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教師課程領導力的困境及提升路徑

時間:2022-09-26 11:18:02

導語:體育教師課程領導力的困境及提升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體育教師課程領導力的困境及提升路徑

【摘要】:體育教師課程領導力建設對全面推進基礎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義,體育教師課程領導力包括課程決策力、課程開發力、課程組織力和課程評價能力四個方面,是體育教師綜合素質和專業能力的集中體現。面對當前課程主體定位偏差、課程領導意識不足、專業發展導向失準的困境,應從三個方面系統提升體育教師課程領導力:在政府層面,加強政策引導,強化課程領導理念,提供政策支持,優化課程領導模式;在學校層面,加強校長課程領導素養,提升教師課程領導自主權,加強支持環境建設,促進體育教師課程領導力有效生成;在教師層面,樹立課程領導主體觀念,強化課程領導主體意識,以課程領導為導向,促進自主專業發展。

【關鍵詞】:學校體育;體育教師;課程領導力;提升策略;基礎教育改革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新時代的教師作為實現中國夢的“筑夢人”,他們的專業能力發展水平直接影響著教育的成效和人才的培養質量[1]。黨的“十八大”關于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論述以及“”黨中央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發展中國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舉措,都深刻表明了教師在教育事業改革發展和人才培養體系中的筑基作用,高度概括了新時代教師所擔負的歷史使命和時代責任。指出,新時代教師應將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教學全過程,將“立德樹人”“增強學生服務社會的責任感、勇于探索的創新意識和善于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的“國家意志”落實于課堂教學之中[2]。體育學科作為以學生身體練習為主要知識傳授形式的特殊學科,具有使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的功能,這種全面教育功能的實現對新時代體育教師的專業能力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體育教師課程領導力:新時代背景下學校體育改革的關鍵

體育教師課程領導力,作為體育教師專業能力發展的核心,是新時代背景下學校體育改革的關鍵環節。學校體育發展到今天已有百余年的歷史,在國家發展的不同歷史階段承載著不同的歷史使命,自覺服務于國家的根本利益。步入21世紀后,國際間新的競爭形勢使培養出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全面發展的年輕一代成為新時期我國學校體育的根本任務,同時也上升為促進我國持續性發展的新的戰略性問題。縱觀當前我國學校體育現狀,諸多問題(如:追求升學率,忽視體育教學;學校體育觀念陳舊、落后;體育師資力量薄弱,積極性不高;教學內容單一,教學效果難以保證;體育經費嚴重不足、場地器材匱乏等)凸顯,已經嚴重阻礙了我國學校體育的發展,難以滿足新時代社會發展對學校體育的根本需求。學校體育存在的諸多問題中,有質的問題,也有量的問題,誠然,量是事物發展的物質基礎,但是,在一定量的基礎上發揮質的效益,才是事物長效發展的保障。因此,面對當前學校體育現狀,將改革和發展的著力點從量擴張的外延式發展轉換為以提升質為核心的內涵式發展模式,在現有資源配置基礎上,彰顯體育教師對課程領導的主體地位,促進教師專業能力發展,充分發揮體育課程的功能和價值,是當前形勢下的最佳選擇。體育教師的課程領導力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行為的實效[3]。新時代背景下體育教師應成為體育課程的領導者,而不再僅是傳授課程內容的“教書匠”,應能夠科學合理地規劃和設計課程內容,成為體育課程內容的開發者、建構者和有效實施者。因此,增強體育教師的課程領導意識,提升課程領導力,提高體育教學行為的效率,將“立德樹人”理念貫徹于教學過程中,才能發揮學校體育對學生的全面教育功能。

