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高等教育的機遇與挑戰
時間:2022-07-13 10:57:01
導語:淺談高等教育的機遇與挑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當前,我們正處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時代,我國正逐步形成以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走中國特色教育現代化的路子。隨著時代的進步,互聯網滲透到教育領域,“互聯網+教育”對傳統的教育模式帶來了一定的沖擊,教育行業該如何面對和適應“互聯網+教育”的科學模式,既是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重點問題,也是擺在廣大教育工作者面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推動教師專業發展的變革
“互聯網+教育”改變了教師的工作方式,將教師專業發展推向了另一個高峰。一方面,在教育信息化大背景下,對于教師的專業能力素養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要不斷適應新課程改革與教育信息化的相應要求,特別要提高使用多媒體等工具的能力;另一方面,互聯網的普及給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了便利,使教師專業發展不再受到時間、空間的約束。同時,數字化網絡資源使教師形成學習共同體,教師可以隨時與同事、專家合作。
(二)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多樣化
在信息化背景下,互聯網促成“人機結合”(人與計算機結合),人機結合也會促進學生的學習方式實現多樣化。“互聯網+教育”使學校形態變成了自組織的智慧學習環境,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時間特點,制定個性化的學習課程和教育服務。把正式學習與非正式學習進行融合,通過位置感知、二維碼等學習,讓學習不再受到時間、空間的限制。“互聯網+教育”深刻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方式,泛在學習已經成為數字化學習的重要發展方向。
(三)教學模式多樣化
隨著云技術、大數據的發展,教學模式從灌輸式轉向互動式。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輔助者與指導者,其從教學生知識轉向教學生如何學習知識,這一轉化使得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性增強。微課、慕課、翻轉課堂等教學模式正逐漸走進課堂,甚至還出現了“彈幕教學”模式,即在教師講課的同時,學生通過互聯網把自己的疑問發送到教師的課件屏幕上,增進了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既使問題及時得到反饋,又不會打亂老師的步調。
二、“互聯網+教育”給高等教育帶來的挑戰
(一)教師對“互聯網+教育”認識與行動不足
通過走訪一些院校,筆者發現,在互聯網背景下,部分教師認為“互聯網+教育”就是下載相關教學課件、學習相關教學課程,并沒有真正理清“互聯網+教育”帶來的機遇。這與大數據背景下的教育理念背道而馳,更沒有認識到應該利用大數據技術去提高教育質量。特別是一些老教師,不主動學習網絡技術,還在堅守傳統的教學模式。
(二)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愈發明顯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學生應用互聯網技術的能力逐漸提升,對互聯網的依賴性變強,同時對信息的辨識能力不斷提升,追求個性化,喜歡圖片、聲音和影像。現階段,學生的學習需求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基于互聯網學習平臺的特殊性與大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沒有規范的紀律對其進行約束,他們需要更高級別的各種移動終端和實體性學習資源。
(三)教學信息干擾與監控漏洞進一步凸顯
網絡是一把雙刃劍,信息資源的膨脹必然會對教學信息造成干擾。首先,在信息量龐大的網絡環境中,學生很難找準學習方向。例如,在教學中給學生播放相關視頻的時候卻發現許多學生將注意力放在了一些與學習無關的內容上。其次,互聯網上信息的呈現方式決定了其具有無序性、重復性、不確定性,學生處于魚龍混雜的環境,很難甄別信息真偽。除此之外,這種模式下學習的自主性很強,很難進行監控。
三、如何應對“互聯網+教育”給高等教育帶來的挑戰
(一)加強教師教育
面對互聯網帶來的挑戰,教師要充分利用先進資源,從促進學生發展的角度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充分把握互聯網帶來的機遇。首先,對教師應該加強現代技術教育,使其熟練使用多媒體等工具,不斷進行資源整合,利用互聯網把教師、學生、教學融為一體,建立相應的平臺,實現資源共享與交流;其次,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互聯網,指導學生主動學習,設計移動互聯網化的課堂教學,將互聯網與教育進行融合;最后,教師應以學生為中心,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使學生主動構建知識結構,同時應考慮學生的興趣愛好,將課堂知識與時事熱點緊密結合。
(二)組建自律學習群或學習型團隊
在學習生活中,由于互聯網學習平臺的特殊性與大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沒有規范的紀律對其進行約束。雖然大學生在生理上已經成熟了,但不少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自律意識、團隊合作意識仍較為薄弱,因此就需要組建自律學習群或學習型團隊。在組建自律學習團隊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需求,打破時間、空間的限制,建立學生間、老師間、師生間的交流互動團體,通過平臺促進資源共享與合作交流。自律學習群有助于實現教師與學生的雙向監督,實現團隊內外的雙向交流,同時更好地共享資源。
(三)優化高等教育的保障
面對魚龍混雜的信息,高校應該把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提上日程,提供相應的保障。首先,學校應該開展相應的課程,把先進的信息技術引入課堂,讓學生能夠敏銳地辨別各種信息,對龐大的信息進行處理與選擇。與此同時,讓學生主動把網絡規范與自身的實際結合起來,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其次,建立相關的教師培訓機構,使教師熟練掌握現代信息技術,鼓勵與嘉獎游刃有余地運用信息化教學技術的老師。最后,積極鼓勵在校教師與其他院校教師、各類培訓機構、各類企業進行交流與合作。
作者:梁建華 單位:貴州師范大學
參考文獻:
[1]楊銀付.“互聯網+”時代的教育改革與創新[J].教育研究,2016(6):4.
[2]馬化騰,等.互聯網+國家戰略行動路線圖[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48-49.
- 上一篇:淺談高等教育跨文化管理
- 下一篇:職業教育機械專業實踐教學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