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創業教育生態系統研究

時間:2022-02-27 10:21:52

導語:大學生創業教育生態系統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學生創業教育生態系統研究

一、協同創新與創業教育的理論基礎

關于協同創新的內涵,目前國內外學者普遍認為,最早是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斯隆中心的研究員彼得•葛洛提出,即“協同創新多為組織(企業)內部形成的知識(思想、專業技能、技術)分享機制,特點是參與者擁有共同目標、內在動力、直接溝通,依靠現代信息技術構建資源平臺,進行多方位交流、多樣化協作”。國內較早研究協同創新的學者是嚴雄,他認為協同創新是“大學、企業和科研院所三個基本主體投入各自的優勢資源和科研能力,在政府、科研服務中介機構等相關主體的協同合作下,共同進行技術創新的協同創新活動”[1]。協同創新的內涵本質是:通過國家的引導和機制安排,充分發揮大學、企業和科研院所各協同主體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積極開展跨學科、跨部門和跨行業的深度合作,加速科技推廣應用和產業化,協作開展產業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產業化的活動。我國提出的“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力地推動了我國高校以國家發展需求為導向,更加密切關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前沿的重大問題,不斷增強廣大師生的問題導向、協同理念和創新意識。基于協同創新的大學生創業生態教育系統,在高校中運用主要是為了培養與社會發展趨勢相適應,思想、行為創新的全能型人才。現階段,高校在教育學生方面,多是以基礎理論和知識傳授為主,但是市場需要的是高素質的理論與實踐經驗相結合的創新型人才,這就要求高校對教育模式進行改革,在協同創新的基礎上開展創業教育,建立產學研教育機制。但是在教育實施過程中,大學生創業教育依然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對其加以解決,從而為社會輸送創新創業型人才。

二、大學生創業教育簡況和存在問題

(一)大學生創業教育簡況。對于國外的大學生創業教育,以美國為例,該國家的高等教育主要體現在培養創新與創業能力上,所以在其教育過程中,也就形成了新的教育模式,即創業型高等院校。最早被認定的創業教育院校為麻省理工學院,該院校將創業教育和創業活動進行了結合,構成了多個以創業為核心的生態系統[2]。此外,加州大學的洛杉磯分校,也積極響應創業生態系統的提倡,在學校中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斯坦福大學特別注重對于學生科研創新能力的培養,投入巨資為學生提供科學創新、學術研討的機會[3]。法國在開展教育的同時,也將創業教育當作提升國家競爭力的關鍵內容,并且創建了創業計劃培訓中心,用于大學生創業能力的培訓。英國對于創業教育也高度重視,將其作為教育領域的優先內容,并為其提供政策方面的支持。此外,在亞洲的一些國家也逐漸開展創業教育,例如日本、韓國等。對于我國的大學生創業教育,國務院也相繼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大學生創業教育的開展,并且在稅務、工商等多個行業領域相繼出臺鼓勵大學生創業的條例。一些高校在政府部門的支持下,開始在校內建立創新創業學院、創業教育研究中心,為大學生創業提供服務,深入落實、擴大就業發展范圍,使更多的大學生進入自主創業的隊伍中。由此可見,大學生創業教育在科技創新方面必將發揮重要作用。(二)大學生創業教育存在問題。1.基于協同創新的創業教育平臺不完善。大學生創業教育平臺是政府為提高本區域大學生創業成功、提升創業層次而構建的支撐和保障創業活動的系統。應該由政府、高校、企業、科研院所、孵化器、大學生等主體,然而現狀是創業教育政府一直在倡導,學校只是在內部進行封閉性的訓練,沒有和外界形成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良好環境。創業教育平臺只是局限在學校內部創業園區或者學生所在的學院,極大地制約了創業教育的發展。2.基于協同創新的創業教育文化氛圍不濃。高校教師很多都是長期工作在學校的教育人員,盡管在教育領域有非常豐富的科研成果,但是卻沒有豐富的企業實踐經驗[4]。通過調查發現,一些大學生對于自己未來的創業發展、規劃、保證企業運轉的基礎知識等的了解都比較匱乏,雖然創業的積極性非常高漲,但是卻沒有基礎理論和實踐經驗作為支撐,導致創業教育無法順利進行。由此可見,建立一個集理論和實踐經驗于一身的“雙師型”隊伍,對于大學生創業教育而言非常必要。3.多方聯動協同創新機制不夠健全。當前高校進行大學生創業教育期間,并沒有完善的制度、生態機制以及協作機制作為保障,導致創業教育一直被限制在教育系統內部,無法實現創新。大學生創業教育和政府出臺的政策之間也缺乏緊密的聯系,學校包辦論和政府包辦論一直禁錮著創業教育的創新發展。基于此,高校的創業教育需要構建以學校、政府、企業、行業以及孵化器為核心的多方聯動機制,使創業教育全面實現創新。

