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新生入學前家庭教育研究
時間:2022-10-25 08:55:39
導語:大學新生入學前家庭教育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家庭教育作為一種教育形態,具有不可替代性。大學新生入學的家庭教育就是要通過家庭成員的言傳身教,幫助大學新生完成由中學生向大學生角色轉變的各項準備工作。當下的大學新生家庭教育缺乏系統性和針對性,尤其是認識上的誤區影響了教育效果。大學新生家庭教育不但要做到與大學相銜接、與社會相適應,還需要學校與社會的協同。前置高校的大學新生入學教育,協同社區青少年社會教育,是提高大學新生教育家庭教育效果的重要路徑。
關鍵詞:大學新生;家庭教育;教育前置;社區教育
一、引言
大學新生是一個相對特殊的群體,他們正處在由中學生向大學生角色的轉變期。在入學前的近三個月時期,父母或其他年長者的家庭教育替代學校教育,成為大學新生入學前逐漸完成角色轉變的依托。不良的家庭教育對大學生的會成長帶來負面影響。事實上,與中學相比,現代大學生存在較為嚴重的心理問題,這與大學生不良的家庭教育密切相關,之所以不在中學階段呈現出來,一方面是因為青少年同一性發展階段普遍延后,另一方面是“高考的沉重壓力暫時掩蓋了因不良家庭教育帶來的心理問題”。[1]大學新生入學前,如何避免家庭教育的誤區,探究依托家庭教育推進大學生新生的前置教育,對于促進大學新生適應未來大學生活,培養獨立的人格,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筆者就此對所在學校大學新生進行了調研,以此來分析大學新生入學前家庭教育誤區以及解決的路徑。
二、大學新生入學前家庭教育的內涵
家庭教育、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是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發揮著不同的作用,其中家庭教育作為一種教育形態,體現出啟蒙性與終身性、個別性與靈活性、感染性與權威性等特點,具有不可替代性。[2]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大學生的成人成才離不開家庭教育。大學新生大多為獨生子女,生活自理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相對較弱,心理上還不很成熟,在進入大學前后,仍然要依賴于家庭的幫助,加強入學前的家庭教育相當必要。家庭教育作為非正規教育,其內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通常而言,前者是指“家庭成員之問相互實施的一種教育”,后者是指父母或家庭中的長者“自覺或不自覺地、有意識或無意識地”對其子女實施的教育和影響。[3]大學新生入學前的家庭教育屬后者,即在正規學校教育暫時缺失的情況下,通過家庭中年長者的言傳身教,幫助大學新生完成由中學生向大學生角色轉變的各項準備工作。大學新生入學前的家庭教育有別于中學時期的傳統家庭教育。傳統的學生家庭教育是偏重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提升中學生的應試能力以考取理想的高校,成為家庭關注的重點。家庭教育圍繞高考指揮棒運轉,除了學業成績外,其他似乎可有可無。高考結束以后,大學新生的角色轉換,使得傳統的家庭教育失去重心,學生家長普遍出認為,子女已經考上大學,成為大學生,將來要遠離家庭,獨立生活,無需再如以前那樣嚴格要求,“所以現實中很多家長把注意力放在如何向子女提供充足的資金方面”,家庭教育不太關心。[4]這其實是認識上的誤區,事實上大學生,特別是大學生新生尤其要加強家庭教育,只不過是家庭教育的側重點由關心子女的學業成績,適時轉變到教育子女如何適應大學生活,幫助子女在離開家庭呵護的情況成夠成長。大學新生入學以后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如何適應大學生活。高校大學新生入學以后會面臨的各種困擾,這些困擾歸根結底是心理適應能力不夠。心理適應能力與大學生的成人成才相關,大學新生心理適應能力不高,會使學生產生“新生綜合癥”,嚴重的可能會引發休學、退學,甚至自殺等極端行為。研究報告表明,在大學生新生心理適應困擾中,“資源利用、人際關系困擾最為明顯,職業目標和獨立生活困擾次之,學習方法困擾最低”。[5]因此,大學新生入學前,通過家庭成員的言傳身教,圍繞如何處理人際關系、如何確定自己職業目標、如何學會獨立生活等問題,進行有針對地進行預備,是大學新生入學前家庭教育的主要內容。
三、大學新生入學前家庭教育的誤區
