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鮮乳質量安全信息化建設探析

時間:2022-01-11 09:51:48

導語:生鮮乳質量安全信息化建設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生鮮乳質量安全信息化建設探析

摘要:本文深入分析了當前推動奶業高質量發展大背景下我國生鮮質量安全監管信息化建設現狀,針對北京市生鮮乳生產、收購、運輸現狀,提出了從兩個方面入手建設并完善從奶畜養殖到生鮮乳收購、運輸、監測等全鏈條實時可追溯生鮮乳質量安全信息化監管手段的建議。

關鍵詞:生鮮乳;質量;安全;監管;信息化

近年來,我國農業信息化發展迅速,為現代農業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奶業作為農業現代化的標志性產業和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的戰略產業,在生產、發展和監管等領域廣泛應用了信息技術,取得了顯著成效。信息化已成為我國奶業從數量擴張型轉變為質量效益型的重要手段[1],為推動奶業的轉型升級和高質量健康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具體到北京奶業,近年來在奶牛育種、養殖和乳品加工等領域的信息化建設均有所提升,但奶業管理信息化建設整體水平依然不高,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現象較為突出,特別是在當前我國奶業正朝著效率更高、質量更好、動力更強的方向發展大環境下,北京市生鮮乳質量安全監管領域從奶畜養殖到生鮮乳收購、運輸、監測等全鏈條實時可追溯的信息化監管手段明顯不足,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

1當前生鮮乳質量安全監管信息化現狀

1.1以企業自發為主體的規模養殖場奶牛養殖管理信息化水平明顯提升,但未能被監管部門所利用。規模養殖場出于精細化管理、提高生產效益的需要,利用信息化手段推進智能化的生產管理,逐頭收集、加工、分析奶牛信息,分階段記錄奶牛生產情況,綜合分析奶牛采食、免疫、疾病、用藥、配種、妊娠、產犢、產奶等信息,及時提供生產管理分析報告,從而為養殖管理者提供科學化的決策支持[2]。乳品加工龍頭企業出于確保生鮮乳質量安全的需要,也不斷加大對自有牧場和簽約牧場的信息化投入力度,重點加強奶牛養殖各環節可視化的實時在線監控和數據采集。從目前看,北京市范圍內多數奶牛規模養殖場均已具備上述信息化技術基礎,也已經積累了大量基礎性數據。但從日常監管的角度來說,上述數據資源尚未能被監管部門所利用。1.2生鮮乳收購運輸環節信息化建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2009年農業部啟動全國生鮮乳質量安全監測計劃以來,先后建設完善了生鮮乳質量安全監測結果上報系統、生鮮乳收購站和運輸車監管系統,初步實現了監測數據的在線上報和生鮮乳收購站、運輸車信息的實時更新和動態化管理等[3]。部分省市、大型乳企紛紛結合實際,積極探索生鮮乳收購、運輸環節信息化監控體系建設。例如,2010年12月,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在國內率先啟動“信息田園奶業信息化服務平臺建設”,實現對211個奶站、1.37萬名奶農和69輛生鮮乳運輸車的實時在線監控,保障了生鮮乳收購和運輸環節的信息可查、可視和可追溯[3]。河北省于2017年啟用“河北省生鮮乳監管日報告平臺”,通過對乳品加工企業和各生鮮乳收購站動態數據的收集、審核、整理和匯總,實現對生鮮乳生產、購銷數量和質量的動態監測和限時追溯。2011年伊利集團即對全國2.000多輛生鮮乳運輸車全部安裝了“GPS監控系統”。該系統集數字攝像頭拍照、車輛運輸定位、突發情況報警于一體,實時追蹤車輛運行軌跡,并通過每隔10s回傳的照片查看運輸實況,實現了生鮮乳運輸過程的全程無縫監控和可視管理。新疆、河南、內蒙古等省(區)也都加大投入,在加強生鮮乳收購運輸監管信息化建設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嘗試。北京市目前在這方面明顯投入不足,僅限于應用了全國統一的生鮮乳質量安全監測結果上報系統、生鮮乳收購站和運輸車監管系統,初步實現了生鮮乳收購站和運輸車的動態化信息化管理。1.3因現有技術條件的限制,尚未實現對生鮮乳質量安全狀況的實時監測和追蹤。生鮮乳具有與其他動物產品截然不同的特殊性。生鮮兩字決定了對生鮮乳的質量安全監測必須突出“快”。如果監測中不能快速出具檢測結果,導致不合格生鮮乳進入生產環節,也就無法從根本上確保乳品質量安全。從目前情況看,抽樣、檢測、數據上傳和結果分析仍需要人工進行,不僅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而且可造成樣品代表性不強、數據誤差大、時效性差等問題。同時,受現有檢測技術條件的限制,生鮮乳安全性指標如三聚氰胺、黃曲霉毒素M1、抗生素殘留等檢測方法大多周期較長,能夠在現場快速出具檢測結果的很少,而能夠快速出具定量檢測結果的就更少。運用信息化手段將抽樣、現場快速檢測、結果實時上傳、風險預警相結合,則是實現生鮮乳質量安全實時監測和追蹤的發展方向[6]。1.4部分地區已經開展了相關監管溯源綜合平臺建設,為全面提高生鮮乳質量安全監管信息化水平奠定了基礎。新疆畜牧廳為了對加強生鮮乳生產、運輸監管等工作提供信息化保障,設立了《新疆奶業監管溯源項目》,該項目建立了基于短彩信和互聯網相結合的生鮮乳監管預警機制,利用物聯網技術實現了生鮮乳理化指標采集自動化,同時對生鮮乳生產、運輸、配送信息及時提報,將預警信息及時通報給相關職能部門,確保了監管機構能及時介入可能產生事故的生產環節[3]。河北省已于2018年3月啟動數字奶業信息服務云平臺項目建設,旨在利用物聯網技術,以奶站作為紐帶,打通奶牛養殖場(戶)、奶站、運輸車、乳品加工企業各環節信息并納入統一平臺,實現信息自動化采集、分析、反饋和生鮮乳收購及運輸過程監管等功能,同時,還可以實時獲取全省奶牛存欄、生鮮乳生產量、生鮮乳出售量、生鮮乳價格、生鮮乳指標等數據,為企業、政府、消費者提供多維度服務,從而更好地保障生鮮乳高效生產和質量安全。

