內容和內涵,也豐富了教育與勞動相結合的方式。在信息技術賦能勞動教育的融合課程開發與實踐過程中,為滿足學生的當下共通性與未來適應性需求,一線教師以信息技術賦能勞動教育,改變了勞動教育的傳統教學模式,并嘗試開發了VR沉浸式職業體驗課程和STEAM創新實踐課程。
關鍵詞:信息技術;勞動教育;翻轉課堂;融合課程
2001年6月,教育部印發《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綱要》規定:“從小學至高中設置綜合實踐活動并作為必修課程,其內容主要包括: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以及勞動與技術教育。”隨著時代的發展,勞動的構成更加復雜多元,現代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勞動內容不斷增加。2020年3月27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明確提出:“新時代的勞動教育應體現時代特征。適應科技發展和產業變革,針對勞動新形態,注重新興技術支撐和社會服務新變化。深化產教融合,改進勞動教育方式。強化誠實合法勞動意識,培養科學精神,提高創造性勞動能力。”因此,現代勞動教育的課程內容,不僅涉及工農業,還涉及商業和服務業等,更增添了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現代科技創造性勞動內容。我們結合小學的自身發展特點和學生需求,將信息技術與勞動教育融合,進行了科學化的課程設計與教學實踐,以促進學生最優發展。我們以信息技術賦能勞動教育,改變了勞動教育的傳統教學模式,并嘗試開發了VR沉浸式職業體驗課程和STEAM創新實踐課程。在勞動教育校本課程整體架構之下,以信息技術進行支撐,以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創設“時時可學、處處可學”的學習情境;以一個或多個專題領域為目標,從“小”做起,逐步深入,構建了以科學、數學、藝術領域、信息技術與勞動教育深度融合的跨學科領域的學習項目結構。
一、翻轉課堂“微課程”———為勞動教育助力
在勞動教育校本課程整體架構之下,信息技術為勞動教育助力,推進由“微課程”引導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實踐。學校借助信息技術手段,開發視頻微課,將勞動教育具象化,創設了“時時可學、處處可學”的學習情境。信息技術使勞動教育翻轉課堂的可重現、能普及、易推廣得到了充分體現,加快了學生對新技術和新設備的適應進程,降低了創新實踐勞動課程在課內學習的難度,從而提升育人的實效性。在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下,學生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調控觀看微課的進度與內容,手腦并用強化實踐體驗,制作設計創意作品,甚至自己錄制視頻分享勞動成果,親歷勞動收獲喜悅。在改變勞動教育傳統教學模式的基礎上,我們促進學生更為深刻地理解、學習創新實踐勞動,進一步全方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
二、技術創新———為勞動教育賦能
(一)VR沉浸式職業體驗課程———實現虛擬職業體驗。沉浸式課程利用虛擬現實技術,在虛擬實驗環境中打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對大到宇宙天體小至原子粒子的各種物體進行三維化、虛擬化的觀察和探究,通過虛擬場景和體感交互功能,進行真實的場景模擬。信息技術賦能勞動教育,在勞動校本課程中引入這類新穎的學習方式,將其應用在職業體驗的沉浸式課程中,有利于拓展學生視野,深入體驗探究廣袤宇宙、微觀世界和現實生活。對于危險系數高或非日常的職業體驗(如救火、救災等職業),僅通過語言描述和圖片展示,學生無法深刻理解其內涵和意義,很多場景停留在想象中,無法身臨其境切身感受。