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治療在音樂教師培訓的應用
時間:2022-08-11 02:57:33
導語:音樂治療在音樂教師培訓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音樂可以抒發情感,消除不良情緒。本文主要分析音樂治療在中小學教師培訓方面的相關內容,簡要闡述音樂治療的發展歷程、開展方式、遵循的原則等,并分析將音樂治療模式應用在教師培訓活動中的價值以及中小學音樂教師在此種教育改革形勢下面臨的各種壓力,著重分析音樂治療在其培訓互動中的有效應用,如音樂選擇、培訓環境等。以供相關人士參考。
關鍵詞:音樂治療;教師培訓;中小學階段;樂曲選擇
為滿足社會經濟發展對于人才質量的需要,各教學階段都在進行教學改革,致力于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由此,對教師提出更多的要求。為使學生能夠全面發展,除常規的文化課教學外,音樂也逐漸受到重視,使此學科教師面對更多的壓力。由于音樂治療可以舒緩身心,因此,將其應用在教師培訓活動中,以緩解教師的身心壓力,對其個人發展具有實際意義。
一、音樂治療
音樂治療方式屬于新型的門類,其中包含多個學科的內容,涉及到的領域較為廣泛,如:心理學、醫學、樂理知識等。就當前的相關研究而言,國際上尚未對其形成統一的定義。出現此種情況的原因主要在于,其應用研究時間較短,且各國家地區之間本身在社會背景、經濟政治、思想觀念等方面有所差異,因此,對其定義以及相應的治療方法各有不同,但大體上無過大的差別。簡單概括,此種治療方式主要借助音樂開展多種實踐活動,如欣賞、演唱、伴奏等,對接受治療的人起到刺激、催眠的作用,通過音樂帶動人體活動,以實現改善身體機能、舒緩身心的目的。音樂治療在我國的歷史可追溯到數千年前的《黃帝內經》,其中指出“五音療疾”,將音樂的音調對應人體的五臟,根據病人的情況,選用不同的樂曲。宮調對應脾,商調對應肺,角調對應肝,徵調對應心,羽調對應腎。而在西方國家中,古埃及曾有人提到過,“音樂為人類靈魂妙藥”。到十九世紀中期,此種治療方式在歐洲較為流行。音樂治療主要通過對人心理的刺激,達到某種治療效果,因此,在實施臨床治療的過程中,所要遵循的原則與常規的心理治療較為相似。具體而言,一方面,不可操之過急,治療師需結合來訪者實際的心理情況以及精神狀態,為其播放合適的音樂。對于樂曲的選用,大致可分成輕度、中度以及重度三個級別,據此,在治療初期階段,應向其播放情緒引導較弱的音樂,并在治療的過程中逐漸加大強度。同時,播放的音量也應逐漸提高,使其能夠逐漸適應,以免來訪者產生抵觸的情緒。另一方面,引導與學習,在來訪者本身對于音樂缺少一定認知的情況下,應進行基本的樂理引導。根據播放的曲目,向其介紹作者、創作背景以及音樂所要傳達的情感等。對此,在正式開展心理治療之前,可通過觀察來訪者的外表以及行為舉止等,或直接詢問其喜好,以掌握其音樂偏好,選擇合適的音樂,使其靜下心來體會音樂內容。若來訪者難以感受到音樂所要表達的內容,治療師可選擇恰當的時機進行簡單的講解,使其能夠更為深入地了解音樂的情感。音樂治療大致可分成被動接受、即興以及創造三種形式。接受式中包含聽音樂、圍繞音樂與之進行深入探討等交流形式;即興式是為來訪者提供樂器或是直接通過語言表達的方式;創造式則是指音樂創作,涉及到詞曲、以及心理劇等。音樂治療需要采用與音樂有關的活動,使來訪者在此期間改善身體狀況以及精神狀態。
二、在中小學音樂教師培訓中應用音樂治療的意義
