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日常表現量化考核體系研究

時間:2022-03-05 08:44:17

導語:大學生日常表現量化考核體系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學生日常表現量化考核體系研究

摘要:大學生日常表現量化考核體系旨在設計一套完整的大學生日常表現監測表,通過對學生日常參加活動的考勤,力求用數字形式反映學生在思想、學習、生活上的活躍度,用數字記錄每一位大學生的成長軌跡。通過對S學院醫學系2017級學生實施大學生日常表現量化考核辦法,發現其結果可以為校內評優評先和就業單位挑選人才提供量化依據。此外,由于量化考核體系本身帶有獎懲性,在推行的過程中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自律性,從而增強了班級自我管理能力和班級凝聚力。最后,量化考核體系在運行過程中也能對預測學生心理危機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

關鍵詞:大學生;日常表現;量化考核;考核體系

一、大學生日常表現量化考核體系的構建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才的衡量標準正在從“唯成績一元論”變得多元,大學生綜合素質越來越被看重。然而綜合素質又是一個極為籠統的概念,它不像學業成績那樣可以量化,對其評判往往需要觀察一個學生的日常表現全貌才能得出相對客觀的結論。因此,構建一套大學生日常表現量化考核體系有著現實的必要性。1.大學生日常表現的類型。大學生日常表現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思想方面。熱愛祖國,擁護黨的方針路線,積極參加學校規定的各種黨團日活動等;熱愛班集體,積極參加學院和班級組織的各種活動等。第二,學習方面。遵守學校的課堂管理規定,不曠課、不遲到早退,不在課堂上做與教學無關的事情等。第三,生活方面。態度樂觀向上,主動關心他人;遵守宿舍管理規定,愛護衛生,不使用違禁電器等。按照強制性原則,大學生日常活動可以分為必須和自愿兩種形式;按照頻率,又可以分為偶爾和長期兩種形式。如正課、早自習等這類活動,是學生長期必須參加的活動;如班會、團日活動、黨團推優等活動,是學生偶爾必須參加的活動;如學校的運動會、志愿者活動以及學院組織的各種活動,屬于學生偶爾自愿參加的活動。2.大學生日常表現量化考核體系的制定。制定大學生日常表現量化考核體系,主要目的在于給學生培養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并進行強化。根據美國心理學家斯金納(B.F.Skinner)提出的強化理論,“要進行強化,首先要判斷哪些行為是需要鼓勵的,哪些行為是需要控制的,對于不同類型的行為應該選擇不同的強化辦法”。[1]因此制定大學生日常表現量化考核體系,重點在于根據大學生日常表現的不同類型,制定不同的加分和扣分政策。(1)長期必須參加的活動。對于學生長期必須參加的活動,只扣分,不加分。應該說這類活動就是教學活動,是學生在校的核心活動。由于其長期性,所以不加分。而扣分可以有效減少學生的遲到早退、曠課等行為,并對他人起到警示作用。為了防止學生的惰性,《學生違紀處分條例》也對這類活動的出勤制定了嚴格的規定。大學生日常表現量化考核體系之所以再次把其納入管理范圍,一方面是再次重申這類活動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是彌補《學生違紀處分條例》懲罰滯后的不足。因為按照《學生違紀處分辦法》,學生一學期累計曠課達10-20節,才可以以下文的方式給予警告處分。而大學生日常表現量化考核體系更加注重過程監控,它從學生曠第一節課時便開始扣分,從苗頭就開始對學生進行警告和懲戒,從而降低了學生走到被處分境地的可能性。(2)偶爾必須參加的活動。對于學生偶爾必須參加的活動,獎懲并舉。因為這類活動頻率不是很高,所以可以給準時參加的學生加分,對于遲到參加的學生適當加分,請假的學生和遲到早退時長超過活動時長二分之一的學生不予加分也不予扣分,對于遲到早退時長超過三分之二的和無故未參加的學生給予扣分。學生因病因事不能參加班級集體活動,應提前請假并獲得許可。通過獎懲并舉的措施既可以表揚先進、激勵中等,又可以懲罰后進,使學生自覺準時參加班級活動,增強班級凝聚力。(3)偶爾自愿參加的活動。對于偶爾自愿參加的活動,應鼓勵大家積極參加,所以只加分不扣分。總體而言,近些年《學生綜合素質測評方案》對學生參加這類活動的加分比例越來越大。但《學生綜合素質測評方案》加分只認榮譽證書,這種只重結果、忽視過程的弊端使得許多參加活動但未獲獎的同學的積極性嚴重受挫。為了彌補該缺陷,S學院醫學系專門設計了記錄學生活動的《學生素質拓展卡》,只要學生來參加活動,就可以獲得一次簽章,學期末憑簽章記錄便可以置換課外學分以及在綜合素質測評里加分。但筆者認為,這個還不夠全面,這個簽章只針對學院層面組織的活動,對于許多班級自發組織的活動就沒有了約束力。而有了大學生日常表現量化考核體系,就可以對學生活動的考核進行全覆蓋。但有一點,大學生日常表現量化考核辦法對參與這類活動只加報名分,因為如果學生參與這些活動并獲得榮譽證書,可以在學生手冊的《學生綜合素質測評方案》里找到加分項,因此不再重復加分。大學生日常表現量化考核辦法按照學年制計分,每個學生在學年初有50分的基礎分,在這個基礎上進行加減分。每個學年度在綜合測評完成之后進行重新清算,四年相加即為一個學生的大學成長總分。