VR技術的使用,將各種工作場景,將宏大的宇宙與微觀的世界逼真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并利用交互技術,在各類虛擬環境中完成各項職業體驗,讓孩子們擁有全新的學習感知。(二)STEAM創新實踐課程———培養學生勞動創新能力。勞動是創造的基礎。學生在勞動中既要動手,又要動腦,是一種創新的活動。在信息技術的時代,勞動形態發生了新變化,有別于偏重于體力勞動的傳統勞動。現代勞動教育課程中的創新實踐課程,以信息技術為技術手段,以項目式學習為主要學習方式,以課程為載體,融合信息技術、科學、藝術、綜合實踐等學科知識,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實現創新能力的提升。1.“小小程序員”課程我們將AI+編程教育與勞動教育融合開展。編程教育具有鮮明的新時代屬性,朝向未來的廣闊發展前景,它的融入能夠進一步加強勞動教育的科技含量,學生通過編程能更好地設計智能化的作品。腦力勞動因編程教育的融入式設置簡化了部分手工勞動過程,相較于傳統勞動教育課程,新興的與信息技術融合的現代勞動教育具有很多優點:易操作、可遷移、實效強、可創新。編程不再是枯燥單調的代碼編寫,而是有益于生活、學習等各方面的有趣技能。調動起學生的參與意識后,學生展現出了豐富的創造力和觀察力,表現出獨特的個性及潛能,也自然地將勞動認知和習慣培養起來。我們緊扣現實中的生活熱點,挑選與勞動教育緊密結合的主題,實現多學科知識融合,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目前,已經規劃實踐的多主題教學任務有:緊追生活熱點的垃圾分類、自動駕駛、烹飪高手等,跨學科項目的電子音樂會、神奇畫板、開心農場、捕魚達人、建筑大師等。在結合編程的勞動教育實踐活動中,學生自主創新,將結合生活經驗與想象產生的創作理念,變為可體驗可操作的游戲或動畫,大大激發了勞動的幸福感和學生的社會責任感。2.“機器人總動員”課程機器人課程以結合機器人的編程為主要內容,對學生的邏輯思維、工程思想進行滲透教育;促使學生探索使用機器人和自動化相關工具設計與完成作品,拓展學生的視野,提升其應用水平。通過開展機器人搭建、編程、創意等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開發學生的創新思維,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在工程挑戰賽或主題項目創作中,學生設計了各式各樣的機器人參與營救行動或綠色環保,如滅火英雄、環保衛士等。3.“3D智造”課程學校開設的“3D智造”課程,讓學生基于實際生活和經驗興趣能夠獨立自主發現問題,并綜合運用三維造型與結構設計、編程、智能硬件等知識,完成創意產品的設計開發、推廣、分享,成為具有職業素養和創客精神的新一代。3D打印和激光雕刻技術推動著新型的勞動教育發展,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加深刻地掌握學科知識,更重要的是,它突破了普通人進行設計創造活動的技術屏障,為學生實現自己的創意想法提供了有力的工具,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跨學科思維,也能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3D打印和激光雕刻技術讓枯燥的課程變得生動起來,將學生的作品具象化,有效地抓住學生的視覺和觸覺,從而更好地理解所學課程。“3D智造”課程以培養學生三維設計興趣愛好和學生的創新精神為基礎,以探討三維模型設計、三維打印技術和激光雕刻技能同新型勞動的結合為橋梁,積極發掘、培養一批優秀的創新小能手。小學中高段學生從現實生活和想象未來出發,利用3D軟件設計,最終制作出一個個精美的作品。為更好地結合信息化勞動教育,我們通過對學生的調查,從中選取了學生興趣度高的相關主題進行實踐探索,如童年玩具、優創文具、創意家居、夢想校園等。此類針對性強的信息化勞動課程,既切合了日常生活和科技熱點,又激發了學生參與勞動創作的學習興趣和美化生活的熱情。4.