2建議

2018年中央1號文件明確提出實施質量興農戰略,突出強調做大做強民族奶業。截至2017年,北京市共存欄奶牛11萬頭,年產生鮮乳47萬t;共有存欄200頭以上的標準化規模奶牛養殖場87家,存欄奶牛10.09萬頭,標準化規模化飼養比例達90%以上,奶牛良種覆蓋率100%;全市共有取得生鮮乳收購證的生鮮乳收購站17個;共有取得生鮮乳準運證明的生鮮乳運輸車128輛。在非首都功能疏解和環保意識不斷增強的大環境下,奶牛養殖場數量、奶牛存欄、生鮮乳產量均大幅度下降,但精細化程度顯著提高,已經具備了全面開展綜合信息化管理,建設從奶畜養殖到生鮮乳收購、運輸、監測等各環節全鏈條實時可追溯的信息化監管手段的基礎性條件。2.1強化政府部門的主導作用,充分利用、整合現有信息化資源,為生鮮乳質量安全監管服務。信息化建設是生鮮乳質量安全監管過程中一項重要的基礎性工作,也是提高生鮮乳質量安全監管水平的重要手段。目前,該項工作在北京還處于一個自發階段,各奶牛養殖企業、大型乳品加工企業出于自身發展的需要,開發使用的信息化產品各式各樣[2]。甚至在各監管機構、監測機構之間也未實現有效的信息共享。奶牛養殖信息、生鮮乳收購站和運輸車信息、質量安全監測信息等基礎性信息未能有效整合。如果沒有統一的規劃和協調,各行業、各單位、各機構間開發的信息化產品也將無法協調一致,在行業間將難以集成與推廣,也無法形成有效的合力[5]。為此,一是要抓緊做好頂層設計,立足于促進現代奶業質量監管體系更加健全,促使消費信心顯著增強,實現奶業綜合生產能力、質量安全水平、產業競爭力、可持續發展能力邁上新臺階的奶業發展目標。要進一步明確生鮮乳質量安全監管信息化建設的總體方向,充分調研現有基礎性條件,提出下一步發展的長遠規劃和具體目標,并逐步付諸實施。二是完善平臺,建立統一的數據網絡和數據資源共享機制。從確保安全、強化監管的角度出發,盡快整合現有散落在各部門、各企業、各環節的數據資源,建立格式、功能統一完備和標準一致的奶業資源數據庫,保證信息資源的一致性和完整性,以制度的手段確保數據真實可靠[4]。三是開展信息化示范點建設。可選擇基礎較好的奶牛養殖場、生鮮乳收購站率先開展生產乳生產、收購、運輸全鏈條實時可追溯監管的信息化示范建設[7]。總結經驗,完善相應制度和措施,探索建立符合實際需要的生鮮乳全鏈條實時可追溯信息化監管建設模式。2.2瞄準方向,適時啟動生鮮乳全鏈條實時可追溯信息化監管關鍵環節的技術攻關。奶業產業鏈長,涉及飼草料種植、奶牛養殖、生鮮乳收購、運輸以及下游的乳品加工、銷售等多個環節,質量安全控制工作難度大。為此,必須增強創新意識,積極引入新思路、新動能,強化對關鍵環節的技術攻關,為中國奶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活力。一是加快推廣應用相關物聯網技術和智能化技術設施設備。隨著近幾年“互聯網+”行動的深入推進,互聯網信息技術與各傳統行業深度融合,各行各業都在力圖通過傳統產業的互聯網化來完成轉型升級。奶業作為當今畜牧業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的主攻方向和關鍵領域,基本具備了通過推進“互聯網+奶業”來帶動產業升級的政策環境和相關基礎條件,急需加強與互聯網、大數據、云平臺等技術的深度融合,通過相關物聯網和智能化技術設施設備的研發使用,推動關鍵領域的數據自動化采集和系統集成等相關工作,加強對生鮮乳生產、收購、運輸全周期各環節的信息化智能化監控,進而推動生鮮乳質量安全監管及行業管理工作的全面系統化、科學化和規范化,帶動整個產業的全面升級。