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文化建設問題認知

時間:2022-05-09 03:59:47

導語:會計文化建設問題認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會計文化建設問題認知

一、會計文化研究的由來及意義

會計究竟源起于何時,學術界并沒有統一的認識,一些史學家認為會計的產生可以追溯到人類社會的早期,遠古時期簡單的繩結和石刻計算已經標志著會計文化的產生。隨著會計的產生,也就有了會計文化。會計文化的研究應始于會計理論研究,即對會計實踐方法、理論的研究總結。如果以1494年盧卡•帕喬利出版《算術、幾何、比與比例概要》作為現代會計的起點,它的歷史也已經超過500年;20世紀20年代至60年代,是會計理論研究的第一個高峰,大量規范研究的著作問世;20世紀70年代起,實證研究推動了會計理論研究邁向第二個高峰,會計研究的領域也在不斷擴展,有力地促進了會計文化的發展。1986年美國會計學會年會上提出了“會計文化”問題,標志著會計文化系統性研究開始,1989年國際會計師協會和1990年亞太地區會計學術交流會上都將其列為專題研究,到1990年,我國會計界也開始了對會計文化的研究。雖然會計文化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過程,但是,從理論和實務對它的研究卻是一個短暫的歷史。會計存在于社會一切組織當中。縱觀人類社會發展史,人類社會在不斷找尋信任的方式,包括通過通婚、交換人質、財產抵押等方式來強化信任。人們之所以制定法律、建立各種規章制度,都是直接或間接地與信任有關;會計信息是一切社會組織取信于社會的基本要素,因此,會計最基本的價值就是社會成本最低、適應范圍最廣的社會信用工具。缺乏信用不僅造成經濟關系的扭曲,社會交易成本增加,而且敗壞社會風氣,影響社會經濟健康運行,因此,社會經濟越發展,會計越重要,只有不斷加強會計文化建設,建立優化誠信會計秩序,才能形成良好的社會政治經濟秩序,推動社會經濟發展有序發展。