2新時代背景下體育教師課程領導力內涵

自2001年我國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過程中提出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目標以來,學校和教師在課程引領和指導上,具有了更多的責任和自主權。課程領導力是課程理論與領導理論相融合的產物,教師課程領導力的本質在于,為了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應改變傳統的課程管理范式。教師不應僅作為課程的被動執行者,更應扮演課程領導者的角色,喚醒教師的課程意識,與課程專家一起共同參與課程內容的選擇和編撰,并在課程實踐中,分析理解、組織實施和評價課程,促進課程品質的提升和體育課程目標的實現[4]。梳理以往研究成果后得出,教師課程領導力主要包括課程決策能力、課程開發能力、課程實施能力和課程評價能力四個方面。因此,借助領導學的相關理論,結合體育課程特色,分析新時代體育教師課程領導力內涵,具有重要價值。2.1體育教師課程決策力。體育教師課程決策力即體育教師課程設計力,是指體育教師在體育課程設計活動中的引領和指導能力。一方面,表現在依據教育部頒發的《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中所規定的體育與健康課程總體安排,在考慮當前學校學生實際和場地器材狀況的基礎上,具有對課程內容、課時數和課時比例調整的引領能力。如:《課程標準》中提供的七至九年級的教學內容建議中,包括了體育與健康基礎知識、田徑類、球類、體操類等課程內容和課時的規定,體育教師應能夠根據當前學校體育培養目標、學校師資、各項目特點、器材設備以及學生自身能力及興趣等情況,增加、減少課程內容或課時以更契合學生的實際發展需要,實現課程教育目標。另一方面,體育教師應能針對某一班級學生,在體育課程活動設計中具有引領和指導作用。體育作為一門以身體練習為媒介進而使學生掌握運動技能、形成體育品德和養成健康行為習慣的特殊學科,體育教師對體育課程設計能力的體現即是通過科學、巧妙的課程設計,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其中,體驗到體育課程的樂趣,調節情緒情感,建立積極的體育態度,進而促使體育鍛煉行為的養成[5]。因此,體育教師應能夠遵循體育目標這一實現邏輯,將體育健康知識、運動技能內容、豐富的練習方法手段、多樣的教學組織形式等教學要素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相融合,適應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和需要,提高課程教學效率。2.2體育教師課程開發能力。體育教師課程開發能力是指體育教師在體育課程開發活動中的引領和指導能力。體育作為對學生進行身體教育進而實現其功能的特殊學科,其教師課程開發能力具有重要意義。一方面,體現在能夠針對學校和學生實際,根據不同對象對原有體育課程內容或學程進行修改,以適應課程的具體課堂情景。如:《課程標準》中提供的課程內容,涉及田徑、球類、武術等諸多種類項目,但是從實際教學情況來看,其中的大球類、田徑中的短跑類項目開展較多,但對場地器材要求較高的羽毛球、網球等項目,對學生身體素質較高的跳高、跨欄等項目開設較少。因此,為最大限度貫徹好《課程標準》的理念,基于體育課程基礎設施資源具有靈活性較大、可利用程度較高的特點,教師可以根據學校資金、學生運動水平等編制和改造體育器材,一物妙用,有效避免因器材短缺、運動項目難度大而導致的學生體育參與度低的現象。另一方面,體育教師能夠在對國家、地方課程標準、學校自身教學情況、現有課程資源的理解上,結合社區和校園體育文化特色,依托擬定的課程計劃開發新的課程板塊,如:開發鄉土教材、校本特色課程以及地方性專題課程,形成體育校本課程開發計劃,并組織課程實施、課程評價等活動。