二、大學生日常表現量化考核體系的實踐

大學生日常表現量化考核體系的構建旨在打破以往“唯學生分數是舉”的學生評價體系,并力圖用數字直觀地呈現一個學生在思想、學習、生活等日常表現中的活躍度,從而反映一個大學生的綜合能力。本文以S學院醫學系2017級學生為對象,從2018春季學期開始,正式在七個班推行大學生日常表現量化考核辦法。實施過程如下:1.宣講政策。“一個合理的制度的制定和執行,需要各種利益群體和當事人參與,在充分民主的基礎上進行集中,既體現員工意志,也體現領導藝術。”[1]考核體系在制定的過程中,先通過班主任、班干部集體討論,最終形成制度。為了確保其順利推行,筆者先對七個班的班干部進行了培訓,保證考核辦法執行團隊充分理解政策并落實。然后又召開年級大會宣講政策,讓每一位同學了解政策的意圖,知道加分點和扣分點在什么地方。班級每次活動實行點名考勤制度,包括學生上課、早自習、班會、團日活動、國防教育、聚餐和班級其他集體活動。2.確定統分員。各班選取一個統分員,經過半年時間的磨合,各班組織委員都能很好地完成這項任務,也獲得了班級同學的信任。統分和記錄考勤的人員實現分離,相互監督,以維護其公平性。誰組織活動誰負責考勤,把加分權放在了班委會手中,從而使考核在執行起來時更加靈活。每月月底在班級進行公示,內容包括班級每個人當月每一天參加的集體活動的出勤情況,學生有質疑可以及時向班委會提出。3.年級推行,各班核算。考核體系在全年級推行,但是各班獨立核算。因為許多時候班級與班級情況不一樣,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對待。下面舉個例子來說明。S學院在去年5月份組織過一次辯論賽,要求每班出5個人組成辯論隊。臨床1班有10個人報名,而護理1班只報了4個人。在這種情況下,為了保質保量完成學院任務,臨床1班每個人加3分,優中選優派代表參加。針對護理1班提出有人愿意繼續報名可以加5分,果然就又有3個人報了名。從結果來看,此次活動的加分對于臨床1班是獎勵,對于護理1班就是激勵。班級與班級之間的總分沒有橫向可比性,每個班的考核分數也只有在自己班上排名才有意義。就像綜合測評,全校都是按照一本學生手冊來執行,可學院與學院、班級與班級之間的分數可能相差甚遠。但是通過對班級與班級之間總分、專項分的橫向對比,還是可以發現一些班級管理工作方面的差異,為今后工作的提高和改進提供參考。4.結果考核。大學生日常表現量化考核體系的設計應該盡量與《學生違紀處分條例》《學生綜合素質測評方案》區別開來,這是其立身之本。如果有太多的重復加分或扣分,難免有取代之嫌。在這種想法的基礎上,為了增加其合法性,筆者模仿《學生綜合素質測評方案》制定了一套對學生一學年的日常表現結果進行考核的方案(表1)。在這套方案公布之后,統分員和各班級大部分同學都給予了支持。在新學期開學初,這套方案將隨同綜合測評活動一起實施。此外,還將從項目經費中拿出一部分對優秀統分員和各班前兩名優秀個人進行現金配套獎勵,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動力,增強學生對考核體系的認同。5.結果運用。此外,大學生日常表現量化考核體系結果還被運用于各種評優評先中。如2018年春季學期,各班級在入黨推優中首次把日常表現量化考核結果作為一個重要的參考項目。另外,在2018年秋季開學初對上學年度做綜合測評時,各班把考核結果按照10%的比例放進學生的綜合測評總分中,并作為獎學金評比的依據。

