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學風建設思考

時間:2022-12-26 03:57:47

導語:大學生學風建設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學生學風建設思考

南京林業大學輕化工程專業是江蘇省的重點本科專業,也是江蘇省特色本科專業,在全國享有極高的聲譽。獨立建校60多年來,學校已經為國家培養了4000多名輕化工程專業制漿造紙方向的科技人才,為中國造紙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雖然輕化工程專業本科生招生人數急劇上升,但是社會和行業對我校培養的輕化工程專業制漿造紙方向人才的認知度卻未與招生人數的增加成正比,人才培養質量得不到保證,其根源是輕化工程專業學生學風建設有待加強。學風是讀書之風、治學之風、做人之風,是一所大學的靈魂和立校之本。學風建設是衡量一所高校辦學思想、教育質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標,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社會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關鍵[1]。其實質是教育大學生端正學習目的,明確學習動機,培養科學的思維方式,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一、大學生學風存在的主要問題

大多數輕化工程專業制漿造紙方向的學生勤奮好學,學習目的明確,群體學風總的是好的。但是,總有部分學生學風不正、沒有遠大的理想和抱負、整天渾渾噩噩、虛度年華,其主要原因如下。(一)新生素質下降,個體學風影響群體學風。有關資料顯示,江蘇省教育整體水平和綜合實力位居全國前列,教育主要發展指標接近中等發達國家水平。近幾年,南京林業大學輕化工程專業學生招生人數水漲船高,由原來2個班,一下子猛增到10個班,使新生素質下降。另外,由于學生家長對制漿造紙行業的誤解,普遍認為造紙行業屬于高能耗、高污染的行業,孩子選擇這個專業沒有發展前途,使部分學生通過調劑的方式進入到該專業,導致學生對輕化工程專業的學習興趣不高、學習目的不明確。眾所周知,學風是由個體學風和群體學風組成,群體學風受個體學風的熏陶和影響,當人處在群體學風環境中時,也會受群體學風的影響[2]。(二)學生信仰和核心價值觀缺失,難以形成勤。奮好學、努力進取的學風優良的學風是保證教學質量的重要條件,學風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教學改革的步伐和教學質量的提高,影響到校風的形成和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當今的大學生,考大學前埋頭苦讀,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考上大學后,強烈的利己主義正悄然形成,凡事首先考慮的是自我。學習就是為了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拿到一份不菲的薪酬;入黨就是為了將來能考上公務員。說過,“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我們也要學習,以學益智,以學修身。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學習和掌握其中的各種思想精華,對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很有益處。”學生是學風建設的主體,學風是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體現。可是,我們的大學生又有多少人能主動去研讀有關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造紙術發明的有關書籍?造紙,作為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是古人留給我們的一筆寶貴的文化遺產,是古人智慧和勤勞的結晶。作為輕化工程專業制漿造紙方向的學生,如果對自己所學專業的傳統文化全然無知的話,就談不上熱愛自己的專業,更談不上為之奮斗了[3]。