學校體育課程內容資源的豐富性直接影響著學生的身體體驗感,關系著學生的體育參與效果,而作為體現地方特色、民族文化特性的體育項目可以作為課程內容的有效補充,為體育教師對校本課程的開發提供條件。2.3體育教師課程實施能力。體育教師課程實施能力是指體育教師在對《課程標準》理解和領會的基礎上,將課程計劃落實于課堂實踐過程中所具有的引領和指導能力。它是體育教師課程領導力的主要組成部分,直接影響著體育課程的實踐效果。體育教師在課程實施過程中,應具有科學明確的價值取向,深入挖掘和把握體育課程本質規律和價值功能,結合課程內容和學生個性心理特征,將課程視為一種師生間不斷交流對話的過程,以此實現體育課程對學生身心教育的學校體育教育目標。主要表現在體育教師的課堂組織能力和對體育課堂教學的調控能力。體育教師的課堂組織能力包括教學方法的合理運用、良好教學情境的創設等方面。教學有法但無定法,體育教學是通過學生的學練完成教師教的過程,教學方法運用的合理有效在于教師能夠運用自身恰當的教學語言及展示嫻熟優美的示范動作,有效激發學生體育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身體練習的激情和主動性,實現教與學的有機結合,提高教學效果。良好的教學情境是實現體育教育功能的必備條件,學生在學練技能的過程中,只有在特定的情境下,才能更深入地感知體育所具有的提升品質、錘煉品格的價值。因此,體育教師應將教學過程看成是一個隨機的、可控的動態過程,能夠敏銳地綜合教學過程中的諸多因素,把握有利時機,對學生進行及時性教育,提高學生學練效果。體育教師課堂教學的調控能力是指對體育課程中偶發事件能夠及時應對的能力,體育課堂的特殊性以及學生的身心結構特點決定了體育課堂中不可預計的事件時有發生,因此需要體育教師對體育課堂進行臨場調控,統籌全局和及時的應變,將偶發事件的負面影響程度降到最低。2.4體育教師課程評價能力。體育課程評價能力是指體育教師在理解、運作課程的基礎上,基于自身的知識結構和實踐經驗總結,在對體育課程進行全方面價值判斷過程中具有的引領和指導能力[6],是體育教師課程意識、主動參與課程領導的重要體現。主要表現為對學生體育學習的評價、對體育課程方案的評價和體育教師的自我評價三方面。對學生學習的評價,應該體現出目標、內容、評價的一致性,避免當前存在的對學生技能評價的單一性和片面性,應將知識、能力、體育態度、習慣等作為評價的重點,體現評價的全面性和系統性,而且應將學生的過程性評價與結果評價緊密結合,不僅要看學生學習后的最終結果,還要重視學生經過學練后提升的幅度,體現評價的實效性;對體育課程方案的評價即是指檢驗體育課程設計應用于課堂實踐的實際效果,是對體育課程設計與課堂教學實際逐步一致的修正過程。根據體育課程設計的實際運用,檢驗其設計的合理有效,再通過體育教學實踐的反饋信息,不斷地調整、優化課程設計,從而使體育教師能夠按照自己的意圖組織安排體育教學過程,促使預期效果和實際結果的統一,提高教學有效性。教師自身的評價涉及的范圍較廣,包括對自身體育課程的設計能力、課程開發后的實施效果、對體育課程的組織能力,以及對教學的不斷反思能力等諸多內容的評價,是體育教師課程領導力提升的根本保證和重要路徑。因此,體育教師應具備對自身課程領導力的自省能力,時刻反思自身是否能夠依據《課程標準》的精神和指示,設計、開發和組織課程。體育教師課程領導力是教師作為課程領導者所應具備能力的高度概括,但在現實的體育教學中,只有極少數的杰出教師才具備上述課程領導能力。對大多數體育教師來說,諸多能力的發展具有明顯的非均衡性,存在教師課程領導能力的“薄弱環節”。盡管這是普遍存在的,但對于教師領導者來說,如果某種能力的“短板”過短,將會嚴重影響其課程領導整體能力。因此,補齊這些短板,促進體育教師課程領導能力全面發展,是提高體育教師課程教學實際成效的重要措施。