家庭教育盡管是家庭成員之間互動教育,但是也不是簡單的過程,家庭教育也受種因素的影響。整個社會外部環境以及家庭中的家長素質、生活環境、社會關系、成員關系等內部因素,都會對家庭教育產生影響。子女考取大學,對家庭而言是件大事。對于大學新生而言,大學生活是陌生的、充滿期待的人生新階段;對于家長而言,離開家庭生活庇護的子女進行大學生活,同樣也是未知的、充滿期盼的新生活。調查表明,家庭教育在大學生新生入學前或多或少都會存在,但是缺乏系統性和針對性,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認識誤區。一是將未實現的愿望設定為子女目標,誤導大學新生未來職業規劃。許多大學新生在對大學生的生活充滿期待的同時,對自己未來的規劃并不清晰。在對大學新生未來職業規劃的調查中,可以發現,大學新生入學前的家庭教育中,長輩的教誨影響很大。部分家長盡管并不了解新生所學的專業,甚至沒有認真考慮孩子的興趣、志向,但卻對孩子將來做什么都進行了設計,而這些設計往往更多地滲雜了父母沒有實現的人生目標,包含了家長對于社會功利化的理解。家長希望孩子將來做什么,成為大學新生職業規劃的目標。由此,在大學新生中,由于期望的目標與現實的條件的差距,造成心理上的落差,專業興趣不濃、追求目標不明以及學習動力不足,使得大學新生產生諸多的困擾。二是將大學教育簡單理解為學業教育,忽視大學新生綜合素質教育。大學教育與中學教育盡管都是正規教育,但是在現有教育體制下卻有根本的區別。如果說中學教育是高考指揮棒下的應試教育,那么大學教育是綜合知識學習和能力培養的綜合教育。促進學生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是大學教育的主旨。大學新生入前的家庭教育,最常見的教誨就是:到大學以后好好學習,取得好成績,其他什么事也不要問。教育大學新生入學后抓好學業成績,這并無不妥,但是僅此還不夠。大學教育畢竟不是應試教育,大學新生,在有效地開展大學學習之前,“最重要的莫過于大學意識的覺醒”,而不是“急于埋頭努力讀書,毫無遺漏地接受新的書本知識,而是要首先對自己的大學生活有充分的認識,明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并在此基礎上合理地安排大學的學習和生活”。[6]大學教育的內容豐富,除了知識學習外,還有知識學習、技能培養、理想信仰教育、職業道德培育、社會責任感養成,等等。三是將大學生活基本等同于物質生活,延長大學新生校園適應周期。大學生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長和愛好,利用課外時間,獨立或在教師指導下參與教育培訓、學科競賽、學術講座、科研項目、文學藝術創作、社會實踐等各類活動。但是初進大學校門的新生面臨選擇困惑問題,因為在入學前的家庭教育中,家長關心的是孩子入學以后的衣、食、住、行,認為大學除了學習以外,生活就是簡單的物質生活,鮮有家長會告訴孩子大學生活會面臨什么。調查顯示,大多數的家長對新生入學以后生活的關注,主要是生活自理能力,在入學前的教育中,缺失幫助新生如何適應新的校園生活內容,甚至有些家長教育孩子不要參與與學習無關的活動,這無形中延長了大學新生校園適應周期。四是將部分社會陋習視為社會的閱歷,傳遞大學新生錯誤的價值觀。大學階段是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培育的重要時期,大學新生入學后新生第一課,就是要教會學生如何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同樣,入學前的家庭教育是新生邁入大學,樹立人生新標桿的起步教育。以自己的社會閱歷教導孩子掌握為人處事的方式,這對于提高大學新生的社會交往能力,盡快適應大學生活無疑是具有積極意義的。但是,部分家長將投機取巧、貪小便宜、弄虛作假、敷衍了事等一些社會陋習作為社會閱歷,滲雜在新生入學的家庭教育中,顯然誤導了大學生的價值判斷。大學新生入學以后出現的功利思想、自私自利以及不誠信行為,住住與家庭教育有一定的關聯。
四、大學新生入學前家庭教育的路徑
家庭教育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家庭教育既要符合孩子的成長規律,又要講究適當的方法,是“科學與藝術的結合”。[7]大學新生入學前家庭教育中,圍繞即將面臨的大學生活,有針對地選擇切合實際的家庭教育方法,可以促進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培育積極的情感,使大學新生的入學教育事半功倍,從而為學生的成人成才打好良好的基礎。但是,大學新生入學前的家庭教育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要做到與大學相銜接、與社會相適應,這還需要學校與社會的協同。