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考古概論課調查分析
時間:2022-06-18 02:50:00
導語:科技考古概論課調查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科技考古概論》是科技考古專業研究生的必修課,其作為一個基礎環節,對學生進一步學習研究科技考古有重要影響.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國內較早開設了《科技考古概論》課程,經過多年的教學探索與實踐,逐漸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內部講義及教學方法,同時在師資隊伍培育、學生培養等方面取得較為顯著的成果.然而,科技考古是一門新興學科,研究的廣度和深度均不斷在拓展,而且《科技考古概論》課程涉及面非常廣,無論對教還是學而言,都極具挑戰性.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一直在探索《科技考古概論》課程的教學方法,并不斷進行教學改革.近年來,我們在多年教學積累與改革的基礎上,嘗試了更深入的教學改革.本文旨在通過調查,全面了解《科技考古概論》課程的建設情況,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與需求,并在分析的基礎上提出思考,以期為進一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1調查的基本情況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技考古概論》教材與課程建設研究”課題組設計了《科技考古概論》課程調查問卷,并于2011年展開教學調查.
1.1調查對象
本次調查以2008級(簡稱08級,其余同此)至2010級選修過《科技考古概論》課程的研究生為調查對象.之所以做出如上選擇,主要是從08級開始,《科技考古概論》課程進行新一輪的教學改革研究,調查時08級至10級的研究生都還在校,較容易進行調查,而且他們對課程情況應還有較為清晰的記憶,因此調查結果更可靠.被調查的研究生共23名,其中碩士22名、博士1名;男生15名(65%)、女生8名(35%).
1.2調查工具
《科技考古概論》課程調查問卷內容包括學生基本信息、教材與教學內容、師資隊伍、教學方式、考核方式、教學效果和意見與建議共七個方面.
2調查結果的統計分析
2.1學生基本信息
對學生基本信息的調查主要包括研究生階段所學專業、本科階段所學專業和選課目的.研究生階段所學專業調查主要是了解除科技考古專業的學生外,還有其他哪些專業的學生選修本課程;本科階段所學專業調查有助于了解學生掌握學習本課程所需基礎知識的程度;選課目的調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
2.1.1研究生階段所學專業統計結果顯示,選修本課程的學生在研究生階段所學專業主要是科技考古專業,比例占87%,另外科技史專業和生物學專業分別占9%和49%.這與預期是相符的,作為一門專業性較強的課程,如果不是所學專業相關或者對科技考古特別感興趣,學生一般不選修本課程.
2.1.2本科階段所學專業由于全國高校都尚未開設本科階段的科技考古專業,選修本課程的學生在本科階段所學專業必然不是科技考古.調查發現,本科階段所學專業包括生物、化學、考古、歷史、文物保護、經濟、數學、環境工程和冶金等.學生本科階段所學專業多樣化,尤其相當部分專業與本課程相關性較低,這意味著很多學生在科技考古方面基礎薄弱,教學難度也因此大大增加.
2.1.3選課目的統計結果顯示,選修本課程的學生大部分(70%)是出于“專業需要”,另有22%是出于“對課程感興趣,科普一下”,只有小部分是出于“為了拿學分”.可以推測,不管是出于個人興趣還是專業需要,學生的學習積極主動性相對較高.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為了拿學分的這小部分學生卻是科技考古專業的.因此,教學時應考慮如何充分調動學生特別是學習意愿不強的學生的積極性,以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2.2教材與教學內容
教材是教學的重要工具.一本好教材,內容豐富、編排得當、富于啟發性,可以讓教學事半功倍.教材調查是為了了解學生對現存有關教材的評價,以便選擇或自編合適的教材.教學內容調查可以為安排內容全面、主次分明的教學提供依據.
2.2.1教材科技考古作為較新興的學科,其有關教材相對還較少,目前主要有陳鐵梅的《科技考古學》和趙叢蒼的《科技考古學概論》,目前本課程也是將這兩本書列為參考教材.這兩本書是近年出版的,大部分學生都讀過,所占比例分別是83%和78%,而70%的學生推薦前者作為本課程教材,39%的學生推薦后者.此外1991年出版的李士、秦廣雍合著的《現代實驗技術在考古學中的應用》,僅有9%的學生讀過,4%的學生推薦,這主要是由于該書出版年代較早,不易買到,但仍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另外,17%的學生認為現存教材均不理想,應當自編教材.