三、實施大學生日常表現量化考核體系的意義

經過實踐可以發現,大學生日常表現量化考核結果不僅可以作為學生在校評優評先的依據,還可以為用人單位挑選人才做參考。量化考核體系重在考核,使其在推行過程中自發產生一定的激勵和制止功能,對班級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有重要的推動作用。最后,由于其監測的全面性,還會對預測學生心理危機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1.為評優評先和單位挑選人才提供量化依據。長期以來,對于大學生日常表現的總結都依賴于班干部、班主任的陳述和輔導員的觀察。事實上,輔導員的管理也經常停留在“兩頭”上,也就是說他們的精力往往過多地放在了學習好、能力強的學生和學習差、紀律亂的學生身上。對于中間的大部分學生,由于其自身的平淡性和管理的邊緣性,使輔導員往往很難對這部分學生的日常表現做一個客觀的評價。按照教育部出臺的《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高等學校應按總體上師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設置專職輔導員崗位,事實上一個輔導員很難做到對200個學生個個了如指掌,何況這個比例在現實條件下往往得不到落實。而這個體系的出現,無疑用數據的形式反映了學生的日常表現,將對學生評優評先起重要的參考作用。目前,國內一些較為正規的單位在接受畢業生之前會要求提供一份政治審查表,這份表格除了反映學生的政治立場以外,也包括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情況,也就是所謂的日常表現表。政治審查表之所以被一些單位重視,也側面反映出日常表現優秀的學生是社會急需的人才。也就是說,在某種程度上,這個評價體系更符合社會人才的評價標準。一個學生四年的考核結果在班級的排名,可以為用人單位提供人才“量化”標準。2.增強學生和班級自我管理能力。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說過:“嘗謂教師教各種學科,其最終目的在達到不復需教,而學生能自為研索,自求解決。故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2]這句話揭示了教育的最終目的在于激發學生的內在動力,啟發學生的自學能力。把葉老先生的“教是為了不教”理念貫穿到高校輔導員身上便是參與班級管理的目的是為了提高班級自我管理能力。大學生日常表現量化考核體系設計的初衷是力求監測到學生的每一次集體活動和每一天的課堂出勤情況,因此在施行的過程中,其本身具備的獎懲功能將對學生起到激勵和制止的作用。(1)激勵作用。大學時代是學生“自我”人格形成期。在此期間,大學生在本體意識上多以自我的需要為本位。也就是說,人們的原始行為動機不是出自任何外在的需求考慮,而是其自我利益的驅使。[3]錢理群教授曾經在一次研討會上說:“我們的一些大學,包括北京大學,正在培養一些精致的利己主義者,他們高智商、世俗、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體制達到自己的目的。”[4]這句話曾在社會上引起了廣泛的討論,這種利己思想確實在當今的大學生中普遍存在,他們在意得失,善于計算成本。大學生日常表現量化考核體系的設計滿足了他們“勞有所得”的心理,其中有很多加分項,將會對學生起到激勵的作用。特別是在國家教育部門提倡加大第二課堂開展力度的當下,大學生日常表現量化考核體系的實施將能極大地提升他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為素質教育注入活力。(2)制止作用。大學生日常表現量化考核體系幾乎覆蓋了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扣分將對制止學生不良行為起到實質性作用。在學生管理過程中,“處分是從反面否定學生思想和行為中的消極因素,起到明辨是非,糾正錯誤和促進轉化的作用”,[3]所以制止學生不良行為通常靠處分。過去,學生如果在大學期間被處分,基本上被剝奪了之后的一切評優評先權利。不得不說,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部分被處分學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為了推進轉向教育,教育部最新修訂的《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第五十七條規定,“除開除學籍處分以外,給予學生處分一般應當設置6到12個月期限,到期按學校規定程序予以解除。