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教學在生物化學教學的應用
時間:2022-06-11 03:18:39
導語:混合式教學在生物化學教學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與教學理念的不斷更新,教學方法形式不再單一,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以團隊為基礎的學習、以案例為基礎的學習以及開放式課程的學習等新型教學方法的混合使用正逐步推進醫學教育的改革。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模式,混合式教學是實現傳統教育與現代教育優勢互補,以及增強教學效果、提升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之一。以內蒙古醫科大學護理學專業為對象,探討混合式教學模式在生物化學教學中的應用效果。
關鍵詞:混合式教學;生物化學;教學模式;護理專業
生物化學是醫學類專業必修的一門課程,內蒙古醫科大學護理專業在大二年級開設,護理本科專業與護理高職專業的生物化學理論課學時均為32學時,該專業2018年本專科學生人數270人,其中文科生39人,占比14.4%,呈逐年增加趨勢。對于剛入學的護理專業學生來說生物化學知識相對抽象,內容繁瑣、代謝理論繁雜易混淆,學生較難掌握重點及難點。針對這一問題,同時為了實現教與學的一致性,我校充分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和便攜移動設備開展教學活動,凝練教學目標,科學設計教學內容,將傳統教學方式與在線教學方式有機融合,提高了學生參與教學的主動性,為后續學習工作夯實基礎。
1學時安排與教學內容探討
張婷等[1]通過調查問卷的方式研究了護理高職專業的學生學習生物化學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的聯系,根據教學大綱將生物化學課程的內容分為掌握、熟悉和了解。調查結果顯示部分內容在護理工作的使用情況與課程標準一致,但是也有相當一部分內容與現行的課程標準要求出入較大,比如護理臨床實踐中認為蛋白質的結構域功能在實踐中利用率不高,熟悉就可以;蛋白質的變性用到的概率很高,應該作為掌握的內容;教學大綱中蛋白質的結構與功能是需要掌握的重點;蛋白質的理化性質如變性等只是熟悉的內容;血糖升高或降低可導致的相關疾病及發病機理、動脈粥樣硬化及高脂血癥的發病機理在實踐中需要護理工作的人員掌握,課程標準中要求對這部分內容了解即可,這與課程標準要求出入較大。這就要求教師把握大綱的同時需要結合護理專業特點因材施教。學校培養人才是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只有深入臨床實際了解現狀才能更好地培養人才。因此,了解學生需要,準確把握教學內容十分重要[2]。
2依據教學對象與內容科學設計教學形式
將傳統的教學模式、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以團隊為基礎的學習和以案例為基礎的學習等多種教學模式相互結合,以及結合本科院校在線開放課程輔助教學可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3-4]。我校生物化學在線課程選取了核酸、蛋白質、物質代謝及代謝調節等內容進行了教學設計,拆解重點、難點內容,以知識點(40個)為單位,制作了一套相對完整的生物化學網絡課程,每個知識點錄制一段10~15min的教學視頻,并上傳至網站方便學生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幾乎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另外建立了案例庫、試題庫和在線測試答疑等模塊,即時完成網上輔導反饋,實現網上作業提交和批改。該平臺完成資源共享,與學生問題交流和學習,真正實現從“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轉變,并且在變革中不斷進步、不斷學習,開創生物化學教與學的新局面。本課程的開設,是對講授式教學的補充[5]。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學生課前在線上自學的內容進行大數據分析,調整課程結構,相應減少易于掌握的知識點占比,節省下來的課時可用來開展各種形式的翻轉課堂。這種混合式教學模式減少師生負擔的同時,也緩解了教與學之間的矛盾,大大提升教學質量,同時學生知識內化程度也得到了提升[6]。我教研室通過課程中心問卷調查發現,學生認為觀看教學視頻最直觀,大多數學生認為線上學習比較自由,線上線下教學內容同步學習較好。同時存在線上答題和問題反饋、討論區學生參與度低的現狀。相對而言,傳統課堂教學還是主體的教學模式,在建的在線開放課程水平還有待提高,這就需要教師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建設和維護。為提高學生的線上學習參與度,還需要對傳統的考核評價體系進行改革,如將學生在線完成章節測試情況和參與討論情況等計入課程平時成績。