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專業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探析
時間:2022-04-28 09:00:34
導語:會計專業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結合“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形勢,通過高職會計專業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內外制約因素分析,以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會計專業為例,提出高職會計專業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的路徑,即培養體系保障互動融合、引導實踐操作互動融合、職場環境推進互動融合。
關鍵詞:會計專業;創新創業教育;專業教育
自2015年5月國家提出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發展戰略以來,各地高校開展了一系列風起云涌的創新創業教育講座、論壇、競賽等活動,并進行了與之相對應的專業教育改革和學分制改革,配套出臺了一系列的激勵與保障措施,使創新創業教育取得了廣泛的認可與影響。對于高職院校來說,大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創業能力,深入推進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是當前最迫切最重要的任務之一。[1]
一、創新創業能力的內涵和意義
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是指大學生從事創新創業的相關實踐活動時所應具備的能力。創新創業能力的內涵可詮釋為:創新創業能力是創新能力與創業能力的有機結合,兼顧創新能力和創業能力并以創業能力為最終落腳點,它是一種既具備較好的實踐能力、敢于創新的能力又具備優質創業潛能的綜合型能力。[2]對于會計專業而言,學生的創新能力具有較強的專業特性,具體包括兩個方面:(1)新環境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即在日常會計業務處理過程中,根據會計環境變化的要求,在對傳統的會計制度、方法進行調整、補充和拓展的基礎上,正確合理地解決實際賬務問題及財務問題的能力。(2)實踐能力,即利用會計專業知識,選擇會計方法,遵循會計準則進行記賬、查賬等實際操作能力。會計專業學生的創業能力主要是指創業潛能的培養,具體包括溝通交流、組織策劃、經濟分析、風險意識等方面的能力。高校通過創新創業教育,來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引導大學生積極轉變觀念,掌握自謀職業的技能,從而實現從“等、靠、要”到自主創新創業的轉變,為我國建設創新型國家培養出更多具有創新意識的人才。[3]創新創業教育在會計專業及其他專業中的意義表現為:(1)促進經濟多元化發展。通過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可使學生眼界更寬闊、思維更敏捷,擺脫傳統思維定式的限制,將就業方向轉向自主創業,運用創業知識,走出固定就業模式,為市場經濟注入多元化元素,促進經濟多元化發展。(2)以創業帶動就業。通過創新創業教育的實施,使學生具有創業的知識、創新的精神、創造的激情和毅力,在促進經濟多元化的發展中,主動尋求更多的就業機會,實現以創業帶動就業,為社會減輕就業壓力。[4](3)提高市場競爭力。在創新創業教育過程中,由于注重競爭意識和競爭能力的培養,要求專業知識的傳授更緊密地結合實際應用。這樣畢業的學生更具有市場競爭意識,思維清晰,能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夠判斷出市場行業的熱點方向,從而提高自身在社會中的競爭力。
二、高職會計專業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存在的制約因素
會計專業是我國高等職業教育中最具普適性的專業。據統計,在全國1300余所高職高專院校中,有800余所院校開設了會計專業,全日制在校生人數近80萬人。作為一名從事多年高校會計專業教學與研究的專業教師,對于近年來各高職院校開展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和實踐工作有一定的感觸和思考。很多高職院校在轟轟烈烈的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實踐項目中,都側重于科技發明、實驗教學、校企聯合、專業技術服務等,也取得了很多顯著成效,但針對會計專業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及實踐一直顯得不溫不火。針對高職會計專業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明顯滯后的現象,筆者認為,應該從學生自身和社會大環境中去尋找原因。(一)學生自身及會計工作性質方面的因素。1.會計專業學生的性格原因。高職會計專業學生往往女生占比大,其性格方面大多比較文靜守舊,思維不如市場營銷專業或其他工科專業的學生那樣活躍,承擔壓力能力欠缺,家長也期望孩子畢業后找一份穩定的會計崗位工作,在客觀上阻礙了學生創新創業的意愿。