二、會計文化的概念及內涵

我國開展會計文化研究時間不長,大多將會計文化歸納為三個組成部分,即會計物質文化、會計制度文化、會計精神文化。要全面把握會計文化的內涵,首先要從會計發展歷史和會計現象分析入手,找到會計文化的邊界,然后進行歸納總結。會計作為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受到社會形態、經濟狀況和文化背景的影響。隨著社會、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的發展,會計的發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會計手段從結繩、刻木到運用計算機進行信息處理,會計物質基礎不斷提高;會計職業化的形成和發展促進會計教育的不斷革新;會計理論從傳統會計理論研究到引進相關社會科學成果形成若干會計理論分支組成的會計理論體系;會計社會管理從無序到制度化、規范化、法制化,從單一的會計方法科學化到職業道德并重;會計工作內容從會計核算發展到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管理會計直至參與經濟活動各方面的管理,會計信息運用從賬房先生到社會組織面向社會公開信息,會計行為從個體化到社會化;會計環境的差異形成各國家和地區不同的會計思想及會計模式。會計發展的過程,也是會計文化建設的過程,影響會計發展的因素,也是會計文化建設研究的內容。因此,會計文化是一個宏觀的新思維,它滲透在人類的會計理論研究和實踐活動之中,是影響會計發展的相關物質條件、社會組織結構、政治制度、經濟狀況、科學技術、人文科學作用于會計而產生的文化要素的總和。會計文化的基本組成要素為會計物質文化、會計理論文化、會計規范文化、會計行為文化、會計教育文化、會計環境文化、會計精神文化。會計文化這七個基礎要素,相互影響、相互作用,構建了一個多元化、多角度的會計文化體系,為會計組織的和諧、健康的發展發揮各種功能和作用。會計物質文化人類會計實踐中所創造的與會計相關的物質財富,包括會計工作、學習、生活環境及其與之相配套的設施、工具等物質資料,是會計文化賴以產生和發展的物質基礎。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和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尤其是網絡技術在會計領域的應用,促進會計手段和會計方法先進化和科學化,極大地推動了會計文化的發展。會計物質文化受到社會生產力水平的制約,是會計文化發達程度的外在體現,也是會計文化中有形的物質財富。會計理論文化是會計理論研究成果的總和。會計本質觀不同,會計理論研究的側重點不同,會計學所包含的內容也必然不同。會計理論研究從賬房先生到“工具論”、系統論、經濟管理觀,會計研究百花齊放,從基本會計理論研究,到結合相關科學拓展會計理論研究外延,如會計哲學、會計行為學、會計心理學等,豐富了會計理論體系。會計理論文化的拓展不僅來源于會計實踐,也來源于社會、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發展成果的借鑒和運用,對會計文化發展起著引導和促進作用。會計規范文化是為了規范會計活動和會計行為而形成的會計組織制度文化,是基于一定社會經濟基礎之上,并受制于社會政治制度的上層建筑文化,由一系列具有不同層次結構的對會計活動過程、會計社會關系、會計行為等各個方面進行組織與制度上的規范與約束的、相互聯系的、共同發揮作用的各種會計規范組成的完整體系。主要包括會計法律規范、會計理性規范、會計道德規范和國際會計慣例和社會組織內部會計控制規范以及會計工作規范。會計規范文化具有內容上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形式上的權威性和公認性,時間范圍內的穩定性和統一性,發展方向上的前瞻性和先進性等特征,對會計實踐最具約束了會計文化,是會計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會計行為文化是一切會計行為(包括會計政策的制訂和選擇行為、政府的會計管制行為、會計信息的披露行為)行為動機、行為現象、行為規則的總和。會計行為既是具體個體的特定行為,同時又具有社會性和重大的利益相關性。出于不同的動機和環境,具體個體的特定行為存在著差異性,個體的會計行為、在總體中個體會計行為的相互影響、社會制度和會計行為的總體結構都是互相包含的,而會計行為的重大利益相關性,導致了政府對個體會計行為的管制,會計行為文化的重點是具體個體的會計行為與會計行為社會性和重大的利益相關性的統一,引導會計行為客觀化、合理化、規范化、科學化。因此,會計行為文化是會計文化建設的根本點和落腳點,一切會計文化成果最終都需要通過會計行為文化得到體現才具有現實意義。會計精神文化即會計意識形態文化,是人們對會計環境、會計自然過程、會計社會關系等整個會計世界形成的價值觀念、思想意識、法制觀念、心理素質等,具體表現方式(內容)是多種多樣的,其中主要包括會計價值觀、會計道德觀、會計心理等。一切會計行為都是在一定的會計精神文化的支配下開展的,會計精神文化直接影響會計行為,是會計文化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會計精神文化會計受社會文化、企業文化的影響,所以,會計精神文化建設不僅是會計工作者的使命,全社會都應給予關注與重視。會計教育文化是會計教育目的、內容、方法、模式等文化要素的總和。文化教育文化對會計發展的影響具體體現在:影響社會對會計的認識和理解及會計的社會地位;決定會計工作者的素質,影響會計社會作用的發揮;影響會計理論研究方法及會計的基本思想;影響會計工作的物質條件和基礎,決定高新技術及先進設備在會計工作中的運用及運用效果。從某種程度上說,會計教育是會計發展的根本,會計教育文化的發展直接影響會計物質文化、會計理論文化、會計環境文化、會計行為文化和會計精神文化的發展,決定會計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是會計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發展會計教育文化,是會計文化建設中具有重大現實意義的基礎工程。會計環境文化是對會計目標、內容、方法、規范、模式的形成和發展具有制約和影響作用的各種文化因素的總和。會計環境包括政治法律環境、社會經濟環境、科學技術環境和文化教育環境等,會計作為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受到社會形態、經濟狀況和文化背景的影響,而社會、經濟、哲學、和人類價值觀對會計的影響又是綜合的,不同的會計環境,產生不同的會計價值觀、會計管理理念、會計信息的需求、會計程序與方法和會計管理模式,形成不同的會計環境文化,是導致不同會計模式和不同國家和地區會計差異的主要原因。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政治體制、基本經濟制度、經濟管理體制、經濟管理模式、社會意識形態決定了我國會計文化建設具有中國特色。

三、我國會計文化建設目標

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建立有中國特色的會計價值觀體系作為會計文化建設的核心,以促進會計行為客觀化、合理化、規范化、科學化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借鑒國際會計文化建設經驗,加強會計物質文化、會計理論文化、會計規范文化、會計行為文化、會計教育文化、會計環境文化、會計精神文化建設,先進會計物質,發展會計理論,健全會計規范,優化會計行為,改革會計教育,改善會計環境,弘揚會計精神,培育中國特色會計文化,并不斷評估和提高各要素對整體會計文化質量的影響,構建與我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生態文明相適應的有中國特色的會計文化體系。四、會計文化建設路線

(一)以建立有中國特色的會計價值觀體系作為會計文化建設的核心

價值觀是文化的核心,會計文化的內容十分豐富,但其核心內容是會計價值觀,會計價值觀影響會計理論和會計實踐的發展,決定會計文化各要素的發展方向。中國特色的共同會計價值觀,就是以中國核心價值觀體系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導向,立足于中國會計行業特性和中國國情,堅持以職業道德為核心,堅持不斷改革和創新,凈化會計職業環境,提升會計從業人員綜合素質,構建有中國特色、行業特性的共同會計價值觀體系,包括會計職業道德觀、全局觀、團隊觀、社會觀、秩序觀、全球觀。會計職業道德觀是核心,是衍生其它五個子價值觀的根源,全局觀是關鍵,團隊觀是主導,社會觀是根本,秩序觀是依賴,全球觀是輔助。政府及其會計管理機構要充分發揮其職能作用,參與會計政策和會計準則的制定,參與會計價值觀的塑造與培育,確定會計價值觀的主體意識形態,建立會計價值觀教育機制、法律機制、激勵機制,強化會計價值觀的社會認可度,引導和推動中國特色的會計價值觀體系建設。

