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供給的教學初探

時間:2022-05-30 10:07:30

導語:貨幣供給的教學初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貨幣供給的教學初探

準備金是存款貨幣的基礎

在這兩個前提條件之下,假定整個商業銀行體系吸收的原始存款是R,在各個商業銀行經歷了上交法定存款準備金、發放貸款與吸收存款等系列行為后,A銀行吸收的原始存款R全部以法定存款準備金形式上繳到了中央銀行,而整個商業銀行體系現金持有量為0。換言之,中央銀行向社會投放了R基礎貨幣,然后又經過商業銀行繳存款準備金的形式進行了回收。此時,存款準備金R即是原始存款R,因為原始存款是存款貨幣的基礎,所以存款準備金R是存款貨幣的基礎。更進一步,如果商業銀行上繳的存款準備金為R,則商業銀行必定吸收了R原始存款,就會創造出R/r存款總額來。如果商業銀行在中央銀行不僅保持有法定準備金,而且保有超額準備金(假設超額準備金為e),則商業銀行派生存款的過程為表2。從表2中可以發現商業銀行A吸收的原始存款R,在各個銀行經歷了上交法定與超額存款準備金、發放貸款與吸收存款等一系列行為后,原始存款R全部以準備金形式上繳到了中央銀行,整個商業銀行體系現金持有量為0。只不過,存款總額變為了R/(r+e)。存款準備金R仍然是原始存款R,所以存款準備金R是存款貨幣的基礎。

基礎貨幣與貨幣供給關系

教材中論述“基礎貨幣是由中央銀行控制,包括社會公眾手中持有的通貨和商業銀行的準備金”,但基礎貨幣和貨幣供給量是如何聯系在一起的,商業銀行的現金資產是否屬于基礎貨幣,它和貨幣供給量之間有什么聯系呢?將分兩個層次來分析解釋基礎貨幣的范圍及與貨幣供給量之間的關系,一是理論層次,商業銀行吸收原始存款上繳存款準備金后,剩余資金都可以用來放貸或投資,不保有一點現金資產;二是現實層次,商業銀行吸收原始存款后,除了上交法定存款準備金和超額存款準備金外,還會保留一部分現金資產應付客戶日常提現需要。假設央行發行C+R基礎貨幣,社會公眾把基礎貨幣C部分留在手中(即社會公眾手中的通貨,即貨幣供給量的一部分),把基礎貨幣R部分存于商業銀行,則會形成R原始存款(即是準備金R),再經過商業銀行體系與客戶的貸存款過程,則會形成D存款總額(D=R/r,r為存款準備金率),構成貨幣供給量的另外一部分。此時,社會公眾手中的通貨C是現實的購買力,而D存款總額也可以用于轉賬支付結算。此時,基礎貨幣=現金+準備金,貨幣供給量為C+D,其與基礎貨幣的關系如圖1。假設商行保持的現金資產占存款的比重為c,此時派生存款的過程如表3:從上表中可得:準備金+現金資金=R*(r+e)/(r+e+c)+R*c/(r+e+c)=R,即存入A銀行的原始存款R分為了兩部分,一是準備金R*(r+e)/(r+e+c),它是產生存款貨幣的基礎,數量上相當于扣減了現金資產后的原始存款;二是現金資產R*c/(r+e+c),從資金來源看,是客戶用現金形式存到商業銀行的,是客戶暫時閑置的資金,一旦需要會立即從銀行取出而形成社會公眾持有的通貨,形成現實的購買力。因此,筆者認為,商業銀行保持的現金資產應該是基礎貨幣的組成部分,其作用和地位與公眾持有的通貨應該是一樣的,只不過現金資產是暫時閑置的通貨,公眾持有的通貨是可以立即使用的。此時基礎貨幣的范圍擴大了,不僅包括現金加準備金,還包括商業銀行持有的現金資產。此時,基礎貨幣和貨幣供給量之間的關系就可以變為圖2。

本文作者:蘇躍輝鄭小霞工作單位:河北金融學院金融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