2.創新知識和技能的局限性原因。會計作為商科類專業,往往沒有辦法發明創造或者改進某種技術,在校期間也很難利用專業知識為社會提供服務。商科類學生的創業,需要結合自己的綜合知識,在涉及的領域內發現好的經營運作模式,因此,需要經營管理、市場調研與開發、經濟分析、風險應對等創業知識和技能,而大部分會計專業學生一般只重視專業理論知識的學習,缺乏社會實踐能力,社會閱歷少,導致社交能力、信息獲取能力和管理應變能力等明顯不足。此外,就是心理素質不高,難以堅持,創新創業過程又很難獲取有價值的信息,再加上對創新創業政策缺乏了解,獨自面對復雜的經營手續、經營內容時,更力不從心。3.會計工作性質原因。會計專業具有特殊性,會計工作有國家頒布的會計法規、會計制度的約束,專業教師在會計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會嚴格強調按照制度規定記賬、算賬、報賬的重要性,在實際的會計核算過程中也很少有靈活變通的地方[3],同時,人們也認為會計工作不需要什么創新,這些在觀念客觀上增加了對會計專業進行創新創業教育的難度。(二)學校及社會環境方面的因素。1.高職院校缺乏有針對性的創新創業課程體系。近年來,大部分高職院校對創新創業教育予以重視,引導學生結合專業實際從事多種形式的創新創業實踐活動,但專門針對會計專業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往往局限于開設一門創業課程或安排幾次講座,未能形成創新創業課程體系,并且,在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不重視創新能力的培養,創新創業教育和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沒有緊密結合,對不同專業學生特點區分不明顯,未能形成專業知識和創新創業教育的互補,不利于學生創新創業潛力的發揮。2.創新創業師資力量不足。有豐富經驗的創業指導教師可以在學生有新的想法和思路的時候,給予切實可行的指導,提高學生從思想向實踐的轉化率。但目前,許多高職院校都由輔導員或兼職教師擔任學生就業指導老師,對學生進行創新心里輔導,然而,這其中的大部分教師并沒有創業經驗,也很少涉及創業研究,導致授課內容空泛,難以深化,學生聽課無法引起共鳴,難以激發創業熱情。3.針對學生的創新創業環境有待改善。國家十分重視高校對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各地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扶持高校畢業生創新創業的政策和措施,主要有財政補貼、費用減免、小額擔保貸款、簡化審批程序等,還有一些地方建立了大學生創業實習或孵化基地、建設高校學生科技創業實習基地、成立科技創業基金會等幫扶措施,但這些顯然對本科院校理工科學生更為有利,而缺乏支持高職學生創新創業方面的舉措,尤其是包括會計專業在內的一些文科學生的創新創業環境有待改善。
三、創新創業教育與會計專業教育的融合路徑
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作為一所百年老校,一直認真貫徹執行國家關于創新創業教育的相關政策,在開展普適性創新創業教育的基礎上,強調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尤其是作為辦學歷史悠久的會計專業,在創新創業教育融合會計專業教育方面進行了積極嘗試。(一)培養體系保障互動融合。1.根據社會需求和會計專業培養目標,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對不同生源(普高、中職、“3+2”)學生的專業課程教學大綱進行不斷修訂,在分層分類教學的基礎上增加“大學生創業基礎”“創業計劃書編寫與實踐”“小企業創辦”等創業類課程設置,同時,在課外教學環節專門增設“三創”(創新、創業、創意)學分,獲得10個“三創”學分作業畢業條件之一。2.根據會計專業特點,創新傳統的教學組織及教學方式。由于學校會計專業每年招生人數最多,往往班級規模較大(50~60人),教學效果受到一定影響。在會計專業六門專業核心課程的教學中,學校通過改變傳統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安排小班化教學(班級人數不超過30人),采用案例教學、小組研討等形式,邀請校外有經驗的兼職教師共同參與教學,同時,融入創新創業課程內容,啟發學生的思維,為將來的就業與創業打下理論基礎。3.創新教師及學生的考核評價方式。鼓勵教師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運用參與式、討論式、互動啟發式等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和獨立思考精神;將教師現代化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運用情況作為評比課堂教學質量獎的重要依據;出臺了《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課程學分頂替辦法》,學生參與創新創業類實踐活動經過考核合格取得一定學分,允許頂替相關專業課程學分,提高學生參與創業實踐的積極性。(二)引導實踐操作互動融合。