(二)以會計工作者為主體,動員社會全員參與會計文化建設

會計文化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從影響會計文化發展的因素來看,包括政治法律、社會經濟、科學技術和文化教育等各方面;從影響會計文化發展的群體來看,不僅包括會計工作者,也包括各社會組織及會計信息的相關者,從某種程度來說是社會全員;從會計文化發展過程來看,既包括歷史文化的傳承,更需要根據政治法律、社會經濟、科學技術和文化教育的發展予以創新。因此,會計文化建設需要依靠社會各方面的力量,采取多種措施來實現。政府尤其是主管會計工作的財政部門要制定會計文化建設綱要或規劃,以指導會計文化建設;會計工作者要以加強會計文化建設為己任,積極投身會計文化建設,自覺學習和實踐先進的會計文化,不斷提高自己的內在價值,包括人生觀、職業道德觀、法制觀以及會計知識水平和會計實踐能力;企事業行政單位要結合本單位的實際情況,建設和實踐先進的會計文化,健全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以充分調動會計人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會計人員學習、實踐、創新會計文化;教育機構要加強會計文化教育改革,加強會計人才建設,鞏固會計文化建設隊伍基礎;全社會要改善會計環境,為會計文化建設創造物質和文化條件,推動會計文化建設。(本文來自于《湖北經濟學院學報》雜志。《湖北經濟學院學報》雜志簡介詳見.)

(三)借鑒國際會計文化建設經驗,吸收其他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發展成果,培育中國特色會計文化

會計文化的構建要著眼于創新,一方面要在本民族文化的土壤中充分汲取營養,繼承和發揚民族傳統文化和會計文化中的精華,去除那些消極的、不利于發展的文化因素;另一方面必須加強會計文化交流,借鑒和吸收其他國家和民族傳統文化中的有用部分,使法制文化、民主文化、科技文化、會計文化等相互溝通和融合,形成多元文化相輔相成的互補結構。還要注意對其他自然科學和社會學科優秀成果加以吸收和運用,創新會計文化,逐步建立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會計文化體系。

(四)建立長效機制,促進會計文化建設長期有效發展

中國會計文化建設的改革與發展是一個長期、持續的工程,會計文化的建設除了強調自身的歷史繼承性,還要要根據社會、政治、經濟、科學技術、人文教育情況的發展變化,因時制宜,不斷研究和解決會計文化建設創新過程中的新情況、新問題。因此,會計文化建設創新須要建立長效機制。

1.制定國家會計文化建設發展綱要和中長期、短期發展規劃,擬訂各階段及會計物質文化、會計理論文化、會計規范文化、會計行為文化、會計教育文化、會計環境文化、會計精神文化各要素會計文化建設發展內容、目標和措施,統一規劃會計文化建設。

2.搭建會計文化建設平臺,推動會計文化常態建設。專門設立會計文化研究機構,常年從事會計文化研究與建設,樹立會計文化建設的權威性;國家和地方設立會計文化建設課題,由財政給予專項資金扶持,提高會計文化建設的專業性;由專門機構定期會計文化建設年度報告,公布會計文化建設成果及發展方向,增強會計文化建設的社會性;全面開展會計文化的職業教育和繼續教育,鞏固會計文化建設的群眾基礎。

3.建立會計文化建設激勵機制,鼓勵會計文化建設創新。對會計文化建設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給予獎勵,專家享受政府津貼;全國和地方會計主管部門定期表彰會計文化建設先進單位和個人,并給予精神和物質獎勵。

4.建立會計文化建設監管機制,預防和糾正會計文化建設偏差。加強會計法律、法規、制度建設,健全會計職業社會管理體制,建立健全與會計文化建設配套的運行制度、考核評價制度和動態管理制度,對會計文化建設工作情況進行定性定量分析,做出科學合理的評價,及時糾正會計文化建設中出現的偏差,把監督檢查作為推動會計文化建設的有力保障,實現會計文化建設制度化。會計文化具有豐富的內涵和廣闊的外延,會計文化建設既具有廣泛的社會性和群眾性,又具有較強的政策性和專業性,會計文化在實踐中發展,在理論上升華,在制度上鞏固,構建與我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生態文明相適應的有中國特色的會計文化體系是必須的,也是可行的。

作者:周凌寒劉迅工作單位:湖北經濟學院會計學院湖北會計發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