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教學理念轉變探討

時間:2022-07-26 11:12:02

導語:體育教學理念轉變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體育教學理念轉變探討

1傳統體育教學現狀

教學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引導學生學習和掌握文化科學知識和技[1]能,促進學生素質提高的一種過程。體育教學是按一定計劃和課程標準進行的有目的組織的教育過程,其主要任務是傳授體育知識,技術與技能,增強體質,培養[2]意志品質等。但是就目前我們的學校體育課教學并沒有取得相應的效果。究其原因是學生運動習慣的缺乏,導致這問題出現又是教師體育課的引導不夠,沒能讓學生刻骨銘心愛上體育。因此要打破傳統體育教學理念與相對刻板模式,讓學生真正的愛上體育,愛上體育課,主動參與體育,通過體育課做到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完善人格,錘煉意志,即使以后走出校園依然能夠自主鍛煉甚至帶動周圍人群去享受生活。因此,我們需要進行對體育課的理念重新認知改變。

2教學內容方向化的轉變

方向比努力更重要,正確的突破口將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們踐行的方向即運動項目改良為身體素質。將體能素質變成我們課程的主要內容,運動項目只是一個輔助,為內容而服務。簡單舉個例子來說,就如本節課內容是協調性的發展,那么促進協調性發展的運動項目數不勝數,有可能是籃球行進間傳接球、也可能是羽毛球上步與退步練習、排球交叉步等。這可能是我們老師課前安排也可能是學生靈光一動隨堂開發而得。如此一來,學生就不用再受體育項目的束縛,解脫了捆綁,天性解放,樂趣體驗,滿足感得到深化。根據體能與身體素質中所含括的內容:速度、力量、耐力、靈敏、柔韌、協調等合理安排在中小學階段,逐步漸進,簡單動作過渡到復雜性。那么,如此一來面對不一樣的內容,學生將會眼前一亮,態度轉變,主動到體育中去。可想而知學生身體素質能力提高,更加敢于參與體育,主動參與體育,不就正好我們改革的初衷,讓體育伴隨其一生。現階段我國體育課堂無論是大學,中學,小學都是按照一定的運動技能為主要[3]內容進行教學傳授的過程。開始部分,準備部分,基本部分,結束部分,就好比一個稻谷脫粒機,程序是如此的完美,效果也是那么干干凈凈。但是學生是一個個有血有肉充滿個性差異的活性物體,不能如同機器按部就班。并且學生有個性差異,掌握的知識技能與經驗是與眾不同的。雖然很多學校效仿國外學校體育課以俱樂部形式為改革出發點,然而效果不理想,因為存在部分學生無所適從而被逼無奈的選擇,最重要的是最本質的內容沒有改變,那就是運動項目為主導。而普通大眾學生的技能水平是如此薄弱,使得他們在體育課上的表現不盡如人意,隨之而來的自信心受損,沒有快樂感,沒有體驗感,對體育課只會避而遠之。顯然,這對于學生通過體育課獲得滿足感與主動進行課外活動有點相形見絀。那么要想體育走出校園走進生活的堅持簡直就是天方夜譚。因此,想要不謀而合讓他們積極主動進行體育活動,學校體育教育發揮著無可替代的關鍵一環。所以,改革是我們實現夢想的必經之路,而且要做到細改、精改。

