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的干預和調適
時間:2022-10-31 11:15:53
導語: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的干預和調適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前言
大學生的就業心理問題是在大學生們在準備就業和就業的過程中表現出的心理特征,針對于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進行有效的干預,促進其進一步根據自身發展及環境的需要對自己進行的心理控制和調節,維護心理平衡,消除心理問題,以良好的心態走向就業崗位是當前大學生就業指導中的重要環節。
二、大學生求職就業過程中的心理問題
(一)大學生就業群體的焦慮心理
多元化的就業趨勢不僅僅讓大學生面臨更多的職業選擇,同時也因為社會對專業和綜合素質的要求使得大學生的畢業求職過程充滿了曲折,責任越來越重,需要面對的工作崗位錄用種種程序嚴格而繁多,大學生面對職業崗位需要具備綜合型能力和專業型能力,另外還有性別、學歷等要求,進一步挫傷大學生的求職動力。很多畢業生在畢業前夕,因求職問題過度焦慮,如不能及時化解將會嚴重影響他們求職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會出現心理不安,過度焦慮,將直接影響求職的效果。
(二)大學生就業群體的自卑與失落心理
作為缺乏自信心的心理表現,自卑心理在大學生就業問題上是一種腳位普遍的現象。由于大學生群體是一個還沒有走向社會的群體,他們缺乏自己潛能的認識,進而缺乏自信心。大學生在求職的過程中,隨著求職的挫折,其失落感越來越強,加上在求職的過程中精神上感到孤獨無助,不能及時和師生進行交流,遭遇幾次求職的失敗,萎靡不振,甚至將自己封閉起來。
(三)大學生群體走向社會面臨就業的畏難怕苦和消極依賴心理
目前高校的畢業生在就業取向上普遍傾向于外資高薪企業,以及高校科研和行政事業單位,怕吃苦的心理負擔存在,致使就業面越來越窄,選擇期越來越長最終導致就業失敗。更有一些畢業生沒有積極主動尋找就業機會,忽視就業信息,一味地依賴父母和會關系。
(四)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的嫉妒和攀比心理問題
擇業嫉妒心理的產生實在畢業生求職的過程中,和其他人的成就對比產生的羨慕和敵視情緒。這種嫉妒心理一般都把別人的優勢和成就當做是自己的威脅,產生心理不平衡,乃至憤怒情緒,最終有可能使用貶低、背后拆臺、誹謗甚至人身攻擊等報復的手段來求得心理平衡。很多畢業生在求職的過程中所產生的嫉妒心理造成了自身的痛苦。
三、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
影響大學生選擇職業心理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有社會、學校、家庭和生活的文化氛圍等諸多方面。
(一)社會時代因素和職業評價因素
大學生的就業問題本身就是一個社會問題,其畢業就業心理的形成與所生活的時代有著密閉可分的關系。今天,大學生的就業意識和就業方式產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同時就業的領域在急劇拓寬。很多畢業生在甄別工作優劣的同時也產生了思想混亂、精神困惑的心理現象。社會對職業的評價不僅僅反映出社會大眾社會分工的認知,同時也體現了人們對社會各種職業的價值取向。延伸到從業者來說,其從事職業的社會評價直接涉及到對他們自身價值的社會認同,影響到從業者對職業活動的期望和追求。因此,大學生在進行職業的選擇時,社會主流的職業認知與評價對畢業生的就業心理影響是很大的。
(二)家庭因素
對于職業來說,很多家庭都有一定的固有認知。特別是不同的家族在進行對子女的教育中,不知不覺地影響到下一代的職業選擇。同時家族在同一個相近職業的歷史積累中,也會從價值取向和就業渠道上影響下一代年輕人的就業觀念。學生所在家庭的因素將會造成就業服從家庭長輩指導和幫助,形成同家庭成員相一致的就業心理。
(三)特殊年齡的青年群體擇業觀的影響
作為年輕人,他們在涉世之處,往往會通過周圍同齡人獲取社會信息和就業理念,最終形成較為相近的就業觀念。畢業生通過周圍青年群體的就業價值取向和職業期望,會選擇和家庭指導、家族從業以及不同年齡就業者的群體擇業心理。
四、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的干預
(一)強化對大學生自信心和與自我肯定的培養