因此,在如何化被動為主動、提高教學效果等方面,混合式教學模式有其獨特優勢,它融合了傳統面授教學與在線教育的優勢并且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借助在線教育資源與信息技術促進課程教學,以達到更顯著的學習效果。在教學中結合案例,使內容更加貼近臨床一直是教研室關注的教學熱點。例如:在講解嘌呤核苷酸分解代謝時結合臨床痛風案例,與學生討論造成痛風的本質原因;講呼吸鏈抑制劑時結合臨床案例煤氣中毒,分析一氧化碳造成昏迷、神志不清的生化機制;講酶的抑制劑時結合案例“敵百蟲”(有機磷農藥)中毒,探討其生化機制:“敵百蟲”能特異地與膽堿酯酶活性中心的ser-OH相結合(共價),不可逆性地抑制膽堿酯酶的活性,使其失活,進而造成乙酰膽堿的含量增高,導致神經過度興奮。同時分析解決方法:解磷定可以解除有機磷對羥基酶的抑制。結合案例能夠使生化知識點從抽象轉為具體,使學生更易理解與掌握。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以團隊為基礎的學習、以案例為基礎的學習以及開放式課程的學習等新型教學方法的混合使用正逐步推進醫學教育的改革,多種教學法應用,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此外,教師的科研思路和科研成果可融入于教學活動中,讓學生了解學科前沿和新技術、新進展,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生物化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科研思維和創新能力[7]。
3混合式教學效果與評價
趙玉強[8]以某一學校護理專業學生為研究對象,在生物化學教學過程當中采取混合式教學法后,從學習興趣、課程學時、教材內容、影響學習的因素、教學效果、教學評價及教學建議等方面設置問題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僅有48.6%的學生對生物化學課程感興趣;53.2%的學生認為課程學時偏少;82.2%的學生認為線上線下同時教學能夠提高教學效果;91.5%的學生建議授課方式應當多樣化發展。《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提出:構建網絡化、數字化的終身教育體系,建設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學習型社會,培養大批創新人才[9]。混合式教學對學生和教師來說都是一種創新,更是一種挑戰[10],如何合理應用,發揮最大能量,受益更多的學生值得一線教師思考。
參考文獻
[1]張婷,張亞楠.高職護理生物化學與臨床實踐聯系的調查研究[J].林區教學,2018(6):63-65.
[2]蘇玉環,劉廣斌,岳健.以護理應用為宗旨的高職生物化學教學內容改革[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6,29(10):1393-1396.
[3]劉香娥.高職醫學生物化學教學實施翻轉課堂的程序及教學效果研究[J].中國衛生產業,2017,14(24):93-94.
[4]趙琳,徐加英,劉朝暉,等.混合式教學方法推動高校醫學教育改革的實用性探討[J].教育現代化,2018,5(20):281-283.
[5]鄧秀玲,扈瑞平,葉紀誠,等.醫學院校《生物化學》在線開放課程的建設探索[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9,11(12):3-6.
[6]劉茜,張素紅.“三位一體”混合式教學模式在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中的應用[J].金陵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32(4):75-78.
[7]周玉中.中醫院校翻轉課堂混合式教學創新與實踐[J].亞太傳統醫藥,2017,13(15):158-159.
[8]趙玉強.護理專業生物化學教、學一致的混合式教學實踐與探索[J].衛生職業教育,2018,36(13):72-74.
[9]趙雪琳,金恒.《生物化學》課程教學改革———新生代大學生適應性教育[J].生命的化學,2019,39(2):388-393.
[10]郭紅.“互聯網+”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在《醫學生物化學》課程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3):234-235.
作者:馬艷華 鄧秀玲 葉書梅 苑紅 娜琴 李冠華 扈瑞平 薛慧婷 單位:內蒙古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教研室 內蒙古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牧草與特色作物生物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上一篇:生物統計學課堂教學和考核體系研究
- 下一篇:高校電工電子類課程教學改革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