3評價方法多元化轉變

評價作為檢測,是考量某一事件的成功或者失敗。應試教育背景下,分數是衡[4]量學生唯一指標。沒有好的成績,就進不了好的大學,似乎前途就會一片迷茫,但是如果體育課也是效仿文化課去評價一般,以成績論定學生對體育的熱愛度,這顯然是不合乎邏輯的。比如拿籃球原地投籃來說,考核標準10個達6個算及格,8個以上算優秀,那么剩余6個以下的那種應怎么判定呢?就能說他們體制不健康嗎?筆者認為并不見得,因為原地投籃考量的更是一種臨時發揮以及日常付出的重復率。而那些所謂不及格者,也許他們更專注犀利的突破,以及全場的攻防的速度體驗感。相比一下是那些僅僅為了考試每天原地不動的練習投籃者的身體好,還是喜歡全場奔跑的人體質更加神采奕奕以及他們對運動的參與度,筆者認為答案不言而喻。讓學生不再為考試而擔憂,不再為掛科而杞人憂天,將體育排開。教師不再以期末考試為最終的標準定量評價學生。因為那樣所帶來的只是讓學生與體育漸行漸遠。體質的提高,終生體育的養成只會背道而馳。結果至關重要,但過程更加值得關注。因此,加大力度去考量學生的主動參與性,課后鍛煉,間斷進步。主動參與性不單單體現在課堂上認真學習,積極與老師學生互動,更應該體現在課后的自主查閱資料了解,錄制視頻動作解析,帶領別人進行運動的體驗等;課后鍛煉,除了日常的體育教學課之外,堅持每天的中強度30分鐘有氧訓練之類的運動,做到走出體育課,走進生活;間斷進步就是每天進步一點點,體質有差別,進步的多少沒有標準。假如一個剛開始連交叉步都做不好的學生,經過努力,期末可以做出兩到三個協調性完美表現的動作,那么是不是也可以給他打滿分呢?以上這些都可以是我們評價轉變的一個方向。傳統體育教學過程四大板塊固定,除了老師熟練于心學生都能耳熟能詳。經典語錄:“跑兩圈”,準備活動,講解,師體育課的目標是增強體能;培養運動興趣和愛好,形成堅持鍛煉習慣;發揚體育精神,形成積極樂觀生活態度;表現出[5]人際交往與合作精神。面對的是大眾普通學生,而不是專業體育生,也不是選拔競技運動員。總之評價學生不能用選拔標準考量他們的高低,如此只會不斷打擊其自信心的建立與對體育的熱愛程度,我們更多的要用發展性的眼光去看待他們的進步,不斷成長不斷夸獎,學會去甄別他們,認可他們方可使得其不斷參與,對于提高體能,養成積極樂觀心態,終身體育即可水到渠成。

4教學過程轉變

一系列流程近乎完美,沒有瑕疵的過程。如同教師拿著遙控器按開始鍵,中間過程不斷調換頻道,直到時間走完,再按關機鍵,一節體育課就行云流水般結束。至于效果,幾十年過去了,大家都不言而喻。既然發揮不了相應的作用,那么就要摒棄創新。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優勢必須全面發展出來。首先課堂不應該再出現經典語錄,類似跑兩圈的話語。音樂走進課堂,開始就是主題,簡單到復雜,循序漸進。比如柔韌性的主題,由靜態動作到動態姿勢改變,單一動作發展到多角度,徒手練習到器械操作,就是一個逐漸增加難度的過程。課程開始老師的主導就顯得至關重要,老師發起簡單的開端,帶領學生走進夢幻主題。拋出問題,使學生天馬行空般的去想象用哪種方法去鍛煉加強我們本節課所要進行的課堂,真正做到學生是主體,不斷滿足他們所帶來的想法,讓他們融入這個圈子。在自己所帶來的環境下“生活”,而不是老師提前布置好的項目,無拘無束的體驗,所帶來的不僅是課堂的活躍,更能使得學生不斷愛上這種模式,不斷去開發他們的大腦思維,所謂育體也育腦。

5結語

體育教學理念改革任重而道遠,不管社會生活未來發展是如何的人工化,智能化。“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依然重于泰山。健康的身體依然舉足輕重,體育鍛煉的效果是任何藥物無法比擬的,健康的身體離不開體育活動,而體育活動習慣養成離不開學校體育。而當前學校體育所帶來的效果不盡如人意,終究是沒能使得學生真正的融入體育,使得他們沒有做到把體育帶出學校,領進生活。本文希望學校體育改革能夠走一個逆向思維,用體能發展帶動技術項目強化;停止選拔式評價,讓學生充分體驗體育的樂趣;停止機械化的過程,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導”,發揮他們的想象打破固定模式。本文所探析的幾個方向變化只能僅此給予廣大體育教師一個不一樣的方向以新的理念去重組體育課,至于還有更多不一樣的改變依然值得我們去發現。改革的目的很簡單即加強學生逐步對體育的熱愛,把體育帶出學校,走進生活,養成終身體育,讓體育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熠熠生輝。

作者:景朋凱 單位:廣西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