二是研發推廣各種快速定量檢測技術。生鮮乳檢測,只有突出“快而準”,才能充分發揮確保乳品質量安全的作用。為此,應鼓勵各級檢測機構及相關科研院所和企業開展各種快速定量檢測技術的研發和應用。近年來新出現的熒光定量檢測技術具有靈敏度高、檢測速度快的優點,且已經在疾病診斷領域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應用。生鮮乳具備其他動物產品不可比擬的樣品處理方面的絕對優勢,完全可以在熒光定量檢測技術應用方面開展相關的技術攻關和配套技術的研發。三是開展生鮮乳實時在線監測技術的研究與應用。隨著信息化技術的發展和各種快速檢測方法的成熟應用,在完善實驗室檢測的同時,借鑒發達國家同行的有效辦法,實現從采樣、監測、結果上報到后續追蹤處理的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對開展并推廣生鮮乳實時在線監測有重要意義。第一可以解決當前監測工作覆蓋率和覆蓋面不足,采樣難度大的問題,避免人為干擾;第二可以實時匯總、動態分析各種監測數據;第三可以提高對突發、惡性生鮮乳質量安全事故的預警預報及快速反應能力。從目前看,這種在線監測技術在環境監測領域已經得到廣泛應用,相應的技術也比較成熟,完全可以加以借鑒[6]。四是探討開展相關大數據分析技術的研究,為行業決策提供服務。當互聯網成為主流的數據來源時,也顛覆了傳統意義上的行業管理、質量安全監管、決策等各種監管活動。作為整個奶業質量安全控制核心環節的生鮮乳質量安全監管領域一旦解決了從養殖、收購、運輸、監測全鏈條各環節的信息化和數字化管理,下一步面臨的就是如何整合、分析海量的數據,進而發現未知的風險隱患并提出相關措施建議,通過強大的數據分類提取、查詢、統計、挖掘、加工、分析能力,為生鮮乳質量安全監管、為行業發展戰略研究和科學決策提供技術支撐和依據,從而為推動整個行業的高質量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陶剛,梁海軍,郭利亞.我國奶牛養殖生產信息化發展現狀分析[A].第五屆中國奶業大會論文集[C].北京:中國奶業協會,2014.

[2]王娜,何忠偉,孔阿飛,等.北京奶業信息化發展探析[J].農業展望,2017,5:76-80.

[3]陶剛,努爾扎提•瓦合提.對加強新疆奶業信息化建設發展的思考[J].新疆畜牧業,2014,6:4-6.

[4]劉偉.綜合信息化管理是實現奶業現代化的重要基礎手段——關于省級奶業管理綜合信息平臺建設之我見[A].第三屆中國奶業大會論文集(上冊)[C].北京:中國奶業協會,2012.

[5]黃玉凡.關于黑龍江省奶業安全信息化監管平臺建設進展情況的調研報告[J].當代農村財經,2014,10:40-41.

[6]方芳,孫志偉,賈濤,等.生鮮乳質量安全控制關鍵點分析[J].中國奶牛,2017,8:45-47.

[7]郭利亞,梁海軍,劉媛媛,等.現代農業信息化建設背景下我國奶業生產信息化發展現狀分析[J].中國畜牧雜志,2014,16:49-53.

作者:方芳 黃驊 鄭君杰 孫志偉 徐理奇 單位:北京市飼料監察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