音樂治療與心理治療有諸多相似之處,借助音樂對人們產生的影響,轉變其心理狀態,緩解心理壓力。音樂教師本身對于音樂理論知識及相關文化內容有所了解,因此,其對音樂的感知比普通人較好,有助于加強音樂治療的效果。中小學階段的音樂教學,注重培養學生對于音樂的鑒賞以及藝術素養,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日常生活,還易促使學生朝著更為全面的方向發展。在此項教育活動中,音樂教師扮演著重要角色,若其本身對音樂課程缺少足夠的重視,或面臨較大的壓力,甚至存在心理問題。上述任一情況都不利于提高音樂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因此,通過在音樂教師的培訓活動中加入音樂治療,以達到改善音樂教師心理狀態的目的,使其在提升專業能力的同時,確保身心健康,以穩定課堂教學效果。通過音樂治療,使音樂教師能夠保持心理健康,為教育質量提供基礎的保障。首先,從教師本身的角度考量,有助于提升教師個人的身心健康程度。心理精神狀況,既是開展教學活動的基礎依賴,又是影響身體健康的原因之一,部分身體疾病往往是由于人們心理的遐想逐漸形成的。據相關調查顯示,我國心理狀態較差的教師占比超過三成,而有四分之一左右的教師患有身體疾病。另外,據相關數據表明,中小學階段的教師,平均壽命相較于其他行業較短。此外,影響教師專業水平的提升,限制教師朝著專業化方向發展的一部分原因,來源于教師的心理狀態,由于對待教師職業的負面情緒,造成其對教育活動產生懈怠的心態。而通過改善其心理狀態,有助于彌補此方面的不足。此外,還有助于教師形成較高的職業道德意識。通過對部分體罰學生的情況分析,發現造成此種缺少職業道德的原因在于,教師存在較大的工作壓力,部分教師甚至出現輕度焦慮癥的問題。再加之缺少有效的調節以及緩解壓力的方式,使其將學生作為情緒宣泄的渠道。而對于教師職業來說,其綜合素養以及職業修養是達到較高教育水平的必要因素。與此同時,心理狀態較佳的教師,在教育潛力、情商以及教學規劃等方面都能夠達到正常水平,并對自身工作有充足的自豪感。心理健康的狀態下,能夠對周邊事物以及學生進行較為公正的評價,以正確的角度考慮問題,保持較為平和的心態,有助于調動教師的教育熱情以及工作質量。其次,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教師的心理狀態對于學生有較大的影響。其一,對學生的心理。教師若能夠保持較好的心理精神狀態,并以更為平和的狀態與學生溝通交流,能夠影響學生的情緒走向。對于中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其身心都尚未成熟,極易受到周邊環境的影響。而教師需要在教學以及日常交流過程中對學生加以引導,若教師存在心理狀態不穩,會使學生對所處環境產生不安的情緒。另外,此教學階段的教師性格極易影響到學生的性格發展。其二,據相關數據分析可知,在人格方面的培養,教師扮演重要角色,其影響程度僅低于父母。而人格的養成與常規的教學活動不同,僅能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因此,其日常行為舉止對學生具有重要意義,而行為往往由心理決定。其三,心理狀態較佳的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會構建較為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使學生可以在此種良好的環境中接受教育,有助于提高實際的學習效率。在音樂課堂中,音樂本身是具有干擾情緒的作用,部分音樂教師會采取現場彈唱的方式進行教學,若教師在彈奏過程中,未能傾注良好的情緒于音樂彈奏之中,會影響到學生的情緒,同樣的伴奏在不同狀態下彈奏,會帶給人不同的感受。由此,會影響到學生對音樂的感知效果,從而難以切實達到提升學生音樂鑒賞能力以及音樂藝術素養的教學目的。最后,以社會發展的角度來看。一方面,心理健康有助于提高教師對生活的滿意度以及幸福感,以積極的心態面對生活,真正做到享受人生。由于該職業的工作性質以及環境的獨特性,使其精神需要長期保持較為緊張的狀態,需要具備較好的自主意識,由此極易引起心理問題。教師社會活動空間較小,與其他行業基本處于脫節的狀態。中小學階段,教師絕大部分的工作都與學生相關,使教師逐漸形成與社會隔離的感受。另一方面,教師人生規劃,主要包含身體、物質以及精神三個方面,其在各方面的滿足感,決定其幸福指數。借助音樂治療,可以緩解教師的精神壓力,由此提升教學實踐能力。
