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單招生學風建設研究
時間:2022-05-08 10:10:18
導語:會計單招生學風建設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據河南省2016年統計年鑒,河南省2016年共招高職、高專類學生292028人,其中財經大類有57069人。目前大部分原高專院校完成升本工作,高考網統計河南省公辦高職高專學校僅剩44所。河南省對各類高職高專院校的招生逐步加大自主招生比例。據河南省單招網統計,我省參加單招的各類高職高專類院校共91所,其中招收會計專業人數為3966人,按80%的報到率約到校3172人,也就是說到2018年河南省高職、高專類院校單招會計生人數為3172人,這不包括統招部分。以上數據說明高職院校中會計專業的單招生源將成為重要組成部分,面對龐大的單招生數量,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老師確越來越多的反映單招生源普遍存在學風低下的問題、教學進程推進緩慢等問題,本文就單招生學風低下原因及提高學風建設兩方面做一論述。
一、學風低下的原因
根據向學生、家長、專業課教師等發放調查問卷、訪談、電聯等方式,我了解到單招學生之所以學風低下有以下原因:(一)學生方面的原因。1.學生從思想上認為大專院校沒有前途,自我放棄,經調查很多單招學生在高中時沒有養成很好的學習習慣,進入大學后從思想上也沒有引起重視,很多同學認為大專文憑低畢業不好找工作,因此在學校學不學習無所謂,混個畢業文憑就OK了。2.很多單招生的學習習慣不好,他們從初中、高中時期開始積累的不太好的學習習慣又延續到了大學,加上大學學習氛圍比較高中而言更是寬松,全靠自覺,因此大部分單招生反映學習主動性不高,不愛學習。3.大部分學生認識不到學習的重要性,認為找工作與學校學的內容并沒有多大關系。4.學生學習存在困難,這種困難包括理解力及靈活運用知識和對知識的拓展能力存在欠缺。5.學習氛圍不好,大部分孩子不愛學習沒有營造出良好的學習環境。(二)學校方面的原因。1.沒有做好學生的入學動員工作。2.給學生造成的第一印象不好。3.后期學生開展工作。4.圖書館、自習室等良好的學習場所的欠缺。(三)教師方面原因。1.知識陳舊,不能及時更新。2.課程實用性不強,學生不知道學完這門課程有什么作用。3.教師知識單純講授知識,與學生溝通較少,不能深入了解學生的心理及知識進度,以至于上課也只是灌輸知識,而忽略了學生學習能動性的培養。4.教師上課不生動,表情、肢體語言、語言表達欠缺,引不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改進及建設的途徑及思考
1.情境教育,多讓學生參與。根據對學生的調查,發現單招的學生大部分學習主觀性不強,但思維較為活躍,情境代入感強,如果教師在課堂上能提前把要學的東西設置到合適的情境里,讓學生有代入感,強制性的抓住他們的關注度,這樣就比較容易使學生思想集中融進學習中。2.教師在課堂上適當增加勵志類的疏導,會采用恰當的辦法合理批評或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3.教師在課下也和學生多接觸,建立較緊密的聯系,增加責任感,消除學生對自己的距離感。4.學校應增加適合展現學生特長的活動以提高學生的自信心,給他們一個展示自己的舞臺。在職業指導方面,學校應盡量多增加正面的職業教育引導。5.課程的安排要進行完善,要更能符合單招學生的學習特點,據了解,單招學生對學習有一定的熱情,能在老師的引導下展開學習活動,但對學習缺乏主動性,在學習過程中對自己的學習進行調節、監控的能力較弱;另外,學生“聽”的能力較差,抽象思維水平較低;但喜歡動手操作,習慣于直觀性較強的學習方式;針對這些特點,教師在進行課程設計時就要更傾向于增加動手操作類的內容。6.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切合學生實際情況,不能盲目跟隨所謂的前沿,也不能一直固步自封,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制定出符合學生的學習目的,適合學生學情狀況的培養方案。7.建立學習社團,給學生明確的可行的目標,使學生可以努努力就可以實現并且有明確學習目標的。8.鼓勵學生以宿舍、小組、班級等為組織建立學習互助小組。9.課堂內容的講解上多注意學生的進度,注意課堂授課技巧,注意引導學生了解所學內容的實用性及前后連貫性。比如,講固定資產折舊,我會從大一簡單的編制折舊分錄講起,到折舊如何形成生產成本,產品完工,生產成本再如何形成庫存商品,再到庫存商品銷售后形成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成本在年底結賬時如何計入本年利潤等作為一條完整的線條去講,這樣,學生才能對所學的知識融匯、貫通,并理解自己在將來走上工作崗位進行實務操作時,這部分如何完成,學生學習這部分內容時,很有興趣,積極性也很高。因為覺得不枯燥,對他們有幫助。
參考文獻:
[1]羅賢.管理學視角下關于提高高職院校單招學生素質的探討[J].現代職業教育,2016,(08):178.
[2]李潔.不同生源高職生認知學習與教學能效的探討[J].高等職業教育探索,2017,(06).
[3]劉春秀,劉亞蘋,張穎.如何提高高職單招學生專業學習的興趣[J].科技與創新,2015,(20):120+123.
作者:呂宏靈 熊霄 單位:西北大學
- 上一篇:民航空管信息化建設論文
- 下一篇:黨的群眾路線推動學風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