二、大學生學風問題的成因分析

(一)教風浮躁,不利于學風的建設。2014年,在講話中指出,“教師承擔著最莊嚴、最神圣的使命。梅貽琦先生說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這樣的大師,既是學問之師,又是品行之師。教師要時刻銘記教書育人的使命,以人格魅力引導學生心靈,以學術造詣開啟學生的智慧之門”[4]。教風是指教師的治學態度、教育水平,“師者,學生的典范也”。近幾年,南京林業大學輕工科學與工程學院從國外引進了多名學術造詣高的青年教師,但他們往往注重科研工作,忽視了人才培養工作,過分重視SCI文章發表的數量以及承擔的科研項目個數。青年教師缺乏教書育人的經驗,講課枯燥無味、照本宣科,無法激發、調動學生刻苦學習的積極性。另外,青年教師過分追求學術評價指標,將主要精力放在科學研究上,致使教風浮躁。2016年的《南京林業大學社會需求與培養質量年度報告》顯示,已經畢業的輕化工程專業本科生認為母校在教學滿意度、師生交流程度、職業規劃輔導有效性等方面有待提高。(二)新媒體的沖擊對學風建設產生深遠影響。目前,全球正進入社會化媒體時代,伴隨著校園網絡的發展,微信、微博、電子郵件等網絡新媒體已經融入到了大學生的生活中,對大學生的學風建設產生積極的推進作用的同時,也產生了消極的影響。一些虛假信息干擾了學生的判斷力,使學生對某些問題不能做出正確的理解和判斷[5-6]。例如,2012年的南通王子造紙事件在互聯網上的傳播,極大地影響了輕化工程專業的學生對制漿造紙專業的學習熱情,導致有些學生錯誤地認為制漿造紙專業是夕陽產業,“白紙黑水”是制漿造紙企業留給社會的總體印象。其實,目前中國不但是世界造紙大國,而且“綠色造紙”已成為中國造紙業的特色。

三、加強大學生學風建設的措施

學風建設是一所大學校園精神文明建設重要的組成部分,優良的學風是一所大學靈魂和氣質的表現。教育大計,學風為先,學風建設是教育改革發展永恒的主體。筆者認為促進學風建設的舉措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一)加強新生專業思想教育,積極開展“創新型輕化工程人才培養模式”的試點工作。南京林業大學輕工科學與工程學院采取形式多樣的教育方式,將輕化工程專業思想教育融入到新生入學教育中,引導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明確學習目的,并將“準確定位,緊跟時展,發展林業特色,服務地方經濟”作為輕化工程專業的發展方向,大力開展“卓越工程師”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工作[7]。針對輕化工程專業大一新生,學院根據學生的志愿,從120名學生中挑選25人,組建了“輕化工程卓越工程師班”,開展了校企合作“3+1”培養模式的試點工作。同時,制定了“輕化工程卓越工程師”培養方案,在通識教育、專業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3大模塊的基礎上,增設了“企業項目型”模塊,由企業導師負責傳授課程知識;增設了“差異型選修模塊”,使學生自由選修感興趣的課程,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在國際交流方面,與芬蘭坦佩雷應用科技大學開展了合作辦學試點,并互認學分,每年從輕化工程專業大二和大三學生中,選派德才兼備的學生到芬蘭坦佩雷應用科技大學進行為期1年的學習,拓寬學生的國際視野,提高學生的綜合創新能力。另外,輕工科學與工程學院組織全院70多名教師,對2012級“輕化工程卓越工程師”試點班學風建設的效果進行了集體評價,評價結果見表1所示。與普通班相比,試點班在學風建設上大有改進,人才培養質量得到普遍提高。2012級“輕化工程卓越工程師”班2次獲得“江蘇省先進班集體”光榮稱號和1次江蘇省高校優秀畢業設計團隊稱號;全班25名學生有10人獲得過國家級獎學金,5人獲得校級和企業獎學金,3人獲江蘇省級以上學科競賽獎項。(二)深度融合“互聯網+”技術,大力開展教學方式方法的改革。數字化教學資源的開發建設充分適應了現代教育的發展需求,有力地推動了教育信息化進程[8]。輕工科學與工程學院在教學方式、方法上大膽改革、勇于創新,充分發揮網絡平臺、手機媒體、電視媒體等新載體的功能,構建了高效實用的交互性網絡教學系統。另外,學院還以互動式、體驗式、引導式、滲透式的教學方式,扎實推進了數字化課程的建設,改變了傳統“填鴨式”灌輸的教學方式,調動了輕化工程專業學生對制漿造紙專業課程學習的熱情[9]。(三)提高教師隊伍的“博士化、工程化、國際化”水平,以教風建設促進學風改善。教師承擔著最莊嚴、最神圣的使命,教風建設是學風建設的重中之重。師生間學術薪火的傳承,并不局限在知識的層面,更要強調教師嚴謹的治學態度、求真求知的道德素質和責任感的傳承[5]。輕工科學與工程學院高度重視教師隊伍建設在學風建設中的作用,以“博士化、工程化、國際化”的培養為目標,加強了輕化工程專業教師隊伍的建設。學院明確規定:引進的青年教師必須具有非南京林業大學畢業的博士學位,且在國外大學完成一年以上的進修學習。青年教師上崗以后,必須到輕化工程制漿造紙企業博士后工作站工作,深入到生產第一線,完成1~2年的工程實踐鍛煉。經過幾年的建設,輕工科學與工程學院已經組建了一支學歷結構、專業結構、職稱結構和年齡結構合理的“博士化、工程化、國際化”的教師隊伍。同時,學院還建立、健全了師德長效管理和監督機制,不斷完善教師隊伍師德行為規范,以師德建設促進教風建設,以教風建設促進學風改善。一方面,學院重視教學名師的培養、引領、示范作用,加強對典型人物的事跡宣傳工作,樹立在教書育人、課程教學建設和愛崗敬業等方面成績突出的教師典型,不斷強化廣大教師師德素質的提高。另一方面,在教師職稱晉升、先進評選和績效考核等方面,嚴格執行“師德一票否決制”。(四)重視學生學業輔導機制的建設,建立與學生家長溝通的長效機制。輕工科學與工程學院十分重視加強學生學業輔導機制的建設,努力營造一個奮發向上、勤奮進取的群體學習氛圍。輕化工程專業學生學業輔導機制重視“以生為本,精準幫扶”的管理理念。因此,由主管本科生教學的副院長、系主任、輔導員、專業課教師和優秀學生組成了幫扶小組,對受到學校學業警示的學生進行幫扶。另外,學院在全面貫徹執行《南京林業大學學業警示及幫扶方法》的基礎上,建立了與學生家長密切溝通、及時反饋的長效運行體制。學校每學期及時將學生在校的學習和思想動態反饋給學生家長,虛心聽取學生家長的意見,努力尋求家長的積極配合,并將家長的深度參與融入到學生的學風建設中。學院和家長的相互支持和配合,不僅幫助學生端正了學習態度,增強了學習興趣,優化了學習方法,而且改進了學風。