三、基于協同創新的大學生創業教育生態系統構建

(一)搭建創新創業教育協同培養平臺。1.建立符合學校校情的教育平臺。建立一個創新人才協同培養平臺,同時關系到高校的內部協同以及政校企之間的多方聯動。所以,為了保證教育平臺的有效性,需要建立與學校實際情況相吻合的校內教育平臺[5]。在該平臺中,同時囊括了創業實踐活動平臺、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平臺、校內預創業平臺等,在理工、文理和藝術結合的基礎上,全面采用雙專業、雙學位以及主輔修的模式,目的在于不斷夯實學生的基礎知識與技能,擴展口徑,建立一個適合創業教育的協同教育氛圍,從而實現學生適應能力的提升。2.組織實施高校協同培養模式。高校也可以運用教育技術學科影響比較大的院校,與其合作展開學校之間的合作,建立院校協同培養平臺。在這一模式下,可以將合作院校的學生進行交換,并組織科研合作、課程開發和教材開發,借助互聯網信息技術實現信息技術共享,在高校協同培養模式的基礎上組織聯合辦學,實現協同創業教育。3.校企聯合開展協同教育。校企結合是一種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教學模式,通過學校和企業各自所占優勢,在融匯資源、建設平臺、規劃引導以及健康發展方針的指導下,將學校、社會、企業等各方資源進行深度融合。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最終目的是協同培養創新創業人才,實現教育鏈與產業鏈的溝通與融合,建立長效機制,促進學校、企業和社會良性互動,達到協同育人的最終目標[6]。校企可以共建二級學院、專業或實驗班等形式,在組織實施校企合作教學模式的過程中,企業要安排專業人士到學校中參與教學,對高校中的創業隊伍以及項目進行指導,并展開預就業模式協同教育,使大學生能夠實現市場和創業項目的緊密聯合,為社會輸送高素質、綜合型人才。教師要深入企業開展實踐工作,協助企業開展技術服務或管理工作,培養更多的“雙師型”教師。4.開展校政合作協同教育。為了使高校創業教育更體現科學性,可以在教育期間實施“卓越計劃”,但是這也就對“校政合作”的教學模式提出了嚴格的要求[7]。在“卓越計劃”的要求下,需要在原本的框架中,對校政合作模式的目標、運行以及評價機制進行創新,充分發揮出政府在高校創業教育的指導作用,以出臺的政策推動高校大學生創業教育的順利進行。5.深入落實科教協同教育。為了進一步提升大學生的創新研究能力,可以在創業教育過程中展開科教資源平臺共建共享協同教育。在實施該教育模式時,主要采用的教學模式為研究型、探究式,積極鼓勵專業水平高、經驗豐富的教學人員參與到創業教育以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中。6.加強國際間的交流合作。為了拓展大學生的視野,了解更多專業知識,可以與國外一些高校合作,學習借鑒國外知名大學先進的教學理念、教學體系、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全面提升學生國際化水平。建立學生交換生培養制度與機制,通過學生交換、學術交流以及雙語授課等多種方式,充分吸取外國一些高校在創業教育方面的先進經驗,以此實現本校教學水平的提升。(二)培育濃厚創業教育文化氛圍。任何一所大學都離不開特色文化的影響,大學生更需要創業教育文化氛圍的熏陶。政府通過引導文化傳承及創新職能的發揮,鼓勵創業精神和學校辦學理念的結合,將自強不息的精神、敢闖敢拼的膽略、兼容并蓄的心態和報效桑梓的價值取向,融入創業教育文化建設中;鼓勵大學將創業教育和創業服務體系納入創業文化培育和營造,整合創業資源,建設創業服務站,重視創業文化潛移默化的作用,切實培植創業文化。(三)構建三個“四結合”的創新創業協同育人生態系統。1.充分結合創新精神、鏈條、文化以及知識,以先進的創新理念實現大學生創業教育。高校創業教育理念與其今后的發展有密切的關系,當前階段所實施的創業教育主要是以創業精神為核心,其中包括了創業基本需求、創業人抗挫折能力、風險承擔能力等多項心理素質。高校進行創業教育,需要激發學生的創業激情,這就需要培養學生的創業精神。創業教育本身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以往高校所開展的創業教育缺乏統一性,導致各個主體之間長期缺乏溝通[8]。因此,在進行創新創業教育期間,需要在其中形成一個良性循環以及相互溝通的鏈條。此外,因為“知識”在當前社會中非常關鍵,因此創新創業教育期間也需要充分融合知識創業這一環節。2.充分結合思維、技術創新以及自主、崗位創業,確定清晰的創業教育原則。創業教育本身蘊含著廣泛性以及持續性的特點,這也就要求實施創業教育時,要嚴格遵循自主創業、崗位創業、思維創新以及技術創新的基本原則。要順利實施創業活動,必須要具備創新性思維,而且創業教育的本質也體現在創新者是否具備創新性思維。創業也要有相應的技術支持,創新創業教育其本質的價值體現為通過技術創新提高社會價值,實現知識向生產力的轉變。高校所實施的創新創業教育在就業壓力之下,將發展方向局限為自主創業,鼓勵學生創辦新的企業,然而出于對長遠發展的考慮,高校實施的創新創業教育也要將目光轉移到崗位內創業者上,在當前的企業框架中充分體現創業的基本精神以及技能,衍生出新事物,以此實現學生崗位創業的轉變。3.充分結合專業競賽、理論學習、專項練習以及課外科研,提升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學生要提升創業素質,首先要提高創業能力。高校進行創業教育期間,可以利用專項練習、課外科研活動、創新實驗和專業競賽的方式,對學生創業能力進行培養,例如財務管理知識和IT行業基礎知識與技能等。通過扎實的理論學習,可以幫助學生儲存專業理論知識,進行專項練習,也能夠彌補學生技能上的不足;通過課外科研活動,則可以幫助學生理解理論知識,而專業競賽則能夠快速確定技能競賽和課程教學之間的融合點,使創新能力和課程教學能夠實現有效對接,培養出符合企業需求的高素質人才。