由于會計專業學生的創新能力是要根據會計環境的變化對傳統的會計制度、方法進行調整、補充和拓展,所以,需要學生具有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作為培養這種專業創新能力的教師,不但要具有非常豐富的專業理論知識,還要有一定的處理實際問題的經驗和能力。學校鼓勵專業教師利用各種機會進行鍛煉與提高,如參加境內外各類業務培訓、脫產到企業進行掛職鍛煉等,并邀請實踐經驗豐富的企業人員來校兼課,在會計專業教學過程中力求結合企業真實的業務,同時,融合創新創業案例,引導學生產生創新創業的動機。為加強會計專業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及創新能力的培養,許多學校都很重視專業課程的模擬實訓,但模擬實訓跟企業真實的操作還是有一定差距。現實狀況是,由于擔心商業機密泄露等原因,企業普遍不太愿意接收會計專業實習生(即使在企業財務部門實習往往也只做一些輔助性的工作),如何做到會計專業學生就業“零距離”,是目前各高職院校面臨的一個普遍性難題。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通過打造會計專業校企合作平臺,于2014年引入了記賬公司,由學校免費提供場地及設備,企業提供業務及人員。公司內部建立現代學徒制,即聘請公司經驗豐富且具有良好表達能力的員工擔任指導教師,每名指導教師帶5~6個學生,每批三個月(包括寒暑假)進行輪換,使學生接觸到了企業真實的記賬、算賬、報賬及報稅等業務。實習過程中對學生按企業員工一樣要求進行管理,在培養操作能力的同時,也有利于學生最終職業能力的養成。學校還挖掘校內隱形資源,促使系部與財務處合作,系統設計會計專業的生產性實訓和頂崗實習合作模式,選取現金出納、銀行出納、會計等多個財務崗位,以“現場觀摩、過程參與、輪崗認知”為原則,設置多個見習任務。指導教師以培養特長生方式,對學生進行耐心指導,通過2~3個月的實習,使學生對學校的財務管理制度、業務流程、核算方法、內部控制等有了全面的了解,打破了對職業的神秘感。(三)職場環境推進互動融合。高職會計專業學生就業主要面向的是中小企業的財務、營銷、倉儲、采購、計劃等崗位,而普通的教學場所無法讓學生對企業的崗位工作流程有全方位的了解,難以激發學生創新創業的靈感,樹立創新創業意識。目前,商科類實踐教學基本都是按專業(課程)為主體進行設置,專業(課程)之間缺乏交互性。而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往往需要在專業課程教學的基礎上,進行跨學科跨專業的一系列綜合訓練。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聯合相關企業,投資300余萬元,于2015年建立了虛擬商業環境跨專業實踐中心(簡稱VBSE)。實踐中心共設置8家制造企業(每家制造企業包括CEO、企管、人力資源、營銷、采購、倉儲、財務、生產計劃等八個部門,18個崗位)。此外,還包括供應商客戶、商貿企業、物流企業、工商、稅務、銀行、會計師事務所等單位,共有160個工位,可供會計、市場營銷、投資理財、企業管理、金融保險、國際貿易等商科類專業學生實習。每批跨專業實訓由三個不同專業的班級一起進行,先由學生競選產生每家公司的CEO推薦或指定人事主管,然后,通過招聘確定各崗位工作人員(個別業務少的崗位可兼任)。業務由簽訂合同、下達生產任務、采購材料、產成品入庫、銷售及收回貨款等一系列過程組成,所有任務的發起全部通過線上進行,憑證賬單等傳遞則通過線下進行,連續實訓兩周,實訓結束后,根據企業經營情況及學生表現等進行綜合考核。在VBSE的實踐教學中,通過跨專業融合,借助職場環境的塑造,使學生大膽走進企業,了解企業各崗位的工作流程,消除了對企業的神秘感,增強了今后創新創業的信心。浙江工商職院會計專業創新創業教育同專業教育緊密融合,通過近年來的探索和實踐,以創新為魂,以校企合作為抓手,在專業人才培養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就業形勢嚴峻的情況下,會計專業學生的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7%以上,且就業質量普遍較高。會計專業每年招生火爆,2017年和2018年在浙江省內普高生源的平均錄取分數接近二段線(本科分數線),專業得到考生及家長的認可,學校也獲得了較好的社會聲譽。
參考文獻:
[1]姜慶.高職會計專業創新創業教育的探索與實踐[J].商業經濟,2016(4):158-159.
[2]皇甫賢昌.創新創業教育與電子商務教育的耦合性分析[J].才智,2017(5):183-184.
[3]石金艷.基于個性化教育視角探討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有效途徑研究[J].勞動保障世界,2017(23):40.
[4]卜雪章.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研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6(3):118.
[5]田宇.應用型本科會計專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研究[J].商業會計,2016(10):125-127.
作者:單祖明 邵敬浩 單位: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法學專業課程混合式教學探究
- 下一篇:創新創業教育與會計專業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