作為一種積極而健康的擇業心理,自信與自我肯定是當代大學生充分相信自己各方面能力,揚長避短,積極主動的采最有效的捷徑追求就業目標的前提。要對大學生正確認識自我的過程進行干預,學校可以通過心理測試,讓學生了解自己的一些基本情況,同時也可以通過提供多種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發現理想和現實的差距,通過對學生的客觀評價等方法來實現。
(二)對大學生走向社會競爭意識與冒險精神的培養
今天“雙向選擇、自主擇業”讓大學生們明白“雙向選擇”中競爭是必然,一方面需要大學生增強自身的就業競爭力,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同時也要求他們積極參與競爭,要有競爭意識和冒險精神,同其他的畢業生進行激烈競爭。因此在就業指導中,學校要培養畢業生實現自身價值、就業多元化的競爭意識和冒險精神,讓他們認識到挑戰與競爭性更強的工作在某種程度上是未來發展的主流,同時也積極培養他們的自己創業能力和意識,實現自我就業。
(三)培養對大學生自主擇業的積極態度
很多學生在沒有畢業之前就開始關注上一屆畢業生的就業情況,同時通過各種渠道了解有關就業政策、就業形勢,積極培養自己的求職技巧。因此在就業指導上,學校要指導學生制定自己的求職計劃,同時敞開大門,通過不同職能部門的協調,主動提供相關的信息咨詢,讓學生充分了解不同的工作崗位的需求信息,同時指導參加人才市場的招聘,提供招聘渠道,指導學生向用人單位郵寄求職信,幫助他們完成就業。
(四)對畢業生自卑感和依賴心理以及就業的恐懼進行干預
大學生涉世尚淺,在實際擇業中難免遭受挫折,很多大學生在屢遭挫折以后產生了自卑心理,自信息遭受很大打擊,容易產生自卑心理和就業恐懼等心理現象。心理學認為輕度的焦慮是正常的,適當的焦慮可以使人產生壓力感,促使人積極努力。但是過度的焦慮能導致嚴重的心理障礙或疾病,影響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對于大學生來說,在就業指導的過程中,學校要進行專門的指導,讓學生克服擇業過程中產生的怯懦心理,發揮自己的才能,積極“自我推銷”。
五、大學生就業心理的自我調適
(一)大學生在接受大學教育的過程中要合理自我定位
職業是多種多樣,職業的好與壞不是絕對的。因此要形成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的職業就業觀念,對自己走向社會的職業作出合理的定位。大學生在進行就業時,要對社會需求、自身能力和外界環境條件進行充分分析,確立適合自己的職業目標。同時,大學生要客觀認識自己,對社會需求有清醒認識,立足社會需求,充分考慮職業的社會價值,尋找適合自身職業崗位。
(二)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課堂上,主動參與并接受積極的引導
大學生要積極參與到學校組織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課堂上來,認真聽心理健康專題講座,正面、科學的認識自我存在的心理問題,預防心理疾病的發生,并進一步針對性地進行自我心理素質強化訓練,提高心理疾病預防能力和心理自我調適能力。
(三)主動參加社會團體組織開展的社會實踐活動和學校開展的課外活動
經常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和課外活動的學生膽子大、性格開朗,心理疾病也少。大學生要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融入社會,最大限度地與他人交流,進一步培養開朗的性格能夠釋放積極的心理能量,起到心理調適的作用。
(四)根據自身條件,適當參與心理健康咨詢,了解自己的心理狀況并逐步調適
大學生要根據自身的需求,經常參加教育學、心理學和社會學等方面的專家學者進行的心理講座,有條件的還可以參加心理咨詢,對自身的心理問題進行求教,尋求有效的辦法緩解心理壓力,度過心理危機難關。
六、結語
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所產生諸多的心理障礙,一方面我們要重視問題的存在,將之作為我們育人重要組成部分。另一方面,也要認識到工作中的不足的,根據時代的需要,密切關注學生的心理素質的培養和提高,運用正確的調適方法,將學生工作中求職心理問題進行有效的疏導,使之以穩定的情緒和積極的心理,順利走向社會,實現就業。
作者:孫俊娟 單位:開封大學醫學部
- 上一篇:提高地方本科院校大學生就業質量的思考
- 下一篇: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教學改革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