現代教育學認為,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是大學生成長過程不可或缺的教育形態,“家庭教育注重情感的作用,富于情感感染力;社會教育豐富多彩,靈活多樣,富于興趣吸引力;學校教育全面系統,能發揮集體的教育作用,方向明確”。[8]三者是相互聯系的統一體,相互配合可有利于發揮教育的互補作用與整體效率,促進教育方向的統一。大學教育是學校教育,大學新生入學前教育是家庭教育,并輔之基本的社會教育。從中學畢業到進入大學,這段時間雖然只有二個多月,但卻是正規教育的空檔期,提高家庭教育的針對性、有效性可以促進大學新生完成角色的過渡。由此可見,新生入學的家庭教育離不開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前置高校的大學新生入學教育,協同社區青少年社會教育,是提高大學新生教育家庭教育效果的重要路徑。前置大學新生入學教育就是將高校的專業思想教育、校紀校規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入學教育內容前置新生入學以前,由家庭教育來完成。通過教育前置,使大學新生了解大學、了解專業,從而轉變觀念,明確目標,縮短入學以后的適應期。新生入學教育前置關鍵是要構建大學教師與學生家長的相互溝通機制,學校提供教育內容,而具體如何傳遞給大學新生,需要家長根據家庭情況和學生個性,自行選擇適當的方法和時機。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新生入學教育前置不僅可行,而且必要,這可以有效地防止大學新生“空檔期”可能出現的失范問題。同時理為重要的是,借助前置教育,家長與大學之間架構起相互通聯橋梁,這無疑對大學生入學以后的成長成才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五、結束語
協同社區青少年社會教育就是依托社區社會教育資源,將社會公德、社會服務、社會交往等內容融入家庭教育,培養大學新生的社會責任感,以為大學生入學以后的素質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打下扎實的基礎。在現代社會,“社區教育是教育發展的重要和目標,也是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途徑和手段”,家庭教育本身就是社區教育的重要形式。[9]開展以家庭為中心的大學新生社區教育需要注意教育形式的趣味性、教育內容的針對性和教育方式的時效性。例如,通過社區橋梁,組織大學新生家庭,參與社會調研、社區義工、尊老幫扶活動,這些活動看似簡單,但卻能培養大學新良好的社會風尚,同也提升大學新生的社會交往能力,使之更好地適應大學生活。當然,前置入學教育與協同社區教育只是提高大學新生入學前家庭教育效果重要路徑,但是不是唯一路徑。實施新生入學前的家庭教育還涉及到家長觀念的轉變、高校入學教育模式的創新,同時針對不同家庭環境與大學新的個性特點,還需要選擇適當的教育方式。
作者:單位:揚州大學 廣陵學院
參考文獻:
[1]徐輝.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M].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14:31.
[2]王世意.心理學原理及其應用[M].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總社有限公司,2014:145.
[3]閆旭蕾,楊萍編.家庭教育新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7.
[4]王春梅.大學生家庭教育缺失的原因及對策[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0(4):32-34.
[5]鐘向陽,張莉.大學新生心理適應及其與心理健康的相關研究[J].高教探索,2009(4):128-132.
[6]趙百剛,王明哲,顧念念.大學生涯規劃[M].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14:12.
[7]柏鳳岐.現代家庭教育實踐與研究[M].蘭州:甘肅教育出版社.讀者出版集團,2012:53.
[8]楊兆山.教育學原理[M].沈陽: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193.
[9]謝晶仁.社區文化建設若干問題的理性透析[M].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14:90.
- 上一篇:父親在幼兒家庭教育中的角色定位
- 下一篇:《顏氏家訓》對家庭教育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