“天涯小創客”課程“天涯小創客”課程實施以學生社團和課堂教學為載體,在“3D智造”課程的基礎上融合STEAM教學理念精髓,以項目式學習方式,始終秉持以“學習者的學習為中心”的理念,讓學生用“自由的雙手表達自己的自由”,幫助學生在“做中學、創中學”,逐漸從知識內容的學習者向知識內容的傳播者、創造者轉變。我們通過設計智能城市為問題線索,圍繞主題分解不同子課題(如智能交通、智能家居、智慧校園等),由學生個性化選擇完成。目前,植根于信息化勞動教育課程的實踐研究已有多個物化成果,如自動巡線智能小車、智能護眼燈、智能停車場、智能甜品店、智慧教室、掃地機器人、八音盒、招財貓、智能溫室、智能寵物屋等。5.“天涯夢工廠”課程動畫電影制作是激發孩子們創造力的一種有效方式。“創客小劇場”是一款輔助中小學生制作動畫影片的工具。軟件充分利用虛擬摳像、AR、移動互聯網視頻分享等技術,引導學生動手、動腦,把一個個新奇的想法和故事變成現實。配套教材輔助學校開設動畫電影制作課程,鼓勵孩子們創造自己的故事,設立人物、塑造性格、描寫情節、記錄對話、捕捉每一個畫面,讓孩子們全程投入到創作之中,在創作中全面提升各項能力:故事構思的創新能力;撰寫劇本的寫作能力;道具制作的動手能力;統籌導演的組織能力;分工合作、團隊協作能力;組織協調溝通能力;對話配音表達能力;構圖配樂藝術鑒賞能力。通過樂高積木搭建、手機拍照,運用視頻軟件錄音剪輯,手腦結合創作出的作品讓我們看到信息技術與勞動教育融合下發生的奇妙化學反應。
三、實踐反思———為勞動教育筑基發展
勞動教育不僅培養學生的生活技能,而且促進人的體力發展和智力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要做出勞動成果,需要有頑強的意志和精神,因而可以培養兒童的自信心和責任心、情感和意志等思想品質。當下,通過信息技術賦能勞動教育的融合課程開發與實踐,學生學會理解、評價和發展不同的技術運用能力,并將其所學知識與技能應用到日常生活和社會實踐中。在此過程中,學生也可以發展立體思維、觸覺、動手操作、情緒管理以及設計和創造等多元能力,從而獲得積極體驗,增強自信并收獲快樂。(一)筑基沉淀。在信息技術賦能勞動教育融合課程的開發與實踐過程中,我們必須注重學生的基礎勞動能力和基本態度的培養,應以體現義務教育的普及性、基礎性,服從且服務于學生的全面發展、主動發展、多樣態發展,并以此為根本出發點,奠定學生終身發展的基礎。因此,在課程實施的方法和內容上應充分考慮小學生的生理、心理發展水平和年齡階段特征,注重各年齡段在教育內容上的銜接和在教育方式上的協調。信息技術賦予勞動教育新鮮活力的同時,也加深了勞動教育科技屬性方面的難度。因此我們不能一味地要求學生完成高精尖的勞動成果,而要筑基沉淀基本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培養發現、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幫助學生梳理思路,培養科學思維,從而讓學生獲得面對未來挑戰終身發展的能力。(二)綜合發展。信息技術賦能勞動教育的融合課程需要注意各領域學習活動的統籌規劃和有機協調。在保證勞動教育的基本知識、技能和態度的目標實現基礎上,把積極的勞動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滲透到教學的方方面面,為學生提供更多自主探索、多元化實踐的機會。目前開發實踐的融合課程活動類型主要有:信息搜集、沉浸體驗、討論模擬;手工制作、模型裝配、作品設計、產品推介;探討立項、構思設計、技術試驗、作品鑒賞等。我們采用集中課時與分散課時、課內與課外相結合的方式,安排融合課程實踐。在課程開發與實踐的過程中,我們還需要尊重學生的個性、自主性、創造性,關注不同層次的學生,幫助其發揮所長,引導學生科學有序地互相協作完成項目。
作者:曹靈芝 郎洪篤 單位:成都市天涯石小學
- 上一篇:工藝美術傳承教育芻議
- 下一篇:教育技術在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應用
精品范文
3信息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