總之,培養學生嚴謹自律、勤奮好學、勇于創新的學風是一個系統工程,是一個學校長期以來文化精神的積淀,是一所高校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靈魂。盡管學風建設具有復雜性、持久性和多樣性,但是只要我們端正思想,明確目標,貫徹學校“以生為本、全面發展、特色發展、個性發展”的本科生教學理念,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就一定能培養出富有科學素養、人文情懷、創新精神、綠色擔當并勇于實踐的高素質輕化工程專門人才。

參考文獻

[1]胡小毅.我校學風建設的問題與對策[J].時代漫游,2014(1):1-2.

[2]范銳麗.談談加強學風建設問題[J].滄桑,2014(3):137-139.

[3]顧海良,張豈之,靳諾.學習貫徹重要講話精神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4(7):4-5.

[4].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J].中國高等教育,2014(10):4-7.

[5]蔣剛.新媒體背景下的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探究[J].延安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27(1):9-11.

[6]蔣豪.新媒體在高校學風建設中的路徑研究[J].文化學刊,2015(4):108-110.

[7]易兵,鄭永兵.校企聯合培養“卓越工程師”新機制研究[J].中國大學教育,2015(10):21-24.

[8]徐定華,彭慧.建設數字化課程開展高校課程教學模式創新[J].中國大學教育,2012(8):23-25.

[9]段平華.建立科學的課程考核體系是促進教風學風的殺手锏[J].教育教學論壇,2016(34):216-219.

作者:景宜 單位:南京林業大學輕工科學與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