2.2.2教學內容目前本課程的教學內容包括科技勘探方法、考古測年、冶金考古、古陶瓷研究、植物考古、動物考古、農業考古、生物技術應用、文物保護以及相關理化基礎知識.統計結果顯示,52%的學生認為上述內容都需要講授,13%的學生認為上述內容的幾乎全部(90%)都需要講授,而13%的學生認為只需講授上述內容的小部分(<50%).而對于哪些內容需要重點講授,學生的觀點有很大差異,每一項內容都有人認為需要重點講授,但選擇古陶瓷研究的最多(52%),其次是相關理化知識、文物保護和植物考古(均為44%).由此而言,超過6成的學生認為目前本課程的教學內容安排是恰當的.而其余的學生可能由于不從事相關研究、不感興趣等原因,認為部分內容沒有必要講授.在教學重點的選擇上,研究方向、興趣以及自身基礎的影響體現得更充分,個人研究方向、特別感興趣的或因某方面基礎薄弱而較難理解的內容,則希望重點講授.但由于本科所學專業差異性大,學生的興趣和基礎差異性非常大,這是教學內容安排需要考慮的重要問題.
2.3師資隊伍
作為課程的講授者,教師自身直接影響著最終的教學效果.師資隊伍調查目的在于了解教師的優勢所在與不足之處,調查的方面包括師資隊伍組合、專業水平、敬業精神、教學組織能力和教學方法五個方面.統計結果顯示,師資隊伍組合方面,9%的學生認為本課程應由一個教師負責,39%的學生認為應由多個教師共同負責,大部分(52%)的學生則認為應由一個教師主要負責、多個教師協助.可見目前本課程由一個教師負責的方式幾乎得不到學生的認同,主要可能是因為本課程涉及面太廣,受到個人知識、專長等限制,一個教師難以將全部教學內容講授得樣樣都出彩;多個教師各有所長,共同承擔或相互協助,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統計結果顯示,83%的學生認為教師的專業水平高或較高,17%的學生認為一般;對于教師的敬業精神,100%的學生認為好或較好;對于教師的教學組織能力,87%的學生認為強或較強,13%的學生認為一般;對于教師的教學方法,78%的學生認為新穎或較新穎,22%的學生認為一般.整體來看,沒有學生給出差評,表明教師在上述方面的表現均沒有給學生留下壞印象.具體來看,得到學生一致好評的是教師的敬業精神,其余方面也得到大部分學生的好評.
2.4教學方式
教學方式調查有助于改善教學質量并最終提高教學效果,主要從教學互動、是否開設實驗課兩方面進行調查.9%的學生認為課程全部由教師講授即可、無需學生參與,65%的學生認為應由教師主講、學生適當參與,這說明大部分學生不喜歡教師滿堂灌的方式,希望自己參與到教學過程.本課程在教學改革過程中,除增加師生互動,也多次請有關專家來作報告,也有26%的學生覺得請專業人員作報告是最好的形式,還有小部分學生則認為最佳是在教師主講、學生參與的同時,輔以專業人員作報告.此外,幾乎全部學生都認同目前本課程采用的“理論課+實驗課”相結合的方式,但大部分(78%)認為目前太偏重理論課教學,應加強實驗課教學.87%的學生認為有必要單獨開設“《科技考古概論》實驗課”,這是下一步教學改革應考慮的.
2.5考核方式
不同的考核方式,往往就是對學生不同的要求.考核方式調查可以了解學生對考核方式的看法和偏好.對于考核方式,沒有學生選擇閉卷考試,9%的學生選擇開卷考試,35%的學生選擇寫研究綜述并做PPT在課堂交流,而大部分學生選擇多種考核方式按一定比例相結合.對促進基礎知識掌握、學習方法掌握而言,閉卷考試是比較有利的.寫研究綜述并在課堂交流則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研究能力.當然,從學生最終的收獲而言,多種考核方式相結合的方式無疑是最好的.由上面的統計結果可見,學生普遍注重研究能力的培養,對僅一考了之的簡單考核方式并不贊同.