3新時代背景下體育教師課程領導力提升困境

教師作為最主要的課程實踐者,是教育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課程領導主體[7]。概括來說,教師課程領導力即是教師對課程組織實施的主導能力,它直接決定著課程實施的最終效果。提升教師課程領導力,不僅是一種教育理論的需求,課程發展的訴求,更是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反思、成長、提升課程領導實效的重要體現。因此,應將教師的課程領導力作為教育教學研究中的重要議題,對其進行深入的研究和關注。3.1學校體育課程領導主體定位偏差。長期以來,我國傳統的保守文化使教師職業一度被描述成遵從性的、保守性的、常規性的安穩工作,教師的主體性缺失,拒絕創新,習慣維持現狀似乎已經成為一種常態[8]。當前,我國學校體育的教學內容,要求教師按照教育部門制定的統一課程標準和要求,組織教學活動,將教師培養成對教育政策法規的執行者和實施者,抑制了教師主體能動性的發揮和創造性的表達,剝奪了教師的話語權。體育課程領導力主體定位偏差,泯滅了體育教師對體育課程設計、實施的話語權和主動性。與此相矛盾的是,體育教師對課程領導力認識的偏差,致使體育教師“主體性”過度彰顯。體育教師將對體育課程的領導力與對體育課程的絕對控制力相混淆,部分教師依舊堅守教師的絕對權威,將“一言堂”“學生的絕對服從”當作是對課程的絕對領導,以刻板的、單一的課程模式實現教師的領導性和權威性,甚至以強硬性的管理手段來遏制學生個性化的表達,扼殺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同時部分教師固執于自己傳統的教學理念,排斥同行間的交流合作,經驗共享,拒絕求新求變,堅持自己對課程的絕對領導,使自己始終閉塞于有偏差的認知當中,嚴重阻礙了體育課程領導力的發展。3.2體育教師課程領導意識不足。課程領導意識是教師對自身在課程決策、課程開發和實施過程中所處地位和應盡責任的認知[9],是形成課程領導力的必要前提。當前,面對升學考試的壓力,體育課程成為被擠占的“邊緣”學科,雖然近年來,增強學生體質的呼聲高漲,但各項改革舉措尚未落實到實處,學校體育改革未見成效。分析其原因可知,政策、學時、場地等因素首當其沖,但教師自身的職業素養和領導能力卻被忽視,導致體育教師課程領導力意識薄弱;同時,課程評價方面,學校的各種評優評先活動并未與體育課程開展的實效性相聯系,致使體育教師產生懈怠心理,得過且過,無力改變現狀,責任意識不強。隨著學校體育中“教學事故”的頻發,學校體育安全制度不完善,事故責任認定的指向和傾向性使教師被學校、家長、社會輿論所裹挾,教師的安全感缺失,無力感更加嚴重,致使教師不敢承擔責任。教師的職業尊嚴受到前所未有的沖擊和挑戰,教師領導意識更顯得嚴重不足[10]。3.3體育教師專業發展導向失準。教師專業發展是教師通過不斷學習、反思,提升自身能力和專業水平的過程,它能夠促進教師專業能力的不斷成熟,是影響課程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當前,我國對于體育教師專業發展內容的界定,多以《中學教師專業發展標準(試行)》作為出發點,主要從專業理念與師德、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三個維度進行闡釋。諸多學者在此基礎上,開展了多維角度的研究和探討,指出我國體育教師專業發展過程中,存在著發展意識薄弱、專業能力不足、職業認同感偏低、發展方式單一等諸多現實問題[11]。但研究成果更多的是從理論層面提出體育教師專業能力的培養方式,或是從實踐調查中指出體育教師專業發展的具體路徑,卻鮮有學者從理念上系統性地闡述體育教師專業發展的應然導向。隨著學校體育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課程領導力下的教師專業發展引起關注。領導力作為國民關鍵能力之一,已經成為國外學校教育中較為普遍的課程,有關研究成果也取得了諸多突破性成果[12],但在我國卻起步較晚。體育作為以身體練習為主要媒介對學生進行全面教育的學科,課程教學中,教師通過言語、示范對學生技能學習的指導,通過多種形式體育活動的組織和管理,發揮體育對學生的全面教育功能等,要求體育教師必須具備區別于其他學科教師的特定課程領導才能。因此,以教師課程領導力為導向的體育教師專業發展路徑必將成為課程改革中的焦點。