三、中小學音樂教師的壓力
在當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教師需強化自身的教學水平、轉變教育理念、拓展教學模式。中小學階段的音樂教學,在傳統教學理念下,對此課程缺少足夠的重視,日常的教學工作也較為簡單,屬于教育活動中的“閑職”。而經過教學改革,要求學生全面發展,不僅要保證基本文化課的教學效果,還需提高其綜合素養,強調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由此,大幅增加音樂教師的工作量,改變其原有的工作模式,導致其形成工作壓力。具體而言,教師的壓力來源于多個方面,其一,教齡,入行時長與工作壓力呈正比例關系,通常,剛入職的教師擁有較為高昂的精神狀態,且能夠緊跟當下社會的發展形勢,工作壓力可能被淡化。而入行較久的教師,由于長期的實踐積累,其日常的教學行為已經養成習慣,難以在短時間內適應當前的教育改革。其二,職稱評定方面,據相關數據顯示,無職稱教師的工作壓力相對較高,與高級教師的壓力程度相差無幾。在教師行業中,職稱往往是評價的重要指標。此外,還有家庭以及學歷等方面帶來的壓力。
四、音樂治療在中小學音樂教師培訓中的有效應用方式
(一)選用適宜風格曲目?!耙魳分委煛币辉~給部分人帶來的直觀感受是,通過聽音樂達到放松心情的作用,片面地認為此種治療方式與聽音樂放松無任何差別。實際上,音樂可細分成多個流派、風格等,由此,在實施音樂治療期間,音樂的選擇極為重要,部分音樂能夠起到較好的治療效果,而部分音樂不僅不會促進教師的身心舒展,還會造成不良影響,使教師的消極情緒被放大。對中小學階段的音樂教師開展培訓活動,目的在于提高教師的音樂專業水平,優化教學方式,轉變教學理念,由此,提高實際的教學水平,達到預期的教學質量,強化與學生的溝通能力。在對音樂教師進行專業培訓過程中,可適當加入音樂治療的環節,注意開展的時間,提高教師的接受程度。在治療音樂的選擇方面,為排解教師心中的壓力,歌詞以及節奏方面應選用表達樂觀奮斗情感的音樂,有助于教師的身心健康。另外,選取的音樂節奏應較為歡快,但應選擇編曲、混音方面較為簡單的音樂,以免引起教師的抵觸情緒,有利于使其融入到音樂的意境中。例如《年少心事》《Honey》等,都屬于較為清新的音樂,能夠應用在音樂治療中。將音樂治療應用在教師培訓活動中,需根據教師實際的情況以及所處的時間進行合理設計,根據教師當時的心理狀況,選用適宜的音樂風格、播放次序等。值得關注的是,用于音樂治療的樂曲與日常所聽音樂之間存在較大的差異,在應用此種心理治療形式時,應結合不同教師的情況,其外在的表現和情緒變化,合理規劃播放音樂的時間和次序。對于音樂教師的培訓活動,本身會涉及到大量的音樂內容,在進行實際培訓期間,可將音樂治療融入到此類培訓活動中。中小學階段的音樂教學會發放相應的教材,但由于音樂本身具有較強的開放性,在日常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會在講解完課本曲目后,為學生拓展課外音樂。例如,某中學音樂教師,會向學生征集樂譜,常規的曲目教學完成后,該教師會將彈奏學生提供的樂譜。此種教學模式下,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熱情,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借此,在音樂教師的培訓活動中,可將音樂治療看作“課外拓展”。音樂教師本身對于音樂的理解能力較強,因此,常規的接受式治療形式并不適宜,可采取即興式以及創作式的培訓形式,以此調動教師的參與熱情。而不是將培訓活動當作“走流程”。(二)適時更換播放曲目。一般情況下,長時間聽某一首、某幾首、統一類型的音樂會產生厭倦感,同樣,在音樂治療中長期聽相似的音樂,產生的治療效果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減弱。