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域金融生態環境影響探究論文

時間:2022-12-24 10:25:00

導語:縣域金融生態環境影響探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縣域金融生態環境影響探究論文

摘要:一個地區經濟水平是影響當地金融生態環境的重要因素之一。金融生態環境的好壞,對一個地區金融業本身及當地經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目前,由于中國農村金融制度缺陷,使縣轄金融服務弱化,不利于縣域經濟可持續發展,更影響了縣域金融生態環境建設。通過對HB市縣域金融服務現狀的調查,分析目前金融制度缺陷對縣域金融生態環境的影響。

關鍵詞:金融制度缺陷;金融生態;縣域

一、金融制度缺陷導致資金供給結構性矛盾突出

目前,由于農村金融制度安排缺陷,造成縣域經濟資金供給的結構性矛盾,金融服務被弱化,使縣域經濟得不到有效支持。

(一)因制度因素

農村金融供給主體減少,弱化了金融服務功能。2000年以來,由于國有商業銀行進行集約化經營,HB市縣轄金融機構網點逐年減少,使縣轄金融機構服務功能減弱。調查統計,HB市縣轄金融機構網點由2000年的183個減少到2009年的96個,減少了87個,減少了47.5%。到2009年末,縣轄國有商業銀行網點只有21個,僅占縣轄金融機構網點的21.8%,大多分布在縣城和礦區。縣域金融機構存款從2004年的38.4億元增加到2009年的97.66億元,增加59.26億元,增長了154%,縣轄金融機構貸款從2004年的19.46億元增加到2009年的30.17億元,增加10.71億元,增長了55.05%,增長較為緩慢,存差不斷擴大,存差從2004年的18.94億元,上升到2009年的67.49億元,存貸比逐年下降,存貸款比例已從2004年的50.67%下降到2009年的30.89%(見圖1)。由于農村金融網點迅速減少,使農村金融網點的覆蓋率較低。調查統計,HB市縣轄金融機構網點覆蓋率平均為1/24.3平方公里,1/1.53萬人。

圖1淮北市縣轄金融機構2002—2006年存款、貸款和存貸比變化圖

(二)因制度缺陷,導致農村經濟發展中資金短缺與資金流失并存

目前,農村資金供需矛盾較為突出。一方面資金需求旺盛,隨著農村經濟結構調整不斷深入,農村經濟發展的資金需求呈現剛性增長態勢;另一方面資金外流嚴重,信貸流向、流量發生了新的變化。因此,農村經濟對信貸資金需求量的剛性增加趨勢與農村資金外流之間的矛盾較為突出。

1.隨著國有商業銀行經營戰略的轉移,縣轄金融機構信貸業務不斷收縮,縣級機構基本上成為上級機構的“儲蓄所”,只吸收存款不發放貸款。縣轄國有商業銀行吸收存款通過上劃流向優勢行業和優勢企業。調查統計,HB市縣轄國有商業銀行上存資金逐年增加,盡管近年來,國有商業銀行上存資金較以前有所減少,但到2009年底縣轄國有商業銀行上存資金占存款比例仍達50%以上。圖2是縣轄國有商業銀行2004—2009年存款余額、上存資金和上存資金比例情況圖。

圖22002—2006年淮北市縣轄國有商業銀行存款、上存資金和上存資金占比情況圖

2.郵政儲蓄憑借基層網點優勢吸收存款上存。郵政儲蓄在農村各鄉鎮都設有儲蓄網點,從基層農村吸收存款存入上級郵政部門。調查統計,2004—2009年,HB市郵政儲蓄縣及縣以下機構吸儲余額從4.31億元增加到了14.16億元,占縣轄全部金融機構存款余額的比例從11.22%上升至14.5%。

通過對HB市縣轄金融機構調查統計,2009年縣轄金融機構存款余額97.66萬元,其中,支農主力軍的農村信用社存款余額28.6萬元,()占金融機構存款的29.9%。2009年縣轄金融機構新增存款11.38億元,農村信用社新增存款3.58億元,占縣轄金融機構新增存款的31.45%,雖然,人民銀行以再貸款的方式對農村信用社進行資金返還,但仍很有限,可見農村資金流失嚴重。

3.農業保障體系不健全,影響了對農村資金的信貸投入。農業是弱質產業,農業基礎還較薄弱,抗風險能力不足,一旦遇到較大的自然災害,農業生產將受到很大影響,投入資金將無法收回。農業的弱質性決定了對農業投入的風險較大。目前各類農業保險機構還沒有在HB市縣域得到發展,農業生產的高風險、低收入,也使農村金融部門在信貸投放中產生較多顧慮。