4新時代背景下體育教師課程領導力提升路徑

近年來,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的課程管理模式由單一的國家課程管理模式開始向國家、地方和學校三級課程協作的領導模式過渡,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自上而下管理模式產生的信息單向輸出的弊端,提高了課程主體間信息交流的有效性。但由于缺乏求新求變的創新意識,對課程管理模式改革的本質及過程不了解,對課程改革效果的質疑,致使從當前學校實際情況來看,國家、地方和學校三級課程協作模式尚未建立。因此,為提升新時代下體育教師課程領導力,應從政府、學校和教師自身三方面入手探尋其解決路徑,以建立系統的、完整的體育課程改革長效機制。4.1加強政府宏觀調控,積極推進。4.1.1加強政策引導,強化課程領導理念。政府應宏觀把握學校課程管理模式改革動向,了解不同地區、不同等級學校課程管理模式轉型的實施過程和效果,出臺或制定重要政策或措施,并廣泛征集學校反饋的問題和建議,高度重視,主動作為,建立信息交流暢通的長效機制;提高學校領導對課程管理轉型的認識,對部分學校課程管理轉型的成功經驗大力宣傳和倡導,促使學校立足于自身實際,積極行動,推進課程領導理念轉變;在倡導課程管理模式轉變的同時,進一步明晰國家、地方和學校三方在課程領導模式中的權責分工,使政府、地方和學校各司其職,提高多方參與協作的主動性。4.1.2提供政策支持,推進體育課程領導模式轉變。政策引導為學校體育課程領導模式轉變指明了方向,而政策支持是促進領導模式轉變、形成課程領導體制的不竭動力。政府應制定和實施有利于課程管理體制改革的普惠性政策,為學校體育課程管理模式轉型提供適度空間,避免對學校課程改革過程進行強制性干預,尊重學校課程改革創新方式的多元性;關注并著力解決學校在課程改革過程中的合理訴求,增加學校改革過程中的決策自主權限,同時,建立和完善獎勵制度,提高學校課程變革的內在動力和環境;優化監督評價模式,政府、地方與學校應構建互信、平等、共進的領導體制,凸顯學校課程領導的主體性和自主性,避免流于形式的教學、課程、衛生等方面檢查,減少學校領導、教師的壓力,為學校體育課程領導模式轉變提供良好內生環境。4.2學校中觀治理。4.2.1加強校長課程領導意識和素養,提升體育教師課程領導自主權。校長課程領導是新時期下基礎課程改革背景下校長必須承擔的新職責。它體現了校長在課程與教學方面的專業權威,是優化學校課程理念以及實施課程開發、改革、評價等活動的能力[13]。國家層面對教師課程理念的倡導和支持、教師自身課程領導能力的實現,必須通過學校這一重要載體才能得以實現,而校長充分發揮其課程領導職能,有效實施課程領導策略,是構建學校課程領導理念的關鍵環節。因此,校長應基于學校整體發展需要,合理規劃學校的發展愿景,明晰學校辦學理念,并據此與學校教師一起參與課程的開發、設置、實施等過程;校長應改革傳統的等級式的垂直管理模式,建立以民主參與為基礎、權力共享的分布式課程領導,以此增加課程領導主體間的橫向交流溝通,營造學校內部信任合作的氛圍,提高教師參與課程領導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校長應主動進行自我學習和反思,在教學和工作中不斷提高課程領導意識和理論素養,積極深入課堂實踐,把握課程實踐中的各種問題,促使理論與實踐的融合統一,全面提升校長課程領導能力。4.2.2加強支持環境建設,促進體育教師課程領導力的有效生成。教師作為學校課程領導的主力軍,對學校課程領導體制的轉型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學校應立足當前實際,充分利用現有資源,為體育教師課程領導力的生成創設良好的外部環境。首先,應以校長為主要領導者,構建校長—專家—教師課程領導組織機構,為教師提供參與課程變革的平臺和機會,共同推進學校課程領導體制的整體變革,實現課程領導主體間的平等對話,針對體育課程建設中的相關問題,獻計獻策,提高教師主體的話語權和工作自信;構建教師研修團隊,形成課程研究共同體,促進不同課程能力教師之間的優勢互補,以點帶面,提升教師主體課程領導的整體水平;同時,應積極為教師創設學習交流的環境,開展校內宣講、校外交流等多種形式的活動,整合校內、校際間的優勢資源,共同深化課程領導實踐,促進教師課程領導力的提升。4.3教師微觀自治。4.3.1樹立課程領導主體性觀念,強化課程領導主體意識。體育教師課程領導主體觀念的建立,是履行課程領導責任的必要前提。在國家政策和學校教育理念大力推動教師課程領導力建設的形勢下,體育教師應強化課程領導責任意識,深刻理解課程領導的理念、作用和價值,體現出課程領導的主體地位,將課程改革視為己任,不斷探索實現課程領導責任的路徑。積極參與學校課程改革是滿足學校課程領導體制轉型過程中對教師專業能力發展的客觀需求;同時,學校課程領導理念中的體育教師不僅是課程教學的實施者,也應是體育課程的開發者、設計者和評價者,要承擔課程領導和專業教學的雙重責任。因此,在有限的時間和物質資源基礎上,體育教師應根據學校辦學理念和體育課程目標,自覺、積極地投入到課程開發創建過程之中,并聯系體育課程教學實際,不斷學習、反思,強化課程領導責任意識,在實現有效體育教學的過程中,提高職業滿足感。4.3.2以課程領導為導向,促進自主專業發展國家和學校層面對教師課程領導的引導和支持。為教師領導力的發展提供了大量資源和有利時機,促進了教師課程領導力的落實。而教師課程領導力的提升則依賴于教師專業能力的發展。因此,以課程領導力為導向的教師專業能力發展是提升教師課程領導力的必然要求[14]。體育教師應以課程領導為導向,主動學習與課程領導有關的理論知識,包括課程開發、設計、實施和評價等知識。同時,為實現課程領導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應深刻認識體育學科專業知識與技能的重要價值,把握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征,對于國家、地方現行的體育教材要批判性、創造性地合理利用,并結合本校學生實際,積極開發多樣的課程資源,通過課程教學實踐中的不斷探索、嘗試,以此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水平。教師課程領導力是新時期深化基礎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師專業能力發展的必然要求。體育教師作為學校體育課程領導的主體,其課程領導力的提升對于發揮學校體育的全面育人功能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深刻領會體育教師課程領導力內涵,分析領導力生成過程中的諸多困境并探尋系統性的解決路徑,對促進體育教學專業能力發展,提高教學有效性,促進學校體育教育內涵式發展具有重要價值。

作者:趙洪波 單位:遼寧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