因此,為避免出現此種情況,造成教師對某一類的音樂產生厭煩感,導致其在實際教學中會刻意避開此類音樂,進而造成學生在此方面的缺失,形成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因此,需要定期更換播放的音樂。由于音樂對神經具有刺激作用,人們在聽到新穎或從未接觸過的音樂會自覺產生新奇感,有助于實現享受音樂的效果。在當前的音樂市場中,律動感較強的音樂傳播速度較快,但此類樂曲并不適用于音樂治療。若播放此種音樂,會使教師的精神更為亢奮,通常較為清新、伴奏簡單的音樂會達到放松身心的效果。在音樂教師的培訓活動中,可提醒音樂教師適當更換日常聽歌的歌單,并添加不同類型流派的曲目,可選用隨機播放的模式,避免因對音樂的審美疲勞使音樂治療產生反作用。具體而言,每日的不同時段中,也應改變音樂的不同風格。例如,在早晨,應聆聽可以調動其精神情緒的音樂,使其能夠以充足的活動面對一天的教學工作。此時,可選用帶有一定節奏,較為動感的曲目。而在下午階段,由于人體的生物機能影響,此階段的精神狀態較差,但對于音樂學科而言,在課程設置上,會將其安排在下午。目的在于通過音樂課程激起學生的精神狀態,使其在后續文化可學習中能夠保持較高的專注度。此時可與清晨階段選取的音樂類型相同,但需適當增強音樂節奏感的強度、音量等。而到了晚上,工作一天后,需要解放身心,可選用較為舒緩的音樂,以提高睡眠質量。在休閑娛樂時間,可選用更為舒緩的音樂,能夠起到解郁的作用。(三)合理選擇治療環境。音樂治療與心理治療相似,因此,需要選擇合適的環境,以渲染合適的氛圍,具體而言,整體光線要較為柔和,且空氣質量較好,可適當擺放綠植,帶給教師一種更為自然的環境感受。另外,為提高音樂治療在培訓活動中的作用,在播放音樂前,應做好基本的調整活動,盡量使全身達到放松的狀態。此外,在進行音樂治療前,可進行簡單的面部清潔,活動面部肌肉,以刺激大腦神經,使其保持較為清醒的精神狀態。例如,某中學在音樂教師的培訓活動中加入音樂治療,會定期開展此類活動,并專門安排一段時間進行音樂治療。音樂播放開始之前,培訓人員會帶領教師做深呼吸運動,并配以靜坐的方式,此種狀態大致持續五到十分鐘,使教師的心完全靜下來,再播放選定的音樂,逐漸融入到音樂的意境之中,舒緩身心,達到治療的效果。另外,在培訓環境的設計方面,會在教師到達前,做好基本的通風工作,使室內空氣清新,選用更為柔和的燈光,使教師進入培訓現場時,保持心情愉悅,而不是以完成某項任務的心態參與培訓活動。不僅使教師培訓達不到預期的效果,還易造成反作用,使其產生煩躁的情緒。
五、結語
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其心理精神狀態逐漸受到重視,而音樂治療因其本身的開展形式,對教師緩解工作壓力可以實現較好的效果。在實際的教師培訓活動中,播放適當的音樂,不僅對教師本身有積極的作用,還可以借此讓音樂教師大致掌握此種治療模式。使其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有效實施,有助于優化學生的心理狀態,提高實際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周瑤.非常時期,以“樂”安心———音樂治療在團體心理輔導中的應用[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20,(10).
[2]唐珍玲.音樂治療及治療素材選用的參考因素[J].智庫時代,2020,(12).
[3]喬雯.音樂作為心理治療的方法探究[J].當代音樂,2020,(03).
[4]童一帆.試析音樂治療在緩解高職學生心理壓力中的應用[J].北方音樂,2019,(23).
[5]姜一茗.音樂治療在我國的現狀分析與應用價值[J].綠色中國,2019,(15).
作者:劉鳳琴 單位:福建教育學院
- 上一篇:畜牧養殖動物疾病發生原因探析
- 下一篇:音樂教師資格認證問題及優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