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片區教研教師在場學習探討
時間:2022-08-16 09:00:45
導語:語文片區教研教師在場學習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場學習”概念在場學習,就是給學習者營造真實的學習情境,讓學習者參與到學習活動中,親歷過程,感受到自己的知識結構、教學思想認知和教育行動等方面的真實體驗與變化。對小學語文教師來說,在場學習就是培訓者創設了真實的培訓情境,讓受訓教師參與到教學教研情境中,在學習環境、學習方式、學習氛圍、學習組織形式的共同作用下,經歷培訓過程,使其教育思想、知識結構、教學行為等發生真實可見的變化過程。
“在場學習”的構成要件
真實的學習需求。無論是怎樣的小語教研活動,都要給學習者以真實的學習需求。當學習者的期待與培訓者的供給形成同頻共振,就會達到最佳的培訓效果。真實的學習情境。因為組織片區教研培訓工作是與真實的課堂教學密不可分的,所以情境真實,參與教師“在場”,看到的教學現象是真實的,觀察到的數據是真實的,使用的教學策略效果是真實可感的,從而得出的結論也是客觀真實的。參加活動的語文教師個人思考是真實發生的,小組合作探究的過程是真實推進的,個體的自我反思與教學行為轉變也是真實進行的。體驗式的學習過程。參與的語文教師在片區教研指導者的組織引領下,開展相應的研究、分析,提出自己的觀點,形成相對應的結論。這個研究過程是參與者親歷的,是在其中真實體驗了學習研究過程的,能激發了主體意識和思維能動性。有效的組織形式。在場學習的一個關鍵要素就是“組織”。活動前的“學習需求”獲取,需要組織教師填寫問卷調查,征詢真實的語文教學問題;活動中,對全體教師進行分組、布置觀課任務,還要給做課教師提前布置任務,指定指導教師,進行課堂診斷;活動后期,還要組織研討,形成共識,推出成熟的解決策略,引入專家指導,以及展開推廣等。專業的評價推動。教師參加一次語文片區教研活動不易,要想收獲滿滿,就需要對小組成員發現的語文課堂存在問題、教師主張的課堂教學策略、學習者提出的改進思路等,做出正確的指導評價,就需要專業的引領推動。也就是要有語文專家參與,才能夠將小組的學習效果上升到理論高度并固化下來。深刻的自我反思。教師學習后的自我反思,首先是認識上的轉變,然后是行為上的轉變,最后是思維上的轉變。這就離不開活動后的任務驅動和嚴格考核。“惰性”一直存在,只有任務驅動,才能激勵教師轉變,實施考核才能從行為、思維角度固化研究成果,落實在教師身上。
有效的“在場學習”
培訓需求要主題化、微小化。一次活動,要聚焦一線熱點、難點、痛點話題,要幫助老師樹立一種問題意識,或者梳理一種問題解決的方法策略,或者一個教學思想觀念,或者一個教學技能,最終幫助一線教師改變自己的教學思維和課堂行為習慣。每一次活動,不僅要落實“一課一得”,更要聚焦語文教師教學的能力提升,讓教師養成一種習慣、鍛煉一種能力、形成一種意識、培育一種思維,這就是每一次在場學習活動的主題。培訓需要教師深度參與學習全程。有效的在場學習,需要參訓教師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觀課議課的全程,需要帶著問題意識、研究意識、參與意識投入進去。首先,每一次的教研活動,都是在課堂發生的,主題也是從課堂中誕生;其次,教師帶著問題意識觀課,獨立思考現象背后的原因、對策,形成自己的認知結果;接著,小組合作研究,在群思碰撞中,逐漸得出清晰的觀點、解決辦法、實施方略;再接著是內化吸收,在課堂教學中實踐,固化成自己的能力和思維認識。這就是深度參與學習的全程,是從“實踐——認識——實踐——再認識”的過程。培訓的終極指標指向教師的思維發展。基礎性思維是回憶、理解、應用,高階思維是分析、評價、創造。常規的培訓往往開始時教師“熱血沸騰”,回家后“束之高閣”,原因就在于,教師在培訓中是“拿來用”的思維,而不是“揚棄”的思維。在場學習中,要讓教師有存在感,要有“我思故我在”的主體意識,要帶著自己的主體意識參與學習活動,要表達自己的觀點,主動觀察、發現問題,要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進行理解分析或者遷移,積極參與對語文教學現象的分析、研討、嘗試、創新中,并最終提出自己的“解決之道”,只有如此,才能夠最終達成認識的深入和能力的提升。
實現線上“在場學習”實效性
傳統的片區教研都是線下開展的,如果能夠按照前面的“有效在場學習”幾個要素去實施,學習效果自然是好的。在疫情還待控制,時間與經濟成本受限的情況下,如何借助“互聯網+”條件,實現“線上”片區教研模式下的“在場學習”效果優化,就成為了探究的首選。“線上”在場學習是可行的。因為網絡賦能“在場”。雖然,不能夠在物理空間上聚集在同一個場地,但是“互聯網+”讓大家齊聚電腦屏幕前,共同觀看一堂課,聽一次報告,討論一個真實的小語話題,研究一個小語教學案例,探討一節課的教學設計——是可以有“真實的學習需求”的。在組織“線上”的在場學習時,可以事前分工,形成不同的小組,展開小組間的分工合作。組織產生效能,小語網絡研修因為有了有效的組織,也能夠達成巨大的成效。整個活動的開展,有主持人,有座談教師,有指導專家,有屏幕互動環節,有活動前的公告和活動后的小結整理,有活動資源的收集和活動成果的呈現,也就是說在“互聯網+”條件下,網絡“在場學習”也可以實現“有效的組織形式”。線上“在場學習”,給每一位參與的小語教師以最大程度的參與力度、思維深度和最充分的話語權。想一想,線下的在場學習,在同一個空間內、時段內,發言的人數有限,思考的時間有限,思考的深度受限,記憶、消化、理解、遷移等都受到時空限制。而“線上”在場學習,每一個參與者都可以成為深度學習者,有足夠的時間去提問質疑、提出自己的獨特見解、展示自己研究成果。片區教研的“在場學習”方式提供了很好的教師教學研究途徑,線上線下的“在場”,對于提高語文教師核心素養,促進片區教研效果,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需要進一步探究,形成更成熟的模式。
作者:單位:程俊
- 上一篇:醫療機構法治建設對策
- 下一篇:師范院校藝術專業美學教育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