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勘查工程專業創新教育改革
時間:2022-09-21 11:31:19
導語:資源勘查工程專業創新教育改革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面對新疆大學“雙一流”高校建設的新局面,為了應對資源勘查工程專業培養高級應用型創新創業人才的新使命,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必然性已迫在眉睫。為了把學生直接培養成學校與社會無縫銜接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通過整合(精簡)課程門數、增加核心課程學時、增加實驗課學時、增設一系列技能綜合訓練課程、配置合理周學時數等方面來優化課程體系。新的課程體系強調“基礎理論—技術方法—實踐應用”間的系統性,大幅度提升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把該專業建成極具新疆區域影響力的創新創業示范專業。
關鍵詞:資源勘查工程;創新創業;教育改革;課程體系優化
資源勘查工程專業是一個融地質理論、勘查技術、礦業經濟與環境及礦業政策法規于一體的綜合性、應用性很強的工科專業,旨在培養能夠從事礦產資源勘查評價工作的實踐創新型人才。
隨著“一帶一路”和“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倡議的逐步深入,新疆作為中國重要的資源基地和資源通道,高層次創新應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長,新疆大學資源勘查工程專業把“注重實踐能力,提倡創新思維,鼓勵自主創業”作為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方向。2010年5月教育部下發《關于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的意見》,可見國家對此的高度重視。在實施教學改革方面,以新經濟和政治形勢下的人才需求分析為導向,以優化課程體系建設為核心,完善“以需求推動為核心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把學生直接培養成學校與社會無縫銜接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
一、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必然性
1.區域行業環境的必然性。2017年初,我國新疆及其周邊區域地質礦產行業開始回暖,處于上升階段,由于區域上的資源優勢,新疆以及鄰區各國在資源領域充滿著各種機遇,為創新創業提供了廣闊的成長空間。按照目前新疆探礦權(4709個)、采礦權(3392個)、礦床(1498個)、礦點(2746個)分布情況,在現有基礎上,以平均每10個礦權配備高層次人才2名,需要配備1600名;每10個采礦權配備礦山高層次人才2名,需要680名;相鄰國家按50人/國配備上述兩類人才,共8個國家,又需要400名;共需2680名高層次人才。以上測算僅為保障“一帶一路”和“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倡議最基本的要求,也反映出我國新疆和鄰區各國在礦產開發領域對創新人才的需求。
2.少數民族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必然性。長期以來,在計劃經濟時代人才培養模式的慣性思維下,大學專業教育往往與社會對專業能力的要求脫節,這在工科等應用型專業尤為突出。少數民族學生在工科領域就業競爭中常常處于劣勢,這一現象被“三股勢力”利用,已成為分裂勢力蠱惑青年學生,煽動民族仇恨的重要源泉。為此,探索以需求推動為核心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大幅提升少數民族學生創新創業實踐能力,使其能夠發揮其民族特質和文化優勢,在社會主義建設中實現自我價值,不僅僅是專業教育問題,更是“一帶一路”倡議得以實施和新疆工作總目標得以實現的重要保障之一。
我國新疆和鄰區各國區域內地形條件復雜,民族眾多,礦產資源勘探、開發以及利用一般都在山區和少數民族居住區進行,而新疆山區民族和游牧民族的民族特質和文化背景,使其在山區、牧區找礦效率、找礦效果和工作安全性方面均表現出無可替代的優勢。由境內走向境外,境外各國有著相似的地形條件和文化背景,這一優勢將更加明顯。
二、課程體系優化的內容
在廣泛調研課程體系優化的工作基礎上,認真總結獲得的認識和成果,尋找出差距和不足。依據需求分析,優化課程體系,課程體系優化以“理論基礎—技術方法—實踐創新”結合度體現,強化“學科—專業”配套,以各學科方向科研平臺和科研活動為推手,結合行業需求,提升師資團隊創新創業教育實踐能力,同時構建校內外不同層次的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平臺,形成“學科方向—師資團隊—專業課程體系”配套格局。
1.以往課程體系存在問題。依據專業基礎理論、技術方法和實踐創新能力要求,結合相關高校和行業專家、行業單位、企業意見,通過各層次用人單位用人現狀和未來人才需求分析,資源勘查工程專業原有人才培養模式主要存在三方面問題:
(1)課程門數過多、類別繁雜,學生忙于應付,難以專注于專業核心理論、技術及實踐應用體系;
(2)學生在專業學習過程中沒有形成課程體系的概念,各門專業課程的作用及相互關系不清晰,僅為考試而學;
(3)部分教師和相當數量的學生存在理論和實踐脫節的問題。針對上述問題對課程體系優化提出五點要求:
2.課程體系優化內容。根據上述問題分析和五點要求,從五個方面優化課程體系:
(1)整合(精簡)課程門數(無機化學、物理化學、工程測量學等13門)。
(2)增加核心課程學時(巖石學、構造地質學、礦床學、勘查地球物理)。
(3)增加實驗課學時(結晶礦物學、巖石學、礦床學、勘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學)。
(4)增設一系列技能綜合訓練課程(GPS/RTK及地質應用、地質軟件技能綜合訓練、地質鑒定技能綜合訓練、地質編錄技能綜合訓練)和視野開拓講座。
(5)配置合理周學時數。課程體系強調“基礎理論—技術方法—實踐應用”間的系統性。其中綜合技能訓練在連結基礎理論、技術方法和實踐應用中起著關鍵作用,在內容上和時間上彌補了基礎理論、技術方法課堂教學、實驗教學和各類實習之間的缺失環節;視野開拓講座則依據行業需求變化,重點依托行業兼職教師實施,主要目標在于3—5年內逐步完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從本質上提升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育創業支撐點(基地)。
參考文獻:
[1]馮佐海,廖秉魁,王葆華,等.資源勘查工程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的改革與實踐[J].中國地質教育,2012,(1):21-23.
[2]童曉玲.研究型大學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2:1-150.
[3]夏慶霖,邊建華,王家豪,等.資源勘查工程專業高層次人才培養新模式[J].中國地質教育,2009,(4):70-72.
[4]陳翠華,丁楓,董樹義,等.資源勘查工程專業“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地質教育,2013,(2):44-49.
作者:張博文 木合塔爾·扎日 陳川 單位:新疆大學地質與礦業工程學院
- 上一篇:供需關系高等職業教育改革路徑研究
- 下一篇:高職護理專業班級管理現狀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