四、結語

綜上所述,目前高校進行創新創業教育,是滿足國家、社會和企業人才需求的重要教育改革舉措,高校在協同創新的基礎上,全面推進以創新創業教育為突破口的教育教學綜合改革,加大對創新人才培養和創業教育的重視,在政府出臺政策、企業提供人才需求、學校構建培養體系的前提下,完善大學生創業教育生態系統,開展針對性、系統性的創業教育,培養出與市場需求相吻合,而且能夠適應服務經濟發展速度的高質量、高素質、創新創業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嚴雄.產學研協同創新五大問題亟待破解[J].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2007(3):20.

[2]鄭涵.高校創業教育生態系統的構建研究———以創業典型案例為視角[J].人才資源開發,2016(2):164.

[3]楊同軍.美國硅谷地區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啟示[J].中國成人教育,2015(4):105.

[4]顧鳴鏑,蔣麗君.高職院校創業學院建設與運行模式探究———以浙江經貿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中國大學生就業,2016(10):47-52.

[5]朱曉菊,陳基根.我國大學生創業研究的回顧與前瞻[J].臺州學院學報,2016,38(1):53-58.

[6]曹大輝.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的構建與實踐探索———以浙江工貿職業技術學院為個案研究[J].浙江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6):17-20.

[7]張金興.高校創業教育生態系統的構建研究———以創業典型案例為視角[J].常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6(1):125-128.

[8]張秀娥,張寶文.基于GEM創業生態系統的大學生創業機制構建研究[J].經濟縱橫,2017(2):45-49.

作者:姚偉民 單位:廣西財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