4.民間借貸活躍,但缺乏制度規范。長期以來,由于體制內金融服務嚴重不足,造成體制外民間借貸的活躍。由于民間借貸市場廣闊,民間中介組織不斷出現,隨著民間中介組織的出現,民間借貸也已從暗處走到明處。調查統計,HB市民間中介組織已從2005年的3家發展到2009年的19家。由于民間借貸沒有法律保護和監管制度約束,導致非法金融的不斷出現,糾紛頻發,矛盾四起,不僅增加了金融風險,對社會穩定也產生了一定影響。據調查,2005年以來,淮北市縣轄發生兩起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件,造成群眾多次上訪和圍攻農村信用社事件,其危害至今難以消除。

二、因金融制度約束,造成資金供給機構過度審慎行為

(一)農村資金供給缺乏,資源不能被合理利用

1.農村信用社信貸投放單一。目前作為支農主力軍的農村信用社,受資金和風險等因素制約,其貸款投向主要局限于傳統的農業領域,農戶小額貸款占絕對比重,對日益增長的規模農業產業和產業化經營信貸支持不足。調查顯示,2009年HB市縣轄農村信用社新增小額農戶貸款占新增貸款的53%,由于農村新型經濟組織和微小企業不符合信用社農戶小額貸款條件,不能得到有效信貸支持。經濟組織和農村微小企業成為金融支持的“盲點”,嚴重制約了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致使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乏力,農產品得不到加工升值,農村經濟增長后勁不足。

2.政策性農村金融機構支農職責發揮不充分。從目前實際情況看,政策性金融功能缺位,制約了金融支農作用的有效發揮。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是中國唯一的農業政策性金融機構,目前僅限于承擔國有糧棉油收購資金的發放和管理,其他政策性業務,如,對農業開發、農業產業化和農村基礎設施等服務功能并沒有有效運作起來,對改善農村產業結構和促進農民增收的作用乏力。調查統計,2009年淮北市農發行縣級機構貸款余額為4.49億元,其中糧食收購貸款為3.55億元,占比79%,可見,縣級農發行政策支農功能較為單一。

(二)國有商業銀行信貸管理權利集中,不適應縣域經濟的需要

國有商業銀行強化了以城市為重點的經營戰略,其業務和機構網點快速從農村地區收縮,基本取消了縣以下分支機構的貸款權。這種信貸管理體制不適應縣域經濟特別是中小企業發展的需要。據了解,國有商業銀行貸款審批、發放權過于集中,制約了基層行貸款發放的靈活性和時效性,不適應縣域經濟重要組成部分中小企業信貸需要急、期限短、頻率高的特點;加之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失衡,嚴重制約了信貸對縣域經濟發展的支持。調查顯示,2009年HB市縣域金融機構新增中小企業貸款僅為0.49億元(不含農發行糧食收購貸款),可見,縣域金融機構幾乎得不到正規金融的支持。因資金缺乏,使縣域中小企業發展極為緩慢。通過對縣域23家中小企業調查顯示,僅有3家在銀行有貸款,17家僅靠自籌資金和自身積累發展,4家因設備老化缺乏資金更新處于半停產狀態。公務員之家

三、幾點看法及建議

(一)構建農村資金回流機制,增加農村金融市場有效供給

1.構筑多元化農村金融機構體系,是實現農村資金回流的有效選擇。實現農村金融機構多元化,一是有利于打破目前農村信用社壟斷經營局面,以便在農村市場上形成一種金融競爭局面,克服因缺乏競爭可能出現的金融服務低效率;二是可彌補因國有商業金融機構從農村大量收縮帶來的金融供給不足;三是金融機構多樣化,可轉移、分散和降低金融服務風險。如,可把縣域國有商業銀行改革為綜合性地方金融機構、可制定“農村社區再投資法”規定縣域金融機構新增存款的一定比例用于當地經濟建設等,以防止農村資金流失,涵養農村金融資源。

2.拓寬農村政策性金融的服務范圍。進一步推動農業發展銀行在承擔政策性金融業務的基礎上拓展開發性金融服務,在國家財政投入有限的情況下,迫切需要縣級農業發展銀行在控制風險的同時,拓展信貸支農領域,加大信貸投入力度。縣級農發行應當健全和完善政策性功能,履行為糧棉油收購資金供應和管理等政策性業務同時,整合政策性金融業務,開辦農村綜合開發、農村基礎建設和扶貧資金等貸款業務,把農村基礎設施、農業產業化等納入支持范圍,拓展對農村服務范圍。

(二)建立農村金融風險補償機制

國家應盡快建立農村保險機構,增強農業抗風險能力,消除農村金融部門的后顧之憂,為加大信貸投放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如,制定“農業保險實施辦法”,為保險業進駐農村市場提供法規基礎,可建立政策性農業保險機構,將國家對農業救濟和補貼轉化為農業保費的方式。也可建立政策性金融利益補償機制,探索建立農業投入風險補償機制,增加財政部門對三農的直接投入,通過補償性財政支出,引導資金流向農業和農村,緩解農村信貸資金短缺問題,可仿照國家助學貸款財政貼息的辦法,對金融機構涉農貸款利息減免稅費,實行財政貼息政策,發揮財政資金的撬動作用,引導銀行信貸資金向農業領域配置。