解除處分后,學生獲得表彰、獎勵及其他權益,不再受原處分的影響”。[5]新規使處分更加人性化,實現了“懲罰是為了教育”的根本目的。但新規第五十八條又規定,“對學生的獎勵、處理、處分及解除處分材料,學校應當真實完整地歸入學校文書檔案和本人檔案”。[5]這就使得我們現在給學生下處分時慎之又慎,甚至一些輔導員輕易不給學生下處分文件。由此又導致了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許多學生忽視了輔導員的同情心,走到了“原來處分是嚇人的”另外一個極端。本來簡單的處分工作卻礙于輔導員的情感變得復雜,因為大多數輔導員還是不敢確認這份處分文件到最后真的裝進了某一個學生的檔案,會不會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而大學生日常表現量化考核體系的設計就可以有效地解決廣大輔導員在執行處分過程中左右為難的問題,既彌補了現行處分制度的強硬性,又同樣達到了制止的作用。此外,班級是一個集團,“集團規范是集團內社會影響的媒介因素,集團成員通過對規范的遵從,相互聯系、相互影響”。[6]但是當一個人帶頭不遵守集團規范而又沒有一個明確的懲罰措施時,就很可能會有很多學生出于“法不罰眾”心理而去效仿。不難發現,通常我們用處分來規范學生行為的活動主要集中在學生必須長期參加的活動中,而對于偶爾必須參加的活動約束力不大,致使一部分同學沒覺得班會等這類活動屬于“必須準時”參加的活動,甚至不屬于一個“必須”參加的活動。以前,這種活動往往靠班主任、班長的魅力和班級凝聚力來推動,而有了這個體系,便可以有效地制止不良行為,打擊部分學生的從眾心理,從而減少這類非硬性規范活動的遲到早退和曠會現象。為了驗證量化考核辦法的效果,筆者采用問卷星軟件制作調查問卷,面向S學院醫學系2017級學生發放,最后回收問卷231份(表2)。從結果來看,首先,自實施量化考核體系以來,學生認為班級正課、早自習有曠課、遲到早退現象的比例均有所下降,這說明量化考核辦法的實施對學生參與長期必須參加的活動的出勤率和守時度均有一定的提升;其次,自實施量化考核體系以來,學生認為班會有曠課、遲到早退現象的比例出現了大幅度的下降,這說明量化考核辦法的實施對學生參與偶爾必須參加的活動的出勤率和守時度產生了重要的積極影響,尤其是有效地減少了遲到早退現象;最后,自實施量化考核體系以來,學生普遍認為身邊同學參與課外活動的積極性得到了明顯的提升,也就是說量化考核辦法的激勵功能起到了作用。長期的令行禁止會讓學生養成積極的習慣,自律性在這個過程中會無形地加強。尤其是當班委會能在班級樹立權威的情況下,會對班級自我管理能力起到一個很大的促進作用。在班級自我管理能力提升過程中,班級凝聚力會逐漸加強,班級成員會對班級產生更多的認同。輔導員和班主任也能從瑣碎的班級管理工作中解放出來,忙于更多的宏觀管理事宜。3.預測心理危機。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和思想的全面開放,現在大學生承受的來自于社會、家庭、學校的壓力越來越大,心理問題也越來越多。相應地,由心理問題造成的心理危機事件也在不斷增多,直接給學校安全穩定工作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在這種情況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機事件防范與干預在高校學生工作中變得越來越重要。大學生日常表現是對學生的一個全方位的監測,它記錄著學生每一天的課堂出勤和每一件集體活動的參與情況。當一些學生的日常表現分數出現急劇下降的時候,也是其心理發生巨大變化的時候。由此,輔導員和班主任可以及時干預,從而避免一些心理危機事件的發生。綜合來看,任何考核方案的制定在發揮引導作用的同時,必然會體現其冰冷的一面,一個好的制度需要在原則性與靈活性之間取得平衡。“過分數量化的評價體系容易導致絕對評價的后果,絕對數量的評價結果會導致對績效評價的誤導。”[7]大學生日常表現量化考核體系的設計初衷是“獎勵好的、激勵中等、懲罰差的”,但也要預防其演變成為一個利己主義的溫床,否則激勵實質上就變成了一種利益導向,甚至出現了加分操作內幕,那就遠離了其初衷。

作者:王傳歷 單位:三峽大學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