2.6教學效果
教學效果是教學質量的重要反映,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是教學改革的目標所在.教學效果調查在于了解教學活動是否達到了預期效果.統計結果顯示,57%的學生認為本課程的教學成果很好,35%的學生認為較好,少數學生認為一般,無人認為較差;52%的學生認為本課程對其研究工作有很大的促進作用,26%的學生認為有較大的促進作用,22%的學生認為促進作用一般,無人認為沒有促進作用.這說明本課程的整體效果良好,且不同程度地促進了各學生的研究工作.這與預期是基本相符的,提高學生的研究能力是本課程的重要目標,盡管這方面還有較大的改善空間,目前所取得的成績還是值得肯定的.2.7意見與建議意見與建議調查在于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態和需求.被調查的學生大部分沒有提出意見和建議,小部分學生所提的主要是關于教學內容的安排、研究能力的培養、實驗課的增加與單獨開設、考核方式的選擇以及師生互動的增進等.這些意見很中肯,且有些建議還非常獨特、有建設性.可見其中不乏有思想、有見解的學生.
3思考
3.1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目前部分學生興趣不足、學習意愿不強的問題不容忽視.如何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一方面,可以將學科的發展前沿如新的科學技術方法在解決考古問題中的應用等介紹給學生,開闊學生眼界的同時激發興趣.另一方面,應堅持“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增加師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并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上來,比如開展課堂討論、學生上臺發言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3.2整合師資力量
科技考古學科涵蓋的內容極其廣泛,且內容還在不斷豐富和深入.為了本課程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有必要進一步整合師資力量共同參與授課,盡量發揮各教師的專長與優勢.課題組也在逐漸嘗試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分別安排專長于該研究領域的教師講授,由單一教師授課轉換為由一個教師主要負責,多個教師協助的方式.此外,對于一些特定的專題,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輔以聘請專家作報告的形式.初步改革取得的效果較為顯著,值得繼續推進.
3.3優化教學內容
本課程的教學面臨著由于本科專業背景差異非常大,學生的相關基礎參差不齊的問題.如何安排教學內容、確定教學重點也是值得探討的.課題組認為應做到“內容全面、重點突出”.盡管調查發現小部分學生認為有些內容可以省略,且每個人對教學重點的看法大不相同,但作為一門課程,其整體上的完整性是不可欠缺的,然后做到詳略得當、主次分明,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至于教學重點的確定,考慮的因素包括教師的專長、學生的興趣、研究的熱點以及知識的重要程度等,如可將古陶瓷研究、冶金考古以及考古測年方法等內容作為教學重點.
3.4加強實驗和實踐教學
學生普遍感覺到本課程過于偏重理論教學,主要原因是目前本課程的課時相對不足,教師有捉襟見肘的困窘.為取得更為理想的教學效果,課題組認為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應并重,并逐漸引入了一些實驗課,同時由于課程學時所限,部分實驗放在《文物光譜分析》課程里,目前已開設過的實驗有陶瓷制作、冶金金相分析、淀粉粒顯微結構分析、紙張測試分析實驗、紅外實驗、紫外可見吸收實驗、分子熒光實驗等.更好的辦法是單獨開設《科技考古概論》的實驗課程,這也符合大多數學生的意愿.
4小結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一直不斷地對《科技考古概論》課程進行教學研究與改革,為清晰了解和把握近年來教學改革取得的成效,我們設計了《科技考古概論》課程調查問卷,對選修過本課程的學生進行調查.調查結果表明,教學改革的成效較為顯著.誠然,課程教學中還存在部分問題、面臨某些困難.這也是我們今后努力的方向,實行進一步的教學研究與改革,以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 上一篇:招商局管理工作安排
- 下一篇:檢驗局外貿發展工作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